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 | 梨园花红更艳丽​——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红丽

往期回顾 

·  协和医院到底有多牛?

·  为读者打开心灵之窗的金钥匙 | 师道强

▼  点击收听  

梨园花红更艳丽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红丽

作者:梧桐村-张和

杨红丽,艺名“小鸣琴”,孝义市中阳楼街道桥南人。父亲杨录光,母亲张鸣琴,都是名扬三晋的晋剧须生表演艺术家,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母亲就走遍了四川,唱红了三晋大地,成为“丁派”门下的得意弟子,小红丽生长在这样的艺术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儿时就喜欢晋剧,并照着母亲的样儿唱、念、做、舞。
1972年,杨红丽凭着她英俊魁梧的扮相,宽厚宏亮的嗓音,正式跨入了艺术的殿堂,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她是随团培养的学员,训练不像专业学校那样严格有序,学中干、干中学、当丫环、跑彩女,使她早早地适应了舞台生活。
她有个应用自如的好嗓子,演唱中又从不偷懒,也不卖弄,从不追求唱腔的华丽而做作,不为一个廉价的掌声而声嘶力竭,而是从人物出发,从剧中特定的环境出发,老老实实的学,认认真真的演,因此她18岁登台,20岁就挑起剧团的大梁,一出“十五贯”崭露头角,显示了她的艺术才华,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关注和青睐。在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杨红丽塑造了况钟、李世民、赵匡胤、赵德芳、寇准、闵德仁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1999年全国第五届“映山红”民营剧团调演中,她以新编历史戏“蒯彻装疯”中饰演蒯彻的精彩表演获15项大奖,领了18个证书,并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晋中市委、市政府为她召开庆功会,并赠送了“坚持民间民办,弘扬民族艺术”的铜匾。1982年,她演“十五贯”获晋中地区调演一等奖。1983年,晋中地区青年演员汇演,她演“渭水河”获一等奖。1984年,现代戏汇演,她演“退婚”获演出奖。1985年,全省青年演员“杏花奖”广播赛中获第五名。1986年,山西省青年团调演,以“镇台习文”获主演银牌奖。1987年,晋中地区“振兴杯”调演,以“荐帅”获主演一等奖。1992年,在省电台举办的“首届晋剧卡拉OK大奖赛”中荣获专业组第一名。2000年,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面对这诸多的荣誉、奖牌,杨红丽并没有自我陶醉,止步不前。而是更加发奋图强,勇往直前,并且在1995年自筹资金,率先在全省办起了第一个民营剧团一一晋中市小鸣琴晋剧团。办团十多年来,常年深入基层、扎根于人民群众,以其强大的演出阵容,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独特的艺术风格,唱响了三晋大地,并远赴河北、陕西、内蒙、湖南及首都北京,赢得了广大戏迷观众的一致好评,并亲切地誉她为“小鸣琴”。
如今,杨红丽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剧协主席团委员,晋中市剧协副主席。
更多人在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