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文:历史上的“布山悬案”——广西第一古县到底是哪里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布山,一个二千多年前的县级行政区域的名字。布山县建制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而终于隋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历八百余年。

八百余年以上历史的县制,放眼全国其实有很多,每个地方的历史故事也必定各有精彩。有人物故地的,有历史事件发生地的,还有被人文所标记的,总之,很多。

那这个布山县给后人留下什么呢?现在看来,那就是话题与谜题!那为什么布山县会留下这些呢?其实和他的历史地位有关系。民间对布山县有一广为流传的说法:广西第一古县!

秦始皇一统中原后,接着就在兵分五路南征百越,可是面对南方百越各族的军事力量抵抗,秦军可算是东边喜报传,西边哀声至。当年就平定了现在江浙福建一带的东瓯和闽越,岭南以南的地方就进攻不利了。

据专家学术讨论,秦军五十万大军第一次进军岭南过后,死亡就达三十万(这些数据均为学术推测,因为史书中没有相关记录),为此,只得停止进攻,与岭南骆越,西瓯部族等部族形成了对峙之势,之后用了六年时间修灵渠,打通补给线,解决军需运输等,再征兵,总结改变第一次战争时的战术,并于公元前214年再次发动对岭南各部族的战争,最后平定岭南,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为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于是,按规把各地实行“郡县制”行政划分,把岭南分为三郡:南海,桂林,象!郡以下设县!按现在史学家研究出来的结果,南海郡大概是现在广东大部,桂林郡大概是现在广西大部,象郡则大概是现在广西西部靠云南,越南这一半圈下来的范围。

那这三大郡范围都不小,以秦朝制度来说,设了郡必定设有县。那他们的郡治在何处呢? 以下都有哪些县呢?很遗憾,就目前的史籍记录中都没有看到对秦代的明确说明。那现在史书中所说的秦代事,秦代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就是历代中对前人古籍的解读了!就以桂林郡来说,他登上历史舞台就源于一句话: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定岭南,设三郡:南海,桂林,象!他第一次退出历史舞台,则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把岭南三郡改七郡(九郡),其中改桂林郡为鬰林郡。

这一年的历史就明确了,鬰林郡设十二县:布山、安广、阿林、广鬰、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

这也是这十二县县名第一次出现在史籍当中!正史书籍中对这十二县的注解,按大概意思分两类,是:一秦县沿革,也就是秦代就有的县;二新置县,也就是改设鬰林郡时,顺便增加出来的县制。最后就凑出了现在广为认可的岭南汉代鬰林郡十二县。正是这注解,说明了一个问题:秦桂林郡的县肯定和汉鬰林郡的县是有所不同的,同时也引发了后世的讨论与争议。

根据看专家们多年研究的各种学术资料,文物发掘的成果看,西汉设鬰林郡十二县位置大概是可以知道的,既然西汉的县行政区域设置有这样的结果,并普遍被认可,那还有什么争议呢?这就是学术的认真态度,和民间的地方认同感了。

自古就有“凡事论第一”,“天下我为先”的说法,就此而言,秦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平岭南的功绩,对现代华夏版图的贡献是开创性的,所以探讨秦朝在岭南的历史,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

但是,历史对岭南的早期记载只言片语,现代文物挖掘又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秦代东西,就目前证据看,秦籍文字,秦文物的缺少,所有对秦的岭南史,特别是广西区域的历史,基本都是由汉后史籍,汉后文物向前推,这就带有很大的推测性,猜测性了。

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在写上一篇《桂平:秦·布山之争,桂平 or 贵县 》时,是刚开始接触广西各地地方志古籍,也是看到“广西第一古县”这个名头,才写了布山县的文章,从地方志,从资料中主要讨论“秦·布山县在哪里”这个话题。

如今一年多过去,看了更多的历史资料,参观了贵港市博物馆,以及有“贵港博物馆”之称的广西省博物馆,一个话题出来了——广西第一古县是哪里!

现在学界有认为,西汉元鼎六年时置的鬰林郡由秦置桂林郡改制更名而来,并由此推定,汉鬰林郡郡治布山县即秦桂林郡郡治布山县,汉郡治则必定是秦郡治,这叫沿革,即为桂林郡治,那民间广为盛传的——“广西第一古县,广西第一古城”的名头,肯定非此布山莫属!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布山县在西汉的地位,与在秦代的地位,是一样的吗?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象州军田村的遗址发现与研究,就有学者出,秦桂林郡郡治为当时的秦桂林县,也就是军田村这里,除了大量文物佐证,还有一句话比较合理:秦桂林郡郡治为桂林县。

