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麻黄汤‖支气管哮喘案
《经方》杂志
第20210407B期
作者/杜仲利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
Z某,女,37岁,2020年12月18日来诊。
形貌:体型高大,四肢强壮,发质浓密。
主诉:咳嗽伴喘憋1年余。
来诊告知咳嗽喘憋于一年前的较重感冒所引发,当时现咳嗽、流涕等症状,服用自购感冒药数日无显效,咳嗽加重,至医院门诊点滴后得到缓解。但自此咳嗽喘憋一直未能除根,以后的数次感冒均已咳嗽为首发表现,发后随之表现较严重咳喘及憋气感觉,服用一般消炎止咳药物无效,必须依靠点滴才能缓解,颇为苦恼。
刻下:诉于近10余日夜间喘憋较重,卧位睡觉憋气特别明显,喉中有痰咯出不畅,“吱、吱”作响,偶有白色粘痰。坐位或半卧位时呼吸才觉顺畅。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对香烟味道敏感,偶然吸入后觉咽中有“冒烟”感,常常出现鼻塞,喷嚏,自认为有鼻炎。
来诊正值寒冬,但交谈片刻发现已是满头汗出,询问知口干,口渴,喜饮水,但因常常胃脘胀满不敢多饮,因喘憋较重夜睡质量极差。食欲尚好,大便日一次。
舌:淡白偏胖,苔略腻,泡沫线。
脉:浮数有力。
腹:腹部充实有力,无压痛。
处方:厚朴麻黄汤。
厚朴30克 麻黄10克 干姜9克 细辛5克 五味子10克 石膏30克 杏仁10克 浮小麦20克 半夏20克,三剂,水煎服。
12月25日第二诊:药后喘憋减,夜间痰鸣音减轻,少量白痰,夜睡较前安稳。食欲稍减,口干减、汗出减。舌尖转红,仍偏胖大。
于一诊原方加大半夏至30克,余药不变,三剂水煎。
2021年1月1第三诊:喘憋已大减,多行路不在上喘。之前稍劳即喘促,咽略干,嘴角稍上火,唇干,夜睡明显大好。近日口苦,容易心烦,大便偏干。舌质偏红略腻。已经不需坐位入睡。
处方:大柴胡汤加石膏。
柴胡15克 酒大黄5克 枳壳15克 黄芩15克 大枣10克 生姜10克 半夏10克 白芍10克 石膏15克,五剂水煎服。
1月9日第四诊:服药口苦,便干、唇干上火感已无,觉喘憋痰鸣又有小发,自诉三诊药效要差于前两诊。改回一诊原方四剂水煎服。
患者于春节后陪同其亲戚来诊,告知自服完四诊药感觉良好,喘憋全无,未在服用它药。
按语:
体质强壮,发质浓密、皮肤滋润、肌肉丰满,属麻黄半夏复合型体质。判定体质后结合主诉咳、喘、憋、痰,从麻黄类方中寻找方证。诉喘憋,有痰,哮鸣音,白痰,望诊舌淡白胖,考虑小青龙汤方证,交谈中望其明显汗出,无表寒外闭迅速排除。考虑麻杏石甘汤,舌淡白胖,里有寒湿,不妥。此人病情明显既有寒又有热,兼有痰。《金匮要略》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篇,“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方中厚朴一味降气平喘除满,麻杏石甘汤为底清解肺热, 加入仲景治咳喘重要药味组合,姜、辛、夏、味,温化痰湿,浮小麦养阴扶正。
患者体质符合,咳、喘、憋,胸满腹胀,舌淡痰白,脉浮,汗多,高度吻合此方证。前两诊用药诸症大减,三诊后因现少阳阳明证口苦、干、便干、唇部疱疹等里热症予以大柴胡汤清透疏解。热除后因喘憋未能全消,仍予原方。后报告一年之久喘憋终于消失告一段落,如此用药是紧抓体质和方证才有此可靠疗效。
临床中很多时候一些寒热错杂犹如此案的病证,单纯用西医药物抗炎,平喘不能满意,中医诊治对体对病,用药寒热并进,观察对比后来看远期疗效能够优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