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感冒奇方
感冒方:麻黄2克 桂枝2克 柴胡6克 白芍15克 茯芩10克 甘草3克 陈皮2克 白术10克 苏叶2克 神曲3克
半夏2克
功 效: 主治伤风感冒,或伴有发热者,有流濞涕者,头痛颈强,打喷嚏,流泪等症,小儿多有扁桃腺
发炎肿大诸症。
服 法:用约两碗水煎成一碗水,12岁以上服一碗,6至12岁小孩服大半碗,6岁以下服半碗。一日服二次
隔4小时服一次,空腹服。
说 明:一般只需服用一付,若用一次有好转,但仍未全好可服用二付。若二付后药不克,则需另治。如
感冒好后痰多服另一祛痰方:苏子5克 半夏5克 陈皮5克 花粉5克 甘草5克 茯苓10克。
日前介绍说,今年冬季很多人久治不愈的感冒既非风寒感冒,也非风热感冒,而是属于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在节目中,著名中医热病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周平安教授介绍说,他处方的“感冒合剂”具有非常惊人的疗效,大多数感冒发烧病人三服药就能治愈。
通过几天来大家的不懈努力,现根据诸位热心博友、网友和专业人士的意见,最终拟定周平安教授“感冒合剂”配方完整版本如下:
炙麻黄5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先煎) 甘草5克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薄荷 10克(后下) 银花15克 苏叶10克 草河车10克羌活10克 板蓝根15克 三剂 水煎服 每天一剂
一、感冒类型自测:
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2、风热感冒。表现为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
3、寒包火型感冒。表现兼有以上风寒和风热的几种症状,如发烧、恶寒、无汗、头痛、咳嗽、关节酸痛、鼻涕由清变浊、痰由稀白变粘黄、咽喉肿痛等。
二、本方源自以下经典名方:
1、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主治: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
2、柴葛解肌汤。组成:柴胡6克,干葛9克,甘草3克,黄芩6克,羌活3克,白芷3克,芍药6克,桔梗3克。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3、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姜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各15克,甘草5克。主治: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
三、本方主要药物解说:
麻黄: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虚喘、高血压及失眠患者慎用。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草河车:苦、涩,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用于热毒蕴结,痰火上炎的咽喉部肿瘤或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症见咽喉红肿疼痛,梗阻不适,痰浊粘腻,颈淋巴结肿大等。
羌活:辛、苦,温。入膀胱、肾经。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退热功效很好,而且一般在热退后无再度发热现象。但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使用时必须掌握适当剂量。
四、中药煎药方法:
1、注意事项:禁用铜、铁、铝等容器,沙锅、瓦罐,陶瓷都可以,实在不行不锈钢锅也可以。加水量要适当,煎之前要浸泡一会。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勿服,以免中毒。
2、煎药程序:把药倒在药锅里,先用凉水浸泡至少半小时,在用火煎熬的时候,先用旺火煎,等药锅沸腾了以后,再用小火再煎10到20分钟。一般分两次煎,头煎和二煎,在二煎的时候,还要加冷水,但是加的水量要少于头煎,加水量一般高于药的三到五厘米,煎熬时间同头煎一样。
流行性感冒中医中药治疗与预防
一、中医中药治疗流感
(一)流感轻症的治疗——请中医师辨证配方治疗
1、轻症-风热犯卫
(1)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微汗。
(2)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3)治法:疏风清热。
①基本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炒杏仁、浙贝母、荆芥、牛蒡子、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次口服。
③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腹泻加黄连、木香。
④常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
2、轻症-风寒束表
(1)主症:发病初期,恶寒,发热或未发热,身痛头痛,鼻流清涕,无汗。
(2)舌脉:舌质淡红,苔薄而润。
(3)治法:辛温解表。
① 基本方药:炙麻黄、炒杏仁、桂枝、葛根、炙甘草、羌活、苏叶。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次口服。
③常用中成药:九味羌活颗粒、散寒解热口服液。
3、轻症-热毒袭肺
(1)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2)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3)治法:清肺解毒。
①基本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知母、芦根、牛蒡子、浙贝母、金银花、青蒿、薄荷、瓜蒌、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 ,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次口服。
③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④常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莲花清热泡腾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⑤注意:以上方药、用量供参考使用,儿童用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
(二)流感危重症的治疗——请专业中医师辨证治疗
1、危重症-热毒壅肺
(1)主症:高热,咳嗽咯痰,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2)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①基本方药:炙麻黄、生石膏、炒杏仁、知母、全瓜蒌、黄芩、浙贝母、生大黄、桑白皮、丹参、马鞭草。
②煎服法:水煎400ml,每次200ml,口服,日四次,病情重不能口服者可进行结肠滴注,用量和次数同上。
③加减:持续高热,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抽搐者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者加枳实、元明粉。
2、危重症-正虚邪陷
(1)主症:呼吸急促或微弱,或辅助通气,神志淡漠甚至昏蒙,面色苍白或潮红,冷汗自出或皮肤干燥,四肢不温或逆冷,口燥咽干,舌暗淡,苔白,或舌红绛少津,脉微细数,或脉微弱。
(2)治法:扶正固脱。
①基本方药:偏于气虚阳脱者选用人参、制附子、干姜、炙甘草、山萸肉等;偏于气虚阴脱者可选用红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生地、炙甘草等。
②煎服法:水煎400ml,每次200ml,口服,日四次,病情重不能口服者可进行结肠滴注,用量和次数同上。
③加减:若仍有高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
二、中医中药预防流感
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
1、儿童、青壮年,身体强壮者可用下方: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付,连服5天。
2、老年体弱者可用下方:党参6克、苏叶6克、荆芥6克,水煎服,每日一付,连服5天。
3、预防流感的中药良方——桑菊饮
既然中医更讲究“施治于未病”,更强调防患于未然,中医有没有预防流感的优秀药方呢?这就是中医古方——桑菊饮。
桑菊饮来源于我国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其中记载的配方,一直被沿用至今,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它的主要配方成分有: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葛根(6克)。
桑菊饮的主治功效被记载为“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从这个主治功效上看,桑菊饮是一剂典型的预防良方,因为它主要是在流感刚刚爆发,身体还没有完全发烧,发热,咳嗽也不厉害的情况下饮用的。
此外,这个方子如果加上白蒺藜、决明子、夏枯草可治疗流行性结膜炎;加上牛蒡子、土牛膝可治急性扁桃体腺炎。
在这个方子里,桑叶是主药。因为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也是调和阴阳的用药。杏仁、桔梗可以起到宣肺止咳的作用。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都是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的佐药。甘草的作用则是调和诸药,且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作用,被称为使药。薄荷则可以辅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风热。
从上面的配方解读来看,桑菊饮确实是帮助预防流感和治疗轻微流感的优秀配方。
预防流感方1:大青叶、紫草、生甘草各3克。煮水日服三次或当茶水饮服。
预防流感方2、大青叶、薄荷、生甘草各3克,放入茶壶开水冲泡15分钟当茶饮,可以续水2-3次。
以上两方可选一方,每天一付,连服五天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
感冒
方一
主治:
伤风感冒,头痛身痛,咳嗽痰多,鼻流湍水
处方:
荆芥、防风、柴胡、黄岑、半夏、甘草各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l疗效
l轻者1剂。重者服药2剂愈.
方二
主治:
伤寒感冒,鼻塞目痛,项强头痛。
处方:
桂枝、乾葛、陈皮、甘草各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疗效:
轻者1剂,重者2剂即愈。
方三
主治:
风热感冒,身上发热
处方:
柴胡、黄芬、荆芥、半夏、甘草各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疗效:
一般服药2、3剂即愈。
急性声音嘶哑特效方
论坛里一位朋友说,在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方子,对急性风火所致的声音嘶哑,说不出话,发不出声有特效:黄芩10,桔梗10,牛蒡子9,浙贝母6,连翘9,蝉蜕6,甘草6,水煎15分钟,一般喝下去,嗓子就有变化,一到二剂就可以好了。
一.老年感冒
老年感冒难解,反复性大,病程较长。其巧治有五:
1.分清风寒、风热。风寒者,苔薄白,脉浮紧;恶寒重,发热轻;咳嗽痰沫;头痛节楚。风热者,苔薄黄,脉浮数;恶寒轻,发热重;咳痰稠粘;咽喉肿痛。风寒辛温解表,投荆防败毒散;风热辛凉解表,投银翘散,桑菊饮。
2.助以透窍。辩证选用桔梗、杏仁、川芎、蝉衣、炙杷叶。
3.分利排邪。润肠用草决明、全瓜蒌、白菊花与全当归、莱菔子、桃仁;利尿用车前草、泽泻、冬瓜仁、生薏苡仁、葶苈子。
4.注意和胃。用云苓、陈皮、木香、焦三仙、生内金、石菖蒲,振奋食欲。
5.补气扶正。人参、黄芪、白扁豆选投1味,专以补气,扶正以祛邪也。
第一个病讲老年感冒,这感冒风寒风热都很好治,问题老年感冒非常不好治。我为什么把感冒里面找一个老年感冒呢?因为感冒的复发率反复性很大,包括用中药。 你不掌握这一套窍门,好了又坏,坏了又好,反反复复的感冒,所以呢,老年感冒作为一个代表。首先感冒要分清风寒风热,这我昨天已经讲了,你还记得吗?四个 指标。听过我讲课的都很熟,没有听过的我昨天也给你补充了,先把风寒、风热一定要分清楚。外感病呀,首先得分清风寒、风热,伤寒温病打了2000多年的官 司,都没整明白,打不清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不对。我很狂妄,都给他们否定了,都有长处,都有短处,你们都是纸上谈兵,一切从临床出发,临床见了 风寒你还用温病来治,那不是胡来吗?见了温病,你还用伤寒6经来治,那不也是误治吗?别离开临床。临床见了风寒你就按照伤寒来治,见了风热你就按照卫、 气、营、血,三焦来治。这不就统一了吗?哎呀!我在20年前讲课的时候,这一讲,可有好多医生大吃一惊,你把伤寒、温病学派都否定了,那么请问:“沈老 师,风寒、风热怎么鉴别?”哎呀!给我将了一军。怎么鉴别风寒、风热呢?从此我启发了,回去赶紧翻书琢磨,就琢磨这四条,尤其舌脉这是第一条,就分得清清 楚楚,不会混淆。外感病,伤寒、温病,也就风寒、风热,分清楚了,八九不离十,就能处理。另外,辛温解表里面,就是我说了,不用麻黄汤,用荆防败毒散;心 凉还用银翘散、桑菊饮,这是第一个基础。第二个基础必须得透邪。淫邪,甭管风寒、风热都是淫邪,要给它出路,淫邪给它出路,就是外感病一定要透,从透窍给 他赶邪,用桔梗、杏仁、川芎蝉衣和炙杷叶。枇杷叶必须得炙,它有毛,生的枇杷叶呛嗓子。当然这些药我反复强调,不是一次都加,选择一两个加,守法易药。假 如开了7付药没有好,下回透窍药再改另外两个药,这样不断的提高疗效。第三个要分利。外邪已透还不行,就用润肠利尿来分利这个风寒、风热,用车前草、全瓜 蒌、莱菔子、白菊花和当归。白菊花和当归呀,这两个药不是我发明的,是我的老师,四川的名医叶老他教我的,这两个药尤其对老年的便秘,效果很好。老年便 秘,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津液不足,所以用白菊花和全当归就是增水、增液行舟。
在10年前,我们有一个国际关系学院的院长段院长,这人很厉害,世界通,当年周总理访问的时候,必须把钱老请来,就要问他,这个国家的元首有哪些喜欢?爱 好什么?忌讳什么?都装在钱老的脑子里面,对总理的出访有很大的方便,你不能让他忌讳呀!立了功了,很出名。结果有一年初春的时候,便秘呀!当年老先生可 能是不到80岁,便秘在床上躺了5天,另外后门不通呀,就不能吃饭了,火很大,心慌气短,讲话都没底气,西医的办法都用了不行,用灌肠能下来,但是马上就 又便秘了。就我们中医院的院长抬举我,说:“沈绍功你去看看钱老吧,想想什么办法。”我去一看呢,该用的都用了,我就想到叶老给我的方子,用白菊花和全当 归,10g的白菊花,用了15g的全当归,唯一加了一个药,加了肉苁蓉,肉苁蓉也能润肠呀,老年便秘肉苁蓉也是管用,加了10g,就这三味药,他的秘书大 失所望,说:“沈大夫就这么简单!钱老生命危在旦夕,你就这三味药就打发走了?”那我说:“这就麻烦,不信就拉倒另请高明,我也不操心了。”本来钱老就没 办法了,他没办法了,试试看吧,抓了两付药,将信将疑。吃了一付,到半夜就排出来了,排了很多的便,这个便不是硬的,软的,就是津液不足,排不出来,这西 医叫肠的蠕动不行了,推进无力。便一排出,就痛快多了,当天晚上就吃饭了,神了!