这是自古以来地方起名的方法之一,是郡县制中,上下两级行政同名的“郡县同名”现象,也是规律之一。这种规律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地方还沿用,远的如吉林省吉林市;近的就说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所在的桂平,2005年以前还有桂平市桂平镇,1994年前有桂平县桂平镇的建制。

学者的这个论点一出,引了相关学界专家的热议,当然,因为历史研究的严谨态度,现在学界也没有明确的定论。不过这个“秦桂林郡治桂林县”说一出来,自然就动摇了“秦桂林郡治布山县”说的地位了,如果论点成立,按古籍中“凡县名先书者,则为郡所治也”的说法,秦桂林郡的首县,就不是布山县了,怎么都得排在桂林县后面,布山县只是桂林郡县份之一。

广西第一古县,广西第一古城的说法就只能另外所指了。

那么,秦桂林郡治象州说有些什么样的依据呢?

先讲虚的——推测

按秦军军事策略,攻打现在广西地界,都知道用了六年等灵渠修成,然后在公元前214年一年打下来。这就岭南就太平了?西瓯,骆越就从此息兵了?然后把桂林郡郡治设在桂平,贵港这种边缘地带?要知道当时的贵港,玉林都是西瓯,骆越的活动中心,各部族并不会因一时失势就完全臣服的。

有说因为水路发达,郡治设布山也正常,补给,救援很方便,不怕各部族反攻。可是别忘了,那是二千多年前,即使秦军步步为营,三里一个补给站,五里一个军哨,但从灵渠,从南海(广东)两大据点到布山(桂平,贵港),是要逆水行舟的,那些山,那些水,都处于在比较原始的状态,走水路,陆路都不是短时间完成的事情!

再有,岭南各部族虽说经历大战后武力值大减,但按史学家研究,使秦军阵亡30万的对手,除了自然气候环境,真正的不过区区几万人而已,这种情况,把郡治放在边界处?

那桂林郡治设在桂林县(象州)呢?情况就不一样了,象州地理上在桂林郡偏内一点,中心一点,象州到阳朔一段陆地地理条件也比较理想,这样离灵渠,漓江这补给线近,是比较适合设郡中心的。当然,这样只是按现在常识去推测,事后诸葛,实证还是比较缺的!

再说实的——桂林郡名称的由来。

无论秦桂林郡治在布山县还是在桂林,众多史籍,后世资料都认同一点,秦桂林郡的“桂林”二字是以“桂树成林”而命名。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这个“桂林”与桂平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都知道,广西带“桂”为名的县市,只有三处,一,桂林市,与秦桂林郡同名同姓,但一翻历史书,那这桂林市的“桂林之名”历史就追不远了;二,临桂县,这就不提了,和现在桂林市是一伙的,就历史而言,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划等于号的;三,桂平市,“桂平”二字首现于南朝,其中的“桂”字,来源就是“桂树”。

好了,重点来了,因为桂平的“桂”与秦代桂林郡的“桂林”来源说法高度相同,加上桂平有“秦布山县”这一个议题,而又由于布山县的历史地位,所以,秦桂林郡治在布山,在桂平的说法就传播很广了。

很多与桂平有关的史籍,都有这类似的话:桂平以桂名,桂其土产也,桂林亦以桂名郡。就这样,使桂平成为“秦桂林郡郡治”,“秦布山”这些争议话题的研究对象之一。虽然说法自古流传,但认真分析起来,这种记载是不严谨的。

不严谨在哪,漏洞在哪里呢?恐怕就在一个“亦”字上。

“亦”有“也”的意思,那可以这么解读这话:桂平以桂树为名,对了,桂林也是以桂树为名啊!这是并列陈述式!打个比喻,就是:我姓李,你也是姓李啊,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如果史籍中改一个字,把“亦”改为“故”:桂平以桂名,桂其土产也,桂林故以桂名郡。那就是因果式了:桂平因桂树为名,桂林也是因为这里的桂树为名!这样秦桂林郡因桂平地产“桂”而有名就是实锤了!反正不管如何,现在就是因为古籍中的这句话,被广泛引用,从而引发了有关布山古郡不小的话题——《桂平:秦·布山之争,桂平 or 贵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在古籍出现的地方,是在“物产篇”当中,明显,着重点是介绍“桂”这种物产,由此顺便讲下与地方名的关系。这种介绍方法就和很多地方志中的记载有所不同了。一般的地方志中,在介绍本地地名历史的时候,十有八九都会放在“沿革篇”中,而不会放在书中某处突然出现。

反观象州呢?秦桂林郡治说理由也充足:

