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复盘千亿梦,吴刚十年一局棋
九鼎集团停牌1023天后复盘新三板。交易首日即被腰斩,逾500亿元市值蒸发,跌幅达到新三板集合竞价的最大限制。复牌前夕,九鼎集团利空不断。九鼎成立十年,创始人吴刚从一无所有做到市值千亿,成为新三板首富。从监管者到操作者,吴刚带领下的九鼎与PE的常规经营差异很大。然而市值千亿与新三板首富背后,是一次次风险的累积。监管规则越来越明晰。九鼎集团的千亿迷梦被击碎后,吴刚九鼎棋局的每一步落子,或许都将会变得生死攸关。
3月28日,新三板公司九鼎集团,在停牌1023天后复盘交易。交易首日即开盘跌停。截至28日收盘,九鼎集团报收3.42元/股;总市值也从千亿下跌至513亿元,逾500亿元市值一日内蒸发。并且直至收盘,盘面依然有超过3.6亿股卖单。停牌前,九鼎股份股价为6.83元/股,复盘日暴跌49.93%,股价则被腰斩。截止发稿,九鼎集团的股价仍在下跌。
复盘即被腰斩的九鼎集团,本是2007年成立的新三板明星公司。成立十年间,创始人吴刚从一无所有做到市值千亿。吴刚也多次被称为“新三板首富”。2017年底,九鼎旗下已拥有富通保险、九州证券、九鼎投资、九信资产以及人人行科技,布局覆盖私募、公募、保险、证券、期货、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规模庞大的九鼎集团在2015年停牌新三板。停牌前的几年,是九鼎大力扩张的几年。2014年4月29日,挂牌新三板的九鼎集团,是新三板上的第一家私募机构。挂牌当天,以每股610元完成定增募资35.37亿元;4个月后,又完成募资22.50亿元;2015年11月又完成了新三板第一个100亿定增。至此,九鼎集团挂牌一年半融资超过157亿元。
风头正劲的九鼎集团,停牌于2015年6月8日。当时九鼎集团因下属子公司九鼎投资,筹划重组重大事项而停牌。2015年8月29日,九鼎集团因重大资产重组继续停牌。再加上私募整改等事宜,九鼎集团一直停牌至今。
停牌的九鼎集团并没有停下扩张。在停牌的近三年时间里,九鼎集团通过收购中江集团100%股权,持有了上市公司中江地产72.37%的股份。而后又开始另一场更大规模的并购,即收购富通亚洲。交易对价为106.88亿港币(约合人民币88.24亿元)。此外,九鼎集团此间还以2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九信投资管理公司;以8000万元收购华海期货等等。三年里九鼎集团的并购总金额达到162.74亿元。
在九鼎集团停牌扩张的三年里,新三板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板成指从2015年的2134.31点高位跌到2018年3月28日的1072.946点;三板做市指数也从2015年的2673.17点,跌至目前916.940点。因此,九鼎集团复牌股价遭受冲击几乎必然。而复牌首日,九鼎集团股价的跌幅,就达到了新三板集合竞价的最大跌幅限制。
对于复牌股价下跌压力,九鼎集团高层已有心理预期。停牌长达三年,九鼎集团饱受投资者非议。加之九鼎集团多年扩张,累积的风险已经抬头。复牌前夕,九鼎集团利空不断。
3月23日,九鼎集团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根据《证券法》有关规定,证监会已对九鼎集团进行立案调查。九鼎集团称,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但九鼎集团并未披露被调查的具体原因。
2017年5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完善了大宗交易“过桥减持”监管安排。其中新增规定: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一年或三年限售期满后,三个月内减持额不得超过总股本1%;若以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股份的,受让方在持股满六个月后也需遵守这一规定。
证监会这一规定,意在鼓励长期投资。这对于期望通过Pre-IPO、定增,短线获利的私募基金打击很大。事实上,在2015年11月,九鼎集团的100亿定增中,九鼎集团的三家关联公司认购了24.95亿元股份,占到定增计划的1/4。其中,九泰基金出资12.3亿元,共认购了6150万股。减持新规下九鼎集团如何实现资金回笼周转成为难题。这对于其新三板复盘是非常不利的消息。
受制于“减持新规”之外,对九鼎集团的A股平台九鼎投资来说,PE业务也越发难做。九鼎投资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九鼎投资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4亿元,同比下降49.62%。
