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一百零三篇:
苏轼传
第九章 天涯孤旅
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七月二日至昌化军贬所,今海南岛儋县。海南岛古称“蛮荒”,至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始置朱崖、儋耳二郡。唐贞观元年(627),置儋、崖、振三州,隶岭南道崖州都督府。儋州领五县,户3956。赵宋初平南汉,以儋、崖、振、万安四州,隶琼州。神宗熙宁六年改儋州为昌化军,并领县(昌化、感恩、宜伦)以隶琼管,即以琼州为“琼管安抚司,总海南”。昌化军在海南岛西北部,距琼州(今海南岛琼州镇)280 里,丘陵地带。
东坡一路痔疾发作,乘坐肩舆,行于琼州、儋耳间。不觉朦胧睡去, 耳闻海风吹动,山鸣谷响,梦中得句曰:“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一阵清风急雨,把他惊醒,两句诗记得明明白白,暗自好笑道:“该死的配军头,天涯海角,孤岛蛮荒,是何去处,你还要作诗?”不由得欠身环顾一 回,复又自语道:“谁又作诗来?盖眼中情境,自生自在,某只张口动笔而 已。”这样一想,痔痛也忘了,哼哼唧唧吟诵起来:东坡忽然打住,惊悟道:“不好!途穷则近死,朝云临终说甚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求出活路来:东坡旷达,是名不虚传,身处必死之地,竟生出这般奇想!然而这却不只是凭旷达所能担承得下的。人皆欲生不欲死,置之绝地,必死无疑了,但 东坡对此,有着自己的一番道理,他自况道: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 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迭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于是,他便从穷途末路中,解脱出来。东坡性情旷达,实在是真得大道,其道似老庄而非玄,似佛祖而非空,似儒家而非忧,乃能居高瞻远,暗中见明、绝中见路、死中见生也。此时,他在肩舆中似睡非睡,似醒非醒, 继续吟诵道:
62岁老东坡,就这样一路到达儋州。儋州旧城,为西汉时楼船将军杨朴所筑,仅260步,高一丈四尺。唐于高坡筑新城。宋兴以来,仍依旧署,僦居数百人家。郡城公私房屋甚少,东坡初到,只得暂寓行衙。住了数日,心中不安,以谪官不敢住衙中,请求军使张中,别作安置。张军使本是开封人,熙宁三年进士,元丰间曾在两浙为官,颇知东坡文行,又怜其老迈多病,安抚他说:“公但暂住一时,当另谋安居之计。”行衙既无邻人,东坡终日闭门,萧然静坐,静极生愁。“故山不可到,飞梦隔五岭。”兼以风雨无虚日,海道断绝,“食无肉,病无药, 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火,夏无寒泉”,最难熬的是无书读。百无一事, 度日如年,熬煎将死。幸有张军使常来与苏过弈棋。东坡平生三不如人:饮酒、弈棋、弹琴。但喜偏坐旁观,三人屏声静气,不闻人声,只闻子落,竟日不厌。这日苏过去市街买米买薪,张军使邀东坡郊外散闷。来至城东一 家,茅屋数间,屋旁池塘约十余亩,林木杂密,院中菜疏甚肥。主人黎子 云,与其弟黎子明,耕读为业。东坡识得黎氏兄弟,便常来池中钓鱼。黎子云贫而好学,家藏陶渊明、柳子厚文数卷,日夕玩读,每有疑难,向东坡求教。东坡问道:“汝粗通文字,如何懂得渊明诗?”子云道:“本不曾懂, 而陶公知我心也。”东坡道:“这就是了。渊明作诗不多,其诗能达人意, 启人心,与人相通。渊明临终言曰:吾少而穷苦,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俯仰辞世。此即与吾相通也。”
