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岭瑶人爱唱歌,唱得莲花朵朵开。只缘瑶族无文字,弘扬文化凭歌传……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瑶族民歌是瑶族文化的根和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全世界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瑶乡沃土,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瑶族民歌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受到了冲击,后继乏人,面临边缘化的尴尬局面。针对瑶族民歌的生存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民歌进行挖掘保护和传承,使它更好的成为社会生产力,有效推动民族经济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本文阐述的重中之重。[关键词]瑶族民歌、特点、作用、现状、面临问题、保护和传承、生产力、增长点、新台阶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五十六朵鲜花之一。据二零一零年统计,全世界瑶族人口约为328万。其中中国瑶族人口为285.3万。在55个少数民歌中位居12位。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岭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中国共有盘瑶、茶山瑶、八排瑶、山子瑶、平地瑶、坳瑶、花篮瑶、白裤瑶、红头瑶等二十多个支系。海外瑶族主要分布在美国、法国、加拿大、越南、泰国、老挝。瑶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除女书外。无本民族文字。瑶族民歌是瑶族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它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瑶族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劳动号子。它们能歌唱,能吟诵,琅琅上口,多为韵文。歌词中渗透了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有体现《增广贤文》《传家宝圳》《处世贤文》的真理;有涵盖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瑶族民歌是瑶族同胞本土意义上的《大学》《中庸》《四书》和《五经》,是瑶族同胞本土意义上的《诗经》《楚辞》《乐府》,是瑶族同胞本土意义上的唐宋诗词。瑶族同胞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育人。瑶族民歌深受多元文化的浸润,有种多民族共性的烙印。瑶族民歌创作技巧上,大量运用了“比兴、拟人、借代、夸张'的手法,既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人们在歌声中,仿佛看见了一幅幅瑶族人民战天斗地,波澜壮阔的绚丽画卷。正月比古是新年,文王谓水去访贤。扯寨同归回朝转,周朝江山八百年,二月比古龙抬头,三姐打扮上彩楼。王孙公子千万个,绣球单打平贵头。三月比古三月三,昭君娘娘去合番……歌师原是刘家子,歌师原是刘家人;歌师原是甲壬死,抛下家娘十八春。五龙山头有一地,此地原来有七分。刘三正是广东出,刘三正是广东来;出在连州开建县,开建广东是坭村……在结婚嫁娶,在寿星宴会,在庙堂会期,在田间地头……瑶胞以有歌队歌手参与助兴,增加了礼仪性隆重性为荣。勤劳智慧的瑶族同胞,用歌声记述民族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民族的迁徒,万物来源;用歌声来弘扬正气,规范道德;用歌声来抒发民族梦想,赞美尊老爱幼,歌咏坚强无畏;用歌声来咏志抒情,排解心中烦闷,娱情训化……瑶族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体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初步统计有三十多种。专家们把它们分为源流歌、劳动歌、习俗歌、情歌、训教歌等等。瑶族民歌,不同区域的瑶胞,有不同的唱法和唱调。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八都瑶族民歌《溜喉歌》为例。它有唱诗、开酒筵歌、垂桌歌、哭嫁歌四种腔调唱法。歌头开始的衬字“喇'丶“咧'等,歌手称这是“邀'声或“等'声。上声部歌手称主唱,下声部称陪唱,唱后再加长垛衬词的段落,歌手称为“耍花哨'。首先,瑶族民歌是传承和继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瑶族的盘王出世、仁王出世、从千家峒迁徙等传说、故事,以及瑶族同胞的日常衣食住行,民风民俗,人文伦理,生产经验,价值取向等等都柔合在瑶族民歌里,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把瑶族民歌传承好,促进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让瑶族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体现、规范和提炼、升华、闪光,从而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使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共圆中国梦。其次,瑶族同胞通过传唱、翻唱、翻译、演出、比赛等形式,在更广阔的时空中传播文化,促进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对方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历史变迁,图腾崇拜……瑶族民歌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再次,瑶族民歌在反映人们的生活的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它贯穿瑶族同胞人生的各个阶段,覆盖他们生活的不同层面。能让人们排除烦恼,带来快乐,办好繁杂的事务,带来更好的工作效率。瑶族民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灿烂的世界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瑶族民歌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民间文化瑰宝。如婉转缠绵、高亢嘹亮的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蝴蝶歌》,五六十年代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台报时音乐。二零一七年在中央电视台《民歌大会》节目中,闪亮登场后,在全世界刮起了瑶族民歌的小旋风。但是,瑶族民歌的现状与传承也面临新的形势。一些民歌渐渐被汉化,有的被改得面目全非失去了本民族的原汁原味。特别是现代化网络的发达,自媒体、公众号以及电视、KTV等等,让一些流行歌曲搭上了高速公路。它们成了年轻一代人对音乐主流的向往交流平台。