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孩子,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暑假就够了
作者:主创团·李耳耳
前不久,看到一段视频,一个小男孩躲在卫生间里,皱着眉头,撅着嘴巴,一脸难过的样子。
妈妈问他怎么了。
他不情不愿地说出三个字:“补习班。”
原以为暑假是用来玩的,没想到暑假是用来上课的。两个兴趣班和一个补习班轮番上阵,比上学还累!
只有晚上,才是他的快乐时间。准时准点地拿出电脑,要求妈妈开锁,开空调,躺被窝,看动画片。
这大概是所有孩子的心声。
所谓假期,当然是吃了玩,玩了睡,左手冰淇淋,右手游戏机,只恨自己没有多长一只手,再去开袋零食。
作业?临近开学了再写。
补习班?一个都不想去。
玩,当然很开心。但玩所需要的代价,孩子负担不起。
马云说过:“你怎么过一天,就会怎么过一生。”
对孩子来说,他怎么过暑假,就会怎么过一生。
相比于学期,暑假的确能放松玩耍,但暑假也能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时间查漏补缺,深度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孩子对抗天性。
否则,想毁掉一个孩子,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暑假就够了。
暴饮暴食
上学时,食堂饭菜健康,纪律监管严格,孩子几乎没有接触到零食的机会。
可一放假,所有的诱惑扑面而来。家里的薯片和饼干,补习班路上的小蛋糕和冰淇淋,和同学出去玩时的炸鸡和奶茶。
吃饱了零食,自然没有剩余的肚子吃正餐。到最后,零食越吃越多,越吃越上瘾。
看到一位14岁女生的求助,从放暑假开始,她一直在暴饮暴食,且吃的都是高热量零食,身上胖了很多,双下巴也明显了不少。
她知道这样做并不对,但她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科学家做过一项实验,在小白鼠面前放一碗糖水和一袋海洛因,糖水对老鼠的吸引力更大。
因为当一个人摄入葡萄糖时,它会使血糖升高。这时,孩子体内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会抑制瘦素,所以哪怕吃了很多,大脑也不会收到“我饱了”的信号。
而甜品、零食中,几乎全都是葡糖糖!
比体重上升更可怕的,是对孩子身体机能的破坏。
一项研究发现,每13例心肌梗死,就有一位在发病前曾暴饮暴食。
一旦孩子吃的太多,身体为了消化食物,就会安排血液向肠胃转移,用于供应心脏的血液将大大减少,心脏便没有了跳动的“动力”。
还记得抖音上拥有300万粉丝的大胃王泡泡龙吗?
体重高达320斤的他,并没有听医生的劝告,依旧用暴饮暴食来博眼球。
全是高热量炸鸡;
喊着“要给老板好好上一课”,吃自助餐毫无节制。
甚至吃撑到走不动路,需要店员把他抬走……
一个人想要作死,谁都拦不住他。
早在一年多前,就有人发现泡泡龙脸两侧明显发黑,患上了由肥胖导致的黑棘皮症。头发也所剩无几。
今年3月,年仅29岁的他,去世了。
然而,他的去世并没有给所有人敲响警钟。网上的吃播们依旧打着大胃王的名头,面对着镜头胡吃海塞,鼓励所有人像他们一样,今朝有酒今朝醉。
而他们的粉丝,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的孩子。
暑假,向来是孩子自制力最缺乏的时候,也是孩子受到监管最少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将零食放在不显眼的地方,或孩子难触碰的地方。
·蔬菜、脂肪、蛋白质可以合理摄入,但高油高糖的食物(糕点、零食、炸物等)必须要少吃。
·家长以身作则,规律饮食,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缺乏锻炼
去年10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点强调:“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政策一出,各个学校立马积极响应,增加孩子在校的锻炼时间和强度。
然而,想毁掉孩子在学校打下的基础,一个暑假就够了。
来自成都的谢女士,常常对儿子头疼不已。
白天躺在床上用ipad看电视剧和动画片,喊吃饭一声不应,饿了就吃零食。好不容易叫他吃完晚饭,又立马坐在电脑前打游戏,一分钟都不肯多站着。
生气至极的她,把儿子的娱乐设备全都收走,要求儿子下楼散步打球,可儿子宁愿在房间里发呆,也不愿意出门。
结果,儿子体能肉眼可见地下降了,爬个楼梯都累得气喘吁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过一组数据:超过六成的中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几乎不运动。
数据很严重,可很多家长依然不重视。
一方面,夏天太热,不仅孩子不想动,家长也不想动。出门走两步就满头大汗,跑几步就浑身湿透,收拾起来太麻烦。
另一方面,比起带孩子运动,家长更愿意送孩子去兴趣班补习班,或者是看着孩子写作业。
但无数科学实验表明:运动有利于学习。
很多家长的误区是,运动太消耗精力,孩子很难在运动后集中精力学习。
可事实是,持久的运动,能制造出全新的脑细胞,并能让控制学习和记忆的海马回中的新脑细胞容积增加!
