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对王朝兴衰的影响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2-21

以下文章来源于读史悟道 ,作者敖让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王莽 始建国元年 公元9年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馀田予九族、邻里、乡党。

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译文】现在把全国的田改名叫‘王田’,奴婢叫‘私属’,都不得买卖。凡是男子不满八人而田产超过一井的家庭,把田分给亲属、邻居和同乡亲友。

原来没有田,现在分得田的,按照制度办。敢反对井田这种圣人制度的、无视法律祸乱民众的,统统流放到极远的边疆,去抵御妖怪鬼神,就好像我的始祖虞舜帝惩罚四凶一样!

【解析】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这篇材料,讲的是王莽建立新朝之后的土地政策,其实王莽的井田政策是非常不现实的。

第一是得罪大地主执行不下去,当官的本来就是占田多的,这等于让裁判下场踢球,不吹黑哨才怪,上下互相欺瞒,农民是根本拿不到,甚至不敢要这个土地的。

第二是当时也根本没有这么多田可以分,井田制是上古的制度,那个时候地广人稀,人均占有的土地自然可以很多,。

周朝可以持续800年,不是周朝的统治者多么牛逼,而是人少土地多,矛盾就少。西汉时期人口大爆炸,王莽还按照上古的井田制度,一个男劳力分一百亩田是非常不现实的。

总结:这项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完全是脱离实际的空想,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得罪大地主阶层,另一方面无地少地者还无法真正得到土地。

因为土地就是地主的命根子,下一道旨意就让人主动把命根子交出来,这种操作闻所未闻,也就只有王莽能想得出来。土地要怎么样才能真正到农民手上,读过近代史的朋友再熟悉不过了。

所以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不是做文章。而王莽,想依靠皇帝的权威,靠嘴巴上的恐吓分田,跟请客吃饭、绣花、做文章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王莽的这项政策实行没多久就被迫废除了,重新肯定了土地私有和奴隶买卖。

二、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就这这篇材料,我们来谈谈粮食产量的问题。

1.先看看面积单位

在材料中涉及到一个不常见的形容词,一井。一东是两分钟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那么一井是什么意思?

材料中说: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

意思是:男丁不够八人而田超过一井的家庭。一井的意思,其实是和亩、顷一样形容土地的计量单位,属于度量衡体系。

那么一井是多少呢?《汉书·食货志上》: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

所谓一井,就是一平方里。汉代的一里是415.8m。一平方里就是:415.8*415.8m=172889.64m²

汉武帝朝的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是这么说的:

“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也就是说九百亩为一井。”

西汉一尺是23.1cm,一步=六尺=23.1*6=138.6cm,300步=138.6cm*300=41580cm=415.8m=1里

汉朝的一亩是多大?

百步为亩=1.386m*100*1.386*100=192.0996㎡

九百亩为一井:172889.64㎡/900=192.0996㎡

综合来看,这个数据是基本准确可信的。

2.再来看看产量

晁错《论贵粟疏》:

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所谓粟米,就是小米,直到唐宋小麦崛起以前,小米都是五谷之首。养人的小米粥吃过吧?就是那种粮食,这是非常古老的粮食。

汉朝一亩地,产小米一石。那么这个一石又是多少?

《汉书·律历志》: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西汉一斤是256g,亩产一石就是120*256=30720g=30.7kg=60斤。

3.古今产量对比

现在的小米亩产量是多少?800斤。汉朝的小米亩产量60斤。现在一亩田是666.6㎡,汉朝一亩是192.0996㎡。

666.6/192.0996=3.47,3.47*60斤=208.2斤

也就是说,如果把一亩地的面积换算到相同,汉朝小米的产量一亩是208.2斤,现代的产量一亩是800斤。产量几乎翻了4倍。

这算的是小米,没有算杂交水稻,以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汕优63”举例,平均亩产1000斤轻轻松松。袁隆平先生的“超优千号”,在实验田里的产量更是突破了1000公斤的大关。

总结:决定社会富裕程度的,一个叫生产力,另一个叫生产关系。汉朝之所以灭亡,第一是生产力低下,一亩地才产208斤粮食;第二是生产关系,在生产力这么低下的时代,土地兼并、剥削压迫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

想一下,一个农民,在这种时代下,连地都没有,靠帮人干活度日,过的是什么日子?

