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公共空间 | 梦回伯渎,七里画廊 - 无锡伯渎河项目景观设计

▲ 无锡运河文化照片  \  图源于网络

提到无锡,总绕不过泰伯和运河的故事——它们从文化和空间层面,影响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
无锡“伯渎河”(原名泰伯渎)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它历经农耕时代、漕运时代和工业时代,其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停滞甚至倒退。
1980年以来,伯渎港瘀塞严重,水质遭到严重破坏;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河水变脏变臭,来往船只几乎绝迹;直到2010年前后,河道的生态才重新开始整治和恢复。
文化和生态,何以存续?繁盛的运河生活,能否重现?

▲ 伯渎河公园西段:揽月桥效果图

▲ 伯渎河公园东段:凤鸣桥效果图

基于泰伯广场地区功能策划和城市空间设计中提出的构想和导则,EADG泛亚国际在伯渎河公园项目中,完成了景观、建筑、照明、视觉的一体化设计,打造出新一代的运河生活方式。2020年末,伯渎河项目的西段已经顺利完工并开放,成为无锡新吴区热门的景点。

▲ 伯渎河公园开发进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伯渎河公园项目还获得了2020年度第六届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二等奖,得到了来自行业专家们的认可。

项目地块蜿蜒长达3.7公里,坐拥便利的地铁交通(开发中)和丰富的景观及人文资源,是城市级滨水公共空间,因此EADG提出了“梦回伯渎,七里画廊”的设计愿景,希望通过景观的打造,再现古时的运河文明,描绘出七里如画的美好场景。

▲ 伯渎河公园平面图

在新时代背景下,这处运河空间被重新定义为“城市的第四场所”(除居家、办公和一般商业消费空间外的场所),连接生活场所、产业场所和文化场所,让市民享受到居家般的舒适自在、自然中的生机妙趣。
运河生态空间完成TOD-EOD的新升级,解锁产业价值,提升社区品质,引领新城混合开发。本案依托滨水开放空间与城市道路空间,在河岸打造特色慢行系统,以互动共享为特色,构建通达便捷、活力开放的道路交通体系,建成后将其纳入新吴区绿道系统内。
设计团队从人的需求出发,将蓝绿基底与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两岸两区多景点,龙首凤尾迎伯渎”的景观结构,通过重点打造、多点布局、友好开发的设计措施,打造出一个全龄化、全时段的开放空间。
尤为特别的是,以往无锡的河岸改造,多是经典江南水乡的风格,但设计采用了比较现代感、艺术化的景观设计,又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典故的理解,将泰伯文化元素注入现代设计中,因而显得别具一格。
▲ 伯渎河公园实景图

因地块狭长,且被市政路与伯渎河道切割,伯渎河公园的地块缺乏整体性,东西沿岸或是南北两岸的连续性都较弱,因此设计师首先加强了各个地块空间的串联。

地块的东西两段各修筑了两座桥——以“凤”为意向的凤鸣桥、以“龙”为意向的揽月桥。它们通过绿道“吴梦浮步”相连接,修补了南北两岸的割裂状况,提高河岸各处的可达性。

▲ 凤鸣桥概念设计图。古有泰伯初至梅里,见有凤凰鸣于高台之上,又闻台名“荒三千”,于是决定留在吴地。概念上提取“凤凰”元素,设计上拟凤凰飞舞之形态,进行适当的变形和推演。

▲ 揽月桥概念设计图。泰伯是周朝周太王的嫡子,让位季历之后,奔吴建立勾吴国,成为吴文化的创始先驱。桥梁形态上运用龙与月的元素,形成龙腾青天揽月的景象,呼应泰伯皇家出身。

目前,西段端头的揽月桥已经建成。它横跨了泰伯大道、公园绿地、伯渎河水域三个层次的界面,无缝链接起现有的泰伯体育公园及泰伯广场、和伯渎河南岸未来酒店区域,有效加强了各个地块之间的联系。
▲ 伯
渎河公园西段:揽月桥实景图
桥梁在形态上运用龙与月的元素,形成龙腾青天揽明月的景象,连栏杆的设计也模拟了龙骨的意向。
▲ 伯渎河公园西段:揽月桥实景图。于好视线处设置框景。
▲ 伯渎河公园西段:揽月桥实景图。保留现状砖墙,与揽月桥时空呼应。

密集的景观节点设计,是项目的一大特色。

一来,现存的功能设施无法满足社区的文化和体育需求,因此打造可跑、可游、可玩的共享空间,有助于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二来,伯渎河西段的面宽较窄,通过连续的、变化的节点设计,可以避免纯线性空间的单调性。

▲ 伯渎河公园:关键性的景观节点

节点设计,融入对城市文化的理解。本案以时间线为顺序,将泰伯三让、吴歌今说、凤鸣三千、以歌为教、梅林芳踪等典故,结合了建筑小品、书法雕塑等要素,融入整个景观体系中,点缀出七里画廊的美好场景。

