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记林——“好红薯”带富千家业
凡是经过邢左路和邢汾高速的人,都会看到路脚下有足有五六十亩的红薯育秧塑料大棚,眼下正是拔秧出售的旺季,30名员工每天不停地拔秧,都能销售出去。这个就是覆盖邢台、邯郸包括山西晋中等地的邢台好薯福家庭农场的红薯育秧基地,创办农场的是来自邢台县城计头乡破庙村石记林。
邢台县好薯福家庭农场创办于2006年,从一开始的单纯10亩育秧大棚发展到现在的50亩育秧大棚,年产优质红薯秧5000万株,手工红薯粉条10万斤,栽种红薯600亩,育秧销售范围涉及附近20个县(市)区。
石记林今年58岁,自1976年从当地赵峪中学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外走南闯北,但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十分惦念,更是位敢于创业进取的事业型人物,经过市场考察,他发现红薯适合于农业结构调整后果树幼树期的林粮间作模式所需,红薯粉条更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传统土产品。
认准的事他有胆识去试一试。2006年的早春,石记林只身来到邢左路庞会大桥西侧一片沙滩空地安营扎寨,平整沙滩建起邢台县屈指可数的山里红专业合作社,先后投入100多万资金,使昔日荒滩变成百亩红薯育秧大棚基地。
他深知市场需要科技支撑做后盾,与中国农科院、河北、陕西、河南等地农科院加强技术合作,及时引进市场销路最好的红薯品种,使育秧品种始终跟上消费者的口味。
在抓住育秧这个龙头的基础上,石记林的触角又向销售鲜薯和红薯粉条加工上来,在南和县和本乡城计头规划建立600亩红薯种植基地,一方面向市场投放鲜薯销售,解决一家一户销售难问题,一方面按照老家的传统手工漏粉条工艺,虽然成本高,但味道纯真、耐炖,一经合作都能长期保持下来,这也是石记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的秘籍所在。
2016年的"7.19"洪灾将百亩土地全面冲毁,损失资产200万元,困难并没有吓得英雄好汉,擦掉眼泪,在朋友的资助下,又开始了二次创业,达到现在的50亩规模。
在红薯育秧地里,记者碰到一次购买4000株秧苗的龙泉寺乡大寨门村张更陈,他说大寨门村人每年都有种植红薯百十亩,用于制作红薯饸烙在小西天风景区摆小摊,一户至少能挣上两三万元。
来自西黄村镇西候峪村的妇女周桂英受村里人委托专门开车来这里购买秧苗,这也是她来这里买秧的第7个年头,每次都是装上一两万株。她说当地也有买薯秧的,可就是愿意舍近求远来这里买,原因是石记林的薯秧品种好、产量高,虽然远一点也值得。
记者在与石记林交谈的过程中,他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他说别看现在好多大棚没有拔苗,半月之内就出售个差不多啦。我为有这样一位同学而骄傲自豪,也祝愿石记林有新的发展壮大,以他的龙头带动邢台县红薯产业效益提升,让红薯成为农民群众奔小康的主要来源。
本文作者:任付珍,男,出生于1960.10,高中文化,1980.1入党,城计头乡菜峪村人,在村担任村主任多年。1990.11月参加工作,1993年到城计头乡政府,现任党政办公室的主任从事新闻报道33年,连年获县优秀通讯员,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优秀通讯员,国家级蜜蜂杂志主要撰稿人、2017年加入县作家协会,在多家报纸、杂志、网络发文学稿件百余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