一方面生产力低下,亩产208斤。

一方面生产关系又不好,土地兼并严重、剥削压迫残酷,这208斤粮食,还要经过层层盘剥,最后剩下的才是农民能吃到嘴里的。

这就是李绅说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封建王朝本来生产力就低,如果生产关系还不行,那面临的就是亡国,改朝换代重置生产关系。

一个政权要想长治久安,避免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就必须不断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如果生产力低下,就算生产关系再好,最终还是会发展成一个普遍贫穷落后的社会,大家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就算生产力再高,如果生产关系不行,最终还是会发展成一个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老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0)

相关推荐

  • 【雄鹰观易】改邑不改井---论井卦

    周易井卦: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爻辞: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六四.井甃,无咎. ...

  • “莫非王土”的格局啥时结束的?

    孟子有个理想:让普天下百姓家家分得五亩宅基地,房子周围种上桑树,有了桑叶便好养蚕,五十往上的老人就能穿上丝绵了.再养上一群鸡猪家畜,七十往上的老人就能吃上肉了.<礼记>不是说吗:" ...

  • 三、商鞅为何废除井田制?

    商鞅所以要废除井田制,原因之一是当时有田畯查田,得悉农民多耕少报,挖少田岸.因此商鞅遂把阡陌(即大田岸)破坏,井田制度亦因之而废除了.且当时在政治上已由封建制度变为郡县制度,因此很自然地可以把大田岸大 ...

  • 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井田属周 ...

  • 02、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对王朝兴衰的影响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王莽 始建国元年 公元9年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馀田予九族.邻里.乡党. 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

  • 中原王朝为何数次被游牧民族征服?气候变化影响了王朝兴衰

    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能都会有一个萦绕在内心的问题,为什么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原王朝,在历史上会数次被文明开化程度不及自己的游牧民族所征服?并且,单单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被游牧民族征服的次数就不 ...

  • 帝王待臣之道对王朝有什么影响?

    作者:闲客 (刘邦) 在中国历史上,草根出身王与贵族出身的帝王,打下江山后,对待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厚待,授之重权,赐以爵位:有的则过河拆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 ...

  • 5月人文课| 188位皇帝带你解密王朝兴衰

    "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典籍里的中国> 过去的几年间,一直试着用各种方式,帮助孩子们串联起中国历史的脉络: 从紫禁城.天坛.颐和 ...

  • 浅谈宗族与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关系

    导语: 华夏历史独树一帜,笔者常言道:历史都是一样的,就看你用什么样的线给串起来. 不同以往,此次笔者以宗族的角度来串联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其实就是宗族的历史,每一个汉人王朝的兴起.统治.衰落宗族都在 ...

  • 宗族与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关系

    华夏历史独树一帜,笔者常言道:历史都是一样的,就看你用什么样的线给串起来. 不同以往,此次笔者以宗族的角度来串联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其实就是宗族的历史,每一个汉人王朝的兴起.统治.衰落宗族都在其中,或 ...

  • 三山五园:清代皇家园林,见证王朝兴衰!

    在北京西郊,有一片被称作"三山五园"的古典园林.它们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珍宝,更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 ...

  • 三山五园:清代皇家园林,见证王朝兴衰

    在北京西郊,有一片被称作"三山五园"的古典园林.它们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珍宝,更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 ...

  • 王朝兴衰自有天命,首富荣辱皆是定数!

    好[图片]痔疮不是小问题,尤其是中老年男性更要警惕物[图片]身上痒,是免疫系统发出的警告,千万不要忽视!推[图片]许多人晚上睡不着,并不是因为穷和单身!荐[图片]首长保健医生:喝热水,是普通人最好的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