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出家也不跟薛宝钗过,贾宝玉在想啥?你看宝钗做的事多么丑陋

薛林之争,是读《红楼梦》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虽然第八十回后的原稿不幸遗失,但在前八十回的许多细节中,我们仍能非常清晰地得知这场斗争的结果,那就是林黛玉抑郁而终,薛家苦心经营的“金玉良缘”如愿以偿。

只是,薛宝钗也没能笑到最后。

通过许多细节,我们也能明确地知道薛宝钗婚后过的是寡妇的日子。

譬如第五回中的《终身误》里有云: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从字行间可以得知,婚后的贾宝玉一心只想着林黛玉,对身边妩媚鲜妍的薛宝钗视若无睹。一开始,薛宝钗就已经守了活寡。

而到了后来,薛宝钗过的日子如她灯谜中写的: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薛宝钗的深闺怨妇形象,就连在她的丫头莺儿身上都有体现,古诗《春怨》中就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诗句。

而薛宝钗为何会成为怨妇?无非因为她的夫君贾宝玉了却红尘,出家去了。

关于贾宝玉出家,书中早多处暗示,最为人熟知的是他两度说过“我当和尚去”,而《红楼梦》原名就叫做《情僧录》,这情僧就是贾宝玉。

那么,贾宝玉为何出家?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贾宝玉出家,绝非一时半会做下的决定,而是由多重原因构成的,非要细究,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天生叛逆,人生理想与生活环境格格不入

自打衔玉落草,贾宝玉便异于常人。一岁抓周时,他便以倾心胭脂钗环被贾政所恶,斥其将来“酒徒色鬼耳”。

六七岁时,他语出“男子是泥做的,女儿是水做的,见了女儿浑身清爽,见了男人臭气浊人”,因此名闻京城。

长大后的宝玉,视功名利禄为粪土,无视封建礼教与封建等级,他向往自由、渴望自由恋爱,尊重女性,鼓励个性解放。

显然,贾宝玉所追求和渴望的东西,在百年权贵的高墙大院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在和那些封建礼教的拥趸者上演各种冲突。

贾政让他读书科举,他不屑于当“禄鬼”;贾政要他多结交权贵,他却一味往柳湘莲、蒋玉菡这等“下作人”人群里钻;长期的对立让贾政恨得牙痒痒,有一次爆发后将其狠狠笞挞,恨不得“了结他的狗命,以绝将来后患”。

他想待在一个清净美好的家园,可是身边的贵族子弟,不是豪饮聚赌,便是斗鸡走马,甚至公媳扒灰,父子聚麀……

他爱护女儿,平日里甘愿为她们伏低做小。可是在妯娌、婆媳、主奴等重重矛盾爆发时,这些柔弱的女儿首先成了牺牲品。大观园抄检后,王夫人雷嗔电怒将晴雯、芳官等人撵出去,晴雯因此殒命。

他一生只想和姐妹们在一起,过着吟诗作对的日子。可是后来连这些姐妹也陆续离开了他。一开始是迎春被逼嫁给中山狼,而后被虐致死;后来还会有史湘云嫁人,贾探春远嫁,林黛玉泪尽而逝,贾元春深夜暴亡等等。

种种悲剧让贾宝玉悲愤欲绝又无能为力,而在贾家临近崩塌时,这种悲剧会越演越烈。他的人生理想遭到了破灭,他对这个贵族家园也越来越厌恶,越来越想逃离。

二,贾家被抄,恍悟世事无常

历经百年富贵的贾氏家族,终将因为种种原因被抄家。这些原因贾家一众纨绔子弟的穷奢极侈、安富尊荣、坐吃山空。也有来自统治阶级的互相倾轧和勾心斗角。

贾家的财富和权力被迫再次分配。而在被抄家后,贾家还要面临精神上的打击,像贾赦、贾珍等人必将被问责,轻者流放边疆,重者丢掉性命。

而那些尚且就在家中的女儿,也成了雨打飘零的花儿,再也没有先前的精气神。原本煊赫风光的贾家,一转眼钱财空了,权力也被收回了,连女儿们的精气神也涣散了。

极速的转变和巨大的落差,让贾宝玉恍惚之余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与其一个人与这污浊的世界抗争,不如悬崖撒手。

三,贾宝玉早年就深受佛道熏染和影响

绝大多数人在遭受挫折后,选择的是壮大自己,东山再起。而贾宝玉却选择了另一条路,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本来在佛道方面就有慧根。

一开始,贾宝玉是不信佛道的,他恨骂过“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他还讨厌那些“俗人”无缘无故“供神盖庙”。行举偏激到连袭人都劝他不准“毁僧谤道”。

可是,在佛道思想无处不在的封建社会,贾宝玉的生活无不被佛道思想所影响。

譬如他爱读的《庄子》,其鄙夷功名利禄的思想不仅深得宝玉赞赏,同时也会被庄子“无为而治”逃避现实的思想渗透。

此外,在他的身边,许多女子在经历挫折后纷纷以出家为归宿,譬如惜春、芳官、藕官等人,无形中对贾宝玉后来的选择做了示范。

四,薛宝钗的“讽谏”,是压垮贾宝玉的最后一根稻草

主观的内因老早就藏在骨子里了,而女儿们的陨落和家族败落时,贾宝玉身边毕竟是有佳人陪伴的,他为何还能撇下宝钗而去?

很简单,一来与其精神高度契合的林黛玉,在“风刀霜剑”中泪尽而逝。

二来身边的薛宝钗让他对这个世界越发感到臭恶。

之前我们说过,贾宝玉这人非常厌恶程朱理学,极其鄙夷追名逐利之人。可是薛宝钗却恰恰相反,她的梦想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女人无法抛头露面的古代,她靠什么“上青云”?靠丈夫。所以一开始,薛宝钗的目标是进宫,毕竟嫔妃是所有女子中地位最高的群体。而在无法进宫后,作为薛家主心骨的宝钗,将目标投向了贾府的贾宝玉。

公府出身的贾宝玉,一出世就站在了无数人的目标之上。如果后天再随便读点书,努力一下,通过正途入仕也不是不可能。

可薛宝钗哪里知道,贾宝玉根本听不下什么经济学问云云。

或许薛宝钗看来,这是贾宝玉未经世事,所以一心安富尊荣。如果遭遇挫折就想通了,所以在婚后,早年吃过贾宝玉逐客令的她,再次和贾宝玉说起了经济学问,而且态度更要恶劣,这一点在第二十一回脂砚斋有透露:

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此曰“娇嗔箴宝玉”……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

字行间可知,早期的贾宝玉还能听听花袭人的劝谏,虽然左耳进右耳出,但起码态度温和诚恳,愿意给袭人面子。

可婚后薛宝钗再像花袭人一样劝谏宝玉,那时候的宝玉已经不是早期的宝玉了。而我们注意,花袭人和宝钗的劝谏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娇嗔”,一个是“讽谏”,讽谏说白了就是言语激将你,一般来说,这非常打击人的自尊心。试想刚刚见过无数风浪的贾宝玉,还在恍惚忧伤之中,他怎能受得了这样的讽刺、挖苦和嘲戏?而薛宝钗的嘴脸在这一刻又显得多么的臭恶和丑陋啊。

好好的一个清净女儿,却生生活成一个禄鬼,此刻的贾宝玉是多么的绝望。

总的来说,贾宝玉出家,绝非娶不到林黛玉这么肤浅的缘故。而是在面对残酷的现实又无法作任何改变,原本的理想被摧毁,又找不到新的理想时作出的一种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