这个很关键,治感冒没人想到和胃呀,感冒你甭管影不影响到食欲,影不影响到胃口,都加上合胃的药,能提高疗效,用苏梗、焦三仙、鸡内金和石菖蒲。石菖蒲两用,既能透窍又能和胃,所以感冒里面要用石菖蒲。
最后的关键要扶正,但扶正这五个药(人参、黄芪、白扁豆、仙鹤草、白术)里面只能加一个,加一个要就是扶正祛邪,加多了就恋邪,把风寒、风热都留恋了,没有好处了,这老年感冒呀,就用这5条巧治,提高疗效,很难反复,治好了就行了,很少有反复,这是巧治。反过来引申,就年轻人感冒反复发作,你也可以用这5个调治,控制他反复发作,这个当年我在广安门医院急诊科的时候,给你讲了:很受欢迎的就冬天治感冒,辛温解表搞了个“温解合剂”,煮了以后,合剂,消好毒给它灌在250ml的盐水瓶里面,把铝盖一封,能保存一个月,不会发霉;辛凉解表就用“清解和剂”。这里面主要四个药:“温解合剂”是苏叶、桂枝、防风和车前草;“清解和剂”也是四个药:菊花,桑白皮、连翘和冬瓜皮, 固定了,做好。当年我在广安门医院搞了一组病例,双盲法,就是做成卡片,每一组50个,卡片里面你来了一个抽倒什么算什么,抽到西医组那就完全输液,打针 抗菌素;抽到中医组就分清风寒还是风热,全部用中药,不用西药,也不打针,这个风险是很大的,当年一个冬天我就亲自住在急诊室,照看病人,病人40度、 41度来了,抽到中药组你也毫不含糊,顶着头皮用中药,不用西药,就这么做出来的,后来做了126例病例,有明显的差异。西药组退烧很快,但是反复发作, 治疗周期长,而中药组退烧慢一点,一般6个小时-12个小时退烧,但是退烧以后不复发,所以它治疗的疗程比西药组短;西药还有明显的副作用,因为输液呀, 中药组口服,没有副作用;当然西药组贵,中药组便宜。
冬天来了,到了夏天,高烧不退,我还是用“清解和剂”、“温解合剂”,用了十几个病人,非但没效,体温更高了,还是一个进修生提醒我,说:“沈老师呀,是不是辨证不对呀?” 哎呀!这句话对我开了窍了,当然辨证不对呀,夏天了暑湿了,夏天暑湿你还分清风寒、风热 、那不是法不对证吗?弄不好有副作用了,体温很高,你辛温和剂用下去,不好就有副作用了,暑湿那么高,你辛温合剂用下去,那不麻烦了吗?我马上就琢磨,又 搞了个“清暑合剂 ”也四个药:青蒿、白扁豆、生苡仁和六一散,也做了合剂,马上疗效提高,你说中医辨证厉害不厉害?由此体会,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提高疗效的法宝,也是基础,不辨症,影响疗效。
二.经期感冒
经期外感,张仲景称为“热入血室”。妇女以肝为本,血室者肝胆也,故经期外感多见邪停少阳的半表半里证。
经期感冒的巧治有五:
1.投“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但只取方中清解少阳的柴胡,清泄热邪的黄芩和扶正祛邪的参类3味。
2.调经为要。用香附的理气,鸡血藤的和血。经多者用连翘,即清热又止血;经少者用郁金,既调气又和血
3.扶土抑木。肝木常可侮土,出现消化证,加健脾和胃药,既有利于增加食欲,有利于抑木,可加木香、砂仁,焦三仙。
4.泄利排泄。分利排邪,最宜以车前草利尿又清热,草决明润肠又清肝。
5.引入肝经。常选用薄荷、川楝子的清解,引入肝经。
经期感冒,这也是感冒里面的特殊证,当然这个跟更年期综合症不一样,更年期综合症那的女的都有,经期感冒就女的有,男的不会经期感冒。
怎么办呢?
第一,就用和解。要和解表里,这就是张仲景讲的“热入血室”。主要3个药,别的药都不要:柴胡、黄芩,这个参可以改成党参,血糖高的用太子参。
第二,经期感冒必须调经,不调经感冒治不好。用香附、鸡血藤、郁金和连翘,这连翘调经都不理解呀,连翘调经,这个经属于热,血热,气分热,这连翘是一个很好的调经药,所以我在《方略论》里面没讲明白,连翘不仅仅是一个解表药,它的功能很多,是个好药。
第三,要采取扶土抑木。女子以肝为本,经期感冒绝对是木旺。怎么治?不针对木旺,而针对扶土,这就是巧治。病在肝治在土,就治在脾,木香、砂仁和焦三仙。
第四,泄利排泄就用了一个车前草,车前草又能清热又能利尿,更能排邪。 这个经期感冒是个比较急性的,初起的,有些女士呢,她的发烧特别,平常就是低烧不退,到了经期低烧就提高了,能达到38度左右,这也是属于经期感冒的一个 范围,可以用这四个巧治。也可以用我昨天告诉你的青蒿和地骨皮、桑白皮、银柴胡,再加个扶正药,这两个方子都可以交换用,这叫经期感冒。
第五,经期感冒必须引经,所有的药,给它引到肝经。用的是川楝子和薄荷,这两个药用一个即可,或者用川楝子或者用薄荷。经期感冒的5个巧治。
老年感冒,经期感冒你看到了,我治感冒的一个很大的特点要扶正,都离不开补气,这是巧治的关键。怎么得到启发的呢?就是由古方我也讲过就“参苏饮”,它两 个主药一个是人参一个是苏叶,治疗感冒久治不愈的感冒,反复的感冒,这是个好方子,我就在这个方子的启发下,引出来这两个特殊感冒的巧治。当然特殊感冒能 治了,一般的感冒就好治了。忘了给你指明了,里面的重点的重点巧治的“巧”就巧在扶正,当然只能用一个药,用多了,风寒、风热都堵在里面了,包括暑天,你也要扶正。用什么呢?暑天的扶正药,那就是白扁豆,既能祛暑又能补气,感冒这么多的感冒,中医的一大类,就是外感病,叫外感实病。底下是内伤杂病,你外感病要分清风寒、风热,内伤病里面分清虚证、实证,这两大部分,掌握这四个类型,两句话,所有的中医80%左右都能处理的,这个很重要呀。外感分清风寒、风热,注意暑湿;内伤分清虚证、实证。这样外感病就解决了。伤寒、温病打了2000多年,写了那么多书,我讲到现在10分钟,给你讲明白了,有效就行,别打仗了,和稀泥。
三.湿温
清?薛生白著《湿热病篇》是湿温的代表作。由外感湿热内伤湿困脾胃,内外合邪的一种特殊外感热病。即别于伤寒,又异于温病。湿温以湿邪为主,涉及脾胃,多 以中焦脾胃为中心。湿邪重浊腻滞属阴邪,与热蕴蒸不化而胶粘难解,故病缓程长,缠绵反复。加之祛湿要温燥,妨于热邪,清热宜寒凉又恋于湿邪,故湿温难治。
湿温诊治要分辨7个证类,处置3个变证和掌握4个治要:
1.湿遏卫气证-苔白腻,脉软濡,身热不扬,体表初扪不太热,扪之稍久有灼手感。恶寒少许,头重如裹(卫分证),身重肢困,胸闷脘痞(湿邪蕴脾)。
化湿为主(宣上、畅中、渗下)-三仁汤
宣肺利气(杏仁),畅中燥湿(蔻仁,法夏,厚朴),淡渗利尿(生苡仁、猪苓、云苓、泽泻),解表湿(藿香、豆豉),泄湿热(竹叶、滑石)。
忌辛温发汗,忌上蒙清窍而神昏;忌攻下过早,易伤脾胃阳气而洞泄;忌滋腻阴柔,易湿滞不化而病缠。
2.邪伏膜原证-苔白厚腻,脉软而缓,寒甚热轻,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
宣透膜原-《时病论》雷氏方
宣化(藿香、法夏、生姜),疏利(厚朴、槟榔、草果),清化(黄芩)。
方性温燥,一旦湿化热透,热邪偏重应急时转为清化。
3.湿郁中焦证-苔黄腻,脉滑数,湿热并重,交蒸郁中,发热渐高,汗出不解,朝轻暮重,渴而少饮,痞闷呕恶,便溏溲赤。
化湿清热-王氏连朴饮
化湿(厚朴、法夏、石菖蒲),清热(黄连、栀子、豆豉、芦根)。
4.湿热蕴毒证-苔黄腻,脉滑数,发热口渴,胸腹痞胀,肢倦身黄,咽肿尿赤。
化湿解毒-甘露消毒丹
化湿(藿香、砂仁、石菖蒲、滑石、茵陈),解毒(黄芩、连翘、射干、贝母、薄荷)。
5.痰蒙心包证-湿热证兼见神识昏蒙,谵语。
清热豁痰开窍-菖蒲郁金汤
清热(栀子、连翘、菊花、丹皮、竹叶、滑石、牛蒡子),豁痰(石菖蒲、郁金、竹沥水、生姜汁),开窍(玉枢丹),热重(至宝丹),湿重(苏合香丸)。
6.下注膀胱证-湿热中阻而见小便不利
淡渗分利-茯苓皮汤
渗湿(茯苓皮、猪苓、大腹皮、生苡仁),清热(竹叶、通草)。
7.热重于湿证-苔薄黄腻,脉象滑数,热盛阳明(胃)兼见湿蕴太阴(脾),状热烦渴,身重脘闷。
清气化湿-苍术白虎汤
清气(生石膏、知母)、化湿(苍术、生苡仁)。
湿温有3个变证宜妥善处置,以防生变:
1.化燥便血-舌质红绛,便色鲜红,灼热烦躁,急宜凉血止血,投犀角地黄汤加地黄炭、银华炭、侧柏叶。
2.气随血脱-汗出舌淡,脉来微细,面白肢冷,便血不止,急宜益气固脱,独参汤及黄土汤温阳止血,温脾阳(附片、白术、伏龙肝),养血(生地、阿胶),清余热(黄芩)。
3.湿盛阳微-苔白质胖,脉象沉细,形寒心悸,面浮肢肿,小便不利,急宜温阳利湿,投真武汤,温阳(制附片、生姜),健脾利湿(白术、云苓),敛阳(白芍)。
湿温4个治要:
1.三法化湿-宣透化湿,湿从汗解;畅中燥湿,湿从燥解;淡渗利湿,湿从尿解。
2.偏重论治-湿重于热,化湿为主,少佐温燥,多用渗利;热重于湿,清热为主,慎用苦寒,兼以化湿;湿热并重,化湿清热兼施。
3.阶段治疗-初期卫气同病,化湿为主,邪入气分按偏重论治;化燥化火后按温病论治,后期顺证,醒胃健脾;逆证温阳利湿。
4.善后收功-清理余邪,醒脾和胃。方用五叶芦根汤:清余邪(芦根、冬瓜仁),醒脾和胃用五叶(藿香、薄荷、荷叶、杷叶、佩兰)芦根、菊花、乌梅煎水送服保和丸;针刺内关、足三里。
湿温病很难治,湿和温是矛盾的。七个证类,三个变证,四个治要。
第一个,湿阻遏了卫气。化湿用的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以三个仁为主药,配了其它的药。当然三个药都有了,选上、畅中、渗下,三焦呀,上、中、下三焦,解表投用藿香和豆豉,泄湿热用荷叶和滑石。
第二个证类是邪伏膜原证,要宣透。用的雷氏方宣化,梳理和清化,可是三个组方特点,宣化、疏理、清化,就是邪深入一步到了膜原。
第三个,湿郁中焦。到了脾胃了,要化湿清热,用连朴饮。它这两个组方特点:一个就化湿,一个就清。它这些清热的药都注意了,是苦寒当然不会恋湿,更不会伤胃,也不滋腻,所以它津液互根吗,连麦冬、沙参都不用。
第四个,湿热蕴毒证。这就重了,湿热蕴毒用化湿解毒,用甘露消毒丹。它也由两部分组成,化湿不光清热,而且解毒。解毒里面重点的药就射干,射干是明显的清热解毒的药;还有一个贝母,这里的贝母不用大贝、小贝,用土贝母,不是浙贝川贝而是土贝母。
第五个,痰蒙心包证,要清热豁痰,用菖蒲郁金汤。清热豁痰两部分组成:清热里面关键的药是牛黄,当然现在真牛黄很难找到,用人工牛黄;豁痰里面主要的药就是竹沥水。这个类型就重要了,出现了神智失常。
第六个,下注膀胱证。湿热下注膀胱最好治,也没危险性,就是膀胱湿热,或叫下焦湿热,渗湿分利用茯苓皮汤。分两部分:一个渗湿;一个分利。
第七个,热重于湿证。热偏重,要清气化湿,用苍术白虎汤,清气和化湿,唯一就把原方的粳米改成了薏米,化湿作用更大,粳米仅仅是和胃。另外白虎汤本来治疗就是肺胃实热,要用和胃的药就是粳米,但薏米呢即能和胃又能化湿,就改成了薏仁米,这是前面七个证类。
后面三个变证:
1.湿温呀就怕便血,便血呢,就要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犀角改成水牛角代替,侧柏叶必须得生用,银华要炒成印花炭,这是我们家传的一个特点,止血凉血止 血,银花炭特别有效,当然药店里面没有银华炭。怎么办呢?拿30g的银花自己炒,炒炭了,要下10g的银华炭,中毒性菌痢用银华炭相当有效。
2.第二个变证,气随血脱。便血多了就脱气了,这个变证也很危险,要益气固脱。用温阳、养血、清热三部分组成,寒热并用了,这个附片一定要先煎半个小时, 制附片。这个伏就是伏龙干肝,也就灶心土。中医很有保护意思,你说开了灶心土,病人本来就反感,让我吃土,你开这个伏龙肝他就特别新奇,啊!这龙的肝,而 且伏龙的肝,效果好,其实就是一把土;你写蚯蚓,病人反感,你让我吃蚯蚓,写地龙就了不得了,地上的龙,它保护意思非常重要;这个给你讲了:不用阿胶太麻 烦了,用阿胶珠,就蛤粉炒,炒成圆球。
3.第三个变证就是湿盛阳微,也是危险的变证。湿很重啊,阳气就衰微了,它必须温阳利湿,温阳还要利湿,这也是调阴阳呀。光温阳不行,加上利阴的药,一味白芍,它温阳作用就明显提高了。一个拉血,一个气脱,一个阳微,这温病里面的三个变证,都比较危重。
四个治要:
第一个就是三法化湿。宣透、畅中、淡渗,这是三仁汤的代表组方特点,选透、畅中、渗下。
第二个偏重论治。找偏重,湿和温是两个想对的邪,它里面有偏重,湿重于热或者热重于湿,或者湿热并重。偏重呀,要找偏重。立法:湿重的,化湿为主,清热为 辅;热重的,清热为主,化湿为辅;湿热并重的,那清热化湿,不同的立法。当然这里面最大的原则,化湿的时候要注意燥性,燥性就要助热;清热的时候,要注意 凉性,寒凉就会助湿,掌握这个原则,否则处理不好。湿温,所以你要三个法,宣上、畅中、淡渗用三仁汤,先把湿解决了,然后找偏重,偏重里面注意不要燥,不 要凉。
第三个阶段治则。不同的阶段立不同的治则,卫气同病,用化湿为主;邪到了气分,按照偏重来论治;化燥化火了要按温病来论治,卫气营血或者三焦来论治,不同的阶段立不同的治则。
第四个善后收功。善后收功呀,因为湿邪的特点比较黏稠,反复性比较大,你假如不给他善后,很容易反复。善后有两个关键:第一个要清利余邪,用两个药,一个 就是芦根,一个就是生栀子;第二个善后要调理脾胃,调理脾胃呀用保和丸。叶老调理脾胃很有办法,就拿保和丸或加味保和丸,每次用10-20粒。因为它是水 丸10-20粒在饭后服,早、中、晚三餐,吃完后马上服10-20粒加味保和丸或者保和丸,用这个办法来调理脾胃,非常管用。总而言之,湿温很难治,但是 根据古人的尤其是《湿热篇》,它传入我们的知法,你记住这几步,七个证类,三个变证,四个治要,一般的湿温很好处理,也很有效。
四.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肺系疾病的重要组成。常由咳喘痰炎热5个主症,必须抓住祛痰这个环节,痰祛则咳喘痰热会随之缓解。祛痰者首要分清寒热,其辨不再色而在质,粘稠 痰属热,泡沫痰属寒,以“三子养亲汤”为主方,热痰以葶苈子易白芥子。还用重视“脾为生痰之源”,不能局限于肺,要配以治脾,方能彻底祛痰,热痰配醒脾, 寒痰配健脾。痰为实邪,应当给以出路而分利二便,利于润肠利于痰浊的排出。分寒热顾脾运和利二便,便是祛痰之治,也即支气管炎的巧知法。
3个祛痰的环节,选药如下:
温肺-苏子、细辛、白芥子、白前、杏仁、桂枝、桔梗、紫苑、款冬花。
清肺-葶苈子、牛蒡子、桑白皮、竹沥、浙贝、前胡、天竺黄、全瓜蒌。
醒脾-莱菔子、生苡仁、陈皮、云苓、连翘、竹茹。
健脾-清夏、桔红、木香、白扁豆、白术。
利尿-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冬瓜子皮、芦根、竹叶。
润肠-草决明、桃仁、白菊花和全当归。
痰瘀互根,常常互结,支气管炎常因情绪激动而诱发,所谓“木火刑金”,火也常致血瘀,故长宜伍用化瘀而提高疗效。化瘀法从清肝活血着手:
