邾文公迁“绎”去了哪里?

——穿云破雾辩古“绎”

邹城东十里大佛岭北,齐武平六年刻石称:’刊经佛于昌邑之西绎岭’。此即尖山摩崖刻石,在邹县城东北十二华里的朱山。从山前的朱家山村(原名"朱山庄")往东北走一里地即到。因山上原刻有"大空王佛",即称为"大佛岭"。1960年当地村民开山采石,将全部刻石破坏殆尽,实为千古憾事。据传,现仅有拓片存世。

因为朱山古称“西绎”,或属“昌邑”。以此推知,邹县初设时今日邹东或许多不属邹,古“绎”当在朱山之东,即大束镇洪山及东部山峦。

清代《欽定四庫全书·归田类稿巻九·元-张养浩·碑》有元代初年忽必烈时期《勅赐极真万寿宫碑》文:“极真万寿宫者,发冠仙姑封悟玄参化妙靖真人寓迹之所也。然真人之迹所寓不一,始焉寓肥城夫家,既弃家寓东张村涧槐上,未几寓西郊樷祠中,又未几寓东原门孙䩵家灶前,又未几寓滕之峄山,积功满千,遂寓于此焉以卒”。因元代邹县曾隶属滕州,故当时的“峄山”被称“滕之峄山”。2021年1月在洪山跟前潘庄发现悟玄参化妙靖真人墓碑残存,断定万寿宫就在那里,可知元代以前,洪山系列确实称“峄(绎)山”。这与上面“绎在此东”,即朱山之东的推断吻合。

清至民国及建国后,古邾国君文物多出土于连青山与凤凰山一带,凤凰山古代亦称“邹山”,邾君驻地,因邾君所迁皆称“绎”,可知凤凰山连青山古也称“绎”。《尔雅》云“独者蜀,屬者绎”,络绎连绵者称“绎”。从字意看,连青山不就是络绎连绵的古绎吗?故可推知,古绎范围至少大致在东起连青山、凤凰山东隅,西至洪山之间的连绵山区。实际范围就是今天的邹东山区。可见,古绎山并非单指一座山,而是一片山的群体,古代称“绎或绎山”者绝非今天峄山这一座孤丘。

汉代在邾国故地设有多个县,并非邹县一个。例如:蕃县。蕃:《前汉·地理志》鲁国蕃。《注》邾国也。

蕃县位于连青山之阳,辖域大致牵扯连青山前后、今天的滕州东郭龙阳和邹城的香城张庄四镇,面积约相当三个乡镇。邾国出土文物大多分布连青山南北,邾国古都实际在此南北。照理说,连青山理应称为“绎山”。洪山本是与连青山起伏相连,这就说得通元代为什么将洪山说成绎山了。

雄伟壮观的凤凰山

近年峄山“邾国故城”碳十二年代测试,城基年代为战国末期至秦汉,而邾文公迁绎年代是前614年,处于春秋早期,距离战国近140年,距秦汉年代更远,岂能是春秋邾文公所迁之“绎”?

邾文公迁绎后,不久病故,邾定公继位,晋国出兵干涉,照理说既然邾国已迁都峄山,晋国军队直扑峄山不就得了?然而《谷梁传》却记载去了“滕薛”,指向连青山南一带,而非邹城东南的峄山。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九·句 》说,“邾文公迁于句绎,后氏焉”。春秋晚期小邾射以句绎奔鲁,可见后来被小邾国控制。可知其位置应在今天的山亭区西北和滕州东北一带,正是古“滕薛之间”,正合《谷梁传》所载晋国军队去的方位。邾文公迁去那里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专家对今峄山“古邾城”遗址出土的陶量等大量量器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居然与齐国量器制式标准吻合,可知今峄山战国时期曾为齐并。现存最早的邹县古志,明戴光著《邹县地理志-古迹》说,峄山邾国城“故址不存焉”,“纪城在城东南二十五里峄山之阳,现有土城故址”。,纪王城或并非邾国古城,或是“齐城”或“荆(楚)城”音变,待考。也就是说,至少,今天的峄山“邾国故城”不是邾国故城。

再从今天峄山位置看,它位于邹东山区的西部边沿,与古鲁城曲阜之间,距离近且无险可守。邾文公迁绎本是躲避鲁国的威胁,如果是迁往峄山,那岂不是自找挨打?

