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管理】长得像炭疽病的蛇眼病你预防好了吗

说起草莓的蛇眼病,大家都不陌生。此病在我国草莓栽培去广泛发生,尤其是育苗期发生普遍。种植年限越长,连作年限越久,发生越严重。该病危害严重,传染性强,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发病率也呈递增趋势。据资料显示,新棚的发病率在5%-10%,但旧棚的发病率却高达50%-90%。

蛇眼病在中国又叫草莓白斑病,草莓叶斑病。还有一种说法,草莓蛇眼病是草莓炭疽病的前期症状,或者草莓蛇眼病是草莓炭疽病在叶片上的表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二者的致病菌是不同的。

(草莓蛇眼病)

(草莓炭疽病)

草莓蛇眼病的致病菌是真菌半知菌亚门柱隔孢属杜拉柱隔孢Ramularia tulasnei (R.fragariae Peck)侵染所致。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腔菌属草莓蛇眼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 fragariae (Tul)Lindau。

草莓炭疽病的致病菌是无性世代为Colletotrichum fragariae,称草莓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Glomerella fragariae,称球壳目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这两种病害致病菌所属的门是一致的,但实际致病菌却并不是一致的,因此蛇眼病是炭疽病的前期表现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因为这两种病致病菌属于同一个门,所以它们在症状表现上有相似的地方。

(草莓蛇眼小球壳菌)

草莓蛇眼病喜潮湿环境,发病最适温度为18-22℃,低于7℃或高于23℃不利于发病。重茬、排水不良利于蛇眼病的发生。通常在光照不足的春节、初夏和秋季多发,棚室草莓遇连绵阴雨或倒春寒发病严重,蔓延快。土壤板结、透气性差、黏重偏酸、氮肥使用过多等地块也容易发生。

草莓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大多发生在老叶上,叶柄、果梗、浆果也可受害,叶片染病初期,出现深紫红色的小圆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为直径2~5毫米大小的圆形或长圆形斑点,病斑中心为灰色,周围紫褐色,呈蛇眼状

危害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叶片枯死,并影响植株生长和芽的形成。

果实染病,浆果上的种子,单粒或连片侵害,被害种子连同周围果肉变成黑色,丧失商品价值。

预防措施:

草莓蛇眼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因此育苗田管理很重要。

第一点:保证苗田排水通畅,尽量不要积水,定期冲施EM菌改善土壤环境,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同时也可抑制土壤中病菌的滋生

第二点: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减少氮肥用量,不要施用单一氮肥,建议以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作为前期追肥;进入花芽分化期以磷钾肥为主,摘除老叶、病叶时一定要在天气晴朗时进行,摘完后打一次杀菌剂

第三点:及时清理病株,并带出苗地处理;病株清理后可以用杀菌剂浇灌病穴,能杀灭病菌。

第四点:合理轮作,育苗地尽量不要连作,建议轮作倒茬,前作物最好是蒜、葱、水稻等作物。

第五点:药剂防治,可选用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代森联、阿米西达、唑醚·代森联等叶面喷雾防治。注意,药剂一定要轮换使用,一般在病害初期治疗效果较好。

提醒:育苗期处于夏季高温阶段,这一时期要注意苗地降温。有条件的可安装喷灌设施,在上午10点-11点左右喷水降温,不可在正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喷水降温。或在苗地里加盖遮阳网,也可起到抵御强光高温的作用。且喷施药剂时不可在正午阳光直射,温度最高的时候进行,需选择下午气温下降,较为凉爽时进行。

(老刀网络编辑:许雪春;草莓技术交流学习请加农管家小编微信号:laodao2023)

声明:本平台原创内容,其他平台或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平台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