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药好处多,却少有人知晓(附药膳食疗配方)

《本草蒙筌》中指出,药材采收应按时月:草木根梢,收采惟宜秋末、春初。春初则津润始萌,未充枝叶;秋末则气汁下降,悉归本根。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秋宁宜迟,尤尽善也。茎叶花实,四季随宜。采未老枝茎,汁尚包藏。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入药诚妙,治病方灵。其诸玉、石、禽、兽、虫鱼,或取无时,或收按节,亦有深义。匪为虚文,并各遵依,毋恣孟浪。

由此可见,药材不同时期和不同状态其药性也会有所不同,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鲜药。

鲜药

鲜药即鲜采鲜用的中药,包括新鲜植物药和新鲜动物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

鲜药的应用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具有丰富的中医临床使用经验和较高的应用价值,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精华的继承。

鲜药性多偏寒凉或性平,就同一药而言,鲜品较干品寒凉之性更强,如生姜性微温而干姜性热,鲜地黄性寒而熟地黄性微温。

鲜药多具有苦、甘或辛味,苦味药能泻能燥,甘味药多具补益、和中、缓急之功,辛味药则具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即适用于急症、表证及血症的治疗。

鲜药的使用方式很多,主要有直接入药、取汁入药、蒸露入药、外用等。此外,鲜药还具有不容易碍胃、吸收好等特点。

鲜地黄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及怀庆地黄的新鲜根茎及块根。性味甘、苦、大寒,鲜品之功长于清热,凉血,开胃,生津。常用于温病伤阴,大热烦渴,吐血、衄血、咳血等多种出血证,消渴,便秘等,是现今临床的常用鲜药。

据历代本草和医书记载,在止血、清热生津功效上鲜地黄胜于干地黄,鲜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及养阴的作用,用于治疗热甚伤阴、精亏便秘,可通利二便,并用于消渴症等的治疗。

鲜铁皮石斛

石斛药用始于《神农本草经》, 是珍稀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的鲜品近年来被广泛食用或药用, 是药食两用的佳品。

石斛性味甘、寒。鲜者肥润多汁、黏液稠厚。功擅生津益胃,清热养阴,其清热生津之力远胜干品,为温热病伤阴之要药。干石斛养胃阴生津之力较弱,多用于邪热伤津之轻症。

《本草备要》云:“石斛养胃圣药,鲜者性更凉,润燥生津。”《本草害利》曰:“川石斛,少逊鲜石斛,性加寒,尤退虚热。虚症宜干,实证宜鲜。”

鲜益母草

鲜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全草,其味辛微苦,性微寒,入心包、肝、膀胱经。功专行血祛瘀、活血调经、降压降脂、利水消肿。素有“血家圣药”、“经产良品”之称。

《神农本草》以茺蔚之名列之于上品,《纲目》记载:“其功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称。”既能活血祛瘀,用于治疗妇女血脉阻滞而引起的多种妇科病,以及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症,同时又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小便不利等,此外尚具有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治疗白喉、疮痈肿毒、皮肤瘙痒等病症。

本品以茎细质嫩,颜色深绿,有花序而未开者为佳。

鲜芦根

鲜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根状茎,又名活水芦根。鲜芦根气微,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鲜品既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又能生津止渴、除烦,故用于治热病伤津、胃热呕哕,烦热口渴者,及肺痈咳吐腥臭脓痰或肺热咳嗽。而且鲜品汁液丰富,大剂量鲜芦根不仅生津止渴,又兼清热利尿,用于治小便短赤、热淋涩痛及麻疹透发不畅。临床常用鲜芦根煎汤或捣汁及代茶频饮。

在古方中亦多用鲜品,只在无鲜品可得时方以干品代之。鲜芦根适用于温病伤热伤卫气,热病后余邪未除,烦热口渴及胃热呕逆,肺热咳嗽,喉痛,便秘等,并可解鱼毒。

民间常有 “春饮芦根水,夏用绿豆汤,百病不生更硬朗”、“拼死吃河豚,怕死挖芦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之说。

鲜药之药膳食疗

鲜地黄粥

材料:鲜地黄汁50g(或用干地黄60g),粳米100g,生姜两片。

做法:取适量鲜地黄,洗净切段,榨取鲜地黄汁约50g,备用。粳米加水煮粥,加入鲜地黄汁和生姜,共煮成稀粥食用。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注意:本药膳性凉清热,不宜长期食用。

鲜石斛排骨汤

材料:鲜石斛50g、虫草花30g、排骨500g、蜜枣3个、姜适量。

做法:排骨洗净斩段,飞水5分钟,备用。新鲜石斛洗净切条,虫草花、蜜枣洗净。将以上食材一起放入炖盅内,加4碗水炖2.5小时。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滋阴。

益母草红枣瘦肉汤

材料:鲜益母草75g、瘦肉200g,红枣6粒、盐适量。

做法:鲜益母草洗净,备用。瘦肉洗净切块,红枣去核,洗净,将瘦肉、红枣、益母草一同放进煲内,加水4碗煮沸后,改文火煮1.5小时,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

鲜芦根炖糖水

材料:鲜芦根200g、冰糖50g 。

做法:鲜芦根洗净切段,放入炖盅内,加入冰糖,隔水炖熟,去渣取汁即得。

功效:清热生津,润肺和胃、除烦止呕。

温馨提示:请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