瑶族民歌歌唱、语言、歌调的局限性,也束缚了瑶族民歌的发展。对年轻一代来说,瑶族民歌“土生土长,土得掉渣'。它远不如流行音乐、美声唱法、摇滚音乐好听。瑶族歌手展示和表演机会的缺失,也让瑶族民歌的发展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加上大多数瑶族青年人外出务工,接受到外面新鲜事物后,冷落甚至、摒弃了瑶族民歌。凡此种种,都对瑶族民歌的发展冲击很大。瑶族民歌的传承迫在眉睫。所以,瑶族地区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的文化工作者,有责任去发掘、传承瑶族民歌。让我们瑶族地域性鲜明,艺术价值独特的瑶族民歌,蓬蓬勃勃地发展。如何挖掘传承保护发展瑶族文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及运作机制,成立专门的瑶族民歌保护办公室,瑶族民歌发展基金会。举办瑶族民歌研讨会。设立一些瑶族民歌节,瑶族民歌之乡,瑶族民歌传承基地……培育一个适合瑶族民歌生长的土壤,营造一个适合瑶族民歌生存的环境。把瑶族民歌做好分类工作,紧锣密鼓地制定整体规划,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相关的单位,部门和人员,深入瑶村瑶寨,开展瑶歌文化资源普查和调研。对各类民族民间瑶歌唱本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登记、建档。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确定瑶族民歌的挖掘、保护、利用的短、中、长期的发展目标,确定保护发展的重点。把瑶族民歌的富矿挖掘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以整理编注,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瑶族的历史变革,社会发展,经济兴衰,民族进步提供珍贵,翔实的蓝本。是为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建立功在当代利在春秋的大好事。要打破瑶族民歌的民间单一传承的常规。我们不能只在自然习得和口传心授这棵传承模式树上吊死。必须突破之一瓶颈。传承基地是搭建一个平台,目的是让民歌传承人有用“武'之地。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传承基地,瑶歌手才在歌海中纵横驰骋,瑶歌才不会频临灭绝,瑶歌才不会被边缘化。瑶歌才能成为世界歌海中不沉的航空母舰。如建立村级、校园传承基地,强化造血功能。把充满浓郁生息气息的瑶族民歌当成校本教材,引入课堂,增加民歌的欣赏分量,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使瑶歌向现代教育模式转变。让瑶歌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瑶族民歌优秀者少之又少,而且不少民歌手生活拮据,经济困顿,大多已到了年近古稀,风烛残年的地步。眼看着他们就要把民族瑰宝带进黄土中。瑶族民歌手数量一年一年锐减,后代乏人,呈现青黄不接之势,难以为继,瑶族地区的人们有责任去遴选出本土民歌的传承人。有了基地,就有了经费运作,传承人就有了生活补贴。选出了瑶族民歌传承人,就是为瑶族民歌选出了坚实饱满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将把瑶族民歌发芽、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把瑶族民歌这一星星之火,成嘹原之势。人们群众现在手里有VCD、DVD、录像机、录音机、手机等设备。但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瑶歌音像制品少之又少,青黄不接。他们希望文化部门摄制瑶歌制品,推陈出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家里有了经典瑶歌音像文化制品,就占领了家庭的文化阵地。家长可以利用这一资源,从娃娃抓起学习瑶族民歌。让瑶歌陶冶他们的情操。最富时代气息的瑶族民歌,往往是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民歌擂台赛是瑶族民歌手展示自身的平台。是对本地近期民歌传承、保护、挖掘、创作水平的大检阅。举办方通过赛事,从中可以发现民歌创作、演唱、表演人才。风格古朴,曲调悠扬,节奏明快的瑶歌,有很强的震撼为,感染力,是其它任何潮流风格的歌曲所不能代替的。民歌擂台赛会让人们找到归宿感而留连忘返。交流才能使民歌不会成为一潭死水。才能使民歌蓬勃发展。交流的初衷是创作,以创作促发展。将创作民歌、学唱民歌、交流民歌、研讨民歌常态化。把民间的瑶族民歌的手抄本、油印本,政府出版的歌本,民族音乐器材,民族音乐服饰,民族歌堂场景模型,民族音像文化制品等等都请进博物馆,把它打造成光影化、数字化的资料库。让人们在直观的大雅之堂中,深入了解瑶族民歌,学唱瑶族民歌,演示瑶族民歌,传承瑶族民歌。把优秀经典的瑶族民歌与农家乐旅游发展结合起来。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游客在瑶族风景优美的景点中,逐步揭开瑶族民歌文化、风俗民情神秘的面纱。让他们在纯真质朴风格的瑶族民歌中,乘上歌声的翅膀,带来无尽的遐想,让他们失落、烦恼的心灵得到慰藉,让他们紧得像弓弦的心灵得到放松。实现瑶族民歌开发利用,与瑶族民歌保护传承共赢发展。如在农家乐的古村落,举办瑶族民歌传承讲习所,潇贺古道文化大讲堂等等。既展示、宣传和保护了瑶族传统经典文化,又让游客参与进来,亲身体验瑶族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增加了农家乐的旅客的人流量。进而拉动农家乐的游、住、吃、玩一条龙服务,让业主豉了腰包,产业更加壮大。带来可见的经济效益。瑶族民歌的传承是一个持之以恒,不断探索,推陈出新的漫长过程。只要我们上下同心,达成共识。把寻求瑶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当作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来抓。只要我们为瑶族民歌,千方百计,拓宽挖掘保护发展的渠道,倾力打造保护发展的最佳方式,探索保护发展的各种途径。深藏于瑶乡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的瑶族民歌更会风生水起,天赖之音瑶族民歌的挖掘保护传承发展便会上一个新的台阶。1.《平地瑶歌选》岳麓书社,1998年12月出版。2.韦蕊,《瑶族传统民歌演唱特色研究与运用一一以广西金秀、贺州为例》中央民族大学,2010。3.《广西民间歌曲集》广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4.《由原生态唱法引发的思考》大众文艺2014年第17期。5.周红,《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艺术特征研究》,《河南大学》2011年学报。6.恒高,《瑶族通史》(上、中、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7.唐庆德,《浅析瑶族民歌瑶族文化的影响》[A]瑶学研究(第三辑)。
作者简介,黄忠美,七五后。贺州市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第二十八期学员。出版有小小说集《南岭的诱惑》。有作品在《参花》《百花园》《三月三》《短小说》《老子文学》《贺州文学》等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