清肝-生栀子、黛蛤散、菊花、夏枯草、地龙、薄荷、蝉衣、羚羊角。
活血-桃仁、川芎、丹参、苏木、泽兰、花蕊石、三七粉。
底下讲气管炎,这也是多见病,也是中医有疗效的病种,关键抓住祛痰。气管炎五个主证,咳喘痰热炎,咳嗽、喘、有痰、发热、有炎证,就五个字,概括了气管炎 的所有症状,咳喘痰热炎。五个症状里面抓住关键就是祛痰,痰祛了,其它四个症状往往就迎刃而解了。痰怎么祛呢?分两类:温肺或者清肺。分清寒痰或者热痰。 昨天讲了,辨痰不在颜色,在质量。温肺里面主要的药就苏子和莱菔子,清肺里面主要的药就天竺黄和浙贝。第二个肺为贮痰之器,分清寒热,脾为生痰之源,所以 要加上醒脾或者健脾,实行的用醒脾,虚性的就用健脾,醒脾里面主要的药就莱菔子和苡仁,健脾里面主要的药就白扁豆和陈皮。分利二便才能祛痰,要利尿和润 肠。祛痰的时候要注意痰瘀互根,要配上化瘀的药。昨天讲了化瘀的药,两个主要的药。什么药?丹参和水蛭。说明你们下功夫了,整明白了,哪怕没有瘀的表现, 你把这两个药里面加了一个就能提高疗效。还要注意木火刑金,就注意要清肝,清肝里面主要的药就是丹皮、栀子和薄荷。这么几个配合呀,冒似看起来不像是治疗 支气管炎、治气喘,实际上是治疗气管炎的根本办法。要巧治,光止咳、光平喘,无济于事。西医对气管炎已无能为力了,用了好多办法都不行,最后用了可待因。 这个有痰的患者用了可待因麻烦了,病人的痰咳不出来、憋气,喘得更厉害了,它没办法没优势,中医有优势,优势再于巧治,巧治再于抓住痰。痰就用这6个办法 来彻底的祛痰,即考虑有形的痰又考虑无形的痰,有形的痰那就咳嗽咳痰,看得见;无形的痰是个病理因子,也是个病因,不一定看得见,这责之于脾。它阻于五个 部位,不一定有痰,但中医讲这是痰浊,分为无形。这十多年我把它改过来了,不能叫无形的痰,韩博做了十多年的研究课题呀,从硕士到博士,到现在的师带徒, 从临床上的文献从实验室,痰浊和脂质的代谢紊乱非常有关系。脂质代谢紊乱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这个有害的脂蛋白升高;有用的脂蛋白叫高密度的脂蛋白降低 了,这就引起了中医讲的痰浊。反过来用了中医的温胆汤,痰瘀同治,这个高密度脂蛋白就升高了,低密度脂蛋白就降低了,症状缓解了。你说这个痰浊无形嘛?有 形。查脂质代谢的七项指标,就可以看出有痰浊,所以不能叫无形的痰,要改正了,所以现在痰浊要叫成狭义的痰。就是肺为贮痰之器,狭义的痰看得见吧!广义的 痰,那就痰浊了,脾为生痰之源,不用有形无形,用狭义和广义,发展了。这个现在没有精力,现在有的院士写了络病学说,过去呢,有好多专家写过痰病学,络病 学有了,痰病学有了,但它们都是分离的,络讲络,痰讲痰,实际上络和痰互根,连接在一起,现在假如给我建个工作室,我就想把这两个合在一起,就叫痰瘀学, 从古代文献到实验到临床,给它统一在一起,这更有价值。中医治疗实证呀,离不开痰瘀 ,痰瘀也分利不了。这个很重要,所以一定想到有痰必有瘀,有瘀必有痰。问题就是偏重,就像调肾阴阳也一样,有火有水,有阴有阳,这个疏忽了,你分不开呀, 要从阳求阴,从阴求阳,问题找偏重,阳虚偏重,还是阴虚偏重。找偏重的原因就是以舌为准,舌像为准来找偏重。这个木火刑金,里面加上清肝和活血的药,肝藏 血,肝经容易上火,所以木火刑金我刚才讲了要清肝,要活血。这一套治疗气管炎,很特殊,当然很有效,比一般的中医大夫,内科大夫治疗气管炎那巧治多了,当 然妙的目的不是哗众取宠,而是直接影响疗效。
香苏散加味治风寒感冒
组方:紫苏10 克 陈皮8 克 炙甘草6 克 荆芥10 克 防风10 克 制香附10 克 川芎10 克 生姜10 克 大枣2 枚
治疗:风寒袭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或兼见头痛,咳嗽,吐白色清痰,苔白,脉浮等。
用法:药9 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 次。
九味羌活汤治风寒湿感冒
组方:羌活10 克 防风10 克 苍术10 克 细辛10 克 川芎10 克 白芷10 克 生地8 克 黄芩8 克 甘草8 克
治疗: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等。
用法:药9 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 次。
桑菊饮治风热感冒轻症
组方:桑叶10 克 菊花10 克 连翘8 克 薄荷6 克 桔梗10 克 甘草6 克 芦根15 克 杏仁10 克( 去皮尖,炒,打)
治疗:风热感冒,症见咳嗽,身微热,口微渴等。
用法:药8 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 次。
银翘散治风热感冒重症
组方:连翘10 克 银花10 克 生甘草8 克 桔梗10 克 薄荷8 克 荆芥穗10 克 竹叶10 克 芦根20 克 淡豆豉10克 炒牛蒡子10 克
治疗:风热感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但汗出而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等。
用法:药10 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病稍轻日2 次,夜1 服。
参苏饮治气虚感冒
组方:党参10 克 苏叶10 克 法半夏10 克 葛根10 克 前胡10 克 炒枳壳10 克 茯苓10 克 陈皮10 克 炙甘草10 克 桔梗10 克 广木香10 克
治疗:气虚感冒,症见恶寒,微热,头痛,鼻塞,咳嗽,喷嚏,流清涕,无汗,少气,肢软无力,脉虚等。
用法:药11 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 次。
香苏散加味治血虚感冒
组方:紫苏10 克 陈皮10 克 制香附10 克 荆芥10 克 防风10 克 炙甘草8 克 川芎10 克 当归10 克
治疗:血虚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无汗,口唇淡,舌质淡,脉细弱等。
用法:药8 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 次。
感冒
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四时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见。中医学认为主要有风寒型、风热型、风寒挟湿型和体虚外感。风寒感冒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为主症。风热感冒以身热微恶风、头痛且胀、咽喉肿痛、口干欲饮、汗出为特征。风寒挟湿型以恶寒、发热、头晕蒙重痛、周身酸困、沉重疼痛为主症。体虚外感以素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反复感冒为特点。
1.感冒散
是清代道医傅青主所创,荆芥50g柴胡50g黄芩50g姜半夏50g炙甘草50g,上五味研细末,一次5g,白开水冲服。此感冒散治感冒初期之妙也。恶寒、咽痛、打喷嚏、流鼻涕、头痛等感冒症状初起,一日内,均可用感冒散,越早用疗效越好。一饮感冒症状即可缓解
2.a.感冒的人可連續三天食用,一大匙微熱蜂蜜加1/4匙肉桂粉。這個過程可治癒慢性咳嗽、感冒及清理靜脈。b.车前草,:治感冒高烧。用法如下:用鲜品5~8棵(视大小而定,洗净后切段并捣成泥状,再加适量的温开水,热天用冷开水或纯净水、矿泉水滤渣取汁,再兑入适量的白糖备用。每次服100~200毫升约半小碗至一小碗,视年龄而定,间隔时间为2小时左右,连服3次左右即可痊愈。
3.中药敷脚心治疗宝宝高烧的验方
a.四仁粉材料:杏仁、桃仁、栀仁、枣仁等量,磨成细粉。用法:取适量,以鸭蛋清调成糊,置于纱布块中,贴于宝宝脚掌心外用长布条将纱布块和宝宝脚丫缠绕固定,为避免宝宝踢掉,可以再套上袜子。要点: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注:1、四种仁只要等量即可,药店最少卖几克你就买几克。刚开始我不知道药粉效果这么好,每种仁买了几两,磨好后变成一大罐,两来只用了一点点就很有效。杭州地区的妈妈如果需要,我可以免费给你们一点。2、有的药店只有山栀仁、炒栀仁、酸枣仁,也可以。3、家里没有常备鸭蛋的,用鸡蛋也可以。4、敷好后定时检查药糊是否变干,如果已变干而未退烧可以再敷新药糊。我是敷一次就好。5、如果敷药的脚心有黑色药痕,是体内热气排出,不必担心。我从未敷出药痕,药粉本身不褪色
b. 小孩发烧——绿豆面饼子贴脚心。
孩子偶尔发烧,送去医院,排队挂号、交叉感染,一折腾怕更严重了,而父母也不敢给孩子随便用药。这位老人家说,有些来自民间的小方法其实挺管用的。鸡蛋清做水,和生绿豆面一起和成面,捏成小饼子,贴在孩子双脚脚心最洼处,贴上一两天就能退烧。燕窝加鸡蛋清和面,捏成小饼子,贴在孩子的肚脐眼上,也能治轻微发烧。
c.非常简单的方法来治疗感冒,不仅好的快,而且没有副作用。特别是感冒还伴有严重的鼻塞,这个方法就更有效了。
具体方法是:准备三样日常原料:葱白25克,鲜生姜25克,大蒜25克。洗净后放入一个器皿内,切成片(或切成丁,最好是捣成糊状),加水250毫升煎煮,煎好后将成品分成两份。先服用一份,服后需注意保暖,用不了1小时即会大汗湿透,立感两鼻畅通,全身舒爽,隔6小时后再服用剩下的一份。一般连服2剂即可痊愈。家住上海的张女士体制虚弱,经常感冒不见好,用了此法后,得感冒的次数也少了,一年后几乎不感冒了。
4.生姜5片,紫苏叶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5.党参15克,苏叶10克,开水冲泡,不拘时饮用。据报道,对习惯性感冒,体虚感冒疗效颇佳,有效率达96%。
6.糯米60克淘净后,入生姜少许,放砂锅内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根,待粥将熟时,加入米醋一匙,稍煮即可。然后趁热服食,疗效颇著。
7.鲜紫苏叶30克,放入熬好的米粥中煮2--3分钟,去苏叶服粥。此方又治老年伤风咳嗽。
8.苏叶、生姜各3克,红糖15克。沸水冲泡,盖严,浸泡10分钟,趁热频服。
9.葱白50克,淡豆豉15克。水煎服。
10.连须葱白10根,生姜3片。煎汤或加入红糖适量调服。
11.临睡前用生姜适量切片,煎水洗脚。疗效显著。
12.大蒜适量,去皮,削成圆柱形,水裹油纱布(以减轻刺激作用,塞鼻中。约20分钟,鼻内有刺痛感时取出。左右两鼻交替塞,每日2次。轻度感冒1--2天即愈。
13.葱白头、生姜各15--30克,食盐3--6克,白酒1蛊。上药共捣如糊状,酒加入调匀,用纱布包之,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脚心及(月国窝、肘窝。擦1遍后,嘱患者安卧。据报道,部分病例半小时许,汗出,热退,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消失。治疗107例,均在1--2日内见效,一般用1次,少数病例用2次。
14.僵蚕粉3克,蝉蜕粉1.5克,并用金银花30克煎汤送服,每日1剂。本方适应于感冒高热的患者。
15.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3日。据报道,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16.贯众30克。加水600--800毫升,煎至300毫升左右后过滤,加白糖适量。每次服100毫升左右,每日3次,连服6天。据报道,治疗100例,均收到较好效果。
17.羌活12--1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18.桑叶、菊花各5克,竹叶、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共用沸水浸泡,白糖适量调味,当饮料多量饮用。
19.金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前二味药加水煎2次后,合并,放入蜂蜜搅匀,随时饮用。
20.银翘解毒片6片,研为细末,(可加冰片少许,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21.白矾30克,面粉适量。将白矾研末后,加面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两脚心(涌泉穴,不时滴醋使药膏保持湿润。据报道,治疗100余例普通感冒,一般于敷药6小时后开始降温,12--36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涌泉穴位置:将五个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面正中出现一个凹窝的地方。
22.鲜地龙数条,白糖适量。将地龙洗净,放入碗内,撒入白糖,地龙倾刻而死,再加入面粉适量,共捣成稠膏,纱布包裹,敷头顶(百会穴和肚脐。干则取下,加水调稀再敷,数小时后开始降温,一般1--2日内体温可降至正常(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上。从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脖子后边的头发边上的正当中的地方
23.轻度感冒——白菜疙瘩加葱姜。
a.轻度感冒可以喝点白菜疙瘩水来缓解。把白菜疙瘩洗净切成小碎块,加上葱块、姜片,一起加水熬,白菜熬得快烂时,把水沥出来喝掉。中医看来,感冒就是内热太多,白菜解表,葱姜性温,能帮助发汗,汗发出来,感冒就好多了。
b.外感方.方药:荆芥10g防风10g细辛5g桔梗10g麻黄10g杏仁10g干姜10g黄芩10g陈皮10g川芎10g党参10g甘草6g主治:外感风寒所至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闷气痰多等。疗效非常好
24.葱白粥)
