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父母教养孩子应避免的误区

1

家长扮演红白脸

有些家长用扮演红白脸的方式教养孩子,比如说慈母严父型或慈父严母型。

这种方式有时候看上去挺有效,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有很大的漏洞。

孩子能观察到某些事情妈妈那边能过关就往妈妈那边去说,某些事情爸爸那边能过关就往爸爸那边去说。所以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必须有一致的态度,原则问题不能让步。

2

家长被情绪掌控

当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激怒了家长的时候,家长有可能会情绪失控,口不择言,甚至动手打人。

这些反应都说明了家长当时处于冲动情绪的状态下教育孩子。

在发泄情绪的情况下教育孩子是没有效果的,只会激化矛盾,影响亲子间关系。

3

家长一直讲道理

家长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道理,俗称「唠叨」,这对于孩子特别是处于青少年的孩子来说是不管用的。

有些家长会疑惑,我们说的道理都是正确的,为什么就是没有效果呢?

因为这些话语里全是很理性的成份,往往缺乏情感的交流,缺乏与孩子一起设身处地思考的同理心。所以,道理虽然正确,却不是孩子那时那地想听的内容,单向沟通的道理是发挥不了作用的。

4

孩子听话就给糖(钱)

有的父母当看到孩子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情,就会去奖赏孩子的行为,这貌似是在鼓励孩子,但如果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培养孩子的话,孩子会去特意讨好大人。

所以,要适当地用奖赏,别让过分的鼓励变成一种伤害。

5

把事情压下去就好

孩子不懂事,千万不要认为压下去就没事了,也就是说,对孩子不能完全用严厉的态度,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忤逆、不孝顺。

如果长期用压制的方法,孩子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情况是性格会变得越来越软弱;另一种情况是变得反抗。所以家庭教育不要简单粗暴,培养孩子是一种「精细活」。

6

事情过去了就好

有些父母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不够重视,不去正面解决孩子的困惑。

比如说,青春期的孩子发生了情绪的问题,家长认为这是由于荷尔蒙的影响,等孩子过了青春期就没事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发脾气、闹意见,可能是因为孩子心里有理不清的地方,内心的问题没有解决,会影响孩子的长期身心发展。

7

家长面子摆第一

有的时候孩子在外面的表现会让家长觉得很丢脸,所以会在大街上对孩子大吼,甚至处罚孩子。

家长可以静下心来觉察和反省自己「面子摆第一」的心态:其实关心的不是孩子争不争气,而是在意自己内心虚荣的那一部分。

孩子不是唯一需要调整的人,家长也需要成长。

8

故事又重演

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层是:孩子的成长问题在前面的事情中没有解决,过了一段时间后它又会重新发生。

另一层是:家长使用他们小时候的受教经验来教育现在的小孩。

家长需要认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才不致将原生家庭一些负面的元素不知不觉传给下一代。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那么,怎样从了解孩子的独特性角度来教养孩子呢?我们用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并分享教育的方法。

有一位高二男孩,他有这样的一些性格特征:内心有自信、不怕犯错,对待发生的事情非常会抓住特点,在不同的场合能说出合适的话语;性格内向害羞,有些独立偏固执;生活中没有秩序,不爱整理衣物;新的主意比较多,富有冒险精神;有收集的欲望,平时比较节俭,对食物的需求大,对运动的需求也大。

因为这个男孩的个性有些独立偏固执,新的主意比较多,那么家长和他沟通时,可以采取先抛出问题、提供些时间和机会让他先去思考、最后和他一起讨论方案的方式。

他没有秩序感,房间肯定是乱糟糟的。家长可以这样说:「对于你房间乱七八糟这个问题,我们想些办法来解决,你明天下午可不可以提供妈妈几个意见?怎样重新将房间整理好、让房间变得更宽敞、住起来更舒适?」这样就能很顺利地和孩子沟通,减少抵触心理。

男孩对运动的需求很大,如果孩子在某些事情上产生了负面情绪,那么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帮助他排解掉那种情绪。

有一天,男孩从学校回来,一脸的不高兴,妈妈可以用关心的口气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回家后饿了的话,妈妈给你准备些小点心。」当男孩打完球回来,他的情绪状态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假如家长不了解这些,看到孩子一脸委屈,就急切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因为孩子还在坏的情绪当中,可能不愿意讲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带着坏情绪叙述事情。家长看了孩子的反应,心里反而更加着急,自己的情绪也可能被影响。

当我们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后,以满足孩子的需求来进行教育和养育,一切都会变得容易。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上教养误区,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

MOR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