九鼎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取消九鼎集团下属子公司股权转让、将九鼎集团由做市转让变为集合竞价。对于这些利空,九鼎集团有关负责人坦承,“由于停牌时间较长,此次复牌,基于部分股东的流动性压力,预计公司股价短期承压很大。”
针对这些负面消息,为维稳股价,九鼎集团复牌前发布多项利好进行对冲。九鼎集团公告,控股股东九鼎控股,以及其他关联方,将在12个月内以不高于5元股价格增持10亿元,增持价较停牌价折价-26.79%。而下属子公司富通保险也在筹备联交所上市事宜。
然而事实很明显。九鼎集团公布的上述利好,并未发挥太大作用。复盘首日腰斩,连日下跌的行情下,即便不被退市或摘牌,九鼎集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以当前1.750的股价,2015年11月,参与九鼎集团100亿定增的机构和投资者,浮亏将达到53%。目前的集合竞价制度下,这些投资者只能被套牢。如何面对投资者和今后市场,将是对九鼎集团的考验。
考验更多是针对九鼎集团创始人吴刚。但对于吴刚来说,九鼎这局棋他已经下了十年。一方是九鼎,一方是规则。体制内出身的吴刚,多年来游走在规则边缘。国内IPO制度的缺陷,导致一级、二级市场间存在丰厚的套利空间。可以说,九鼎成就于Pre-IPO,而吴刚成就于证监会。
今年41岁的吴刚,出生于四川巴中。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吴刚初中毕业就进入四川省一所中专。中专3年,吴刚自学考取数学大专文凭、法律本科文凭、会计本科文凭。中专毕业后,吴刚被分配到家乡巴中的一家水泥厂。
1998年,吴刚考上了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从此进入金融领域。研究生毕业后,吴刚就职闽发证券投行部。闽发就职期间,吴刚还读了北大在职金融博士。一年之后,吴刚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证监会。
必须承认,吴刚的勤奋和专注是出类拔萃的。2002年进入证监会后,吴刚就职于机构监管部检查一处、风险办一处。5年时间,吴刚从科员升任副处长,并最终任风险办一处处长。当年吴刚是证监会最年轻的处长。
但年轻的吴刚想跳出体制。与吴刚共同创立九鼎的黄晓捷回忆说,“我们(黄晓捷和吴刚)当时很穷,一年工资也就挣五六万,另外七七八八赚点小钱,就想挣钱改善生活。”
于是吴刚就与黄晓捷商量成立九鼎投资。当时的黄晓捷是央行研究生院校长助理。因为证监会外派吴刚到国企挂职锻炼,直到2009年,吴刚才正式辞职加入九鼎。
从监管者到操作者,吴刚带领下的九鼎,与PE的常规经营办法差异很大。九鼎集团重点关注Pre-IPO项目,利用国内IPO发审制度不完善,在一级与二级市场之间套利。九鼎的基本逻辑是:通过股权投资早期进入企业,吴刚和黄晓捷的能力和背景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完成IPO。企业IPO后股权溢价,早期的股份套现收割。只要有连续IPO企业,九鼎的投资收益率超过市场想象。
在吴刚带领下,九鼎集团通过工厂化、人海战术,在PE领域快速扩张。收割一级市场“原始股”暴利,让九鼎集团迅速膨胀。擅于利用规则的吴刚并不止步于此。九鼎集团新三板上市后,“基金份额换股权”、“蛇吞象”收购中江集团等一系列操作,都是与市场规则擦边。围绕九鼎和吴刚的争议一直不断,特别是2015年8月,九鼎内部孵化的项目借贷宝,被广泛质疑涉及传销、违法催收。但尽管如此,九鼎还是实现了新三板市值千亿,吴刚也连续多年成为“新三板”首富。
市值千亿与新三板“首富”背后,是一次次风险的累积。近来关于九鼎集团的连续利空,加上此次复盘腰斩,吴刚下海的第二个十年,无疑是开局就被“当头炮”。三年前参与九鼎集团定增的机构纷纷寻求维权。九鼎集团表示,所有定增基金,都将直接在二级市场退出。然而在监管规则越来越明晰的大趋势下,九鼎125亿市值的项目,还有几个能全身而退,恐怕吴刚自己也不好回答。
有趣的是,九鼎集团复盘当天,盘后大宗交易仍有异动。当日200万股和1358.81万股,都以7.33元的价格盘后成交,合计1.14亿元。按当天收盘价3.42元,买家就可拿到足够筹码。但在盘后,同一买家,中原证券郑州纬五路营业部,两次以甚至超过停牌前6.83元的价格,高价协议买入1.41亿筹码。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与规则博弈的吴刚,或许这又是一步铤而走险。九鼎集团的千亿迷梦被击碎后,吴刚九鼎棋局的每一步落子,或许都将会变得生死攸关。
△ 点击图片参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