一,桂林这个名字,“桂树成林”,我有叫过这名。

二,汉城,汉迹,汉物,我有;秦的,先秦的东西,虽然不能实锤,但我也都有,特别是早年发现的“桂林郡”石碑,秦代的“半两钱”钱币。

三,记载与猜测,先秦时的事情,已经研究出来一些,推测出一些,这里作为郡治条件充足,一句话,汉郡治我没法争,但秦郡治,第一古县,我还是可以摆几道的。

当然,凡事怕认真!象州秦桂林郡治说的摆文物,摆史料就很充分吗?那也不是,他有一个硬伤,那就是三国孙吴末帝的孙皓引出来的桂林郡!史载,三国时期,吴国吴皓把汉鬰林郡拆了,在象州地重新弄了一个桂林郡!这就给象州秦桂林郡治说找事了。

之前找到“桂林郡”石碑,可以说是三国吴的“桂林郡”石碑;发现汉文物,汉城是吧,吴国就是接汉朝的盘,境内发现汉物汉址那不是很正常的吗?发现秦“半两”,发现半斤都没用,那只能说明秦军来过,毕竟几十万人到岭南,谁身上不带点钱?秦和汉生活习惯,政策制度,方方面面,都是“汉时明月吴国光”,很多东西都是延续,沿用的,虽然不同时期的生产出的东西有些差别,但相近朝代之间肯定又有一定的相似度,那就不好区分了。

无形之中三国孙吴桂林郡和秦汉桂林县,桂林郡的很多东西就混了,乱了,时间相近的秦和汉,汉和三国之间的有些文物,真真假假,即使现代碳十四之类的科学技术也不可能精确到某个具体时间点。

那从史料中找下线索可以吗?当然可以,但找到的问题更大。按说作为秦时的郡治,汉时的桂林县,这种好歹是地方历史亮点,史籍中多少能带上几句话,可是,种种原因下,史书中对象州县在三国之前的几百年都没几个字,更不说什么秦桂林县之类了,甚至本地地方志《象州志》中对此都这样,只强调象州的“象”和秦时象郡“象”区别,只强调孙皓把鬰林郡拆出个桂林郡的事,对这之前自己干过的事却只字不提。

于是,岁月流逝中,这里缺一点,那里缺一点,最后,象州要证明自己就是二千年前的自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问题也来了,从实际历史来说,名义上秦代岭南三郡存在时间只有公元前214年到公元前207年的几年时间,之后就是南越国赵氏封五岭经营岭南的一百年,公元前111年冬开始,才是大汉朝实控岭南的开始。

在大汉朝外自为一体的南越朝廷统治的一百年间,那些所谓的,仅仅存在七年的秦郡,秦县在此期间,都经历了什么?几十万秦朝将士,在改朝换代中,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秦汉衔接间隔的南越国100年间,南越赵氏是如何管理岭南三郡的?如何改变岭南三郡的区划的?数十万土著部族又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样的改变?这都缺少史料记载。各代文献模糊不清,那陆续发掘出来的秦,南越国,汉的文物与遗迹能向后人讲述清楚这一切吗?

就这些东西能具体区分这些朝代吗?能找到仅仅七年的岭南秦代历史吗?以后能不能有一些有丰富信息带铭文的器物出土。所谓的汉鬰林郡十二县,南越国桂林郡县,秦桂林郡县,又将以什么样的面目重现天日呢?

这就只能待发现了!在很多不确定的情况下,秦在岭南还有什么样的历史话题?后期再讨论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桂平:秦·布山之争,桂平 or 贵县

广西名字最复杂,最难认,最难写的城市——玉林:这不是我的本名

新解历史谜题:大明“最后的长城”蓟辽督师——袁崇焕出生地之争

广西人文:浅聊地方姓氏文化之田西县(现田林境)几大姓氏的历史

广西人文:名噪一时的太平天国王侯是哪里人?看看各县志如何记载

广西人文:宜州本地史书中记载的刘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

广西人文:你家上几代是不是柳州人?来,读一读再说!

广西历史:一言难尽钦北防之二——明代的钦州古城

广西历史:清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区划历史

广西历史:明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二府的区域历史

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

广西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

桂平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之一——金田起义的宣传

桂平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之二——金田起义的记载

桂平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之三——金田起义的本地籍王侯

桂平:清同治年间·浔州府属贵县县域地图

桂平:清同治年间·浔州府属平南县域地图

桂平:浔州府之武宣城故事

武宣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

抗战胜利75周年之缅怀三六:广西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桂平县

抗战胜利75周年之缅怀三七:广西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平南县

抗战胜利75周年之缅怀三八:广西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贵县

桂平:浔州古籍

桂平:浔州古人文之——四县“八景文化”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十)——千年浔州府

桂平:古浔州人文之——浔州八景

桂平八景与浔州八景的区别

广西各县市抗战时期资料系列文章(附抗日阵亡官兵名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