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每隔2700万年,全球陆生动物就经历一次大规模灭绝
在近5.5亿年历史中,地球已经历过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每次都会造成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生物短时间内从地球上集群性消失。
研究发现,每次大灭绝事件都与大气层和海洋内正常碳循环被彻底颠覆有关。但第六次大灭绝事件具体何时发生,科学家们一直没有答案。
而最新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物种大灭绝的临界时间,与小行星撞击和大规模火山爆发是一致的。
根据发表在《历史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新分析,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在内的陆生动物的大规模灭绝以大约2700万年为一个周期,与之前报道的海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相一致。
这项研究还发现,这些大灭绝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火山熔岩喷发(被称为洪水-玄武岩喷发)的破坏相关联,为灭绝发生提供了潜在的原因。
6600万年前,在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与地球相撞的灾难性后果中,70%的陆地和海洋物种:包括恐龙,突然灭绝。随后,古生物学家们发现,这种高达90%的海洋生物灭绝的大灭绝,并不是随机事件,而是以2600万年左右为一个周期“规律性”发生的。
在他们的历史生物学研究中,兰皮诺和卡耐基科学研究所的肯·卡尔德拉(Ken Caldeira)以及纽约大学数据科学中心的Yuhong Zhu研究了陆生动物大规模灭绝的记录,并得出结论认为它们的灭绝与海洋生物的灭绝是一致的。他们还对陆地物种的灭绝进行了新的统计分析,证明了这些事件都遵循了大约2750万年的相似周期。
是什么导致了陆地和海洋的周期性物种灭绝?让他们吃惊的是,大灭绝并不是周期中发生的唯一事件: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表面所形成的陨石坑的年龄,也遵循着一个与灭绝周期一致的周期。
于是,天体物理学家们假设,太阳系每隔2600万到3000万年就会出现周期性的彗星阵雨,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并导致周期性的大灭绝。太阳和行星大约每3000万年就会在银河系拥挤的中平面中循环一次。在这段时间里,可能会出现彗星阵雨,对地球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些影响可能会创造条件,使陆地和海洋生物承受压力,并有可能杀死它们,包括大面积的黑暗和寒冷、野火、酸雨和臭氧损耗。
纽约大学生物学系教授和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Michael Rampino表示:“这些关于陆地和海洋物种突然灭绝的新发现,以及常见的2600至2700万年的周期,为周期性的全球灾难性事件是物种灭绝的诱因的观点提供了证据。”“事实上,我们已经知道,在过去的2.5亿年里,有三次陆地和海洋物种的大规模灭绝与三次最大的撞击发生在同一时间,每一次都可能造成全球性的灾难,并导致物种的大规模灭绝。”
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除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大灭绝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洪水-玄武岩喷发,或者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中岩浆覆盖了大片地区。
在陆地和海洋上发生的8次大规模死亡都与洪水-玄武岩爆发的时间相吻合。这些火山喷发也为生命创造了恶劣的条件,包括短暂的严寒、酸雨、臭氧破坏和辐射增加;从长远来看,火山爆发可能导致致命的温室效应、海洋酸化加剧、氧气减少。
“全球大灭绝显然是由最大的灾难性撞击和大规模火山活动造成的,有时可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Michael Rampino总结称。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