来源;《济生秘览》原料;.粳米50克葱白白糖各适量。制法;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白糖放入即可。用法;每日1次。热服,取微汗。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25.姜糖饮)
来源;民间验方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制法;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26银花饮)来源民间方原料;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制法;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一次,再加水煎熬一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用法;每日3次,或随时饮用。功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27香薷饮)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料;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制法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用法代茶频饮。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28.五神汤)来源《惠直堂经验方》原料;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茶叶6克红糖30克。制法;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文火上煎沸,加红糖溶化即成。用法;随量服。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29葱豉汤)来源《孟诜方》原料;连须葱白30克淡豆豉10克生姜3片黄酒30克。制法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用法;热服,服后盖被取汗。功效;解表和中。
30.杭菊糖茶)来源;民间验方原料;杭菊花3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用法;代茶饮服。
功效;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发热患者。
31.姜糖苏叶饮原料;苏叶生姜各3克红糖15克。制法;将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瓷杯内,再加红糖,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即成。用法;每日2次,趁热服食。
32.桑菊薄竹饮)来源《广东凉茶验方》原料;桑叶菊花各5克薄荷3克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制法;将桑叶、菊花、苦竹叶、白茅根、薄荷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10分钟即成。用法;代茶随时饮用。功效;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33.葱豉黄酒汤)来源;《孟诜方》原料;豆豉15克葱须30克黄酒50克制法;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黄酒,出锅。用法;每日2次,趁热顿服。功效;解表和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34.银花薄荷饮)来源经验方原料;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制法;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用法;每日3~4次,温热服。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型感冒,效果显著
35.姜糖饮)来源;民间验方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制法;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36黄豆芫荽煎)来源民间方原料;黄豆10克芫荽(香菜)30克制法;将黄豆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芫荽,再煎15分钟,去渣。用法;1次服完。每日1服。功效;辛温解表,健脾胃。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37.地瓜葛根煎)来源民间方原料;鲜地瓜100克葛根(干品)50克制法;将地瓜洗净切片和葛根一起,加水适量水煎,去渣。用法;每日1次。1次服完。功效;发表解肌,解热生津。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38.孩子在感冒的时候经常会流鼻涕、发烧,接着又咳嗽,喉咙听起来呼咙呼咙的有痰。有时虽然用药物让鼻涕不再流,也不发烧了,但有痰的症状却一直消除不去,这表明孩子的体内因感冒引起的上火还没有完全退去。有时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常常让孩子喉咙里的痰维持半年之久。我们可以去药店购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能治疗多痰症,尤其是清晨多痰。
39.神仙粥
治风寒感冒[功能主治]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糯米煮成粥,7个葱白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方组成]糯米l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入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l5分钟后便觉胃中热气升腾,遍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l次,连服4次即愈。注风热感冒不宜服用。
40.葱姜豆豉治伤风感冒
[功能主治]解热透表,解毒通阳。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塞、头痛、畏寒、无汗等。'
[处方组成]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用沙锅加水一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
41.白胡椒热汤面治感冒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消痰解毒。治风寒袭表引起的感冒
[处方组成]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煮热汤面条一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
42.滴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
[功能主治]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处方组成]大白萝卜。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入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
43.核桃葱姜茶治感冒发热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热,头痛无汗
[处方组成]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核桃仁、葱白、生姜共捣烂,与茶叶一同放人沙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棉被卧床,注意避风。
44.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处方组成]西瓜、番茄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子,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45.青龙白虎汤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等。
[处方组成]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曰服3次,用量不限。
46.醋熏法预防流感
[功能主治]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感冒、脑膜炎、胆囊炎之功效
[处方组成]米醋不拘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
47.双白汤治感冒咽痛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治感冒,症见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
[处方组成]鸭蛋清(蛋白)2个,葱白4段,饴糖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葱白及饴糖用两茶杯水煮一两沸,倒入盛有鸭蛋清的碗中,搅匀。分2次热服。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48.胡萝卜汤发汗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感冒,畏寒需发汗。胡萝卜汤发汗作用轻微而持续,无过度之弊。
[处方备注][制用法]洗净,切碎,煎汤。热饮。
49.五神汤发汗解表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治风寒感冒,症见畏寒、身痛、无汗等。如伴咳嗽痰盛可加橘皮l0克(鲜品加倍)。[处方组成]荆芥、苏叶(中药店有售)各10克,茶叶6克,鲜姜l0克,红糖3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l5~20分钟后,加入红糖溶化即成。每日2次,量不拘。
50.干白菜根汤治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表。治风寒感冒。
[处方组成]干白菜根l块,红糖50克,姜3片。
[处方备注][制用法]加水共煎汤。日服3次
51.红糖乌梅汤治感冒发热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症见发热、畏寒等。
[处方组成]乌梅4个,红糖l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加水共煮浓汤。分2次服。
52.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
[功能主治]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
[处方组成]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
53.酒煮荔枝肉治气虚感冒
[功能主治]通神益气,消散滞气。治气虚感冒[处方组成]荔枝肉30克,黄酒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用酒煮荔枝肉。趁热顿服。注据《续名医类案》介绍,某患者因气虚感寒,胸膈稍滞,鼻塞不畅。用上法无不奏效。
54.芦根汤治流行性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宣通气机。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
[处方组成]芦根50克,鲜萝卜200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处方备注][制用法]煮汤。代茶饮。
55.葱白大蒜汤预防流感
[功能主治]解毒杀菌,透表通阳。可预防流行陛感冒
[处方组成]葱白500克,大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葱白洗净,大蒜去皮,切碎,加水2千克煎汤。每日服3次,每次一茶杯。
56.荸荠汁治咽痛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清咽利膈。治风寒或虚火咽痛等。
[处方组成]荸荠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后裹以纱布挤汁。以汁漱喉,徐徐咽下。每日数次,可连续漱服。
57.草鱼汤治伤风鼻塞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疏风止痛。用治感冒,症见畏寒发冷、头痛体倦、鼻塞不通等。
