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论调在菌业是一种反智思维

食用菌行业经常性会有遇到一些看似平常的怪诞,“高手在民间”即是其中一种,然而发此论者看似客观,实则纯属呓语。
什么叫“高手在民间”?大致意思估计是说行业的高手都是没身份地位的人吧!那与之相对应的高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是没文凭的?还是没头衔?没职称?没职务?或者都没有!
要解读这个说法,还得拆字讨论。
首先,高手,是什么高手?我们会发现,大凡发这种论调的,都往往伴随着一些“高产”图片。比如最近的羊肚菌产季刚过,就上来不少漂亮的图片,然后一片惊叹:“啊,高手在民间”。所以,发这种论调的人所指的高手,基本上是栽培领域里的。
那么下一步我们要说的是高手何以显得高?一定是和干同样活计的人比,否则没有意义,难道和网球冠军比下棋,和游泳冠军比乒乓球都赢了,就代表网球和游泳水平超过这俩冠军?不要以为这是诡辩,连诡辩都不是,是反智。
接下来另一个问题出现,那就是那些被目为“非民间人士”的,有多少人从事具体的栽培工作?答案是:基本上没有,即使他们搞一点栽培,也是为了试验菌种或者方法,没有专门做大面积栽培的。这就是说,实际上没有人和你比。
当然,有一种“非民间”人士常常会丢脸,那就是某些挂了专业机构官衔的人士,去做“示范”点,由于自己既非真正的专业栽培技术人员,平常又不太深入,投入精力不足,所以大概率得靠“测产”之类的去证明成功。
这个事实能够证明的是:不是所有“非民间人士”都是高手,而不是证明高手一定是“非民间人士”。高产图片证明的是:“民间”有高手存在,而不是高手只能“在民间”。这个基本的关系,务必要弄清楚。
食用菌栽培细节无限,长期积累非常重要,大体上没有职业研究者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为职业研究者如果做得好,一定不是靠自己直接从事栽培获得报酬,栽培的收益总体是比较低的,而且规模空间受限。说穿了,就是栽培领域差不多没有正规军,有的是一堆游击队,所以这样说“高手在民间”,也最多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而没有几个人参赛的冠军,和大范围竞赛的冠军,是没法比较的,就像足球的亚洲锦标赛冠军,和世界杯冠军,怎么比?
放大了说食用菌产业,分成各个不同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其高手,这种分布,就绝对与“在民间”没有什么关系,见过育种高手搞栽培吗?见过制种高手成天种菇吗?见过搞设备技术的谈种菇么?都不会的,但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有各自的高水平人物存在。这种存在甚至无需具体事项,但业界同行能够共同认可。
从来没听说别的领域的人鄙视栽培的,而栽培的说“高手在民间”,却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鄙视别人(别的阶层)的意思。
再来看“民间”,我想除了“官家”、“朝廷”等之外,各类各行业的务实干活的专家难道不在民间吗?非得面朝黄土背朝天才叫在民间?有没有这样一个杠线呢?这个杠线是谁划的呢?如果没有,那“高手在民间”,岂不是必然!必然的事情特别强调,那就是别有用意了。
从我接触的众多的菌业栽培人士来看,相对规律是这样的:个人专业水平与文凭或者说学历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与专业知识量较多相关,与对从事工作的热情严重相关,与对专业理论支持的认知欲高度相关,与从业时间中等程度正相关,与个人性格的粗细特点中等程度相关,与经济基础条件有一定正相关,与社会阶层地位完全无关。
“高手在民间”的本质,是否认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也是否认个人特质的重要性,而更多的是一味强调地位关系。从比较偏的角度解读这种论调,心态上是倾向为自己的无知辩护,好比是说:你一定不行(因为你“不在民间”),我不一定不行(因为我也“在民间”)。
“高手在民间”的论调,与“读书无用论”其实是一个套路。诚然,当前中国畸形的社会关系,削弱了知识和个人能力的重要性,黄锺毁弃,瓦釜雷鸣的现象比较严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理解并始终坚信,在人类历史长河里,这种现象是短暂的,也是非主流的,知识能力作为人的立足之本,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则,菌业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例外。
但菌业基层,特别是那些活跃在网上且并非高手而又特别自以为是的人里面,散发此论最为严重,其流行的是反智的思维模式。更为可鄙的是,某些人身为“非民间人士”,因为和我一样“混得不咋地”,也到处拿“基层、一线、普通菇农”当遮羞布,那就太不知羞耻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