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昆明走进自然户外|丽江徒步行之三:走过革囊渡,学历史,长见识

丽江徒步行第三天(4月17日)的行程是从上柳青走到拉伯村,我们依然是由南向北、沿着金沙江西岸逆流而上,至革囊渡、过大桥后转入金沙江东岸、进入宁蒗县的地界。

早上8点钟左右,我们离开上柳青,开始了今天的行程,经过中柳青、柳青村、大放牛、大湾子、联合村等地,经过横跨金沙江的革囊渡大桥后继续北行,17点到达拉伯村,结束今天的徒步行程,手机软件记录行走距离为25公里。

沿着村头山坡一条山间小道由南向北,我们在松林小径里走得很畅快,红色的酸浆草、金色的茅草覆盖的羊肠小道曲折蜿蜒,行走其间,也很舒服。

在早晨柔和的阳光照耀下,小道金光闪闪,既温暖又浪漫,就算是急着赶路、行色匆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停下脚步拍上几张照片。

舒服养眼的路线不少,难行艰险的路段也不少见,有几个山石滑坡、倾斜直立的小道,我们几乎是手脚并用才能通过;有时回望来路,我们不禁会有几分后怕。

这一天的天气晴好、日照充足,有很长一段路程,我们走的是公路,那些都是绕山而行、狭窄的水泥路面,完全没有树荫遮挡。

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在日头高照的天气里,我们走得很辛苦。穿越村庄、走山间小路,碎石重重、也不容易。

今日行程中行李无法托运,所有人的背包都塞得鼓鼓囊囊,比平日徒步时的背负增加了很多重量,无形中增加了些许难度。

原计划大部分路程沿公路行走,沿路可能有补水加物的地方,因为路况、路程发生了变化,补水成了困难;在炎热的天气里,很多人出现了饮用水短缺……走到终点时,大家都有些疲惫不堪了。

一路上的美景却没有辜负我们,雄奇的太子关渐行渐远、蜿蜒曲折的金沙江如影随形;金沙江两岸山连着山,摩肩接踵、高耸入云。

深浅不一的山体,形状复杂的地貌,有的气势雄伟、有的线条柔和……行走其间,领略天地浩荡之大气,倍感个人渺小,一种敬畏之感油然而生……

自己用脚步绘成的轨迹,带给了我们一场特别的视觉盛宴。

在“元跨革囊遗址”处有一座大桥,连通了金沙江两岸,它于2014年建成,取名为革囊渡大桥,这是当年元太子忽必烈率军南征大理国渡金沙江的地方,因“元跨革囊”的典故,这里得名“革囊渡”。

这里是玉龙县和宁蒗县的分界线,走过大桥后,我们就从玉龙县奉科乡进入宁蒗县拉伯乡了,同时,我们的活动区域也由金沙江西岸转入了东岸。

和太子关一样,“革囊渡”这个地名的来源与忽必烈有关。

1253年,元太子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南征大理国,行军至金沙江天险太子关受阻;忽必烈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肛门,“令革囊以济”,即用动物的皮囊制作成气囊船筏,用做渡江之用(有点像黄河边常见的羊皮筏)。

他们按照北方的渡河方法渡过金沙江,然后进入丽江、大败大理守军,接着长驱直下,灭了大理国,完成了对南宋的合围。

这段历史对元朝统一全中国也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就是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元跨革囊”典故的出处。

在大桥西侧看到有正在施工的现场,不知是什么工程,猜想与渡口建设有关。

很多年前,革囊渡大桥还没有建成,和我们走同样路线的驴友要在这里乘船才能渡过金沙江,如今已是天堑变通途,跨过金沙江已不是难事。

在拉伯客栈住宿时,我们遇见一位从昆明来出差的勘察工程师,交流后知道,他们来这里的工作是勘查测量,获取渡口建设的相关数据。

听说,将来这里会建设一个旅游用途的渡口、码头。当然,这是后话了。

跨过革囊渡大桥后,沿着公路向北走了几公里,我们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拉伯村,这是宁蒗县拉伯乡所属的一个村庄,紧靠金沙江边、在公路沿线,村民多为摩梭人,有很多客栈、餐馆、商店。

沿路看到有人在装运新鲜的大蒜、在地里采挖大蒜,一股浓郁的蒜香袭来,听当地人说,那是外地老板在这里租地种植的红蒜,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他们忙着装运、发往外地。

我们住的客栈由一个摩梭阿妈在管理,院子里几块方方正正的小田里种上了绿油油的小青菜,一丛红艳艳的叶子花、一棵开得正好的朱顶红点缀其间,很是好看。

我们问摩梭阿妈要房间的钥匙,回答是没有、也不用钥匙,拉上门即可。

凌老大他们去问路,开商店的老板热情指点、还拿出茶点盛情招待;听闻他们店外堆放的商品晚间是不用搬运回家的,不必担心会丢失。

这样的事情,在其他地方已经很少听说了,甚奇。

丽江徒步行第三天,我们走过了革囊渡、跨过了金沙江,同时,学习了解到不少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强健身体的同时,还增长了不少见识。或许,这就是旅行的魅力之一,我们乐此不疲。

更新于 04-24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