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提笼架鸟

据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养鸟和驯鸟的经验了。我在给学生讲“获”字时,说到三千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这个字的形状就是人用右手持着一只鸟(鹰)去打猎,而且有所收获。从此字就可以看出鸟和人类有悠久的相依相伴的历史了。

  在古代,人们养鸟是为了帮助打猎,捕抓猎物,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后来鸟逐步转变成消遣玩乐的宠物。比如清朝的王公贵族,有钱有闲,终日无所事事,就要找点乐子来消磨时间。因为他们居住地以京城为多,慢慢就流传到市井民间,成了北京人的一大嗜好,休闲玩乐的一种方式。在老舍先生写的话剧《茶馆》中,有位满清遗老松二爷,一辈子没干过正经事儿,就爱提笼架鸟,到满清灭亡了,旗人没有了“铁杆庄稼”,穷困潦倒,但仍然养着一只小黄雀儿,还说:“我饿着,也不能叫黄鸟儿饿着,您看看,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那真是人鸟相依,情深意厚。

  养鸟是民间普遍的事儿,但趣味不同,种类也就多了去了。一种人是为了观赏,鸟儿的羽毛色彩缤纷,十分艳丽,有古诗形容它们:“高原濯濯(意思为洗)寻春晖,金碧衣冠彩绘衣。”加上鸟儿婀娜优美的舞姿,让人看了十分赏心悦目。再有一类人养鸟儿,是为了听小鸟儿那婉转的叫声,像画眉和百灵都是叫声婉转,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我听过一首排箫独奏,曲名为《云雀》,作曲家就是从云雀的歌唱中启发了灵感,写下了这著名的音乐作品。还有一类人养鸟儿是为了训练鸟儿的各种技能,鸟是很聪明的,它经过训练能完成一些高难动作。例如衔钱、打弹等,鸟儿都能做到精准不误。这也成了一些人街头表演小杂技谋生的节目。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不少人就把养鸟儿当成了自己退休后安度晚年的一项爱好。北京人养鸟可有讲究了,就拿选鸟笼子来说吧,那是不能随便凑合的。鸟的种类多,养什么鸟就要什么笼子。北京有句歇后语“靛颏笼子养百灵——没台儿啦。”是说百灵鸟个子大,笼子也要大,在笼子中间必加一圆台儿,台儿是木质的,上面盖一石片儿,百灵鸟要站在台儿上才唱歌,就像歌唱家站舞台上一样。红、蓝靛颏鸟不需要笼子里有台儿,自然就不能混用。如果养虎皮鹦鹉,须用铁丝笼喂养,若用竹笼子,它那带钩儿的嘴,能叼住笼子的竹条往下咬,很快就能咬断,然后钻出来飞跑了。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养了两只虎皮鹦鹉,开始就放在一般的竹笼子里,它们每天不停地啃咬竹条儿,偶然发现就赶紧加一圈铁丝,最后还是换成铁丝笼子才放心了。

  养鸟既有乐趣又很辛苦,要备好食罐、水罐,笼子里要垫一张旧纸,接粪便用的,要及时清理,每天都得惦记它吃、喝、遛等杂事儿。

  大凡养鸟的人都得有闲工夫,侍候鸟的生活也是养鸟人的一个乐事儿。但是我发现提笼架鸟的人都是男性老人,还没见过哪位老奶奶提着鸟笼子在公园里转悠呢。(何大齐)

(0)

相关推荐

  • 【幽雅生活】文百灵,武画眉

    "玩物"是不是真的会"丧志"?大明王朝就有两个典型的例子. 开国之君朱元璋,带着对贫穷的深刻记忆,登基称帝后也相当节俭.当然,富贵起来的明太祖还是为自己保留了一 ...

  • 【滋水 · 散文】马晓毅:笼中鸟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37期︱ 审稿|谭长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 ...

  • 自由的代价作文300字

    作者:夏语禾 时间:1年前 内容介绍:于是,这只鸟就尽量少吃一些,这样就不会长胖了,身子变得又瘦又小,羽毛又光润悦目.一天,趁养鸟人不注意...   本文<自由的代价作文300字>由作文汇 ...

  • 提笼架鸟放“大鹰”!消闲,老北京的一种文化姿态

    桃花知时节,缤纷迎客来.4月16日,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开幕.大会以"休闲提升生活品质"为主题,推动首都休闲业态蓬勃发展,引领世界休闲新风尚.其实,旧京时代老北京市民的休闲活动也 ...

  • 它们曾是老北京人“提笼架鸟”的笼中主力,如今自由迁徙飞翔

    "这鸟特别好看,叽叽喳喳也很热闹.它的脑袋上有一撮冠羽,像戴着顶花冠似的.眼周像画着京剧脸谱似的,一圈黑.尾巴尖是黄色的就叫太平鸟,如果是红色的就是小太平鸟,两个品种经常混在一起.它还挺肥的 ...

  • 日本人做梦都想重返东北的妄想之照 提笼架鸟溜达的八旗子弟

    日本自从1931年发动9.18事变侵占东北以后,一直致力于将东北变成自己的第二故土,在当时日本国民中很多人将中国东北视为自己"遥远的梦想".日本人当年曾拍摄了大量东北三省的照片,用 ...

  • 老北京风景:照相

    摄影技术是西方人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在这之前,人要想留下身影容貌,只能求助画师,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中国历史留下的肖像很少,能画得如本人真貌的就更少了.清代末期,照相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在广州. ...

  • 老北京风景:放话匣子的

    我小时候,胡同里时有来"放话匣子的".这个人背上背个大喇叭,前面包袱里是个方形的大盒子,这就是木制的"话匣子",他手上还提一个小包,里面是胶木唱片儿.有人招呼的 ...

  • 老北京风景:端午节吃粽子

      包粽子 卖粽子 我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端午节是家家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的.我家是个大家庭,人口多,每到端午节前一两天,妈妈就去买上好的糯米,再到菜市场买芦苇叶子.小枣儿. 粽子叶在南方是用竹叶,北方一般 ...

  • 老北京风景:湃西瓜

    老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一入夏,品种多样的西瓜就陆续上市了.西瓜性温凉,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作用,在高温时日,吃一块凉凉的西瓜,那真是"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我小时候,市 ...

  • 老北京风景:荷叶粥

    时间进入农历六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表现的是夏季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宋朝的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g ...

  • 老北京风景:打冰盏儿

    北京的夏季酷热难耐,在过去没有电冰箱的年代,能使人入囗暑消的饮品,也当属冰镇酸梅汤了.于是,伴随夏天的来临,"打冰盏儿"的也在街头胡同,庙会闹市活跃起来了. "冰盏儿&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