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庄子讲故事之齐谐说(七)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从昌乐县城出发步行,无论是去逛城西的西湖公园,还是去爬城东的孤山,一天可以来回好几趟,早饭还可能没消化完毕,但如果步行去爬沂山的话,就得需要准备第二天的粮食了,如果要去终南山,那提前三个月就得需要准备一路的口粮。不同的层面有着不同的思维,大小不同的目标,所需的准备和基础的要求也不一样。处在低层面的这两只小动物又怎么会知道理解这样的事情呢?达不到那个层次,就不会理解那个层次的人,思想,和所做之事。蚂蚁不会知道人类忙忙碌碌奔波为何,同样人类也不知道蚂蚁整天在考虑什么。万事万物都在自己的层面圈子里运行,就像一台巨大而又精密的机器,万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位置并运转,大齿轮有大齿轮的位置和作用,小齿轮也有小齿轮的位置和作用,其实并没有高下之分。这是后面齐物论里要谈的。下面要说的是小大之辨。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小聪明比不过大智慧,大人的世界小孩子不懂。为什么这么说?其实逻辑推理就知道了:有些菌类,早上生出,或许晚上就死了,最多也不过六七天,那么,从这种菌类去观察月亮,就不会知道月亮还会有晦朔望的变化,或许只能看到月亮的缺,或许只能看到月亮的圆,而看不到月圆月缺的整个循环过程。知了也是这样,虽然蝉蛹在地下生存几年,但那是暗无天日的,感受不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而爬出地面蜕变为蝉之后只能经历四季中的夏秋两季,就死掉了,所以也不会感知到一年四季的轮回,那么,相比起人类来,这两者就算是小年了,如果能交流的话,跟它们说起月亮的阴晴圆缺和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轮回,它们是不会理解的。虽然比起这两者人类是长寿的,可是,还有比人类年龄更大的,楚地的南方就有一种叫冥灵的龟,它的一年,就相当于我们人类的两千年,因为它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比起冥灵来,还有年长的,上古年间有种叫大椿的树,它的一年,相当于我们人类的一万六千年,因为它以人类的八千岁为一个春天,以人类的八千岁为一个秋天,这么看来,这两者都算是大年。大多数人不知道后两者的长久生命,却只看到了人类中有个叫彭祖的人,活了近千年,就觉得了不起而羡慕不已,这不是很可笑很可怜很可悲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阅历,阅历对人的眼界境界起了很大的作用,每个群体也有每个群体的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也会受到整体水平的制约,同频相求同频共振,能量气场相类似,就出现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现象。如果不处在同一个层级,是很难相互理解的,比如说很多普通大众喜欢谈论高层人物和事件,就像对那些人和事非常了解就像谈论街坊邻里那般熟悉自然,其实这么谈论,真的就像小虫子谈论大鹏鸟一样一样的,不说高层,即使那些经常见面的街坊四邻,也未必就真正了解他们的全部信息的,信息不全面,结论就不可能正确。如果以朝菌和蟪蛄的一生来断定人的一个片段,不就太片面了吗?以人类的眼光去看待冥灵大椿和彭祖的一生,也是盲人摸象,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整个宇宙对于人类来说有太多的未知,又岂能自以为是妄自评断一些事情呢?员工们不知老板们是怎么样的想法,圈子外的不了解圈子里的内幕,境界低的人不懂境界高的人的思想,眼光短浅的看不到眼光长远的人眼中的景象。人的心胸和眼界是什么样的,他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吝啬的小气鬼眼中全是小气鬼,心存良善的人看来,人人都是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