[处方组成]草鱼(青鱼)肉150克,生姜片25克,米酒1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用半碗水煮沸后,放入鱼肉片、姜片及米酒共炖约30分钟,加盐调味。趁热食用,食后卧床盖被取微汗。每日2次。注意避风寒。
58.口含生大蒜治感冒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解毒杀菌。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等。
[处方组成]大蒜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蒜瓣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
59.冰糖鸡蛋治感冒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处方组成]鸡蛋l个,冰糖3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
60.葱豉黄酒汤解表和中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发散风寒,温中降逆。治风寒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虚烦、无汗、呕吐、泄泻等。
[处方组成]全葱30克,淡豆豉20克,黄酒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豆豉放人沙锅内加水一小碗,煮l0余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带须)放人,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豆豉放人沙锅内加水一小碗,煮l0余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带须)放人,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
61.银花山楂汤治风热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口渴等。
[处方组成]银花30克,山楂l0克,蜂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银花与山楂放入沙锅内,加水置旺火上烧沸,3~5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碗内。再加水煎熬一次后滤出药
62.绿豆茶饮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处方组成]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l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63.白菜根白糖汤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热多寒少。
[处方组成]白菜根(疙瘩)1个,白糖少许。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白菜根洗净,切片,加水一碗煎好,后加白糖。日服2次
64.外用治感冒方
[功能主治]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
[处方组成]葱白、生姜各l5克,食盐3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胭窝、肘窝,擦后安卧注据《中级医刊》l965年介绍:部分病例涂擦后半小时即出汗退热,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恢复。治疗107例,均在一两日内见效,一般用l次,少数病例用2次即愈。
65.鸡蛋白糖治嗓子痛
[功能主治]清咽润喉。治嗓子疼痛。[处方组成]鲜鸡蛋2个,白糖l5克,香油数滴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66.参苏饮治病毒性感冒
[方剂]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各22克,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各15克,生姜3片,大枣l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益气解毒,祛痰止咳。
[验证]王xx,男,6岁,于1985年11月24日初诊。3天来,身热无汗,鼻流清涕,头痛形寒,倦怠乏力,某医院诊为病毒性感冒。选用病毒灵、阿斯匹林,服后汗出热度暂降,须臾汗收身热复作。又加用速效感冒胶囊、紫雪散,热仍不退,遂来院求治。查体:身热暮重,体温37.8℃,热前略有形寒,手足微凉,鼻仍流涕,面色苍白,心烦胸闷气短,形体消瘦,倦怠无力,尹纳差,口干不欲饮,小便清,大便稀塘,舌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证属素体虚弱,外邪遏表,未得宣散,有里虚邪陷之虞。治当益气解毒,和中达邪,宗参苏散加减。处方:太子参、苏叶、葛根、前胡、淡豆豉、神曲各10克,橘皮、法半夏、枳壳各5克,葱白3个。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上方服药3剂,身热渐降,晚间体温37.2℃左右,形寒肢冷已解,心烦气短亦已,面色略转红润,胃纳转佳,舌苔白,脉缓。余邪尚未尽除,治宗原方化裁。处方:太子参、苏叶、陈皮、法半夏各5克,柴胡、葛根、茯苓、神曲各10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5枚。又服3剂,诸症均解。
67.神仙粥治风寒感冒
[方剂]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
[制用法]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人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15分钟后便觉胃中热气升腾,遍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即愈。
[功效]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孺米煮成粥,7个葱白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验证]刘x、,女,8岁,于19977年10月6日初诊。被诊为风寒感冒,先服西药感冒通、康必得等药,疗效不佳,后服用上方一连用三日痊愈。
[备注]风热感胃不宜服用。
68.银翘合剂治风热感冒
[方剂]板兰根、银花、连翘各30克,荆芥10克(后下。
[制用法]煎成50%浓液,每服30-60ml,1日3次,儿童酌减。服药后多饮水。
[加减]咳嗽加生甘草、桔梗、杏仁各10克。,咽喉肿痛加锦灯笼、山豆根各10克
[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红喉痛,目赤发热或咳嗽痰黄等。
[验证]靳xx,男,20岁。就诊日期;1970年3月。患者发热头痛,喉红痛,咳嗽痰粘黄,咯不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予上方加味,每服60ml,1日3次。第2天退热,第4天咳嗽咽喉红痛均解而愈。
[备注]风寒外感忌用。
69.冰糖鸡蛋治感冒
[方剂]鸡蛋1个,冰糖30克。
[制用法]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验证]赵xx,女,17岁,感冒后经治疗较差,遂取本方服用,一次即愈。
70.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
[方剂]大白萝卜。
[制用法]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人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
[功效]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验证]据《新中医》介绍,本方曾治愈感冒患者23例,收效良好。
71.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
[方剂]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砂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
[功效]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
[验证]经临床治疗9例,9例全部痊愈。
72.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
[方剂]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用法]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验证]据《卫生报》介绍,本方治疗感冒可获良效。
73.绿豆茶饮治流感
[方剂]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
[制用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人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验证]本方在广大群众中被广泛应用。
74.青龙白虎汤治流感
[方剂]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
[制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日服3次,用量不限。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等。
[验证]经临床治疗10例患者,8例痊愈,2例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100%。
75.醋熏法预防流感
[方剂]米醋不拘量。
[制用法]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
[功效]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感冒、脑膜炎之功效。
[验证]本方系民间方,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
76.外用治感冒方
[方剂]葱白、生姜各15克,食盐3克。
[制用法]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腘窝、肘窝,擦后安卧。
[功效]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
[验证]本方系民间方,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
77.鸡蛋白糖治嗓子痛
[方剂]鲜鸡蛋个,白糖15克,香油数滴。
[制用法]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功效]清咽润喉。
[验证]李x,女,22岁,感冒后经服用本方,1次即愈。
78.加味葱豉汤治风寒感冒
[方剂]豆豉、紫苏叶、生姜各10克,葱白5枚。
[制用法]每天1剂,煎2遍,l日3次分服。服后多饮热开水。如无汗者,争取出汗为佳。
[加减]头痛肢楚较重者加白芷10克;鼻塞嚏多较甚者加辛夷10克、麻黄6克。咳嗽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
[功效]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嚏多、流清涕,肢楚无汗,咳嗽痰白等。
[验证]叶x,男,25岁。就诊日期:1978年12月10日。严冬多雪,患者2天前外出着凉后鼻塞,嚏多,流清涕,恶寒肢楚,咳嗽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予上方加味,服1剂后微觉温热感,微微出汗,鼻塞已通,恶寒亦解。续原方2剂,诸证均解。备注]风热外感忌用。
79.板蓝根等治感冒
[方剂]板蓝根20-30克,金银花、黄芪各10克,连翘、桔梗、黄芩各12克,蒲公英30克,芦根40克,虎杖、玄参各15克,甘草6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温水浸泡20分钟,煎2次共约40分钟,滤得药液200ml,分3次l日内服完。
[验证]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324例,其中24小时内服药1剂,体温降至正常者45例,服药2剂体温降至正常105例,服药3剂体温降至正常174例。总有效率为100%。1个疗程为l-3天。
80.大青叶等治感冒
[方剂]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50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5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1剂,分2次服。小儿以少最昼夜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156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2剂而愈,少数服3-4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用。
