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山:年夜饭的记忆
人们把年三十这顿晚饭称作年夜饭。
年夜饭是团圆饭,是千家万户团聚的欢乐时刻。年夜饭是辞旧迎新的盛宴,亲人们借助这一刻,送别旧岁,希冀更加美好的新一年。年夜饭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已远远超出“吃饭”本身,所以我们中国人格外重视这顿饭。在我度过的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不同历史时期的年夜饭记忆清晰而深刻。
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还是儿童少年。那时的我对年夜饭的印象是天天盼着过年。我少年成长阶段,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那个年代留给我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吃不饱肚子。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男孩子十来岁正是长身体能吃的阶段,但是定量供应的粮食标准只能充饥。因此那个时期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过年的年夜饭不但有平时吃不到的美味,最重要的是可以敞开肚皮饱餐一顿,以解饥饿之虞。那是一个物质短缺的年代,很多商品都是计划供应。我清楚记得,那时买肉、鱼是要凭副食本或票的,逢年过节包饺子的富强粉也是按人头定量供应的,每人2斤。记忆犹新的是1962年春节为筹备年夜饭,母亲嘱咐我去永定路商场买带鱼。当年11岁的我,揣着母亲给我的副食本和钱,兴冲冲地去买“年货”。买年货的人很多,排了很长的队,终于买到了鱼,一蹦一跳地回了家。当母亲问我,副食本呢?我脑袋“嗡”的一下,刚才买到鱼光顾高兴了,副食本忘脑后了。当时的感觉是闯了天大的祸,因为许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凭这个本才能买的呀!一阵慌乱后我冷静地回想,确信副食本落在商场了,带着一线希望决定回去找。我记得当时天色已暗,我一路狂跑,返回商场。谢天谢地,找回了副食本,这才如释重负,否则这年都过不好了。
母亲是持家的一把好手,烧得一手好饭菜。尤其是她做的扣肉,是我迄今吃过的最好的美味。除夕夜,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其中有我们最爱吃的扣肉和红烧鱼。饭菜还没出锅,我们兄妹几个已经迫不及待了,像一群小鸡一样围着母亲叽叽喳喳。终于,年夜饭开饭了。我们依偎在父母身旁,享受着这难得的美好时光。平日从不沾酒的父亲还破例打开了一瓶酒。那是我今生吃过的最好的美味佳肴,至今回味无穷。
工作的40多年间,也曾有机会进出过星级酒店和高档餐馆,但母亲亲手做的年夜饭的味道是任何南北大菜、山珍海味也比不了的。扣肉肥瘦相间、肥而不腻、软糯香烂、入口即化;红烧带鱼金黄透红、表皮泛着油光;酸菜白肉更是可口;其他几道菜也是色香味极佳。我们几个子女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大快朵颐。但身为老大的我,发现母亲不怎么动筷子,只是高兴地给几个子女不停地夹菜,似乎看着孩子们吃她更开心。少不更事的我刹时明白了,那是母亲心疼孩子,自己舍不得吃,把有限的东西让给了孩子。母亲那一刻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深深的铭刻在我心里。
六七十年代,虽然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的温饱已基本得到解决,但物质短缺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许多商品包括日常生活必需品都实行定量供应。那时北京市民过春节每人才供应半斤花生和瓜子。1979年,还在山东烟台部队工作的我,在外度过了9个春节后,第一次回北京与家人团聚过年。父母和兄弟姊妹分外高兴。记得母亲高兴地说:“这么多年,全家终于团圆了,年夜饭一定要丰盛!”临近除夕,为采购“年货”,筹备年夜饭,我骑着自行车到处转。记得现在西单路口东北角的文化广场,当年是西单体育场,临近春节,这里临时改成了采购年货大卖场。在这里可以凭票买肉、鱼、鸡等年货。记得当时猪肉是一扇剁成三四块,带骨卖的。还有卖猪头、猪蹄、猪尾及猪下水的。几天跑下来,年夜饭所需原材料基本购齐。但无意中听母亲念叨,做扣肉的五花肉没买到,这可是老大(指我)9年没吃到的。可是家中买肉的肉票都用光了。为了却母亲的心事,我四处想办法。情急之下,我突然想到同我一起回京探亲的战友,家住房山乡下,依稀记得他说过农村家里要杀猪过年。那时通讯远没有现在发达,没电话手机联系。我决定骑车前往一试。不巧天公不做美,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但为了全家难得团聚的年夜饭,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出发了。我在风雪中艰难地骑行了近4个小时,好不容易找到了战友的家。见到满身雪花的我,战友喜出望外,激动地对我说:“为过年家里刚杀了一头猪,想给你送点,正联系不上,着急呐”!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因雪大路滑,路上跌跌撞撞,一步三滑回到家,已是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十点多。见“风雪夜归人”,母亲心疼得嗔怪:“都怪我嘟囔了一句。”第二天年三十,母亲照例忙碌了一天。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父母身边,丰盛的菜肴摆满了一桌子,当然少不了母亲的拿手好菜——扣肉。父母看到今天一家人终于团圆了,不少一人地一起吃年夜饭,四个子女已长大成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是我经历的一次父母难得开心的年夜饭。记忆中,1962年那顿年夜饭于我主要是解馋充饥,而这顿年夜饭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亲人团聚的亲情。有什么比全家人欢聚更高兴的呢?
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0年代初,各种票证逐步取消,这对我们这一代人,简直是划时代的变化。我们彻底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凭本凭票购物已成为历史。年夜饭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些年,流行到酒店、饭庄吃年夜饭,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一桌,人们趋之若鹜,有的知名饭店需提前半年预订,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但父母亲仍坚持在家吃年夜饭,他们说,过年图的就是在家团团圆圆,在家才有这个气氛。这些年我们都遵从着“老理儿”,年三十带着家人到老爸老妈家吃“年夜饭”。每当筹划年夜饭进行采购时,想起六七十年代为准备年夜饭四处奔波,父母和我心中都无限感慨。父母常说,庆幸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些变化。每到除夕,心疼母亲年岁大,我们兄弟姐妹抢着下厨。但我家年夜饭的“保留项目”——扣肉,母亲坚持亲自操刀。每当饭菜上桌,大家争抢这道菜,连平时一向“减肥”不离口的小妹,也早已把“誓将减肥进行到底”的誓言忘到脑后。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年夜饭承载了满满的亲情。年夜饭搭起的平台,让亲情在这一刻充分释放、熠熠生辉。父母看到原来的六口之家,已变成十几口的大家庭,儿孙绕膝,笑容里充满了自豪和满足。2006年,母亲离开了我们。这以后每年的年夜饭我们都要做扣肉。尽管我们严格按母亲做这道菜的程序、配料,但怎么也做不出母亲做的味道。是啊,母亲是用心烹制这道菜的,菜里融入了浓浓的慈母之情。
年夜饭的变化映射出社会的变化,映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随着社会的发展,年夜饭的形式内容还会发生变化。不变的是割舍不断的亲情,是梦牵魂绕回家过年的思恋,是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