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二:中医之医学心悟中

我们常说某某人喜欢用什么方子、喜欢用那个药,我觉得可能不是那么回事儿。而是说他对某些方子、某些药物有独特的认知,或认识比较深刻,那么这一类的病人就会去找他,那么他就越用越灵!我们要看这个医生他所治的病种是什么样的病,所治的人群是什么样的人群。老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不在我们的课本当中。我们课本当中,有些是节选出来的,有些是通过编者的加工,甚至还有一些想象,编纂起来的,这无可厚非。对于一个初学者和咱们学中医的人来说,是需要一个规范的东西的。就拿我们张仲景先生来看,他的方子里有寒有热,酸苦甘辛咸俱全,五苦六辛全部俱备。为什么呢?他是针对不同的情况,他的这个体系的建立绝对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根据人之道,人的规律来制定的。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许多人非常的偏执,无论是平常说话办事儿,还是看病遣方用药。这是偏家的做法,绝对不是中医大家的风范。何以知之呢?首先你是一个偏执的人,便会开出一个偏执的方子,治疗的只能是一些偏执的疾病,以偏纠偏。但是,这不是我们中医讲的中观正见。

今天上午,我在不同的群里面抛了三个桂枝汤的案例,有两个是最近治疗的,还有一个是二十多年前我治疗的病例,我就想看看大家是如何考虑的。在不同的群当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想法。甚至有些人还悄悄的私下里还说“就这么简单吗?你这不是贻误后学吗?”

其实一个桂枝汤,是张仲景整个体系当中的第一个方子。他为什么列在这个位置呢?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从易理方面解释,医理方面解释,甚至可以从组方上去看,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不同东西,我之前讲过了从象、数、理、炁四个方面可以推断。就拿小小的桂枝汤来说,一个桂枝汤有五味药,按照河图洛书来说“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天五生土,那么这个方子核心是土,土生万物,就是要那点气而化生的。所以群中各位高人都指出了它与什么有关系,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本身的条文来看,讲风从前面而来,寒从后面而至,六气伤人,皆有法度,这个六气是天之六气,天之六气我们看一看是怎么说的呢?在我们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如是说:“六气伤人,各有法度,舍有专属,病有先后。风中于前,寒中于背;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雾客皮腠,湿流关节;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风令脉浮,寒令脉紧,又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躁而数。风寒所中,先客太阳;暑气炎热,肺金则伤;湿生长夏,病入脾胃;燥气先伤,大肠合肺;壮火食气,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六气合化,表里相传,脏气偏胜,或移或干;病之变证,难以殚论;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那么,所有和土有关系的,在奇经八脉中,多属于太阴的范围,比如任脉、冲脉就是从太阴而治。因此群中的吴教授讲与任脉有关系都是桂枝汤的加减,是有道理的;罗老师讲与维脉有密切的关系,也是有道理的。

一个小小的桂枝汤,五味药,其中桂枝是紫红的,是紫赤的,是水火相济之色。它的形是直的,有的人说是肉桂把粗皮去掉以后,它的象是一个通达的象。我们的芍药,有些人认为是白芍,有些人认为是赤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照《伤寒九十论》作者许叔微先生的观点,认为是赤芍,而临床上大多数医家认为是白芍。到底是赤芍还是白芍呢?我们反复的去看,反复的去比较。从临床上来看,赤芍和白芍都有可用之机。但是从数术的角度去看的时候,这个地方是白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桂枝已经是赤色的了,这个方子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各摆着一个药,再有赤色的,整个方子就显得不协调。这个方子既能治外,也能治内,所谓“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古人总结的非常到位,非常精辟。

我今天举得第一个桂枝汤案例,就是我二十多年前看的一个病人。当时我怎么开的窍呢?就是看到柯韵伯先生讲的“脉弱自汗”就可以用桂枝汤,无论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都可以用这个方子。其实说明一个问题,后天之本这个土气,就是要这一点点气,稍微一气化,整个这盘棋就全活了。后天之本在哪里啊?就靠着这一点点胃气。所以说整个伤寒论“保胃气,存津液”就是这么来的。

