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救援队系列故事3】流水方舟丨“出队”背后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出队”背后

——记最美家庭:红旗渠应急救援队副队长郭振才家庭

□ 流水方舟 / 文

郭振才是红旗渠应急救援队的副队长。在林州,说起他,人们并不陌生。
他与杨永峰队长一起召集救援队员,制定救援方案、准备装备物品,事无巨细。每逢出队救援,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接到救援电话,说走就走,毫不含糊,第一时间赶赴救援现场,指挥队员,展开救援。
寻找失踪的老人孩子、救援被困的游客、枯井水库内打捞溺水人员、太行陡峭的悬崖上搜寻失踪者,几年来,郭振才他们的救援活动,让很多家庭找到了走失的家人,又使很多野外遇险的人得到及时救助。自从2016年加入红旗渠应急救援队至今,郭振才共参加各类应急救援473次,携手队友成功挽救了百余人的生命。2018年,郭振才被林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2018年度林州市最美志愿者”、同时荣获“2018年度林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称号,并被林州市文明办聘为“林州市市民文明巡访团”成员。二零一九年郭振才被授予“第五届林州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红旗渠应急救援队副队长郭振才
“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这首传唱多年的老歌,恰好道破了郭振才队长献身公益救援,妻子背后长期默默支持的秘密,也道出了这个最美家庭感人的温暖和不为人知的辛酸……
沙岗村南,路东,一栋老旧的楼板楼房,由于缺少物业管理,抑或快要拆除,墙皮多有脱落,楼梯间的窗户有的破损洞开,人走在里面,感觉冷风从窗户呼呼地吹进来。
东头单元四楼,进得门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房间和摆设:除了客厅地面贴了小块的地砖,卧室都还是水泥地面。两张简单的钢木桌子摆在客厅供孩子学习,没有茶几沙发,没有空调,除了一台洗衣机,就再没有什么像样的高档电器了。
郭振才一家四口就生活在这九十多平米简陋的房子里。
“梅红和我从谈恋爱到结婚,十多年来,我们从没吵闹过。”振才说。
他们有一对聪明乖巧的儿女。儿子十岁,小学三年级;女儿八岁,从阳光幼儿园毕业刚上小学一年级。
一进门,可爱的两个孩子正趴在钢木桌子上写字、画画。还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
没想到振才队长每次救援不缺场,每次救援又都走在别人前面,给所有救援队员做出了表率,而背后支撑他的竟是这样简陋贫寒的家。
即使生活艰苦,却丝毫没有影响夫妻的感情。
“俺媳妇的理解和不离不弃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没有俺媳妇的支持,我参加公益救援这个事就不会走到现在。五年多来,俺媳妇真是付出太多了!说实话,这几年我陪队友的时间比陪俺媳妇多!”振才这个大男人说着说着,语气都走了样儿。“五年多来,为了救援,我没给家里挣一分钱,反而花掉了所有的积蓄。结婚多年我没给俺媳妇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有时想想,觉得我作为养家顾口的男人……真是对不起家,也对不起俺媳妇!”说完这些断续的话,振才都有点哽咽了。
振才是2016年加入红旗渠应急救援队的。谁都知道,做应急救援纯粹是一项公益事业,没有人发工资,没有报酬,全靠自己的一腔热情和付出。我们在有暖气的屋里仍然嫌冷,他们却冒着严寒竭尽全力帮助陷入绝境的人;我们在享受可口的饭菜时,他们却在吃着方便面、啃着干硬的烧饼馒头在悬崖峭壁上救人;多少夜晚,我们陪着家人,他们却顶着无比的疲惫和寒冷,穿梭在林州的大街小巷,寻找失踪人员;当我们一掷千金挥霍时,振才他们却拿着自己养家糊口的钱在做着关乎生死的救援……
梅红此时反倒十分的平静,端庄秀丽的脸庞透出慈善、和蔼,瞅一眼对面坐着的振才,眼眸里不觉流露出温暖的爱意。
“我喜欢他,只要是他愿意做的我都支持。况且,这又不是赌博、不务正业,我知道俺家他这是在做好事!做善事呢!!咱不图名、不图利,怎么不比别人去庙里烧香磕头行好强?”
野外救援
振才加入红旗渠应急救援队时,小女儿才两岁,他经常不着家,奋战在救援一线。梅红只好背着一个,拉着一个,早上送、晚上接地送孩子上幼儿园。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一家所有的重担,扛起家庭所有的风雨……
虽然生活艰苦,可梅红却没有丝毫的后悔,也从不羡慕别人的奢华:“自己过自己的,自己觉得幸福就好,自己觉得值就行,他就是我的天!他高兴我就高兴!再说,做啥都需要付出,俺们年轻,吃点苦受点罪也没啥!”
做一个应急救援队员,特别是作为队里的领导,事事都要走在别人前头,安排好每一次救援行动。队员的出行、吃喝、装备都还是小事,野外搜寻特别是地形险恶的山区,安全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事情。什么时候“出队”谁也不知道。半夜正睡得香,电话来了,立马就得驱车前往;正在吃饭,放下碗就走。那次春节期间,远赴浚县“出队”,对三名失踪儿童的搜寻就长达二十八天。整个团圆欢乐的春节,是梅红一个人陪着孩子过的。
每次“出队”救援都充满巨大风险,梅红总是心里忐忑地等着丈夫。每当丈夫拖着疲惫归来,那一声敲门声,对梅红来说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既是惊喜又是心疼。当高兴地哼着歌儿,打水、坐锅、做饭时,自己平时的辛苦和抱怨早烟消云散到爪哇国去了。
野外救援
“只想听听他们救援的情况和结果。每当听到救援成功,我甚至比他们还高兴,觉得他爸又做了一件大好事、善事。当听说失踪的人找到已经死了时,又会无比的惋惜、辛酸。”梅红脸上兴奋与惋惜的表情交织着。
为了救援,振才没有时间去思考家庭,夫妻一起逛超市成了梅红的奢侈梦想。当劳累的救援任务结束后,振才还有很多的资料需要整理、留存、归档,还要做好下一次救援的充分的准备。
几年来,不说自己购置救援装备,单是为日夜奔跑的车加油,就花去了振才不少的银子。为此,梅红的娘家没少贴补他们。
郭队长与爱人梅红
“我也参加过两次救援呢!”梅红忽然兴奋又神秘地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我跟着他们,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亲身体验了他们在野外的辛苦,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是吃些方便面、啃支火腿肠,我真是心疼他们!”
为了减少开支,应急救援队员们自己带调料、菜和面条,或者干脆买些实惠的馒头,饿了,就在现场吃,吃了马上又开始搜寻救援。
2018年夏天,振才与队友制作的涵盖防溺水、交通、急救等的安全教育PPT课件,被林州市综治办、市教体局、市妇联等部门采用,并在全市十六个乡镇、四个区、二十三所学校进行巡回演讲、播放,从源头和根本上宣传安全知识和急救知识、减少事故的发生。受到了广泛好评。
正是有了家庭这个强有力的后盾,振才才安心公益救援事业,并与众多的队友一起,让红旗渠应急救援成为林州一块有口皆碑的名片。为林州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打造世界人文山水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两个孩子对着手机视频向在远方救援的爸爸敬礼

