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史学理论的水“搅浑”了

东方早报 发表于2016-05-08  杨浪 / 文

作为一个读书人,苏三(老师)的书是很值得看的。

  十年前我开始读到她的论说,以后便追她的几部书看,《向东向东,再向东》《汉字起源新解》《文明大趋势》等等,是否发人之所未见我不敢说,至少我的阅读感受是不同凡响的。

  眼前的这本书,我把它视作苏三“大历史”观的系统言说,而且是她著作的一个“综合科普”版。这本电子书的名字她在网上请大家想了半天,结果就《忽然》了。“忽然”是一种顿悟,我把它理解为文明碰撞带来跨越式发展的那个瞬间,但它的实际含义也是指人类的文明发展在整个地球史和宇宙史中的短暂和“突然”。

  

这本书是说“大历史”的。这么宏大的事儿和今天的联系其实很紧密。我们现在“忽然”活得越来越烦躁,不光是房子、票子、车子、孩子,更有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气候变化等。都说“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历史的推进并不一定带来微观感受的向好。冷战结束了,原以为世界大战的威胁就此绝迹,结果战火却一天天闹到了身边,这回算明白了亨廷顿说的“文明冲突”。可这“文明”怎么就冲突了?人类“文明”从哪里来?“冲突”缘何而起?以后又会怎么样?

  因为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就当下问题向历史求解,几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当我们意识到当今的国际格局根源在于历史上各社群的原始关系之后,自然把目光转向世界历史。作为一个被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影响多年的读书人,你越是阅读越会发现:以往的历史叙述将世界分成不同地域解释,然后再进行比较研究的方式,根本拎不起一条整体的线索,更不足以解释现实,这时候,对一个更大视野的历史观的期待已经存在了。

  近些年的阅读中我们才知道,西方史学中全球史这个分支出现已经有半个世纪了。这是思路展开的一个必然: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去观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族群成长或灭亡的动因,好多事情就豁然开朗。比如过去经典理论说的人类历史“五个阶段”,越来越觉得与现实资料矛盾;在全球视野下重新审视人类历来的活动,便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的前提是文明的交融;不同文明阶段的延续不是一个简单的“串联”递进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并存。这就解释了在同一空间下文明发展巨大差异的原因。

  苏三的不同凡响在于,她把我们于生活和阅读中的这些困惑,放在一个“大历史”的框架中不断地延伸思考。这些年注意她的著作,从一开始视之为“歪理邪说”,到被其逻辑吸引,进而沿着它们思索。在以往历史叙述的终点再向前探,从东亚到全球,从“三代”到史前史,从陆地到海洋,从气候史到环境史,从文字到语言,从人类学到社会学,从考古到基因,关键是怎样从一种文明影响到另一种文明……。人生活在微观,因而一般的视角是微观的,而传统历史研究是中观的,因为它基于的文献和材料只有几千年。而“大历史观”不但要上抵史前,更要从人类最初的足迹探起。观察历史的尺度越大,与自然科学的距离越近,正因为“微观历史研究”中文献和文物支撑有限,所以“宏观历史研究”的多学科交叉和逻辑力量才显得更强大有力。

  就中华文明的发源,我们的教科书里是强调本土生成独立起源的。另有来自异域的一脉,主张西方舶来说。这里面不光有爱国主义,而且成了政治,不从前者几近于立场问题。苏三的言说跳出了单纯的“西来说”,她以全球同源作阶段中逐渐变化的根基,这是一种长程文明决定论,即超长视野下,观察全球文明的生成和相互影响,发现不同阶段的物质文明形成不同制度文明,而文明的演进一般又都是通过交流由“高阶文明”向“低阶文明”传递。进而证明开放与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我知道在把这本《忽然》做成多媒体版本的同时,“三姐”还在修订着她的《新文明简史》。若干年来,我和苏三的许多读者一直关注着她和她的论说。她的直觉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女性学者是罕见的;她被称作“三姐”活跃在若干网络群体中,既发散她的学说也汲取新的资讯;她始终把控着一种超长程的视野,并且能迅速将最新学术和科技信息容纳进这个体系。近几年来,分子人类学和人类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就给“人类文明同源”提供了重大理论和实证的支持,苏三也基于此有丰富的展开。

  我看苏三的研究还有一重意义,就是她把史学理论的水“搅浑”了。这摊水凝固在那儿挺久的,周边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人文学科这边板结一块。今天的历史研究是不应该囿于国界的,明明有许多新资料新学说新书新人新见,而国内主流史学界却难见大的响应,尤其在综合史观的构建上。国内史学研究的“见微而不知著”,旁及史学教育思想落后,上及政治学研究的蹉跎,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个中原因,本来你知我知,却偏有个场外击球的来,任你们评说,任你们不屑甚至“挤对”,生生就把个死水搅活了。我看,这正是在史学这一块有许多场外击球现象存在的生态原因。

