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拍摄时,图像画质应以什么原则来设置?
单反相机拍摄时,图像画质是评价图片的重要指标。除了“图像画质”称呼外,一般还有“图片大小”、“像素大小”或“尺寸大小”等等说法,叫法不尽相同和准确,但是意思非常清楚,就是指拍摄后由相机存储固定下来的图片大小及质量,其中主要包括分辨率和总像素两大项指标,通常用单位“兆(M)”来表示。
较大的图片M值与较小的M值比较而言,表示画面记录下的画面像素较多,画面分辨率较高。如果画面需要放大尺寸显示或洗印时,表现细节的颗粒较细,画面表现得更加精细和实在,就是平常所说的“经得起放”;反之,很容易出现粗糙的颗粒,显现破绽和瑕疵。
正常拍摄时,是不是图片画质的M值越大越好呢?回答是——未必。
第一、设置M值过大的图片存储会直接影响高速连拍的效率。
我们知道,拍摄动作完成之后,相机会将记录图像的任务交给存储系统,尽管现代电子设备的运算能力很强处理速度很快,但是毕竟还是相对而言,再好再快的机器,它的写入速度也是有限的,图片越大,相机处理和写入的时间就会越长,如果设置的图片M值相对太大,写入存储卡的时间就会相对太长。
如果这时候我们面对的拍摄需要高速连拍,设置过大的M值就会因为写入速度制约了连拍的速度,从而失去许多精彩瞬间的记录。
第二、设置M值过大的图片存储会增加存储卡的压力。
有的时候,拍摄的内容很多,又没有及时将已经拍摄的图片转移到其他设备,身边也没有备用存储,就会出现存储卡爆满而写不进的情况,这将会耽误时机。
第三、设置M值过大的图片存储会增加后期制作的难度。
摄影人通常使用PS之类的后期软件,这种软件本身体量庞大,处理图片时占用内存很多,即便是性能很好的电脑,也会难免出现内存不够、疲劳拖沓甚至“罢工”的情形;如果图片的M值太大,电脑消极怠工的结果难以避免。
第四、设置M值过大的图片在保留存储时增加“库存”压力。
这个不言而喻。
第五、未经缩小处理M值过大的图片在上传平台时会遭遇拒绝。
很多人的图片处理之后,会发布到各种平台,或投稿,或交流。如果你的图片过大又未经缩小处理,一般平台都会难以接受,所以,大多数平台都“规定”,上传图片单张不得大于5M,有的甚至更为苛刻。
那么,在正常拍摄时,如何选择合理、合适的图片大小呢?一般需要遵循这些原则:
第一、以图片用途来选择。
这里需要研究一下你的拍摄对象是什么,用途是什么。通常来讲,新闻类、纪实类、花边(或糖水)类的拍摄,不需要很大的M值,一般4—5M足够;参与摄影比赛投稿的,一般5M左右、大的5—8M足够;生活记录类的5M左右即可;工业产品、商业广告类的,自己认为是“精品”和特别重要的,图片大小会要求较高,M值设置另当别论。
第二、以拍摄条件来取舍。
这里包括想高但高不了的,拍摄时机要求必须极高速连拍的,存储空间明显狭小又不具备扩充条件的,等等。这些时候只能舍“慢”求“快”、舍“大”求“小”,毕竟,拍得到、拍得成才是王道。
第三、以电脑能力来参考。
图片移送至电脑去处理,这是我们完成整个摄影作品的“最后一公里”。即便是前期拍摄的图片再好、再大,到了后期的时候电脑总是力不从心躺倒不干,那也是无可奈何,倒不如适可而止设置适合自己条件的M值。
第四、如何看待RAW格式存储。
我们知道,现在较好的数码相机都提供了RAW和JPG两种存储格式。毋庸讳言,前者记录的数据更全面、更原始、更庞大,后者明显不及;而且,JPG格式在记录写入前,相机已经进行了部分的“后期处理”。
由此看来,是不是我们的每次拍摄都要“言必称希腊”、都要以RAW格式写入、甚至是两种格式都要呢?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大可不必。
第一、这样做会更加加大了类似“大M值”的不利影响。
第二、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场合、大部分拍摄任务,有了适当大小的JPG格式图片就足够使用,完全不必去崇——RAW格式、媚大M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