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诃子
一、本草摘要
1、《本草纲目》:“诃子,同乌梅、五倍子用,则收敛;同橘皮、厚朴用,则下气;同人参用,则补肺治咳嗽。”
2、《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奔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
3、《新修本草》:“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殊胜。”
4、《本草衍义补遗》:“实大肠,敛肺降火。”
5、《本草通玄》:“生用则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
6、《药性歌括四百味》:“诃子味苦,涩肠止痢。痰嗽喘急,降火敛肺。”
7、《药笼小品》:“苦温泄气,酸涩收肺。 大能化痰,久咳久痢,略用可也。”
8、《本草逢原》:“诃子,苦涩降敛,生用清金止嗽,煨用固肠止泻,古方取苦以化痰涎,涩以固滑泄也。”
9、《长沙药解》黄元御:“味酸、微苦,气涩,入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收庚金而住泄,敛辛金而止咳,破壅满而下冲逆,疏郁塞而收脱陷。”
10、《饮片新参》王一仁:“涩麻苦温微酸。涩肺肠,治泻利,久咳脱肛,失音。”
11、《本草备要》:“涩肠,敛肺,泻气。 苦以泄气消痰,酸以敛肺降火(东垣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补之。诃子苦重泄气,酸轻不能补肺,故嗽药中不用),涩以收脱止泻,温以开胃调中。治冷气腹胀,膈气呕逆,痰嗽喘急(肺挟痰水,或被火伤,故宜苦酸以敛之),泻痢脱肛,肠风崩带(皆取其酸涩),开音止渴(肺敛则音开,火降则渴止。古方有诃子清音汤)。然苦多酸少,虽涩肠而泄气,气虚及嗽痢初起者忌服(同乌梅、倍子,则收敛;同陈皮、厚朴,则下气。得人参,治肺虚寒嗽;得陈皮、砂仁,治冷气腹胀。佐白术、莲子,治虚寒久泻;佐樗皮,治肠癖便血。同蛇床、五味、山茱、续断、杜仲,治虚寒带下)。
12、《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酸、涩,性温,无毒,入肺、肝、脾、肾、大肠五经。主冷气心腹胀满,久泻痢,霍乱喘急,肠风泻血,崩中带下,奔豚肾气,开胃消食,生津止渴,治嗽开音。酒浸蒸熟用。未熟时风飘坠者,谓之随风子。肺因火伤,郁退胀满,痰嗽咽喉不利者,含三四枚,殊胜。
诃梨勒,酸以泻肝收肺,苦以坚肾泻脾,涩以厚大肠,五经之入所由来也。终是酸涩之剂,久泻痢者宜之,若积初而用之,与丹溪“痢无止法”之意相左矣。《衍义》曰:气虚人亦宜,缓缓煨熟,少服,虽能涩肠,又能泄气故也。丹溪云:诃梨勒,纹只有六路。或多或少,此是毗梨勒、罨梨勒、榔精勒、杂路勒,并不宜用。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鞣质,去核果肉较全果含鞣质为高,嫩的果实较成熟的果含鞣质多其主要成分为诃子酸,又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鼠李糖和氨基酸等。
2、作用:本品有抗病原微生物、抑制气管平滑肌收缩、收敛、止泻、解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强心等作用。
3、药理: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但尚含致泻成分,故先致泻而后收敛;诃子素对平滑肌有罂粟碱样的解痉作用;其水煎剂对各种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状杆菌、鼠伤寒杆菌及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其盐酸、乙醚、乙醇提取液具有更高的抗菌及抗真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