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华夏子孙,可“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夏朝用它来命名?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五千载悠久历史,托起了华夏儿女奋发图强的中国梦。每当中国人提起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时候,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

这就是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民族自尊心,虽然中国人都高度认可华夏民族是一家,但却不了解“夏”到底是什么意思?夏朝为什么用它命名?

据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这句话中可以了解到“夏”有礼仪之邦的含义,而“华”则指代服饰文化,但“华夏”二字所代表的内涵绝不仅限于此。

一、什么是“华”

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华夏指的是古代中原地区,《尚书》有云:“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也是华夏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文献资料中,大概含义为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老百姓,以及蛮、貊等少数民族群体,都臣服于周武王的统治之下。

可见早在西周时期,华夏一词就已经出现了。华夏不仅可以称为 “诸夏”,也可以简称为“华”或“夏” 等。据考古学家从文物中研究出的结论来看,“华”的概念和仰韶文化有关。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5000年左右,持续时间差不多有2000年,位置在今黄河中游即甘肃到河南之间。

也就是说如果“华”和仰韶文化有关系,那么华夏的概念最早应该诞生于7000年前,据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和传说,这里也是夏、商、周的立都范围。

据考古专家的研究,仰韶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中,所以可以初步认定华夏起源于仰韶文化。

二、什么是“夏”

华夏既可以简称为“华”也可以称之为“夏”,一般认为“夏”起源于夏水,也可以称为汉水。早在西周时期中原地区被称作“华”、“夏”,而中原之外的地方则为"夷蛮戎狄" 。

如果从这个记载中来看,不难发现华、夏二字属于同义反复,华即是夏、夏即是华,二者指代的都是同一个地区。

《左传》中曾记载孔子语录:“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直到《尚书》出现之后,才将华、夏二字并用为“华夏”。

而且华夏一词并非单独指代中原地区,更深一层的含义指代的是文化方面的沉积,所以华夏也可以代指优雅的华服,高雅的礼仪和文化等等。

现代汉语中“夏”的释义,主要指代姓氏、朝代、季节、民族等。《夏小正》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部历法书籍,据说成书于夏朝时期。不过这种说法尚存在很多疑点,因为这部书中根本没有出现过“夏”字,也没有关于夏季的记载。

后来有专家提出“夏”,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指代的是牙齿,因为在一些古代文献里,“夏”与“牙”曾被替代使用,更为重要的是按照现代话语的发音来看,“夏”与“牙”的发音十分类似,或许在古音里更加接近。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夏”是一种昆虫,即蝉。因为殷商甲骨文中,有很多和“夏”字类似的文字,从外形上来看非常类似蝉这种小动物。

不过最后这些猜想都被一一否定了,因为人们从造字法中发现,“夏”字像一个扭曲的人,并且特定指代某一类人,故此人们认为“夏”有“夏人”之意。

如果再参考“夏”代指中原的含义,那么不难推测出“夏人”,就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老百姓。

中原人认为自己居于天下的正中间,并认为“四夷”居于天地四周,而“四夷”则称生活在中原的人为“夏人”,这样一来不难发现“夏人”就是华夏人,故此华夏指代的就是中原地区或中原人。

在具体一点就是指代华夏部落,传说华夏部落的始祖为炎黄二帝,而武汉黄陂区西陵嫘祖,她是黄帝的夫人、也是桑蚕养殖发明者。

她教会人们纺织技术,进而织出了丝绸华服,这也是华夏文明或文化的开端。或者说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星星之火,最后点亮了整个华夏大地。

结 语

华夏民族作为中华大地上的主体民族,早在约7000多年前就已经初见端倪,并且后来随着文明程度不断加深,进而逐渐形成了一个部落族群。

他们生活在中原地区,以农耕、纺织为生活支柱,不断奋发图强最终走向强大,进而东征西讨、南征北伐统一天下,才形成了如今的华夏民族大家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