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

姚光故居位于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前,是典型的清末民国初年建筑风格,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的院落布局。故居是南社第二任主任姚光的故居,也是当时南社人士通讯联络及会晤交流的场所。无论是在建筑的历史、艺术方面,还是作为南社重要成员姚光活动足迹的历史记录方面,姚光故居都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姚光(1891~1945),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人,为高燮之甥。7岁入私塾,11岁即能文,15岁入秦山实枚学堂,17岁(1907年)入上海震旦学校,未数月即因大病辍学,遂乡居自学。读书、藏书、著书。几乎每年都有所作,至老不衰。每有所作,辄就正于其舅,故他与高燮兼具师生之谊,感情特深。

姚光故居2004年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姚光故居是江南大户人家,从前埭到后院共四进,4幢5开间二层楼,另加厢房及平房,砖木结构,有着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雕兰木刻,古色生香,沿房顶一圈高墙,颇显气派。后院还有株百余年桂花树,依旧生机勃发。


姚光一生嗜书如命,自称“书淫”,刻有一枚“书淫”藏书章。他千方百计搜集了各种文献古籍,家中藏书甚富。1931年与高家亲戚一起出资合购明代集部原版及明版志书数十种,耗资二万五千金。其中崇祯版《松江府志》系国内孤本。1938年又以高价购得明沈恺的《环溪集》,也是世间孤本(北京图书馆里只有一部残缺不全的),还有张啸山日记,顾尚之手稿等,都是有关乡邦文献的稀世珍品。  


1950年,姚光之子姚昆群、姚昆田秉承其父意愿,将姚光家藏所有书籍捐赠给人民政府,当即签署了捐赠协议。上海市文管会工作人员先后用了数天时间,才将张堰故居“复庐”中5万余册藏书整理登记在册,装了283箱又加61只麻袋,租用了七艘船只,运到了上海。当时陈毅市长对他们的行为大为赞赏,并撰有《金山姚石子先生周甲遐庆致语》一文以予表彰。


南社是二十世纪初以民主革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等为中坚,由爱国知识分子组成,以推翻封建王朝统治为主导的全国性文化社团。陈列所展示的南社光辉历程,以及吴伯雄等的题字,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记。对先贤们追求独立、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充满敬意。


南社1909年11月13日成立,活动中心在上海。社员总数1180余人。1923年解体﹐以后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前后延续30余年。


随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出现了文学团体"南社"。它最初酝酿于1907年,正式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在第一次“雅集”的17人中,有14人是同盟会会员。它以提倡民族气节号召,以应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


关于南社的由来: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嘉善县(今浙江嘉兴)人士杨熹在江北一带建立了文社组织“南社”。因创立人和创立地点都在南方,顾名南社。也称“江北南社”。后并入复社。南社是和云间几社,香山同社一样具有民主思想的士人议论时政的文社。近代的南社取名应参考过明末南社,它意谓“操南音不忘本”,亦即表示反清革命。1910年开始出版《南社》,分文录、诗录和词录3部分,到1923年,共出版22集。1917年,又出版《南社小说集》1册。辛亥革命前有社员200余人,辛亥革命后剧增至1千多人。“南社”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文学为革命服务的目的性更明确了,文学的战斗性和群众性也大大地随之增强。


南社成立时﹐即企图领导文坛﹐开一代风气。高旭在《南社启》中明确宣称:“欲一洗前代结社之弊﹐作海内文学之导师。”他们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普遍要求通过文学阐扬“国魂”﹐激发群众的“爱种保国”之念﹐反对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但是﹐在具体的文学主张上﹐却很不一致。


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规模革命文化团体,1909年,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在苏州虎丘张公祠发起成立。南社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弘扬爱国热情,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盛誉。


姚光(1891~1945年),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镇人。世代书香,为金山望族。清宣统元年(1909年),南社始创时,即为骨干,并与高天梅、高吹万、柳亚子等人同创“国学商兑会”。民国7年(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职。乃推举姚继任。就职后,曾于上海徐园举行雅集。社中经费缺乏,他即出资刊印《南社丛刻》第二十、二十二集。故有“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之说。民国13年,任国民党金山县党部执行委员,曾为李一谔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活动提供场所和资金。翌年,又与曹中孚、高君定等人发起组织张堰图书馆协赞会,并与高君定等人创立张堰图书馆,被推举为馆长。民国24年,与丁瑞珍、王鸿逵等人发起组织《金山县鉴》社,出版了第一期、第二期《金山县鉴》辑刊《金山文征》、《金山诗征》、《金山卫佚史》、《复庐文稿》、《云间两何君集》、《顾千里年谱》、《姚氏遗书志》、《姚氏摭残集》、《王席门杂志》等文稿,又力助其妻王粲君重印明吕叔简所辑《闺范》四卷,使这部刻于明万历年间濒临绝版的名著留传下来。
  


