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的西湖丨别样西湖
我跌跌撞撞闯进西湖,却发现它与记忆中不同。
其实说来惭愧,作为杭州人,我逛西湖的次数并不多,大抵是因为我的家乡在杭州的乡村千岛湖,因一些事一些人对西湖产生了偏见,直到后来长大才明白,西湖的水是白娘子的泪水,清澈见底;是苏轼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风光旖旎;是湖心亭看雪,顿生崇高之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后来看山也是山,看水也是水。
最开始的对于西湖的偏见,大概是广告语闹得祸,“西子三千,不一样的桶装水,不一样的饮水机。”淳安除了有“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工厂,还有这个利用郭沫若先生语句的品牌,“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小时便想西湖也不过如此,仅仅是千岛湖的三千分之一呢。
其次大概是小时候认为见到的西湖没有明显的流动,而且夏天的时候,离案远一点的水是干净的,但是离岸近的水面就像漂着一层油污一样,并且还有泡沫,感觉很“脏”。长大后学了生物知识才知道,湖水其实并不是不干净。漂浮在水面上看上去像垃圾的的黄绿色絮状物是一种藻类植物--颤藻聚集在一起的结果,在水中,藻类会分泌一种胶状物质推动其做有韵律的颤动,因此被称为颤藻。颤藻的生长在另一方面恰好证明了西湖水质的清澈。颤藻没有叶绿体,是自养型生物,但是能够利用身体里面的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当水质足够清澈的时候,阳光才能够透过湖水供颤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会产生浮力将颤藻托到水面上,一块一块浮动的颤藻这才不小心被我看作是脏东西。沉水植物长势喜人,绿色铺满湖底,也导致了看上去水质不清。从2010年开始西湖就开始了生态修复,把过多生长的颤藻清除掉。
而那些泡沫状的是降尘,夏天整个浙江省都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下沉气流会让空气中悬浮的颗粒降落到水面上,夏天炎热,空气中的颗粒物也会比较多,这些细小的风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堆积,就形成了泡沫。
大抵是这些误解,让我产生了先抑后扬的感觉,西湖真的是美到心里与骨子里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很多时候,我们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生在福中却没有感受到别人羡慕的美景。
西湖处处风景处处诗,在唐诗宋词当中,“偏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杨万里对荷花的赞美。岁岁年年过去,如今的我们能够闲步西湖,吟诵前人之诗,是一种幸福,是世世代代堆积而成的。
印象里最深的一次西湖游大概是那次国庆节的志愿者活动吧。眼中的西湖与心中的西湖碰撞,这次留下了不一样的火花。这是深秋的西湖,这里的秋色并不是只有单调的黄色,柳树还没有掉落叶子,枫叶已经染上点点红,散去了春日里百花争艳的热闹,秋日里的西湖更多的是恬静美。望向空旷的西湖湖面,几只游船在上面缓缓而动,三山围一湖,远处的杨柳堤、六和塔早已悄悄融入了这一幅旷世美景之中,红黄绿三种颜色和谐地奏着合唱曲,悠扬而舒缓。
这是游客攒动的西湖,西湖早已名扬万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观赏,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西湖基本上都是国人的影子,薄雾朦胧,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人行其中,如临仙境,抛开了喧哗与浮躁。而做志愿者的活动更加强了我对西湖的归属感,我是杭州人,西湖地处杭州,这次我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来向游客们介绍西湖,为他们的游览增加一丝方便。
西湖的美是需要慢慢品的,可能在我现在这个年纪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西湖美,但随着对每一座亭子每一条路每一个历史故事的学习和了解,跟着老师学习《西湖文学史》之后,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更能理解西湖的历史美,自然风光之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