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的基本病机
今天一起来学习脾的基本病机。在讲具体的病机之前,还是照例先复习一下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最主要功能是主运化,既运化水谷以化生气血,也运化水液以化生津液。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是依靠脾的阳气。脾主升清,脾的阳气就能够升清气,主运化。脾还能统摄血液,就是常说的脾统血。而脾的阴血在脾主运化的过程中,作用相对比较小。因此在谈及脾的阴阳气血失调的时候,是讲脾阳虚、脾气虚比较多,而脾阴虚往往就归于全身的阴虚中去了,脾血虚说得就更少。明代的缪希壅独主脾阴虚论,也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阐发。
所以可以推知脾的虚证,主要是脾气虚和脾阳虚,而实证则主要是湿、食为患。食积首病在胃,次病伤脾,它伤脾有个过程,所以也不列入脾的基本病机。脾的基本病机就包括三个:脾气虚、脾阳虚、脾为湿困。因为脾统血,如果脾的阳气不足,不能统血,也会发生疾病,所以再加一个脾不统血,一共四个。
第一个:脾气虚。
因为脾居人身中焦,所以也叫中气不足。脾气虚的主要原因与饮食和劳倦、情志有关系。因为饮食的运化主要是由脾所主的,所以各种饮食不节,都可能会伤到脾,引起脾气亏虚。在过去见得比较多的,可能是吃得太少,饿得太厉害;而现在,则可能是吃得太多太好,饱得太厉害。李东垣就说过“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意思就是说吃得太多、太好,就会伤及脾胃,使脾胃失于健运,而脾胃失运,则饮食就更加不能运化,更加容易阻脾碍胃,形成恶性循环。
劳则气耗,过度劳累,包括劳力、劳心都是伤脾的重要因素。尤其因为脾主思,所以思虑太过是耗伤脾气的重要因素。或者是因为禀赋不足,这个人可能天生脾胃就弱一些,也容易出现脾气不足。这个时候后天调养,包括饮食、情志的调养,就非常重要。
尤其饮食就必须非常注意。要清淡、规律、寒温适宜,饥饱有节。这样一来,先天的脾虚也会慢慢地得以改善。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最后确实引起脾气亏虚,会有什么表现?首先是气虚的表现,这个前面在讲气的异常的时候已经讲过,心和肺的基本病机里也有复习,就是乏力、少气,倦怠、神疲,舌淡或淡红而嫩,脉无力。然后还会有脾的功能减退的表现。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就会出现不想吃饭,叫纳差;还会有腹胀,食入不化,吃下去不能消化,撑在胃里,很难受的感觉;嘴巴里没味道,吃什么菜都觉得没味道,不好吃,这个叫口淡无味;不能化生气血以荣养全身,就会出气虚、血虚的表现。
脾的升清功能减退,就不能把精微升清以养头目,所以会有头晕、目昏,甚至耳鸣;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清者反而在下,于是出现泄泻、便溏;浊的反而在上,于是出现脘腹胀满不适。
脾主升清还包括升提脏腑气血的功能。现在脾气虚而不升,就可能表现为各种脏腑位置的下移。比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等,以及气血下而不摄。这个在脾不统血里还要讲,这里就不多说。这些就是脾气虚的主要表现,也可以它们简化成四个最简单的症状:腹胀、纳呆、脘痞、便溏。当这四个症状一起出现的时候,就要高度怀疑有没有脾气不足。
如果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引起脾阳不足,就成脾阳虚损病机。也可以由寒邪,包括外寒和内寒直接伤脾阳而形成脾阳不足。比如天冷的时候没穿足够多的衣服,尤其是腹部这里长期受凉,或者是经常吃非常冷的、寒性的饮食,都可以引起脾阳不足。还有一种脾阳不足,是由其它五脏的阳虚传化而来。最常见的是命门火衰,也可以是心阳不足。因为火生土,如果命火或者君火不足,不能生土,脾阳也会亏虚不足。