《诗·鲁颂·閟宫》“保有凫绎,遂荒徐宅”,从鲁国僖公时期鲁国所掌控的区域看,基本在今凤凰山一线,故凤凰山又被称为鲁国邹山。今天峄山当时尚非鲁地,岂能保有?鉴于古人常将邹山与绎山相提并论,难免古人不将今凤凰山称为“绎山”。宋代郑樵《尔雅续注》:“绎山,在兖州邹县,断续20里”,长度与今凤凰山长度吻合,今峄山相差极远,且无断续可言。另鲁南过去有峄县,东南十五里有葛峄山,清《峄县志》“峄因山得名“。可见,古代绎山很多。

显然,古“绎”是一个范围较大的集合,绎山是一个群体。今峄山最多只能算古“绎”的一个边缘零碎。《左传》载:“鲁师入邾,邾人保于绎”,此“绎”并不一定是今天的峄山。众多古代记载和文物的不断发现看,古代的“绎”越来越像连绵群山的区域,而不是仅限于今天的峄山。今天的峄山并不等于古代“绎”,将古代“绎”混同于今天的峄山,大概始于元代以后。此前的“绎”或“绎山”显然还不是单指今天的峄山。至于为什么后来被称为峄山,可能是当时邹县官员想当然的将当地古城认为,既然邹县之名源于古邾,古城就是古“邾城”,邾城附近的山就该是“峄山”。春秋战国,朝秦暮楚,显然并非后人想象的如此简单。

2018年邹鲁文化座谈会之余,本市几个文友闲聊,有人谈起秦峄山碑,如此重要,即使被毁,也该有点残块之类的遗存,居然从来没有!有一次去峄山镇,曾有镇机关工作人员纳闷,作为古邾都城为什么没见有相关文物出土,看了上面的论述,或许我们可揣测出些答案。

说到这里,有人会搬出明清方志反驳。那么,明清方志对先秦事件的记载是否可靠呢?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邹县志》记载"双王墓,在城西南五十里,在黄山以北。有古墓二冢,周围大二亩,高二丈。世称为双王孤堆,或曰伏羲帝后之墓。"结果1974年发掘居然是西晋刘宝墓。黄冈方志记载的“禹王坟”,发掘后竟是古邾贵族墓地。

世人皆以今峄山与古“绎”相提并论,日久混而为一。细察才知,其实二者相距甚远,不可混为一谈。

穿越时空,剥开历史迷雾。本人以为,古绎至少泛指邹东山区,那里当是古邾国的隐藏之域。邾文公迁绎实际是被鲁国军事讨伐所逼迫,无奈地躲进了被称为“绎”的群山之中,从比较靠近鲁国的地方,躲进了山区,而不是哪座山。2021-3-30

(0)

相关推荐

  • 泗水县志(光绪版)之五:卷一·方舆志

    尤志叙曰:语有之'岸有时而为谷,海有时而为田',从古及今,兴废得失之数何可胜纪也,惟其辨方正位.原本山川.仰符星纬,其梗概略有可观者焉.大抵天下一家.政教和同,则历世相仍:宇内分裂.干戈战争,则斯须殊 ...

  • 送桂子山邹县省亲

    送桂子山邹县省亲  元末明初.胡布 江东又送客,邹鲁去宁亲. 别席花盈酒,征衣露涴尘. 秋中淮海路,画里峄山人. 严父忠为令,诸昆孝法民. 贤邦推雅治,乱世得儒臣. 衣锦斑衣后,乡闾拭目频. 胡布,元 ...

  • 邹城为什么这么多唐王地名传说?

    观兖州 知天下 邹城为什么这么多唐王地名传说? 郑建芳 唐朝(618-907),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辉煌的时代,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得以全面发展和高度繁荣的时期.唐王即唐太宗李世民(598-6 ...

  • 揭秘菏泽汉墓背后的葭密古城:远去了刀光剑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这首<蒹葭>,已经吟诵了2000多年.在山东菏泽,也有一座2000多年前以芦苇命名的古城--葭密古城 ...

  • 邾文公迁绎(续集)

    四.僖公访齐归来死 襄仲穷追邾文公 再说,鲁僖公拿下訾娄取了邾绎,本该功成志满,全身而退,他却越来越忧心忡忡.心想:小小邾国,在没有多少人马设防的情况下,居然进行了如此顽强的抵抗,那种军民一致对外的精 ...

  • 朱氏先祖邾文公祭祀大典在世界朱氏发祥地邹城峄山举行

    2018年4月2日上午,山东朱氏宗亲联谊会.山东邹城邾国文化研究会联合全国各地宗亲代表齐聚山东邹城峄山,首祭春秋时期邾国中兴之祖.邾国第十四代国君邾文公先祖. 仪程 上午十时十八分,邾国文化研究专家朱 ...

  • 《容斋随笔·卷六·邾文公楚昭王》

    <容斋随笔·邾文公楚昭王>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敬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未几 ...

  • 文公·文公十三年 士会归晋 邾君爱民 即兴赋诗

    [经]十有三(公元前614)春王正月.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邾子蘧蒢卒.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大室屋坏.冬,公如晋.卫侯会公于沓.狄侵卫.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公还自晋,郑伯会公于棐.(公元前6 ...

  • 【文氏溯源】陕西省鄠邑区祖庵镇文氏岗公迁鄠邑序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 ...

  • 汉剧 文公走雪

    汉剧 文公走雪

  • 溥儒楷书欣赏《韩文公获麟解》

    溥儒楷书欣赏《韩文公获麟解》

  • 「书法欣赏」溥儒楷书《韩文公获麟解》欣赏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欣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 ...

  • 诗与游戏:从回文诗说开去

    诗与游戏:从回文诗说开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23 03:01 作者:尚永亮(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构成的要项就是语言.汉语言文字有非常独到的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