 

 苏三命我为《忽然》作序,撮长期阅读其说之感,以从命。

杨浪(著名媒体人、文化学者,著有《地图的发现》《破译老旧照片密码》《三十年变化》(获文津奖和香港图书奖)等

2015年秋


(《苏三大历史:忽然》在 多看 网可以下载带图精排。我这里或许可以今后连载......则本文为《序》)

(0)

相关推荐

  • 《历史理论回归有其根源》

    历史理论的兴起与社会的危机和转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视为人们对这种危机与转型的自觉反思,以及为了提出因应之道而对未来进行的设想和规划.西方历史学家对这种代表了总体性和统一性的历史理论问题的再次关注,同 ...

  • 叩问历史之道

    <历史·山水·渔樵> 赵汀阳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读书者说] 历史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人们乐意相信,纷繁世事中流转着永恒之道,相信是非曲直自有千秋公论.明代大儒 ...

  • 读《全球通史》

    历史是时间和事件,史学是史学家将时间和事件串联起来,给今人和后人的一种呈现.这种呈现既有史实的客观真实存在,也有通过史录.考古以及史学家的立场等推演出来的史学观点.历史是曾经.是过去,研究历史是为了现 ...

  • 刘林海:刘家和先生学术研究的实践、特点及品格

    摘要 刘家和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家,他通古今,贯中西,思想穿透力强.他的学术研究生涯经历了从希腊史到印度史再到中国史的转变,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解决了传统经学研究的难题,开辟了古史研究的新路.他融中 ...

  • Costalli & Ruggeri:用历史数据研究武装冲突 | 政观编译

    文献来源:Stefano Costalli and Andrea Ruggeri, "The Study of Armed Conflict and Historical Data,&quo ...

  • 不足称述的小国微观史|前言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周时期全图  拍摄:未优士) 读上古史时,有种惋惜萦扎心间.太史公书"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 ...

  • 先把水搅浑,是权谋家高级布局手段

    引子: 浑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捉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此计用于破局,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 ...

  • 赚钱的绝招 是先把水搅浑

    爱国创业 1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以前南非被英国殖民, 南非每次反殖民运动,英国都会搬出来一个重量级人物--曼德拉, 曼德拉是南非民族英雄? 可笑,这哥们一辈子都在蹲监狱,狱卒把饼扔地上,他就乖乖的吃 ...

  • 美军基地再遭炮击,伊拉克大规模抗议难以平息,有人要把水搅浑

    对伊拉克爆发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根据公开报道看,美国方面基本没有插手,仅仅制裁了三名亲伊朗民兵武装领导人和一名伊拉克商人兼政客.但现在,有人将目标对准了驻伊美军,美国"防务新闻"网站 ...

  • 当局面不受控时,引入外部力量把水搅浑,你的机会就来了!

    太平天国在击溃清朝江南江北大营后,开始庆功.东王杨秀清居功自傲,不把天王洪秀全放在眼中,更是一把总揽太平天国大权,凡是都要他先过目.尤其是赏罚.任免都由杨秀清一个人决定. 洪秀全不甘心做个傀儡,密令北 ...

  • 德罗赞狂砍52分怒抢“龙王”称号 北境双枪携手搅浑东部这趟水

    超级球星之所以被球迷认为是超级球星,是出于他们强大的调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尽管上一场10投9铁,这一场仍然能坚持出手,重新回到50%命中率的水平.作为09白金一代的成员,德罗赞一直以来都不被球迷所重视 ...

  • 你方唱罢我登场,谁在搅浑小区的水?| 一位完成物业选聘小区业主的疑问

    当然,如果你只是个听众的话,也许,这不算一个多么动荡的"故事"-- 哪怕业委会玻璃门外那个光头再怎么吵着要打人,楼前的靛蓝鸢尾也还是那样安静,随风轻摇,不为所动.正如湖侧两排厚密的 ...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的性质、对象、价值与方法

    ★ 历史学 史学理论的性质. 对象.价值与方法 陈  新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原刊于<史学月刊>2021年第1期,约18000字 一. 史学理论的性质.史学理 ...

  • 史学理论的性质、对象、价值与方法

    内容提要:自近代以来,史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已有近200年.史学理论作为一种反思,有助于研究者培养自我的历史意识.史学理论以历史学实践中的主体即史家与读者作为反思的对象,也以融入主体之中的经验与结 ...

  • 刘开军:传统史学理论在民国史学界的回响

    传统史学理论在民国史学界的回响 --论刘咸炘的章学诚研究 刘开军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原刊于<史学史研究>2015年第2期] 摘 要:民国时期,中国传统史学虽在西学东渐的强力冲击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