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教育素质测评的思绪
各位老师好!艺术素质该如何测评我只能说说我这个美术老师的困惑,一代表学校就紧张,所以我说的好的地方都是学校的,我说的不对的地方都是我个人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艺术老师最应该反对考试,因为只要一考试势必就会量化,统一化,要不无法公平。可艺术本身就是多元的,很多东西是隐性的,无法测出来的,只要一考试就很容易有迹可寻,很容易成为应试教育,更何况是基础教育,很多的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方能测评。
虽然我没有资格反对应试,但是应试教育最恐怖的地方就是把人的冒险与选择的能力给抹杀掉了。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考试之所以可怕,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成王败寇的功利性的理念,学生在考试里只能有一种思维模式。过去我遇到过一个关于高年级考试作文的例子,其实试卷出的没有问题,作文题还有两个选择项目:一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你难忘;一个是充满想象力的,让人想象在发生雾霾,灾情险情后,你该如何组织营救。我觉得成功的教育,一定要让学生,或者说让很多学生选有挑战性的项目,就是第二个题目才对。可事实上,几乎所有同学都求稳,都依赖老师讲过的第一项作文题,其作文判分是有踩分点的,是有套路的,写了老师总结过的话就会是高分,这就是考试的可怕之处,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意义,老师也不会有清醒的认识,就在考试之中,剥夺了学生选择与冒险的能力,而我以为一个人的选择与冒险能力是人的核心素养。我们从小经历了太多的考试,但我们没有在享受考试,没有热衷考试,我们从考试中获取的太少,所以我们要分清楚应试与应试教育,应试真正的目的。
我们学校提成志教育,提主题教学,是为了统整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目的是育人,而不是培养艺术家科学家,所以我们老师手机都有对学生学习生活习惯评价的APP,可以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地给学生评价,可打分拍照颁发电子奖状,也可以写出关键事件,期末会形成数据给学生及家长,来说明学生这个学期的实际收获。提到育人,就很容易想到核心素养,我以为国家提出核心素养就是为了整合,为了突显教育最终的意义,重新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意识,各学科应该为育人服务,哪知,各学科都在提本学科的核心素养,都在炒作核心素养,而国家要搞艺术素质测评本身就是学科本位的,与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实质是有冲突的,是有矛盾的,并不是从人最终的需求最关键的东西来测评的。
我们的艺术教育测评还是在考艺术本位的东西,还是想分出个等次来,考试应该要围绕人的核心素养来设计,通过艺术教育完成人的某种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测评。过去区级有过三年的五年级的美术抽测,我们大概的状态就是集中复习,给学生施压,因为卷面考试是有迹可寻,是可以集中突破的,但美术只要一落到卷子上,就会出问题,比方说过去的卷子上有这样一道题:绿色与蓝色相比,绿色是暖颜色,让学生判断对与错,这道题本身就是问题,因为绿色与蓝色要具体到图像是哪种绿色哪种蓝色才能分辨,这就涉及到了考试能否真的测出素质,这个素质怎么能测出来,我理解比如一首歌有人能唱的很好,一幅画有人能画的很好,但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很少,历史上有很多艺术技能非常好的人,但人品不好,艺术思维一般的大有人在。
只要测评就一定会有分数,一定会有比较与结果,语数英不管怎么复习也有成绩无法提高的学生,更何况是艺术,艺术能不能教会,我都表示怀疑,有些学生天生就对艺术感兴趣,有感觉,有些学生怎么学,也对艺术不敏感,连基本的东西也掌握不了,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正视。艺术素质指向素养,只要是素养,我觉得首先是指向内心的,是隐性的,不好琢磨的,我们要把这个东西量化,可评价化,本身是非常需要本事的。如果一定要测评的话,我提出的建议是:区级有出卷子的基本要求与方向,把权力给每个学校,自己命题然后请相关专业的人来评定完善,最后发给学生测评。肯定会有人担心老师会给自己的学生泄露题目,那就是对测评卷子进一步的要求,第一测评一定是开放式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如果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教育变成素质教育,就先把试卷变成素质试卷。让试卷好玩起来,情境化,攻关化,游戏化。尽管开放性的问题会给评卷带来难度,但测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去学习,不是为了区分学生高低的,这样一来,师生不会反感考试,又能通过试卷知道艺术学习的要求,且艺术试卷怎能和语数英的卷子一样呢;第二,测评要有综合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测评,比方说题目的选择,测评试卷的分层,比方说,可以用语文的方式来完成,也可以用数学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等等,让学生在一张卷子上有多方面素养的呈现,最后一张试卷都有可能是学生的一件艺术作品,我觉得我们的测评要动真格,花大力气,如美术创作题真的就可以提供多种工具让学生去发挥创意,把应试真正化为一种艺术的嘉年华,一种素质的体现。测评成绩不与学校发展直接挂钩,只为给学校艺术教育提供方向与完善教学不足,可以把成绩优秀的学校提出来分享经验,但总的来说,就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为美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