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说 22 | 通过景观设计,我想给周围人带来微光

XIAOBAI XU

Cornell University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CL
BSc in Urban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留学英美10年,本科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 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康奈尔景观专业。研究生读书期间,做过助教以及设计研究助理。毕业时获得美国景观协会(ASLA)颁发的优秀奖。曾在UN-Habitat任职,在英国、美国、中国有相关工作经验。

XIAO = XIAO TAN

XU = XIAOBAI XU

0 1

XIAO:除了设计之外,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XU:得益于过去几年在国外的经历,很幸运拥有许多旅游的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以及世界级的作品,自己的艺术素养也有很大提升。同时也热衷于发掘新的兴趣爱好,比如学习一种新语言,最近新发掘的爱好是插花。

0 2

XIAO:本科在伦敦大学学院(UCL)读的Urban Planing,为什么研究生选择转专业去康奈尔读 Landscape Architecture呢?

XU:一直以来,我非常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体会到的感悟,能给社会或周围人带来一点光明,哪怕这些积极的转变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个90%的人都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世界,我非常感激能成为10% 的一员,我不想将这种 privilege 据为己有,而是想把它传递并回馈给大家,所以不管我选择了哪个专业也好、初心都不会改变。本科选择学习Urban Planing,是因为从小一直迁徙于不同城市中,对于城市的变迁和迭代更新深有体会。同时因为看到交织在其中很多的社会现象和矛盾,迫切地希望通过自身的学习能让世界变得美好。

本科毕业后我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如果想要更主导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仅仅通过Urban Planing这种上游政策为主的方式是不够的,所以我倾向于选择直接参与到实体项目的设计建设中,这样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选择Landscape Architecture首先是因为它所涉及到的领域以及实践方式包罗万象,其次因为景观是不断变化的,其时间维度可能是10年,50年甚至是几百年,景观设计的价值远超人可见的范围,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是无法估量的,也非常符合我一直以来的的期待。

0 3

XIAO:我觉得很多设计师的初心都是创造一些微微的美和光。你觉得在 UCL和在康奈尔学习有什么不同感受吗?

XU:UCL的主要校区在伦敦,我很幸运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开放氛围的城市中生活过,这段经历对我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UCL作为一所先锋派研究型院校,它非常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本科阶段的学习帮助我打好理论基础,不断挑战固有定论,让我学会在质疑中推敲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康奈尔的景观属于农学院,非常 down to earth ,它是我本科阶段的弥补,既有一些如 horticulture 和 site  engineering 类的technical基础课程,也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兴趣爱好的课程。选课上的自由度是英国学校所没有的,利用这一优势我也选择了很多有意思的课程,例如高尔夫,摄影及钢琴等。康奈尔培养的人或设计师非常多元,没有特定标准,大家未来的职业道路也多种多样,去大型设计事务所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一些学生会选择从事景观生态设计相关职业或是植物栽培等。

0 4

XIAO:这么多课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门课?

XU:研究生期间我们有一个基地位于古巴的 studio,因为同时涉及到景观和建筑的改造,所以很有意思。基地情况比较复杂,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季节性雨洪,二是它位于贫民窟区域,当地人对“黑市”依赖性很大。这里的“黑市”相当于国内的义乌市场,由于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市场这一概念,当地居民以物换物只能在“黑市”进行,这个行为在政府看来是不合法的。我的提案是在解决洪水问题的基础上帮助“黑市”合理化或者市场化。先把景观作为整个设计的框架,再设计建筑景观的衔接和建筑本身,我在河道的周围开辟了很多小的分支河道,创造了一个运河系统水可以深入陆地,与建筑相连接。这些河道根据功能可分为干湿河道两种,有的用来形成公共空间,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洪水来时可以分担主河道的压力;有的形成天然的水产市场,有自然的空气对流等,解决了卫生、污染问题,有助于提升“黑市”形象,帮助它更好地服务周围居民;有的可承担交通运输功能;有的可以净化环境等等。

0 5

XIAO:分享一下你的作品集项目吧。

XU:第一个项目我想讲纽约博物馆停车场的改造。我的设计理念比较简单,就是通过呼应场地的历史踪迹,重述该场地的社会文化意义。设计之初我做了大量关于场地的研究。自博物馆建成之后,它的后院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发展过程。最开始它作为室外环形剧场,也就是公共空间使用,后来变成社区花园,20世纪的某段时间,它变成了容纳博物馆闲置雕塑的空地,然而很可惜,这一系列有意义的文化事件已经逐一消失,场地演变成了停车场。

我的设计理念非常清晰,把之前有历史意义的文化事件重新放回到场地上。博物馆北侧主入口有非常强的几何形态,即半圆弧形式,我很希望延续这个设计语言,在博物馆的右侧设计了屋顶花园,放置一些废弃雕塑,让人们感受室内外“展厅”的对比和联通,从屋顶花园下来之后到达环形下沉空间,呼应历史上它作为环形剧场的时期。博物馆南侧的条状绿化呼应社区花园,重现100多年前的活动,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使用。

第二个项目我想讲难民移民是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情况。难民形成的原因很多,有自然环境恶化导致的,也有战争造成的。在非洲,很多难民都是因为生存环境太恶劣、水源匮乏、无法种植农作物而食不果腹。这些难民逃到另一个地方之后,很多国际组织会伸出援手,建造一些临时性的帐篷,但在放置帐篷的时候,他们很少考虑场地是否适宜耕种,更多地考虑易于迁徙等问题,久而久之人们依旧会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

我想做的是研究一些已知蓄水保水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当地人们能够自由选择的这样的一个模块,他们自己在新建社区的时候,能够知道如何在干旱条件下种植一些农作物。利用3D打印以及grasshopper的适宜性分析,并参照自然环境特征按照类别删选出针对不同环境特征的蓄水保水的形态方法,通过不同场地特征并加以优化,以实现当地居民-难民-动物-农作物的共存。也希望此研究可以给UN及FAO等跨国界NGO提供以环境作为战略性安置难民营的基础设计手段。

0 6

XIAO:能给学生推荐一本与设计相关的书吗?为什么?

XU:我推荐《列奥纳多·达·芬奇传》,我们知道达芬奇非常有意思,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素描、绘画、雕塑、建筑、科学、音乐、数学、工程、文学、解剖学、地质学、天文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和制图学等。作者用第三视角叙述了达芬奇的整个人生,从他的成长环境、所遇到的老师、思考问题的方式等角度,剖析他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人。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达芬奇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超越了现在的大多数人,他不仅止步于好奇心,更有研究的欲望。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十分必要,对于设计师甚至是每一个人而言,拥有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情的能力十分重要。

0 7

XIAO:作为海外导师,你觉得你能教给学生什么呢?

XU:我觉得中国学生做作品集最大的问题是thinking process雷同,我会帮助他们找到个人特色,希望通过自己的公开课,给学生一些灵感和启发。比如说今年的疫情是一个有意思的 topic,那么我们景观设计师要从哪个角度切入?不是说场地被污染之后我们再来改造,而是在建造之前就应该有长期的规划,深入的研究,不管是学生作业还是实际项目,这些思考都是设计师责任和专业的体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