81.香薷、银花等治感冒
[方剂]香薷10克,银花、连翘各15克,青蒿12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薷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验证]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198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1.57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2.4天。
82.实表膏治感冒
[方剂]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白术、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柴胡、黄芩、半夏各等份。
[制用法]上研粗末,麻油熬,黄丹收。每取药膏适量,做成小饼,贴于心口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实卫解表。
[验证]曾用本方治疗体虚感冒15例,表虚自汗5例,用药2-5天,均收良效。
[备注]引自《理瀹拼文》。本方有调和营卫,祛邪实表之功。凡卫阳不固,外感风邪所致外感诸症,用之皆效。本方亦可用麻油熬煎后、研细,用白酒调敷胸口。
83、治外感风热、咳嗽、痰黄稠方: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桑皮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5日
84、治春咳三方:
A、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加水三碗煎烫,温服以出微汗。
B、甘蔗汁、萝卜汁各半杯、野百合100克,先煮烂野百合,和入前两汁即成。每日一剂,于睡前服食。
C、鸡蛋一个、生姜10克,将鸡蛋打碎,生姜切碎,两味搅匀,炒熟即成。日服食2—3次。
85、自我按摩疗法:
A、伤风感冒的(流行性感冒无效流鼻涕、打喷嚏:按摩迎香穴;按摩四白穴(下眼袋下边,距下眼帘一指;风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列缺穴(虎口相对食指尖处;合谷穴。以上穴位按摩1—2分钟。每穴揉1—2分钟
B、感冒头疼、后背肌肉酸痛方:太阳穴(治头痛;百会穴(头痛失眠;印堂(双眉中间;凤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攒竹穴(眉内两端;太冲穴(脚大指和二指中间二指处。每穴揉1—2分钟
C、咳嗽、咳喘、呼吸不畅:天突穴(胸骨上端窝处,喉结下窝;膻中穴(两乳尖中间;定喘穴(低头,后脖高骨两侧;尺泽穴(肘关节内窝处,止咳;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母、食指中线;内关穴(两指下中间,管心脏,救命穴;列缺穴。(每穴揉1—2分钟
D、降温退烧(轻度烧:凤池穴;大椎穴;外关;曲池穴;合谷。(每穴揉1—2分钟
E、预防伤风感冒:双掌搓揉整个脸部;搓耳;十指梳头;揉肚,以肚脐为圆心,治失眠、高血压等。(以上每穴揉3分钟
86、治感冒偏方:双嘧达莫片(又称潘生丁饭后一次1—2片,日3次。一般2—4天感冒就好了。此药市场上2元钱100片,原本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没有副作用,治疗效果快。
87、治重感冒偏方:生石膏15克,葛根15克,山栀子10克,黄连6克,黄柏6克,麻黄6克,黄芩6克。水煎3次,分3次饭后服。一般一剂即可病去大半,3付即可愈。
88、治因风寒引起的头痛偏方:川芎、白芷、细辛、菊花各5克。用2大碗水,将上药水煎至半碗。上药为一服,患者一天2服,早晚各一次。一般患者喝上一个星期就会见好。
药理: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的功效。白芷可祛风、散寒、止痛。细辛有小毒,但使用一钱,对人体无害,反而可以主治风寒引起的各种疾病。菊花有醒脑功效。在很多偏方中,菊花都有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提示:使用此方治疗期间,风寒头痛者,室内应温暖、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如果有风,最好用屏风遮挡。如果头痛,不要用外力击打头部,这样会更加严重。
89、蜂蜜香油治咳嗽方:去超市买一瓶蜂蜜、一瓶香油。第一天晚上睡前取3勺蜂蜜、3勺香油,共放入一个碗中搅匀,在洗漱后不再走动时喝下;第二天晚上喝2勺蜂蜜和香油;第三天晚上喝一勺蜂蜜和香油。3天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如果没有彻底好,只是见轻,说明此方对症,需再喝一个疗程。
注:此方是亲身体验过的。
90、治感冒咳嗽方:取生核桃仁和生姜适量,放在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后,把杯子盖好,闷几分钟后,趁热把水喝掉,然后再把浸泡过的核桃仁和生姜吃掉。每天一次,一般连用两三天,就不再咳嗽了。
91、治流行性感冒偏方: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分2次服;或研末做茶剂冲服。
92.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
93.病毒性感冒高热中药处方:石膏100g,车前草30g,鱼腥草30g。水煎代茶频频饮(这是注意点:因为石膏的剂量达100g,已经超过了用量,所以,应少量代茶频频饮,中病即止。
94.苏羌达表汤
【来源】近代·俞根初原著,徐荣斋重订《重订通俗伤寒论》
【歌诀】苏羌达表汤芷防,橘红杏仁茯苓皮,祛风散寒生姜入,风寒感冒兼挟湿。
【组成】苏叶9克,羌活45克,防风45克,白芷45克,橘红45克,杏仁9克,茯苓皮9克,生姜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风散寒,化湿解表。
【方解】感冒风寒,夹有湿邪之证,治宜祛风散寒,化湿解表。方用苏叶、生姜祛风散寒;羌活、防风、白芷祛风除湿,以发散解表;并佐以橘红、杏仁宣肺化痰,茯苓皮利水渗湿,使邪从小便而泄。开鬼门,洁净府同时并用,为其配合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化湿解表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外感风寒夹湿型),症见恶寒发热、骨节酸楚、头痛、身重、舌淡苔白腻、脉浮。
【加减】临床如见发于暑节,加香薷、滑石;脘痞便溏,加藿香、佩兰;纳食不馨,加砂仁、谷芽;身重,加苍术、苡仁。
95.神白散
【来源】清·朱瑞章《卫生家宝》
【歌诀】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一切风寒皆可服,用代麻黄功不惭。
【组成】白芷30克,甘草15克,淡豆豉50粒,生姜3片,葱白3寸。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风寒感冒,此为轻剂。方中葱白辛温通阳,豆豉宣郁透邪,二药配用,名葱豉汤;配以白芷疏风止痛;生姜散寒温胃;甘草安中和药。诸药合用,共奏通阳发汗,解表散寒之功。凡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皆可服用。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白脉浮者。可用于风寒感冒、风寒头痛等。
96.苏叶生姜红糖饮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苏叶生姜红糖饮,发表散寒堪称良,风寒感冒轻证用,药仅三味效非凡。
【组成】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一次温服,盖被取微汗出,风寒可解。
【功效】辛温发表,祛风散寒。
【方解】方中苏叶辛温,发散风寒,理气和营;生姜味辛性温,走而不守,发表散寒,二药配合发表散寒之力增强;再加红糖甘温和中补脾,补血活血,一助姜苏发表,二可调味和药。三药合用,共奏辛温发表散寒之功。此为渝州民间常用之验方,凡风寒感冒轻证,屡用皆验。
【主治】风寒感冒(轻证)。
97.荆防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风寒感冒荆防汤,苏梗桔梗与生姜,临证尚可【加减】酌,药性平和效堪良。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梗10克,桔梗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温服。服之得微汗而解。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方解】荆防汤乃宗《医学正传》之“荆防败毒散”化裁而成。方中荆芥、防风、生姜表散风寒;苏梗行气宽中,散风寒,解肌发表,消痰利肺;桔梗功能升提,引药上达,祛邪外解,增强表散风寒之力。咳甚者配前胡、杏仁、陈皮等化痰止咳之品。服之得微汗出,使风寒之邪从汗解而不伤正。此“时方”为药性平和之剂。
【主治】风寒感冒。
【加减】临证尚可随证
【加减】。如咳甚者,加前胡12克,杏仁10克;胃纳差者,加陈皮12克。
98.十神汤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疫感冒效堪夸。
【组成】葛根420克(15克),升麻、陈皮、炙甘草、川芎、紫苏叶、白芷、麻黄(去根节)、赤芍药、香附各120克(各6~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9克,加生姜5片,连须葱白3茎,煎汁温服,或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方用葛根、升麻升阳解肌;麻黄、苏叶宣肺散寒;川芎、白芷疏风止痛;生姜、葱白通阳发汗;陈皮、香附行气开郁,合苏叶辛香利气;赤芍敛阴益营,合香附、川芎行气调血;甘草安中和药,合赤芍防辛燥之药发散太过,使邪祛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之功。如此则表解寒去,肺复宣降,营卫畅行,气血和调,诸症自除。
【主治】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者。
【附记】方中葛根、升麻与甘草相配,又有透疹解毒作用,所以本方除可用治一般风寒感冒外,对于麻疹初起而见恶寒发热等表寒征象者,亦可酌情使用。
99.午时茶
【来源】清·陈修园《经验百病内外方》
【歌诀】午时茶茅芷前曲,麦陈枳防芎胡苏,藿香山楂红茶叶,桔草羌翘川厚朴。
【组成】茅术、白芷、前胡、六曲各30克,麦芽45克,陈皮、枳实、防风、川芎、柴胡各30克,紫苏45克,藿香、山楂各30克,厚朴45克,红茶叶96克,连翘30克,桔梗45克,甘草、羌活各30克。
【用法】上药制成块剂或冲剂。每服约15~3克,布包后,水煎或沸水浸泡饮服,日服2~3次。
【功效】发散风寒,化湿和胃。
【方解】凡表寒而里不和之证,治宜解表和里,表里而解之法,故方用紫苏、防风、羌活、藿香、白芷等疏解在表之风寒;配以茅术、厚朴、陈皮、六曲、麦芽、枳实、红茶叶、山楂等和里消积;柴胡和解;连翘、甘草消炎;桔梗宣达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之性。诸药合用,共奏解表和里(发散风寒、化湿和胃)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寒湿阻滞、水土不服,症见食积不化、胸闷腹泻、畏寒发热、舌苔白腻等。
【附记】凡风寒挟食、挟湿之证,均可服用。
100.十味芎苏散
【来源】明·李梴《医学入门》
【歌诀】十味芎苏散葛根,桔梗柴胡夏苓甘,枳壳陈皮姜枣入,风寒上犯此方良。
【组成】川芎21克,紫苏叶、葛根各15克,桔梗(生用)75克,柴胡、茯苓各15克,甘草(炙)9克,半夏18克,枳壳9克,陈皮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止痛。
【方解】风寒上犯,治宜祛风散寒,故方用川芎、葛根祛风止痛;配以紫苏叶、葛根祛风解表;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阳;茯苓、半夏、枳壳、陈皮、甘草温化痰湿;桔梗宣肺化痰,载药上行;姜枣和胃;甘草扶正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之功。
【主治】四时伤寒,症见发热头痛。可用于风寒感冒、感冒头痛、偏头痛等病症。
【加减】感冒加荆芥,防风;头痛甚者,加藁本、白芷;咳嗽者,加麻黄、杏仁;偏头痛甚者,加羌活;伴头部刺痛者,加地龙、桃仁。
101.神术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组成】苍术15克,藁本9克,白芷9克,细辛6克,羌活9克,川芎9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加生姜6克,葱白6克,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散寒除湿,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即九味羌活汤去黄芩、生地、防风,加藁本而成。方中苍术入足太阴脾经,细辛入足少阴肾经,川芎入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羌活、藁本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入足阳明胃经,诸药皆辛温发散之品,以疏散各经风寒湿邪,更以甘草温益中气,姜葱通阳解表,合而用之,共奏发汗散寒,祛风除湿之功。
