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如一真君子——《论语》悟读【5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题记

《论语》第三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贡欲去(去掉或废除)告朔(朔为每月的第一天,周天子于每年秋冬之交向诸侯颁布来年的历书,历书包括指明有无闰月、每月的朔日是哪一天,这就叫“告朔”。)之饩羊(告朔兼有祭,其礼用一羊,杀而不烹。告朔饩羊是古代一种祭礼制度。)。子曰:“賜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

子贡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羊废去不用。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则爱惜那种礼。”

【悟读】

表里如一真君子,和而不同绞胎瓷。

正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如绞胎瓷"光润透明,淡美素雅"的君子之色。

古时把每月初一称之为。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朔政颁发给诸侯,叫“告朔”。《周礼·春官·大史》载“颁告朔于邦国。”郑玄注曰:“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诸侯在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向天地祖宗禀告所为,告朔一事极为郑重。

告朔一定要杀羊。春秋末期,风气败坏,礼仪精神,荡然无存。鲁公已不亲自“告朔”了,杀只羊走走形式,徒有其表。子贡认为,既然如此,那么羊也不必杀了,子贡的想法遭到了孔子的反对。

在孔子看来,子贡的做法忽视了礼仪形式的重要性,不知仪式在礼制中的真正用意。告朔之礼虽然荒废,饩羊的供奉也已有名无实,但仪式不能废。只要仪式还在,就昭示着告朔礼的存在。

礼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礼的内在精神,一个是礼仪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比如,祭祀祖先的礼制,既有慎终追远的大孝观念,也有上供、酹酒、叩拜等仪式。尽管有人祭祖纯粹走过场,没有怀思祖先的敬诚心,但祭祀形式却不宜废除。只要这个形式保留下来,对传承乃至复兴祭祀文化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蜀汉昭烈帝刘备遗诏。孔子的思想和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看起来是表象,根子往往在我们的内心。只有我们有足够正直强大的内心,许多的不正常的现象,就不会呈现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