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卖1.73亿的国画,根本不是画的?专家:用笔画不出来这种效果
这幅卖1.73亿的国画,根本不是画的?专家:用笔根本画不出来这种效果!
▲拍出1.73亿的国画局部2。
一幅国画能拍卖出上亿元,按照我们以往的认知,它一定是画家造诣很高的作品。但是,这次要让大家失望了。
首先这幅国画虽然称之国画,但全幅几乎不见笔墨,仅有水草、树木及云顶的古寺以稍加勾勒,根本不是用毛笔画出来的,而是从头到尾用颜料泼洒出来的。
▲拍出1.73亿的国画局部3。
其次,画作也不是大幅巨作,纵高127.7厘米,横宽63厘米,相当于7个平方尺,很平常的尺寸。
然而,这幅画却在佳士得香港2021年春拍中,以1.8亿港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额高达2.09亿港元,折算成人民币共1.73亿。
这相当于每平尺2471万多。
▲拍出1.73亿的国画局部1。
这是天价中的天价了!
这多少让人有些无法理解。
而对这幅画有过研究的专家们说:没错,是用颜料泼出来的!并且效果比用毛笔画的好,用毛笔画根本画不出来。
如果再较真下去,很多网友会说,不是用毛笔画出来的,还能叫国画吗?
按照这个逻辑,没毛病。这根本不应该算国画。
而且,画这幅画的画家本来就是一位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经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
▲国画大师张大千。
如果是普通人,我们可以不当回事,可以把它当作一件涂鸦之作。可是他是一位国画大师,画国画不用毛笔,用颜料泼洒,这更难以让人接受。
不过,艺术这玩意,本身就没个定型,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就像西方的油画,到后来画家都把画笔扔到了马桶里,他们找到了另一种创作技法:
▲画家当众表演刀割创作法。
▲ 绘画作品《空间概念,等待》1964年。
有的用刀直接把画布割开,割出不同口子;
或者用锥子戳画布,戳出一个个洞,形成各种形状;
▲画家在画布的戳洞创作法。
▲绘画作品。
有的用颜料直接泼向画布,再用画笔滴淋出一些线条,毫无规律可循,完全是随机的,形成的图形也是一些紊乱的线条。
这些就是他们的绘画作品,我们无法理解这种根本不是绘画的作品,不仅被当成艺术,而且在世界艺术市场无一例外地拍出了天价。
▲画家波洛克在创作滴画。
这是不是让我们大开眼见。
这是让我们再次对艺术心生敬畏,还是避而远之?
对于世间万物,只要掌握一点任何事情都可以说得通。那就是既然它能够存在,那必然就有它的道理。
其实,张大千的这幅立轴,还是值得一看的,至少有三大亮点。
▲张大千国画《碧峰古寺》。
一是取名《碧峰古寺》,夺人耳目。国画中的山峰,不是云雾缭绕的云峰雾峰,就是高原上白雪皑皑的雪峰冰川,或是陕北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的黄土,很少用“碧峰”一词,只有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是碧峰耸立连绵不绝,气势非凡。再加上“古寺”,意境就上来了。
二是工笔技法的无奈转变。这幅画创作于1967年。当时,张大千受白内障病情之苦,右眼视力每况愈下,而前半生在传统山水上的工笔技法难以为继。
在这样力难从心的情况下,张大千另寻新路。开始尝试在画面中大面积用色,经过近十年的反复试验,掌控了泼墨泼彩的技法。
三是作品本身妙不可言。无疑是张大千泼彩中的佳作。
这幅画张大千是在金笺上湿墨打底,然后泼洒石青石绿颜料,倾泻而下,成为郁郁葱葱的植被,如雨后朦胧的云霭,又似蔚蓝的海洋,并让画面产生一种流动的效果。
部分底层的水墨穿透青绿颜料,若隐若现,形成山体的轮廓。
前景中的水墨发散出来,在金笺的映衬下,正如阳光穿云而出,金光绚烂,奇幻无比。
这也是专家所说的,效果要比画出来的要好,因为用毛笔画根本画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