【主治】感冒风寒湿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项强、无汗、肢体酸楚、鼻塞声重、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可用于感冒、寒湿头痛、泄泻等。
【加减】临床若风寒湿重者,加干姜、厚朴、吴茱萸;郁久化热者,加菊花、薄荷;鼻塞流涕甚者,加苍耳子、辛夷花;遍身关节痛者,加独活、秦艽。
102.银翘散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银翘散中牛豉草,荆薄桔竹能解表,温病初起最宜用,辛凉平剂用时多。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克,桔梗、薄荷各18克,淡竹叶12克,甘草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为散,每服18克,用鲜芦根煎,香气大出即取服。轻者日服3次,重者服4次。也可用饮片,按常规剂量,水煎服。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解】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邪正相争,肺气失宣,风热止壅于咽喉。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君药;荆芥穗、薄荷、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为臣药,其中荆芥穗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且与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配伍,温性被制,可增强本方辛散解表之功;牛蒡子、桔梗、甘草合用,能解毒利咽,宣肺祛痰;淡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以止渴,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之性,以为使。“病温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予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清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温病条辨》)。方中清热解毒药物与辛散表邪药物相配伍,共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而数。可用于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大叶性肺炎、麻疹初起、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咽炎、喉炎、口疮、失音、暴发性风疹、咽峡疱疹、眼睑病;也有用于急、慢性胃炎、肠伤寒、产后子宫肌内膜炎、肾病综合征、疖肿等病症。
【加减】表证明显、有汗者,重用金银花、连翘;无汗者,重用荆芥、薄荷;汗出而热不解者,去荆芥、薄荷,加黄芩、青蒿;咽喉肿痛者,加马勃、射干、山豆根;咳嗽较重者,加桑白皮、杏仁、贝母;伤津口渴,加天花粉、葛根;里热已甚者,加山栀、黄芩;头痛甚者,加白芷、菊花;小便黄赤者,加滑石,甘草梢;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发热较甚者,加柴胡;衄者,去荆芥、豆豉,加侧柏炭、栀子炭、白茅根。
103.桑菊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桑菊饮中杏薄荷,连翘芦根草桔梗,风温初起最堪用,透表止咳热亦清。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各9克,桔梗6克,芦根12克,薄荷、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方解】风热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治宜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方中以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又善清肺中之热而止咳嗽,二者同为君药;薄荷辛凉解表,助桑、菊以疏散上焦风热;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升提肺气,二药一降一升,以恢复肺的肃降与宣通功能,以达到止咳的目的,与薄荷共为臣药;连翘苦辛寒而质轻,清热透表;芦根甘寒,清热生津而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且与桔梗相伍,并利咽喉。诸药配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表证解,咳嗽止。本方是辛凉轻剂,解表清热作用逊于银翘散,但清肺止咳作用又胜于银翘散。用于风温咳嗽,最为得体,实为治风温咳嗽之妙方。
【主治】风湿初起,症见身有微热、咳嗽、口干微渴、头痛鼻塞、咽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可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大叶性肺炎或小儿肺炎等病症。儿科应用尤多。
【加减】如见肺热较甚,咳嗽痰黄稠不爽者,加瓜蒌皮、天花粉、浙贝母等;咳嗽痰多,舌苔白腻,加陈皮、半夏、茯苓;痰多黄稠、舌苔黄者,加黄芩、冬瓜仁;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仙鹤草、枇杷叶;伤津口渴,加天花粉、石斛;热甚,加黄芩、生石膏;咽痛,加银花、大青叶、山豆根。
104.感冒退热冲剂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歌诀】感冒退热冲剂方,连翘拳参板蓝根,清热解毒大青叶,临证使用最方便。
【组成】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连翘100克,拳参100克。
【用法】上药制成冲剂,每服18~36克,日服3次,开水冲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大青叶、板蓝根、拳参清热解毒凉血,与连翘相配既可增强解毒清热之功,又可疏散风热。药仅四味,【功效】非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咽痛等。可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
【加减】如见恶风发热,加荆芥、防风、薄荷以疏风祛邪;咳嗽多痰,加前胡、桔梗以宣肺止咳化痰;咽喉肿痛,加金银花、黄芩以解毒清咽;高热不退,加生石膏、寒水石以清热泻火。
105.羌活胜湿汤
【来源】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羌活胜湿独防风,藁本川芎草蔓荆,湿邪束表头腰重,散风升阳有奇功。
【组成】羌活6克,独活6克,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各45克,蔓荆子3克。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空腹日服2次。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除湿。
【方解】湿气在表之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处湿地、风湿杂至、外袭肌表、郁于腠理、阻遏营卫所致。治宜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方中羌活辛温,气雄而散,为太阳经之风药,善散上半身风湿而舒利关节;独活苦辛微温,行血分、走下焦,善除下半身风湿而宣痹止痛;二活并用,通治一身上下之风湿而宣痹止痛,共为君药;防风辛温,为风药中之润剂,既入太阳疏风解表,又入脾经而除肌中风湿,善治一身尽痛;藁本辛温,疏风散寒,善达巅顶而止外感头痛,二药为臣,助君药辛散解表,祛风胜湿两止头身疼痛;川芎辛温走窜,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而能祛风止痛;蔓荆子苦辛性平,专祛头面风湿而能清利头目,用以为佐,则祛风胜湿、宣痹止痛之力尤著;更以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于辛温升散之中扶正和中,使散中有补,汗而不峻,则风湿俱去而正气不伤。方中诸药用药俱轻,其意亦在取轻扬微汗之法,使风湿之邪得以并去。综观全方,上下并治,气血并行,既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又示人以治湿忌大汗、大汗则风祛湿留,病必不除,堪为治疗风湿在表之良剂。东垣制方深义,学者当悉心领悟。诸药合用,可使风寒湿邪表而散之,营卫调合,经络通畅,则身重可除,诸痛可蠲。因此方疗效卓著,故受到后世医家们的重视,被视为宣散湿邪之代表方剂。
【主治】风湿在表,症见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不能转侧、恶寒微热、苔薄白、脉浮紧。可用于风寒挟湿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风邪偏胜的痹症、高血压头痛、神经性头痛、过敏性紫癜、风邪上袭的眼病等。
【加减】如见身重而以腰部沉重较著者,加防己、附子、制川乌;关节热痛者,加防己、苍术、桂枝、生石膏;项强,加葛根、桂枝;风寒感冒,加荆芥、生姜;风湿痹痛,加秦艽、防己;偏头痛,加柴胡、黄芩;高血压头项强痛,加葛根、赤芍。
106.桑菊排风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桑菊排风汤薄荷,芦根蝉衣甘草和,风热感冒可首选,散风清热效力宏。
【组成】冬桑叶10克,菊花10克,排风藤30克,蝉衣3克,薄荷6克,甘草3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辛凉解表,散风清热。
【方解】此系《温病条辨》之桑菊饮【加减】而来。取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之性,以疏解上焦风热邪气,且桑叶善走肺络,为清疏肺热之主药;用薄荷、蝉衣助桑菊疏散上焦风热;排风藤味甘、性平、微寒,更助桑、菊、蝉、薄散风清热之功,药轻而效宏,宜轻煎取其气。
【主治】风热感冒。
【加减】咽喉红肿疼痛甚者,加挖耳草30克(清热解毒);发热较甚者,加青蒿15克;咳嗽较重者,加五匹风30克;食欲不振者,加鸡矢藤30克。
107.羌活佩兰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羌活佩兰石菖蒲,藿香木通威灵仙,淋雨受湿致感冒,时日较长用之良。
【组成】羌活12克,佩兰12克,石菖蒲9克,木通12克,威灵仙9克,藿香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寒除湿,辟秽化浊。
【方解】羌活佩兰汤为自拟方。方中羌活辛苦温,善行气分,舒而不敛,雄而善散,升而能沉,能通畅脉络,透利关节,散风寒,祛风湿,为治淋雨受湿之要药,故为主药;配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浊、辟秽;石菖蒲理气活血,开窍散风祛湿;威灵仙祛风胜湿为辅;并以木通上通心肺,利诸窍,通血脉,下走三焦,利小便,通大便,荡涤腑滞,以助化湿浊;合而用之,具有良好的散寒祛湿、辟秽化浊之功,重在除湿而利水道。
【主治】寒湿感冒,症见头疼体痛、头重如裹、身体困重、遍身肌肉关节疼痛、恶寒不发热、或先恶寒后发热、热势不扬、口干不渴、无汗、胸闷腹满、纳食不佳、或大便稀溏、小便色黄不畅利、或咳泡沫白痰、舌苔白腻、脉浮紧。
【加减】咳嗽甚者,加肺经草15克,鱼腥草30克;胃纳差者,加鸡矢藤30克;小便黄者,加车前草30克。
108.十味伤风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十味伤风轻剂方,玉竹荆防草杏苏,薄前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堪称良。
【组成】玉竹、荆芥、防风、杏仁、紫苏、薄荷、牛蒡子、前胡、生甘草、桔梗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宜避风。
【功效】疏风解表。
【方解】经言:“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方用甘平益气,治风淫头痛之玉竹为君;甘平泻火补气之甘草为臣;微苦微辛微温之荆芥、紫苏、杏仁、前胡、桔梗与辛凉之薄荷、牛蒡子为佐;更以辛甘微温之防风为使,宗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之品,组合成方,共奏祛风解表之功。若风邪甚浅,即以此祛风解表轻剂为治足矣!