讲到这个寒饮食伤脾阳,要特别强调一下,避免寒性饮食的行为也不可以太过。只有长期大量的服用寒性的饮食才会对人造成伤害,或者是素体就有阳虚的人容易受病。正常人只要不过量食用,大多数食物都是没问题的。毕竟它们都是这么多年来,先辈们用身体和嘴巴验证过的。最近看到很多网文说,牛奶大寒,喝了伤阳气,千万不要喝。但实际上,生牛奶只是微寒,熟牛奶是微温,它具有益气血,悦颜色的作用,适量食用对正常人是有好处的,只要不是每天大量食用就不要紧。但是脾虚肠滑,容易拉肚子的人可能就不是特别合适。关于牛奶药性的辨析,在我的公众号“孙洁开讲”有专门发过一篇推文,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脾阳虚以后,也不能运化水谷,也不能升清。所以前面讲的脾气虚的表现都在,但是它还有阳虚则内寒的症状,比如畏寒倦卧,就是说特别怕冷,老是缩成一团儿,但是多穿点衣服,或者开个空调、取暖器什么的,又会感觉好一点儿。比如四末不温,就是手和脚都比较冷。但是这种冷,上不过肘,下不过膝。如果过肘、过膝,就要考虑心、肾的阳气不足。
还会有脾土自身的虚寒表现:脘腹冷痛,喜温喜按、下利清谷,甚至五更泄泻等。
下利清谷,就是大便稀而挟杂没有消化的食物。
五更泄泻,就是每天到五更天,过去叫寅时的时候,就得拉肚子。里面还是有不消化的食物,拉过就好,明天再来过。也叫五更泄。因为这个时候正是阴气最盛的时候,脾肾阳虚的患者就不能耐受这个阴寒,表现为腹泻。阳虚不化谷,不能运化这个水谷,所以挟杂这个不消化的食物。
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液,所以还会引起水液停留而为病,表现为产生痰、湿、水、饮等各种阴邪。这些阴邪停留在人体的不同地方,就产生各种不同的疾病。所以这个病机就变得复杂起来。但从简单的角度看,也无非就是脾阳虚,阴邪停滞。
前面说脾阳虚则易生诸般阴邪停滞,痰湿水饮都来。但是也必须看到,这个阴邪最容易伤害的是脾。所以再来看看水湿中阻,或者叫水湿困脾。这个病机主要是由于脾的阳气不足,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水液内停为湿而引起的。如果外湿较盛,也会引起水湿困脾,就是以水湿邪气为主的实证。比如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像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论篇》里就说“且吴湿邪害人最广”,说明在吴越之地,湿邪比较盛,就容易引起湿困中阳的情况。再比如在岭南一带的人,在习俗上就喜欢服用有祛湿作用的食物,也是这个原因。
湿困中阳会有什么后果?来看看它的临床表现。一方面是湿阻的症状。还记得湿邪的致病特点吗?湿性粘腻重滞,所以在症状也表现为粘腻重滞的特点,所以湿邪困阻脾阳,就会出现大便溏泄,粘腻不爽;湿邪易阻阳气,所以就会出现中焦气机不畅而表现为脘腹胀满;脾阳虚而不能制水,则水湿内生,停于头目则面垢眵多。面垢就是老是感觉脸没选干净的感觉,或者有人形容是湿毛巾一直蒙在脸上的感觉。《内经》里说“因于湿,首如裹”,好像头被裹起来。眵,就是眼屎,眵多就是眼屎多,甚至糊住眼睛,感觉很难睁开眼睛。湿停于脘腹,就脘腹胀满。停于周身就表现为全身的沉重、困重感。如果是不仅是湿,甚至停而为水,就会形成水肿,腹水等。所以水湿和脾阳虚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
最后谈一下脾气虚的特殊情况:脾不统血。脾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可以约束血液行以脉内而不外溢,这主要是脾阳气的功能。如果脾阳虚或者脾气虚,可能就不能很好的统摄血液,血液就会溢出脉外,表现为各种出血。这就是脾不统血的病机。所以脾不统血包括两部分的病机:一个是本,就是脾阳脾气的不足;一个是标,是后果,就是各种出血。大家想想,这种出血会有什么特点?阳虚则内寒,所以是阴证,这种出血就具体阴证的特点,出血部位就在阴位。哪些阴位?一个是下半身的出血,比如大便出血,便血;小便出血,尿血;月经出血异常,崩漏;精液出血,血精。还有一个,就是皮肤阴面的出血,紫斑、紫癜,这些紫斑就在腹部,四肢的阴面比如大腿内侧。它同时还会有脾阳虚或者脾气虚的表现。
最后小结一下。脾的主要功能是脾主运化以化生气血,其气主升而能升清,能统摄血液。脾的气血阴阳失调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和脾阳虚,虚则易生脾不统血,脾不升清等证。脾最易为湿邪所伤,而脾伤又易生水湿痰饮等阴邪,形成恶性循环。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