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顺跨海大桥通车,湛江湾上一座堪称“实力与颜值担当”的城市地标式桥梁

6月28日9时20分

由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

国内首座以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

为设计理念的桥梁——

调顺跨海大桥正式通车

“飞速跨海”,让梦想照进现实,这背后是无数个鏖战的日与夜和创新的故事。

在大桥主墩基础钢护筒施工中,因钢护筒长度长、重量大,垂直度要求高,插打难度极大。为保障桩身整体质量,中铁大桥局运用“十字交会法”,采用打桩船插打钢护筒,保证了钢护筒的垂直度在千分之三以内,这项技术是全国首创。在此基础上,施工人员还改良了钻孔桩钻机,研发了“新钻头”,钢筋笼采用内外笼分开下放的新工艺,让单根桩基从平台到成孔的施工时间由原来的15天缩短至5天。

在疫情之后的主塔施工中,为了让主塔快速安全地“长高”,将被耽误的工期追回,中铁大桥局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技术,合理布置大型塔吊,采用BIM技术进行仿真施工模拟,通过测量精准定位、监控线型检测技术等新材料新工艺,确保了塔柱施工安全和质量。通过细化塔柱施工责任矩阵,强化工序衔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原本7天1节的施工速度提高至5天1节,确保了大桥施工进度。

由于大桥为跨海大桥,为确保工程质量,主塔采用与港珠澳大桥一样的环氧钢筋、C55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外表面均涂装防腐材料。为避免环氧钢筋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项目部把加工环氧钢筋的专家和机械从中山“请到”施工现场,另外还专设了钢筋加工厂,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装,确保大桥防腐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引桥部分采用现浇梁与预制梁结合的方式,工厂化制梁显著地提高了工效,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同时,缩短了工期。

作为广东省重点工程、湛江市首个PPP项目,调顺跨海大桥是湛江“一湾两岸”的重要连接载体,以“风调雨顺,湛江红门”为主题,集交通要道、海湾景观等于一身,是湛江湾上一座堪称“实力与颜值担当”的城市地标式桥梁。

2018年,由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打造的调顺跨海大桥设计方案“风调雨顺、湛江红门”正式敲定。方案敲定当日,何镜堂院士挥笔题诗,为湛江人民送上风调雨顺的美好祝福:“魅力港城中国红,黄金海岸南国门。风调雨顺调顺桥,一海两岸铸辉煌。”

桥塔上部采用新中式简约手法,以中国传统印章式篆体书写的“调顺”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调顺”寓意“风调雨顺”。“红门”则象征着湛江作为中国南大门。湛江调顺跨海大桥的“调顺”二字本身具有浓重的中国元素和地域特色,蕴含和美协调之意,与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的“中国结”造型有异曲同工之妙。

调顺跨海大桥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北部,跨越湛江湾连接湛江市东、西两岸,全长约9.36公里。大桥全线设特大桥、大桥、中桥、天桥各1座,主桥全长591米,主跨296米,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整幅桥面宽37.5米,为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

大桥是湛江市路网规划中湾区内环的北线组成部分,是湛江市区与海东新区的重要连接纽带。大桥的建成通车,构筑起了湛江市“北连高速、南通港区、西进城区、东接机场”的对外快速连接通道新格局,从根本上拉开城市骨架,对改变市区交通格局,助力区域开发和城市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杨凝 范多祥 李志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