他为人谦和,交友重气谊。晚年居沪时,检理杂物,借券满箱,均付诸一炬。毕生好诗歌,偶有所感,必微吟低唱,情之所注,不拘泥于声韵。有《浮梅草》、《续浮梅草》等诗集。他虽为文化名流,于国家政治也极有见识。民国21年(1932年),他为重刊正德《金山卫志》作跋道:金山卫“得之足以前控大海,后扼浦江,失之则沪茸西浙非我有矣……近者,倭人寇我淞沪,倘在彼不得逞志,必云扰沿海,而卫当其冲,不知为政者何以为御敌之计也?”5年之后,日军果然从金山卫登陆,卒应其言。抗战期间,他蜇居上海孤岛,节衣缩食,闭门不出,终于完成了他的重要编著《金山艺文志》。民国34年5月,因患腹膜炎卒于上海。


俯视故居,此张来自网络。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

  • 建筑可阅读|岁月静好,走进金山老宅的“大咖”故事!

    沿着黄浦江南行,金山区张泾河畔有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张堰镇,镇上有处罕见的四进院落,见证姚氏家族百年沧桑,也呈现着近现代著名社团--南社的烟云岁月.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姚光 ...

  • 上海“最低调”的古镇,可与南浔相媲美,被称为“浦南第一镇”

    北上广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并且其中的高楼大厦等建筑一个接着一个,十分繁华,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这些繁华地带中也隐藏着一些充满特色和历史文化的地方,例如一些古镇古村和百年老街,在上海 ...

  •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69,张堰

    张堰镇属于金山区,南距金山卫城10公里,在张泾东岸.据说唐末五代,吴越王钱镠筑华亭沿海十八堰,其中一堰是张泾堰,后来只剩下张泾堰,再后来张泾堰也没了,但此处兴起一个集镇,镇以堰名,为张堰.故址在今天张 ...

  • 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

    姚光故居位于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以前,是典型的清末民国初年建筑风格,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的院落布局.故居是南社第二任主任姚光的故居,也是当时南社人士通讯联络及会晤 ...

  • (35)张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张堰这个地名,显示了张堰历史的重厚."张"字的来历,传说二千年前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功成身退,追随赤松子游,曾到此隐居.张堰镇上至今还存有"留溪路"的街名.&q ...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上海张堰镇

    张堰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中部,地处长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南接杭州湾大桥,北望上海市中心,是金山区中部经济文化重镇,更是规划中的金山新城区"后花园". 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千年古镇,百 ...

  • 上海继张堰古镇后,又一古镇走红,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镇”美誉

    上海又一景点走红,浓浓淳朴与乡土气息,地铁6号线直达 每当说到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相信很多小伙伴们第1想到的便是我国的上海,在繁荣经济的背后,其内部也有着非常多景色优美且文化历史相当悠久的古镇,而张 ...

  • 张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张堰这个地名,显示了张堰历史的重厚."张"字的来历,传说二千年前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功成身退,追随赤松子游,曾到此隐居.张堰镇上至今还存有"留溪路"的街名.&q ...

  •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所有章节共35张)

    相关阅读 高中物理力学笔记梳理大全 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 电磁感应知识点梳理 <交变电流>知识点归纳 选修3-3热学知识点归纳 选修3-5近代物理知识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集锦( ...

  • CSDN《IT人才成长路线图》重磅开源!60+专家,13个技术领域,绘出35张图谱

    趣兜兜 高校俱乐部 今天 2020 年即将过去,在这个技术不断变迁的世界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浪潮和变革.然而,这个世界的运转,从未像现在一般,如此依赖程序员. 作为专业的 IT 社区,CSDN 也希望 ...

  • 地理素材 | 地质原理搞不懂?35张经典地质动图!

    地理素材 | 地质原理搞不懂?35张经典地质动图!

  • 安徽阜南:张寨镇中心学校举行全镇小学生期中质量检测

    2021年4月30日整理 4月29日,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查漏补缺进而精准施教,张寨镇中心校组织中心小学.各自然校及教学点的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为保证科学.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