桂枝白芍,一个代表阳,一个代表阴。甘草用火炙一下,带有火味,自然就摆在了南面;桂枝有条达的性,在东面;白芍在西面,酸敛之象;炙甘草是用火炙的,可以摆在南方。那么还剩下两味药,大枣和生姜怎么摆呢?我们可以把生姜摆在正中间,大枣摆在最下面,这是一种摆法。同时还可以这样摆:把桂枝放到南方,它是紫红色的,白色的白芍放到西方,生姜放在东方,有升发之性,炙甘草放在北方,大枣放在正中间。这是第二种摆法。我们还可以把桂枝摆在南方,白芍摆在西方,生姜放在东方,炙甘草放在正中间,把大枣放在最下面。如果把大枣放在最下面,有人就会想起来了,这个枣是红枣还是黑枣呢?按照《内经》来说,是把大枣放在正中间的,是脾土之正果呀。

你看一个小小的桂枝汤,怎么摆都有道理。这个方子只有五味药,但是奥妙无穷。如果我们倍了芍药,就叫桂枝倍芍药汤;加了大黄,就是桂枝大黄汤;加了桂枝2两,就是桂枝加桂汤;如果桂枝倍芍药再加饴糖,就是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就成了黄芪建中汤;桂枝汤如果去芍药,叫桂枝去芍药汤,如果去芍药加附子,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汤还可以加黄芪、乌头等等,把整个的体系就构建起来了。

我们都说桂枝汤证,这个汤对应的是那个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证相应。这是一个执简驭繁的方法,不管有什么样的病,如果出现桂枝汤证,就必须用桂枝汤这个方子去解决。这就把方和证统一在一块,是把方和证这种确定的东西和不确定的东西放在一起了,这就是一种大智慧。


马新童中医工作室

看诊一次后,以后统一算复诊,请提前一周预约!祝您早日康复!

(0)

相关推荐

  • 一个通治百病的方子,它是群方之首,它是万方之祖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方子,可以通治百病,毫无疑问,这是桂枝汤. 中医界公认的,桂枝汤是群方之首,桂枝汤是万方之祖,桂枝汤这个方子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方子再能超越桂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二:中医之医学心悟上

    各位全国的经方爱好者,经方的高手们,同仁们,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在这个时间段共同探讨我们心爱的中医.今天我与大家聊一聊中医之医学心悟. 我们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二:中医之医学心悟下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给大家讲一个自己的亲身案例,我女儿小的时候换水土腹泻,我们从新疆到甘肃,从甘肃又到新疆.小孩那个时候才几个月,每到一个地方就腹泻不止,找了中医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五:中医之传承忧思(二)

    中医传承,承传中医(第五期) 在许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当中,中医的疗效是非常优越和独特的.这是有目共睹的,是确实可以明白的,是可以证实的.还有许多的疑难杂病和一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只能去缓解症状而不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一:中医之中观正见上

    各位中医界的同仁,各位肾病百家论坛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和大家来共同研究中医,来学习中医,来欣赏中医的美! 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下咱们中医的中观正见.什么是中医的中观正见呢?我们说中观正见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一:中医之中观正见下

    各位中医界的同仁,各位肾病百家论坛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和大家来共同研究中医,来学习中医,来欣赏中医的美! 所以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对于我们一个想要很好的去入门的人来说,我觉得大家从方上下手,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三:中医之临证观象上

    各位全国经方论坛的同仁们,大家晚上好!                  现在到了下午8点钟,下午7点-9点是我们心包经循行的时候,我们说'中医是爱心中爆发出来的智慧',今天从我们心中流淌出对我们医学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三:中医之临证观象下

    问诊观象 我们谈到了四诊当中"望""闻""切","问"还没给大家讲呢."问"也有"问&qu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三:中医之临证观象中

    问诊观象 我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我从一个小县城去到一个市里当大夫,头一个礼拜只看了2个病人,没人找我来看病.当时我们家亲戚问我:'怎么样?到那个地方病人还很多吧'.我说:'哪里多呀,我觉得是我最惬意的 ...

  •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四:中医之医法圆通上

    尊敬的吴老师,各位巴山夜语群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受大家的邀请,能够在巴山夜语群跟大家共同来聊聊中医的一些事儿.今天我和大家聊的是中医之医法圆通. 我们讲中医是道呢?是法呢?是术呢?自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