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年纪轻轻为何被朱元璋封为公爵?因为是朱元璋的外甥?非也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三十二岁的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

除了常茂是因为父亲常遇春的功劳被封为郑国公外,李文忠不仅比其他四位公爵年轻,而且比大多数侯爵年轻。

那么为什么李文忠年纪轻轻能被封为公爵?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外甥吗?非也,李文忠能被封为公爵,确实是因为军功。

仅从常遇春去世到封爵之前的这段时间分析,李文忠的确战功赫赫。

一、统兵救援大同,重挫元军,元顺帝不敢再派兵南下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春,朱元璋任命外甥李文忠为偏将军,跟随常遇春进军元上都开平,元顺帝逃往应昌。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初七,朱元璋的心腹爱将常遇春在柳河川突然患病去世,当时庆阳尚未攻克,朱元璋令李文忠接替常遇春的位置,统军从北平去庆阳,与徐达会合,合力攻城。

李文忠率军行至太原时,听闻元顺帝派脱列伯率重兵进攻大同,决定去救援大同。李文忠对左丞赵庸说,我等统兵在外,有利于国家的事,可以临机专断,现在大同被围,形势危急,如若坐等朝廷命令,岂不错失良机?

李文忠于是统率军队从代州出雁门关,挥师北上,到达马邑,遇上数千北元巡逻骑兵,将其击败,生擒元刘帖木。然而继续行军,来到白杨,又擒获四大王。当时正下大雨,先头部队已经扎营,李文忠到达后,急令军队向前移动,依靠河水为险阻,加强防御,“移前阻水为营”(《鸿猷录》),又派人潜入大同,传信给汪兴祖。

元将脱列伯趁夜率精锐突袭,李文忠下令厉兵秣马,坚壁不动。

等到天亮,大批元军到达,李文忠派西营诱敌,下令拼死力战,从寅时一直打到辰时,估计元军已经饥饿疲乏,于是派出精锐,分成左右两翼,夹攻元军,而且亲率精兵冲锋在前,勇猛奋击,最终大败元军,生擒脱列伯,俘获降卒一万多人,一路紧追不舍,追到莽哥仓才率师返回。

包围大同的元将孔兴听说脱列伯已经战败,于是撤围,撤退到绥德,被其部将所杀。

元顺帝惊惧不已,从此不敢再派兵南下。

二、追击元主,攻克应昌,迫使元昭宗逃奔旧都和林

王保保知道明军主力南还后,趁机带兵袭击兰州,明军守将张温与诸将商议:敌军人数众多,我们兵力少,难以与之力战,然而,他们远道而来,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不如趁夜出击,挫其锐气,如果敌军不撤,我们便坚守待援。

于是张温整兵出战,王保保的军队稍稍退却。

第二天,张温收兵入城。元兵把整个城池重重包围起来,张温坚守城内,不与元军交战。

明军巩昌守将于光带兵来援,在马兰滩与王保保的军队打起来,战败被擒。元军将于光绑至兰州城下,喊张温出来投降,于光对城内大呼:我不幸被擒,你们坚守待援,徐总兵亲率大军马上就到了。

城内守军听到于光的喊话更加坚定信心,守备更加牢固。王保保久攻不下,又担心徐达真的会来,于是撤走。

为解决西北边患,朱元璋决定出兵还击王保保,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率军出征。

出发前,朱元璋问诸将:先攻打何处?诸将主张追击元主:王保保之所以侵犯边境,是因为元主仍在,“若以师直取元主,则保保失势,可不战而降也”(《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却不认同,他认为,王保保屯兵于边境,如果追击元主而不打王保保是舍近求远,没分清轻重缓急。

朱元璋提出兵分两路的策略:一路由徐达率领,从潼关出西安,直抵定西,攻打王保保;另一路由李文忠率领,出居庸关,进入沙漠,追击元主。两路同时出击,使他们无法相互救援。况且元主远居沙漠,不会料到我军会去,我军如猛虎般出其不意,必能攻克。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李文忠率十万大军越过野狐岭到达兴和,元守将举城投降,然后进兵察罕脑儿,生擒元平章竹贞。

然后李文忠率军继续北上,在骆驼山击败元太尉蛮子等人,五月抵达开平,元平章上都罕投降。

五月十三,李文忠率军直趋应昌,在距离一百余里的地方,截获一个骑兵,一问才知元顺帝已于四月二十八去世。

于是李文忠统兵日夜兼程,直奔应昌。两天后,再次遇上元兵,将其击败后一直追到应昌,于是下令围城。第二天,应昌被攻克,元顺帝嫡孙买的里八剌被擒,北元的后妃、宫人、诸王和很多官员均被俘获,只有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走。

李文忠率精锐骑兵一直追到北庆州才返回,经过兴州时,元将江文清率领三万多人投降,到红罗山时,又招降元将杨思祖等一万多人。

李文忠此次出师大获全胜,元昭宗逃奔旧都和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