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70岁后,如果不能“痛快而去”,寿则多辱,会让所有人痛苦
《庄子》中曾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
尧在边地巡视时,边地守护的人便跟尧说:“圣人来此巡视,让我来为圣人祝愿吧!”
随后,他们便齐口说道:“祝愿圣人长寿。”
尧说:“用不着。”
“祝愿圣人一生富贵。”
“不必了。”
身边的人都很疑惑,便问尧:“圣人,这世上的人不都希望自己能够多福多寿吗?您偏偏不想得到,这是为什么呢?我等实在是内心困惑。”
尧回应道:“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在以往那个平均寿命较低的社会里面,尧帝竟然说出了“寿则多辱”的观点。其实,这跟当时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人均寿命水平是不相符的。
可是,如果我们把这个观点拿到当下的社会来看,那么,尧帝确实是说出了人间的现实。过分长寿,对于一些人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很多人便认为,我们永远都想自己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为何“长寿”就会不好呢?
其实,许多事情都要分不同的角度来看。如果是生活幸福,子孙孝顺,身体健康无事,自然是活到一百岁也没有问题。可是,如果人活得痛不欲生呢?
这一切,都不可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有所区别的。
人到七十岁之后,拼的就不再是“寿命”了。因为寿则多辱,这是令人痛苦的开始。
长寿,对于一些人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小区里面有一位老人家,他今年70多岁了,一直卧病在床,甚至身体背后的肉都烂了。
他的孩子和儿媳妇,其实都很少来照顾他。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钟点工来照顾的。
老人每天也吃不了多少,而且连自己下床上个厕所都去不了。甚至有些时候,在床上稍微挪动一下都成问题。
那个时候,他经常感慨,人活了一辈子,到最后才受这样的罪,真的是造孽了,也许是自己上辈子做了什么祸事,才有今日的悲剧啊。
每一次小区的人谈及这个老人时,他们都在一旁哀叹,说这个老人这般活着,不过是受罪罢了。既没有亲人在旁,又没有老伴照顾,简直就成了孤寡老人。
可是,这个老人也不想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但他能改变吗?或者说,他有选择的资格吗?
白岩松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人均寿命有八十五岁,我活够八十四岁就可以了。八十岁得病,八十三岁往返于医院,不至于过分痛苦。”
其实,生活的一切事儿,又有谁能决定和选择呢?尤其是这些生死之事,更是人难以改变的。
但不管怎么说,有个现实我们是要知道的,对于那些能蹦蹦跳跳的老人来说,他们身强体健,不是今天去旅行,就是明天去跳广场舞,这是一种幸福。
可对于卧病在床的老人来说,也许他们的余生,就是痛苦的。
七十岁后,拼的就不再是寿命了
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能活够七十岁的人,不管是在以往,还是在今时今日,都是特别少的。但是,如果活够了70岁,那70岁之后,拼的就不再是寿命了。
为何会这么说呢?
曾有名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刚开始,我们想活得长命。可长命之后,我们就想过的幸福,过些有质量的日子,而不是活得卑微,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
很现实的一句话,人的需求是会递进的。长寿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如何过长寿的生活,这生活的质量如何,才决定我们能否感受到幸福。
人到老年,如果家庭和谐,手上有钱,身体健康,那我们就是幸福的。
因为我们有了选择权,既能够奔向诗和远方,又能够在家逗逗孙儿,日子过得相当自在。
可是,如果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连睡觉吃饭都成问题,这样的日子,又有谁想过呢?或者说,这样的日子,又有何意义呢?
说得现实点,后者的日子,不过是在“等死”罢了。生活,很现实,人生,很现实。人老了,你所看到的世界,会更现实。
如何让老年生活变得更有质量,是现代人的目标
我们每年都能看到,其实中国的人均寿命是在不断上升的。这就预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养老,该怎样养呢?
或者说,这样的养老生活,该怎么过呢?
有寿命,这是人的基础,但是如何过,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因为家庭不同,保障不同,这个老人过的日子也就不同。
就拿一些城市的老人来说,他们有退休金,也有一定的房子和资产,身边的医疗基础设施还是不错的,那他们的日子也就能过得比一般的人要好。
因为家庭如何,决定了老人的日子过得怎样。而社会环境如何,决定了人的刚需能否得到满足。
可是,在这个社会,既然有城市的老人,就肯定会有农村的老人,这两者的生活质量,也许是不一样的。
曾见过一个农村老人,他的退休金低得可怜,甚至他身边有些人连养老金都没有。所以,他们晚年的日子,跟早年过苦日子是没有区别的。
所以说,老人越是长寿,所需要的生活就不仅仅是普通的生活,而是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不仅要靠家庭来建设,更要靠社会来保障。只有家庭和社会一同合力,才能还当代的老年人一个幸福的余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