▲ 伯渎河公园西段节点:泰伯问月实景图。

保留原有泰伯大型石雕,营造阶梯水湾。

▲ 伯渎河公园西段节点:阳光草坪实景图
▲ 伯渎河公园西段节点:三让台实景图
▲ 伯渎河公园西段节点:思虞亭实景图。

此亭承载了泰伯对虞仲的思念,表达兄弟三人携手同心的手足之情。

伯渎河公园西段节点:吴风雅集实景图。

利用拆迁中一口老井,融入樱花广场,保留曾经的水乡村落记忆,表达饮水思源的传统文化。

▲ 伯渎河公园西段节点:花行桥实景图
▲ 伯渎河公园西段节点:飞虹鹤鸣实景图。

弧线形白色人行桥飞卧在伯渎河上,与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融为一体。

▲ 伯渎河公园西段节点:晚亭花境实景图

节点设计,重视漫步中的体验感。设计团队在沿岸和场地中,设计了一条可跑可游的4米宽的漫道“吴梦浮步”,以便将所有节点串联。场地之中,塑造连绵起伏的地形,作为河岸的天际线,巧妙消化了场地中的原始土方,增加了行走的趣味感。

▲ 伯渎河公园西段:吴梦浮步实景图。

穿梭在场地中的4米宽的漫道,可以连接起景观节点。

参观者在行走中,可谓越走越惊喜——有时绿道会通向丘陵坡,有时则是朝向水面台阶。而每过一个季节,植物就会有所变化,营造出彩色的河滨空间。

▲ 伯渎河公园西段实景图

基于全龄人群的需求,是设计的重要原则。这里不只为了在附近生活和工作的青年人而创造,也是老年人和孩子的天地。

▲ 伯渎河公园西段实景图

鲸鱼坊就是一处亲子乐园区域,提供室内和室外活动空间,让孩子们能尽情玩耍嬉闹。其建筑形体如同一头探出半身的鲸鱼,广场铺地采用波纹图案,又通过坡道、楼梯元素连接起上下高差,从而形成一个可探索的游戏场所。

▲ 伯渎河公园西段节点:鲸鱼坊实景图
而至德驿站则是兼具书吧与服务功能的安静场所,设计师考虑到与环境的融合性,采用浅色的清水混凝土和轻盈感的白色钢结构来组成,还设置了一处可互动的镜面时钟。
▲ 伯渎河公园西段节点:至德驿站实景图
项目基于友好开发的初衷,采取了保留与开发并置的原则,尽可能利用原有的场地资源。
保留公园本底。伯渎河及沿岸近年来经过一轮整治,现状生态良好,植被资源丰富,北侧留有若干个公园。设计将原本的公园保留下来,并通过增加一些新的功能设施,实现游憩休闲、健身运动的功能,并通过绿道进行串联,使其更加有机地融入整体景观设计中。
▲ 伯渎河公园西段:杉林雅径实景图

保留文化本底。伯渎河西段有一座老旧的双曲拱桥“坊前桥”,是无锡特色的桥梁类型。最终设计将它完整保留下来,在偏现代的景观设计中显得更加独特,形成历史的趣味。

▲ 伯渎河公园西段:坊前桥实景图

保留植物本底。双曲拱桥旁边是一片香樟林,原是农民的苗圃,设计团队提议保留下来。整个伯渎河公园,唯有这一块高耸的景观密林,与低矮的草本植物形成对比,从而营造出一种舒朗的滨水格局。

▲ 伯渎河公园西段:香樟林实景图
这些美好场景的实现并不容易。为了让本案的创意能真正落到实处,设计团队投入了极大的时间成本,提供了频繁的现场服务,就地解决了很多问题。
▲ 施工现场配合

曾经市民口中的“脏乱差”,如今焕然一新:河水微波粼粼,清澈见底;处处皆是鸟语花香,连白鹭都飞过此处。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既有高颜值,又有很强的功能性,因而自去年9月下旬开园后就迅速成为无锡新吴区一处新晋打卡点。

在这里能看到市民的生活百态:在伯渎河上观景,在蓝色步道上慢跑,在小广场上一展歌喉和溜冰,在草坪上野餐和瑜伽,在鲸鱼坊亲子乐园附近还能攀岩和溜滑梯,甚至还有人在河上滑皮划艇……

▲ 因为环境良好,设施丰富,市民们自发组织起各种活动。
伯渎河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更多市民愿意停留驻足,不仅是设计师的美好初衷,更是对古老运河新时代的解读。

结束


图文
来自泛亚环境,感谢小编的辛苦整理

说明:公众号旨在搜集共享优质景观资源,仅供学习交流,侵权告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