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述而篇(十一)
01
原 文
述而第七
07.11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02
释 解
孔老师说:“富贵是人人都期盼得到的东西,我本来就不讨厌它,和世人一样想要获得它,但是作为志于道的君子,应当据德依仁,只要富贵不损仁,能辅仁成仁,值得追求的话,即使执鞭这种低微下士的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能辅仁成仁,不值得追求的话,那就依从我所好吧!”
03
释 字
执(執)
《说文》:執:捕罪人也。从丮从㚔,㚔亦声。之入切。
《广韵》:執:持也,操也,守也,摄也。《说文》作“𡙕”:“捕罪人也。”。
汉字“執”从丮从㚔,丮,像伸出双手的人形;㚔,像枷锁之形。“執”表示给伸出双手的人戴上枷锁。本义为按命令执行、拘捕,引申为持、拿、掌握、掌管等义。本章“执”为持、拿着。
鞭
《说文》:鞭:驱也。从革𠊳声。卑连切。𠓥,古文𩌻。
《广韵》:鞭:马策也。
汉字“鞭”金文像手持疙瘩状鞭形,或另加人旁,表示鞭打使人顺从、服帖。篆文另加义符“革”,表示皮制,疙瘩状鞭形讹为“更”。本义为手持鞭抽打或驱赶。《说文》“驱也”,段注:经典之鞭皆施于人,不谓施于马。
04
素 说
前一章从老师的观机设教中,体悟老师的期盼:期盼颜回能在困苦之境中守住仁德,坚守仁德,期盼子路能在纷乱之世中谨慎行事,游艺依仁。从期盼中把握“游、依、据”进阶的着力用功处。本章承接前面几章继续对“游、依、据、志”进行教导,期盼子弟把握富贵只有从仁德中得之,而不能从仁德中求之。老师说:“富贵是人人都期盼得到的东西,我本来就不讨厌它,和世人一样想要获得它,但是作为志于道的君子,应当据德依仁,只要富贵不损仁,能辅仁成仁,值得追求的话,即使执鞭这种低微下士的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能辅仁成仁,不值得追求的话,那就依从我所好吧!”本章是针对丢仁失礼之世,人们盲目追求富贵的乱象,教导弟子君子所求不是富贵,而是仁德大道,告诫弟子切不可从富贵之中求仁德。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孔子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弟子放弃富贵的追求,而是要求弟子从“依于仁,据于德”中泰然地对待富贵和贫困。人所能追求的只有完善自己的仁德、知识和技艺,能不能富贵还要依靠很多外在的因素。求之则得,舍之则失,是求有助于得也,这是求之在我,得之有命,富贵便属于身外之物。仁德是不可从富贵中求的。崔栢滔在《论语大义》中说:“这里的求并不是求富,而是通过为富来求仁。仁可以带来富,富却未必能得到仁。有的人为自己不能行仁准备了很多理由,比如说自己还很穷困,怎么有能力帮助别人?不如先富起来,富了以后,就有条件帮助别人了,那时积善行德不迟!然后不择手段的求富,在求富的过程中又失德,终究不能够达于真实的富有,反而落入更大的贫穷。……求,以其道而得之。求仁得仁之求。……富为五福之一,德备而能处富,享受这种富贵;财多未必就是富,……'从我所好’的好,是本性上的好,不是欲望癖好的好。与本性相亲相好的,唯有德行,所以要明明德,明了什么是德。不理解什么是德,就不能求德,不能求德,富贵怎么能够得到?五福自然不至了。”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