“我的两个孩子学习都特别好,得益于在阳光幼儿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用我操啥心。每次得奖回来,甭提有多高兴!你看,大孩子在小学,当着组长。”梅红指着墙上的一溜奖状说:“小女儿也刚上小学一年级,我们就是咬牙也要把他们供出来!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马上都大了,我计划出去找个工作,多少也能贴补些家里开支!”
无私的救援,需要人长期无私的奉献下去,而振才的家也需要正常的开支。
振才的父亲是老党员,在老家村里当干部一干就是三十年,可以说一生都给了村里,给了党!而他的儿子又选择了应急救援这个无报酬的公益事业,并且振才现在也进入了村支委工作。公益、村事两手抓。我想,这可能就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影响:好家风,永流传!

郭振才队长一家合影

柔弱的梅红从没抱怨丈夫,也从不拖丈夫的后腿。她默默的支持丈夫的事业,理解丈夫、尊重丈夫、关心丈夫,和丈夫互相依靠,勤俭持家,尽管经济拮据,但小小的家里总是充满和谐的欢声笑语。
“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庭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振才献身公益,梅红团结邻里、互相帮助,得到的是邻里的一致好评。
当我告别的时候,振才已经接到救援电话,开车“出队”去了。梅红最后一句话让离开的我回味了半天——“再苦再累,我都永远支持他。不管啥时候,良善永远不能丢!”
梅红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有上过多大学,没有多少学问。可他的话,朴实无华却又深含无尽的道理。
“日念佛经三千句,难比助人一事强!”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百姓,是万千家庭中的一个。但他们却有博大的胸怀。他们夫妻在物质上并不富有,但他们的爱不是说在嘴上,他们每天用真诚、无私的付出,用实实际际的救援行动把大爱播散在人间。二零一九年,郭振才家庭被林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妇联、文明办等单位评为“2018年度最美家庭”。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振才他们扑上去的身影;哪里有绝望,哪里就有他们跳动的橘黄色的希望光焰。而他们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都有默默付出的人。
夫妻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振才队长的小家庭虽然简陋贫寒,却充满欢乐,拥有人间最美的幸福!
——  The  End——

  流水方舟   实名刘俊生,《芝兰园》文学平台编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林州市作协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著有诗集《趺坐的人》《与风絮语》。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