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交配和排尿器官二合一,雌性却分开,差异为何如此巨大?

在哺乳动物中,雄性的尿道和生殖道后端连在一起,而雌性却不同,生殖道和尿道分开,功能也完全独立。按照过去的说法,越是复杂的生物,进化得越完善,所以雌性动物进化得比雄性高级吗?

当然不是这样。所谓的进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智商到高智商”是过去阶梯进化遗留的观念。从整个地球生物的演化历程来看,生物进化的时间顺序确实是这样,但是对于一种生物而言,进化是随机的,所以不同生物不会有相同的演化结果。所以,雌性比雄性进化更高级的说法是错误的,同种物种哪里还有高低之分?

然而,为什么会这样呢?同类生物却进化得如此不同。

最基础的当然要从两性繁衍说起,两性繁衍因为可以使后代适应性更强,因此在自然选择中被保留。最初的两性繁衍比较简单,一些藻类微生物的两性繁衍,是两者产生相同的配子,然后发育为一个和父母长得一样的个体。它们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结构,本身自己就是单细胞,而配子也是单细胞,生成的后代还是单细胞。

早期的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是卵生的方式,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可能类似于如今的青蛙。不需要相适应的结构,都将生殖细胞排在水里就可以了。可是随着生物的演化,结构更为复杂的生殖方式出现了,不管是卵生还是胎生,都是体内受精,这样可以避免消耗过多的能量,因为体外繁殖基本是完全的机会主义,后代能不能活下去全看天。

随着生物演化,多细胞生物出现,多细胞结构复杂,不能再靠单细胞生物的摄食、生殖方式,需要相适应的结构。现代的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祖先都是一致的,或者可以说所有的陆地脊椎生物都有相同的祖先。

于是雌雄进化出了相适应的结构,雄性可以将生殖细胞排入雌性生殖道中。然而鸟类、爬行动物泄殖腔的模式干脆是“三合一”,也就是排尿、排便和生殖在一起,这也是为啥鸟类不会小便,它们排粪便的时候,尿液就已经和粪便混合在一起,所以鸟粪比较稀。

鸟类没有类似哺乳动物外部生殖器官,公鸡和母鸡只在刚出生时有一定差异,长大后长得差不多,所以有个职业是性别鉴定师,专门鉴定鸡鸭的性别。因为外部结构,在生殖行为中效率较差,好处是结构简单节省能量,而且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哺乳动物采取胎生的方式,羊胎膜的出现使幼崽可以在体内发育,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幼崽的安全。但这种方式需要生殖细胞在生殖道内结合,然后经历早期分化、着床等过程,胚胎可以依靠脐带和胎盘从母亲血液中摄入营养和氧气。

因此雌雄双方进化出了相适应的生殖结构。哺乳动物这样的生殖效率更高,生殖细胞浪费相对比较少,主要是因为生殖道内的自然损耗,而不像两栖动物,有很多生殖细胞会被天敌吃掉。但是哺乳动物这样的生殖方式代价是每次可生育的数量少了很多。

雌性排尿、排便、生殖三者分开,雄性排尿和交配器官却长在一起。相适应的生殖结构当然更利于繁衍,性选择导致哺乳动物的外部生殖和排泄器官差异巨大。不过雄性也进化出了相应的机制,排尿时不能进行另一方面,反过来也是一样,少一个通道也减少了感染的的发生,且更节省能量。

雌性的生理结构却更容易导致感染,因为尿道更短,这样的缺陷却保留了下来?生物进化不是趋向于完美吗?当然不是。其实生物进化是很凑合的,同一性状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比如眼皮就有双单之分,甚至有的人一个双一个单。

原因在于基因变异是随机不可控的,但是只要能满足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需求,些许的不便利也没问题,这样就已经可以保证生物种群的持续、就像雄性孔雀进化出了累赘的尾巴一样。

雌雄双方的差异满足了繁衍和生存的需求,所以在进化中雌雄性状差异被保存。生殖构造的形成可以从胚胎的发育中窥探一二,在胚胎发育早期,哺乳动物部分雌性、雄性,两者发育几乎完全一致。

拿人类来说,是在第6周之后才开始产生性别器官,早期和女性也一样,三者是分开的,在性别发育过程中逐渐合上,而如果发育不完善的话,就可能出现尿道和生殖器官分离的现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