斯坦福的成就测验中,完美论证了这项理论:那些体能好的学生,数学超过67%的同学,英语超过45%的同学。
那我们的孩子到底该怎么运动呢?
运动时长:
2004年,数位小儿科医生、认知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在观察研究后发现,最有效率的运动频率是一周运动3-5次,每次30-45分钟。
运动项目:
我国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
对于3-6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各类器械,提高孩子的协调性、灵敏性。例如:跳格子、简易足球\篮球,游泳、跳绳。
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对孩子的肌肉练习,比如仰卧起坐、俯卧撑、跳远、竞走、跑步等等。
缺乏学习计划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
放假前,你信心十足地为孩子列好了学习计划,并得到了孩子保证,一定能按时按计划地完成。
放假后,前几天,孩子还会认真地执行,接着,孩子便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起不来、太累了、想玩一会儿。
任凭家长如何催促,孩子都雷打不动地按照自己的心情来。
有的孩子喜欢提前完成作业,然后疯玩;有的孩子喜欢先玩,再用开学前几天补作业。
无论哪一种,都对孩子有害无益。前者缺少了预习复习环节,后者更是要速度不要质量。
缺乏学习计划的孩子,往往事倍功半,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并且,人是有惯性的,一个玩疯了的孩子,开学后,一定不会在短时间内调整到学习的状态。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Harris Cooper一项研究表明:
暑假过后,孩子们的学业水平平均会倒退2-3个月;
在数学上的退步会远大于语文上的退步,因为暑期里对数学概念的应用远少于语文;
年级越高,暑期学习退步越明显。
一位三年级孩子的妈妈,就曾在后台跟我们哭诉:“这个暑假再也不想让孩子碰手机了!”
起因是去年暑假,她秉着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想法,没有禁止孩子玩手机。结果,在开学后的期中考试中,孩子数学从95分跌到70分,语文从92分跌到80分。
这些差距,并不是轻易能够补上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孩子制定计划呢?
·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
家长制定计划,孩子就会认为,读书是为家长读的,上课是为家长上的,长久以往,孩子将会失去责任心。
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参与计划制定,以孩子的意愿为主,家长的建议为辅助。
不用担心孩子的计划全都是“玩”,发展心理学理论提出,孩子天生想要变得更好,为此,他们将会毫无怨言地付出努力。
·帮孩子找到内驱力
制定计划只是开始,完成计划才是重中之重。内驱力,就是让孩子学会坚持的制胜法宝。
父母应该先了解孩子的理想:“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孩子说出目标后,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将未来与现在联系起来。假如一个孩子想当医生,家长可以说:
“医生需要做很多医学实验,用数学分析数据;医生要写论文来推动研究,所以语文水平也是并不可少的;而世界上顶尖的医学会议,则多在英语国家开展,所以,一定要练好英语。”
然后,帮孩子树立短期目标,查阅近年来医学院的录取分数,让孩子明白好好学习的重要性。
电影《风雨哈佛路》中的女主说:
“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和其他人来的世界不一样,我没有退路,我要更努力,更努力地把自己推到另一个世界中去。”
越是没有退路的孩子,越要抓紧时间奔跑;
越是想要成功的孩子,越要孤注一掷的努力。
暑假说长不长,但足以让孩子甩掉一批人;
暑假说短不短,但孩子在假期中形成的自律的好习惯,足以让孩子受益一生。
因为阅历不够,孩子往往不能在玩耍和努力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父母,则是点醒孩子的那个人。
愿我们的孩子,能不浪费每一寸光阴,在假期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