东坡极爱黎氏兄弟聪慧,乐于为其讲读,日久遂成师生之谊。原来儋州于庆历间曾建州学,后来苦无教授,名存实亡,是以郡中识书者甚少。东坡以翰林学士兼侍读,本是哲宗皇帝师傅,今为黎子云兄弟授学,传扬远近。郡中秀才符林、王霄、王肱、王羊等少年,渐渐围拢了来,拜了东玻为师。东坡亦乐于为黎家子弟教习,偶携酒与诸生饮,因名黎氏虚堂为“载酒堂”。
不久,因郡中修伦江驿,张军使命军士修房店数间,供东坡居住。东坡迁居之日,有乌嘴犬伏于道,伸首而吠。苏过道:“犬比君子也,汝何拦 路?”乌嘴犬欠身,强移寸步复仆倒,腿伤甚重。苏过不忍,把犬抱至新居,包扎起来,将养十数日,已然能站起,为东坡看守门户。苏过每上山伐薪采药,乌嘴紧紧跟随,不离左右,偶遇野兽,勇猛善战;遇生黎言语不通,摇尾嘶鸣,可达人意。海南米贵如珠,民多食山芋,日复一日,食之不下;苏过以山芋作糁羹,甘美可口。东坡父子相依为命,有乌嘴为伴,勉强过活。
此时朝中章惇与曾布用事,分掌二府,林希周旋于二人之间,荣升知枢密院事。林希献计道:“两广安置谪官数十人,应随时察访,以防不测。” 曾、惇便命林希措置。林希明知吕惠卿与苏轼兄弟仇怨至深,故派惠卿之弟升卿和董必察访两广。升卿避嫌,自去广东,董必乃去广西。董必一到雷州,便得知州守张逢待苏辙甚厚,吏民皆呼“苏黄门”云云;又风闻苏轼在儋州,馆于衙中。谪官竟然受此礼遇?董必心中气恼,欲待亲自过海,又怕风浪无情,万一不测,自家也是有儿孙的,为一个苏轼,白白喂了鱼虾,不值得。乃分派干办胡成,严加训谕道:“汝去儋州察访,苏轼果在衙中,即驱逐之。”
胡成来到儋州,察问苏轼情形,张中以实相告。胡成道:“虽已搬出行衙,然仍住官舍,速驱逐之。”张中不忍。胡成道:“大人妇人之心,全不为前程着想?”张中道:“苏公老病残年,某宁可丢官,不忍见死。”胡成愤然道:“大人任便,在下可吃罪不起。”乃带了士卒,直赴官舍,强逐东坡父子。乌嘴双耳耸立,呜呜怒吼,虎视眈眈,欲搏胡成,东坡目视止之。胡成封其门户,谓东坡道:“冤各有头,债各有主,汝之阴魂去找林枢密讨公道,不关胡某事也。”东坡父子挟了行李,沿街向南,乌嘴紧紧跟随。时天色将晚,苏过道:“暂歇黎子云家若何?”东坡摇摇头,直出南 门,在一片桄榔林边停下,说道:“勿使子云知,免挂累也。”苏过在林间选得一席之地,除去杂草,铺了藁荐,请老父暂歇,便去四处拾来石块,放之四周,以障毒蛇。东坡笑道:“不妨事,毒蛇不似人;人不犯蛇,蛇不犯人也。”
夜晚,乌嘴二目如灯,蹲在旁守护。父子二人仰卧桄榔林中,月黑 风大,骤雨时过,雨点打在脸上如铜钱般硬,幸有桄榔林遮蔽。东坡泰然道:“天覆地载,是处皆可为家。此吾之桄榔庵也。”苏过道:“林丈何其绝情耶?守杭时,相与甚欢;入馆后,三二日必携酒过府。不意今日下石这般狠,何也?”东坡道:“妒也,妒生恨,恨生仇,仇则加害。妒者皆曾相识,同乡同年同僚,非此何以妒?”东坡平生修身治学,深得养生之道,研习了一套“心和气安”之功,用以导气,行坐睡卧皆宜。此时他仰卧桄榔林 中,安心扶正,导气祛邪,忘我忘身,“黑甜”无梦,待到睁开二目之时,已是霞光万道,旭日东升了。东坡采桄榔叶大而厚者,以鸡趾为笔,刻《桄榔庵铭》。此文此事,被众多笔记小说录存,流传下来,明清以至民国所修 方志,皆有记载:“东坡至儋耳,军使张中寓馆于行衙,又别饬官舍,为安居记。朝廷命有司逐出之。中亦坐黜。遂买地筑室三间居之。”(雷州太守 张逢因厚待苏辙亦被罢黜。苏辙再徙循州。)东坡感张中仁义,在其罢任时曾以诗“三送张中”为赠,称誉道:“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卯酒无虚日,夜碁有达晨。小瓮多自酿,一瓢时见分。”张中将去,依依不舍,东坡复吟道:“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相从大块中,几合几分违。”
