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场地问题的理论浅说
前几天发过一篇关于对菇农咨询的文章,大家的反馈集中于旧场地处理方法,但到了要处理的地步,本身就是不好的事情了,所以我要专门写一点关于培植环境保护的东西了。
当然我们得知道微生物生态这个词,那就是指微生物与环境其他因子(包含它种微生物)的关系,生态,只是相当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个词,在生物圈里它是恒存的,所以“生态城市”等许多的“生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任何城市都有生态,只能说这种生态是否有利于范围内所有生物的自然存续,能够做到各种生物与环境和谐协调平衡,不至于大的发生偏移的,就是优良的状态,所以其实这些种种的“生态”,应该在前面加一个“优”字才合乎逻辑。
在自然条件下,适合的就是优良的平衡生态,不适合的就叫失衡生态,失衡生态不予人工干预的话,在自然条件下,经过足够时间是会自动走向平衡的。
食用菌培植人工环境的手段,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人工环境希望条件适合食用菌,但这个条件同样适合很多病原生物,所以,相比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培植是会使生态走向恶化的,这个基本道理是要明白的。而这个恶化的原因又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个是环境的改变有利于病原生物的繁殖,这个好理解;第二个是目标食用菌的存在为针对它的病原生物提供基础,这个就要打个比方去理解了:没有钱,是不招贼的,贼要偷东西一定是有东西可偷,病原生物要增加数量一定要有目标生物的增量,就是这个道理。生态恶化就是一种新的环境下的平衡过程,显然如果构成新的人工状态下的平衡,又会增加生产目标生物的难处,因为这个条件的附加作用显然是不利的。
所有人工培植食用菌的环境,都是一种仅仅对食用菌生产有利的失衡生态,所以如果人工保护不力,在培植过程里,失衡生态的恢复不够,则破坏性恶化程度就会增加,表现在食用菌生产上,就是老场地问题。
一个范围里的生物生存状态,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任何的环境改变实际上就是打破原有的平衡,构建新的平衡。但人类的生产活动并不是以自然生态平衡为目标的,不过是为了获取人类所需的更多更高产的目的生物打破平衡而已,因此在生产范围之外,以及为了保护生产范围的生态不至于恶化,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和间期令其保持自然生态或者努力向自然生态方向恢复。
除了在《谈谈地埋香菇》里所说的那些操作和物质影响的微生物生态变化,食用菌培植过程的环境恶化,基本的原理还包括目标生物(食用菌)自身的影响。我们知道,所谓病原生物,一定是针对目标生物的存在,如果没有目标生物,那么病原生物的数量比例在生态平衡状态是不高的,因此致病能力和几率都不会很高。这一点有很简单的事例可以帮助理解——在所有的没有栽培过食用菌的地方,第一次搞,哪怕技术不熟练,操作不太严格,失败的都非常少,很多人都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了零污染。
这个特点,是两个食用菌行业现象的来源,其一是真正的高水平指导者不会建议初学者试一试,而是要求直接在有外援情况下的上规模生产,因为简单粗放的“试验”往往没有多大效益,而带来的看不见的破坏就是微生物生态失衡,可能试验的成功恰恰也意味着后续规模化生产的难度加大,失败可能性更高。
另一个是许多生产者觉得种菇是“越做越难”,其实就是没有过好生态关。开始因为生态条件好,粗放些也不易出问题,而随着生态的恶化,精细也未必能够保证不污染,同时病虫害严重化,所以有越做越难的感觉。实际上,生产本身就应该仔细认真,不能因为开始的粗放成功而掉以轻心,问题少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也小,生态保持也会更好,而只重视生产技术不重视环境保养,那就没有办法不越来越难。
生态恶化的基本要素是环境里的病原生物基数加大,而环境恢复的道理就是降低病原生物的基数。一般降低的方法并非纯粹环境消毒,消毒是降低病原生物基数的手段,但消毒一方面有死角,二方面是消毒结束后的病原生物基数重新上升,而结合环境恢复作用的消毒,才能够较长时期的有效。
环境恢复的主要手段是通风加空置干燥,结合修缮涂布保护涂料,环境消毒,就能够在杀灭较多病原生物后,因为环境的不适合令其不仅不能回复基数上升,而且持续的下降到接近本来的自然状态。
在草菇和双孢菇生产中,蒸汽消毒似乎相当彻底,但因为消毒时间的限制,如果之后不通过环境改变巩固效果,实际上是做不好生态恢复的。高温消毒对耐高温病原生物的杀灭效果本身也不理想,重复性使用相同的消毒药物,效果也要逐渐降低,应该选择作用原理不一样的药物轮换使用,物理手段也应该轮换。如果在物理化学两方面的消毒都能合理轮换,对于工厂化的菇房消毒效果比长期单一手段会更好,但空置通风干燥则是必要而且不变的。
室外培植时,要注意棚架材料的裂缝等容存病原生物的因素尽量消除,而室内则要通过装修涂布手段彻底消除缝隙。室外培植消除生态恶化的最彻底的办法是场地轮换,当然轮换周期越长,经济效益越高,而保持轮换前的环境生态定期恢复,是延长轮换周期的最有效办法。工厂化的板材接缝上胶,既有密封意义,也有避免缝隙的意义,这是解决老场地(工厂化不可能经常性换场地)的必须。
如果设施化条件成本偏高,场地轮换代价太大,那么,紧密的连作就不可取,至少对香菇木耳来说,换茬时要留出一个月左右的生态恢复时间比较有利。草菇生产的菇房生态恢复期最好有半个月,双孢菇传统菇房应该有两个月以上,工厂化菇房的生态恢复期两三天基本上可以。
漳州等地的双孢菇生产和草菇生产轮替模式,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态恢复,也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