东坡在城南天庆观旁,桄榔林边,营造新居。破土筑墙时,黎子云、 符林、王霄等十数学生,助以备锸器具,又到荒山割来毛竹、白草,掘土打垒,满身泥污,倾全力以助,无丝发之求,呼号欢叫,不知劳乏,诚可喜可爱也。这时,老朋友郑嘉会,从广州派专使,以海舶载书千卷为借,并惠笔纸若干。转来子由书信,言称内陆频传,东坡失踪,或见乘小舟入海一去不复返。是以家中儿孙惊恐,吴中故人参寥等欲过海私访。东坡顿足道:“道听而途说,就要过海,全不知海上境况,船舶遇海风,如从高山坠入深谷, 冒此险作什么?”乃急修书止之。
东坡绝处逢生,名其屋曰:桄榔庵。苏过奉亲之余,手抄《唐书》。东坡重订《易传》、《书传》、《论语说》三书,增删黄州旧稿之未尽意处。兼以采药配方,为黎民医病。黎子云等诸生,按时到桄榔庵听东坡讲学。琼州秀才姜唐佐也来就学,一日问作文之法,东坡道:“作文无常法。比如市上诸物有之,欲为我用,则需钱,得钱,物可属我也。作文需先有意。立意,则经史皆为我用也。大抵论文,以意为主。故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黎子云、王霄等学业日进,东坡甚喜。冬至,备了真一 酒,与诸生饮,以谢筑屋之助。海南土法酿酒为“小酒”,辣而无味,东坡以屑麦造麹,蒸米酿酒,名“真一酒”。品格香味,饮之可解渴健身而不醉。东坡谓诸生曰:“年来万事足,所欠唯一死。然吾所以不死者,愈觉人之可爱也。”乃乘兴纵笔为诗曰:东坡平生,无怨无悔。唯一恨事,应“早谋二顷田,莫待八州督”, 以致身临万死不测之险,并累及儿孙分住常州、惠州、许州(今河南许昌 市),生死不明。身边苏过此时26岁,早该婚配。幽居海南,亲友隔绝, “一笑问儿子,与汝定何亲?”东坡心实痛楚。苏过秉承家学,或朗朗诵书,声节清美;或即事为诗,颇类渊明;或作枯木竹石,效法文与可,安贫守静。东坡自慰道:“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只有默和陶诗,是惟一大宽慰事。从入岛至元符三年五月,作成120首。东坡要活着,要作诗,而此时只有陶诗的超拔和真纯,才能给东坡以生趣。
黎山子弟“生不闻诗书”,如今有桄榔庵书院,学礼义、作文章,读 书声传布荒野。“木棉花落刺桐开”,东坡现出微笑,欣然被酒独行,步出 “桄榔庵”,漫步黎山,乌嘴跟在身后,五色雀来往回翔,黎家茅舍启户, 父老相呼,东坡身心皆畅,仿佛本来就是海南民,只是寄生西蜀罢了。东坡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口中所唱道:风云突变,元符三年正月,哲宗皇帝病死,终年24岁。神宗庶子端王赵佶继位,是为徽宗。新君临朝,须让天下苍生感戴,遂一时宽贷元祐党人。四月诏“范纯仁等复官官观,苏轼等内徙”。五月命下,东坡自儋州移廉州。东坡父子治装将行。儋州吏民依依惜别。黎子云请东坡父子到家,遍邀诸生邻里,以鲜鱼“小酒”,为尊师饯行。东坡以《论语》赠诸生;为黎子云作草堂“千文”,书九纸,以发海南山川风物之美,登临览观之乐,援笔立就,以颂黎氏兄弟之爱也;又书柳宗元《饮酒》、《读书》二诗,赠姜唐佐以见别意;尽出所存疗病秘方及草药,留赠黎民父老。六月中,东坡父子领了乌嘴,告别儋州黎民及诸生,将渡海赴廉州。黎子云、符林及父老十数人,为东坡负担、提囊,徒步三百余里,直送至船头,执手涕泣而别。
东坡在儋州谪居三年,岛中孤寂,春色不到,以不归为归,无地不安。是以须发皆白,然体力不减旧时,才思如初。“笔底巨风吹海浪”,其诗文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离儋赴舟,至澄迈县,登通潮阁北望茫茫海天,似见中原故国,家山林园,欲哭无泪,欲笑无声,千种感慨,万种情怀,一齐涌上心头,不禁迎风长啸道: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