【主治】伤风,症见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或咳嗽、甚则头痛、身热、微出汗、恶风、脉浮缓、苔白不渴。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注意避风。如能配合按摩风池、风府、迎香等穴位,疗效更速。
109.新加香薷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新加香薷饮连翘,银花厚朴扁豆花,五味相伍祛暑剂,解表化湿和中求。
【组成】香薷6克,扁豆花6克,厚朴6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方解】方用香薷解表祛暑为主药;配以扁豆花、厚朴和中化湿,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均为辅药。此方既能发汗解热,又能抑菌、抗病毒,并可健胃、利尿,故有祛暑化湿之功。
【主治】伤暑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烦渴、汗出、头痛、呕恶、腹泻、尿黄、脉濡数等。可用于暑天感冒、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等。对于流行性感冒,不论发病季节,只要兼有湿邪,本方疗效亦佳。
110.人参败毒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人参败毒用川芎,前胡柴胡云茯苓,羌活独活生甘草,枳壳姜薄苦桔梗。
【组成】人参、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柴胡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薄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者设。本方和而不烈,多而不杂,不太热,亦不太寒,是一首扶正解表的方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而体虚不耐发散的病症。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风寒湿邪,并为君药;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解肌散热,助君药宣痹解表而止头身疼痛,并为臣药;桔梗开肺,枳壳降气,茯苓渗湿,前胡祛痰,合则利肺气,除痰湿,止咳嗽,俱为佐药;生姜、薄荷发汗解表,甘草和中调药,皆是佐使之品。风寒湿邪在表,固宜先行汗解,然体质素虚,药虽外行,气从中缓,邪必不除,故更佐人参,配甘草少助元气,扶正败毒,使邪乘药势而出。本方能“培其正气,败其毒邪,故曰败毒”(吴昆);“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留连;发中带补,真元不致于耗散”(赵羽皇),人参一味,用之最妙,其力能致开阖,增强表散之力,使热毒得以排泄,又能协调精津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邪去正安,诸症自解。诸药相伍,益气发汗、疏导经络、表散邪解,用治四时感冒有较好疗效。
【主治】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全身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可用于体虚感冒等病症。
【附记】喻嘉言亦常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之法。但方中辛温香燥之品居多,若由于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
111.参苏饮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求。
【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姜半夏、前胡、茯苓各9克,木香、枳壳各12克,桔梗6克,炙甘草、陈皮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现多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内有痰饮,外感风寒者而设。方用紫苏叶、干葛根、前胡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扶体弱;陈皮、半夏除痰止呕;枳壳、桔梗利膈宽胸,前胡配桔梗升降肺气以化痰止咳;木香行气破滞,姜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散风寒而和营卫,除痰饮而止咳呕,行气滞而理胃肠,表里虚实兼治,重在扶正解表,作用较为温和,故于老幼体弱,外感风寒、寒热咳呕,痰多胸满者最宜。
【主治】体虚气弱、感冒风寒,内有痰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呕恶、眩晕、大便泄泻等,以及外感风寒,发汗后,发热仍不止者。可用于体虚感冒,外感咳嗽、泄泻、腹部痞满等病症。
【加减】如见气虚不足,加黄芪;咳痰不畅,加紫菀、款冬花;痰多壅肺,加葶苈子、白芥子;胸闷不舒,加瓜蒌、厚朴;脘腹胀满,加莱菔子、大腹皮、槟榔;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葱白。
112.再造散
【来源】明·陶节庵《伤寒六书》
【歌诀】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宗。
【组成】黄芪6克,人参、桂枝各3克,甘草15克,熟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各3克,大枣2枚,酒炒芍药1撮。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日服2次。原剂量、上药各等份,每服15克,加大枣2枚,或再加芍药1撮,水煎服。
【功效】助阳益气,发汗解表。
【方解】阳气素虚之人,感受风寒之邪,虽用辛温发汗之剂而不得汗出表解者,是阳气不能鼓舞津液外出之故,所谓“阳虚不能作汗”。陶氏制本方意在助阳发汗,益气解表。方以熟附子、桂枝、细辛为君,助阳发汗以散寒解表;更用黄芪、人参补元气,固肌表,既助药势以鼓邪外出,又防阳随汗脱,是为臣;羌活、川芎、防风为佐,疏风行血,以增强解表散寒之力;芍药敛阴和营,既资汗源,又制桂、附、羌、辛之温燥;甘草益气和中,调药缓峻,使汗出不致过猛,邪尽出而正不伤,是佐助又有佐制之义;生姜温胃,大枣滋脾,合而升腾脾胃生发之气,和营卫,行津液,以助汗出,俱是佐使之品。综观全方,不仅配伍周密,选药尤其精当,虽仿麻黄附子细辛汤法,却不用发越阳气之麻黄,而用桂枝汤加羌、防、川芎于发汗之中兼和营卫。甚至生姜亦须煨过,使其专于温胃;芍药酒炒而用,使之和营制燥而不碍发汗。凡此,皆陶氏精细入微之处,不可疏漏(引自《汤头【歌诀】》)。
【主治】阳气虚弱、感冒风寒,症见头痛项强、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经服发汗之剂汗不出者。可用于体虚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夏月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必加。”
【附记】凡风热感冒或身有汗出以及体壮阳盛者忌用。
113.葳蕤汤
【来源】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歌诀】【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最相宜。
【组成】生葳蕤(即玉竹)、淡豆豉各9克,桔梗、薄荷各6克,白薇、炙甘草各3克,葱白3茎,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阴发汗,解表清热。
【方解】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者,治宜滋阴清热解表。方用葳蕤滋阴润燥,清热生津;葱白、豆豉疏散风热,以解表邪;白薇、薄荷清泄伏热;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红枣配甘草益气和营;桔梗宣通肺气;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是为温病初起,表证兼见阴虚者设。阴虚之体,发汗则伤阴,益阴则恋邪。本方之配伍,确属周全,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引《中医方剂学》)。
【主治】素体阴虚、感受外邪,症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稠难出、口渴心烦、咽干而痛、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浮数者。可用于阴虚体弱之感冒。
【加减】表证较重,加防风、葛根;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加竹叶、天花粉。
114.治疗感冒验方
1、生大蒜一瓣,含入口中,生津咽下,直到大蒜无味吐出。连食三次奏效。(此方辛湿解表,解毒清涕,除风寒咳嗽。)
2、感冒:将一杯红葡萄酒(大约3~4两)烧热后,将一枚生鸡蛋在碗中搅碎,加入酒中,再将酒温热服下,10~15分钟感冒即好。
3、感冒偏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盅调匀,用纱布包好擦
前胸、后背、手脚心及腋窝,擦一次后,盖被休息,30分钟后出汗,热减退,次日治愈,此方用1—2次痊愈。
4、感冒:鲜白萝卜一个,葱白3根,生姜3片,将将萝卜洗净后切片,葱白切断,
煎水服用。
5、伤风感冒:搓脚心的涌泉穴,直到手心、额头出汗为止。
(二)、治疗防治感冒验方
将生姜洗净(500克)整个用盐搓揉腌制,然后以酱油、白糖、味精、香油做卤汁,再把姜浸泡其中,置于瓶中封闭,放入冰箱,7天后食用。随吃随取,每天早餐当下饭小菜吃6~8片。(此方既防感冒又对治鼻炎有效果)
(三)、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验方
在后背上涂一些清凉油,5分钟后可缓解,过两小时再涂1次,则效果更佳
一、内 治
115.西药
1.维银翘片,每次1~2片,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
2.合并细菌感染,见咳嗽痰黄、咽喉肿痛者,可服用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
3.新康泰克、泰克胶囊、白加黑、速效感冒胶囊等,可根据病情选用。
116.中药
1.风寒感冒:
①葱白连须3~5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水煎服。
②午时茶(成药),每次1包,水冲服,每日3次。
③藿香正气丸(成药),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适宜于风寒挟湿,伴有呕吐腹泻者。
2.风热感冒:
①桑菊感冒片(成药),每次5~8片,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②银翘解毒丸(成药),每次1~2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③板蓝根冲剂(成药),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3.风寒挟湿外感:
①九味羌活丸,每次20克,每日3次。
②羌活、独活、桑枝、桂枝、蔓荆子、川芎、威灵仙、藁本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其适用头痛、发热、周身酸痛较重者。
③羌活、独活、桑枝、桂枝各10克,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症状较轻者。
4.体虚外感:
①玉屏风胶囊或口服液,平时可经常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外感用。
②白术100克,黄芪150克,防风100克,共研细末,分成60包,每日早晨取1包加水煮沸,以此沸水冲鸡蛋1个,可常年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使用。
③党参15克,茯苓20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灸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虚人外感风寒较重者。
④党参15克,苏叶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葛根10克,木香5克,陈皮10克,水煎服,适用于虚人外感,咳痰、咳嗽明显者。
5.民间小验方:
①生姜1块,大葱1颗(或小香葱1把),香菜1把,大蒜2瓣,共剁碎,胡椒粉、辣椒末、香油、盐、味精等调料适量,沸水冲泡,1次服下。多穿衣盖被,以微微有汗为佳,不可发大汗。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者。
②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用沙锅加水1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被发汗,注意避风寒。用于风寒型。
③荆芥、苏叶各10克,茶叶9克,鲜姜10克,红糖30克,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约15~20分钟后,加入红糖待溶化即成。每日2次,可随意服用。用于风寒型。
④生大蒜1瓣(去皮)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用于各种感冒。
⑤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煮热汤面1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用于风寒型。
⑥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用于风热型。
⑦葱白头5个,生姜16克,糯米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同煨热服,出汗即愈,用于风寒型。
感冒小验方数则
一、在伤湿止痛膏上倒入一些速效感冒胶囊的药粉,贴在脚心的涌泉穴上。
二、切上10多片姜加一把桔子皮熬煮成水,喝前放入适量糖(春夏用白糖,秋冬用红糖)。
每天趁热喝几大杯。
三、将10余根黄花用温水泡开,去掉硬梗切成寸段。锅内放两杯凉水烧开。放入黄花,加入
冰糖,趁热把黄花带汤一同服下,蒙被入睡。
四、鲜姜25克,去皮,切碎,同可口可乐煮开,趁热喝下(此方还可治小孩恶心、呕吐、厌
食、偏食症)。<感冒小验方
117.、外 治
(一)吸入法
1.川芎、藿香、延胡索、牡丹皮、雄黄、白芷、皂角各12克,朱砂3克,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
2.鹅不食草12克,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或棉纸包塞入鼻。以上两方对风寒、风热均适用。
3.醋、水各半,喷洒在室内。经常喷洒,既可作为预防感冒的办法,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热擦熨法
1.老姜1块,切成2片,泡开水内,先取1片趁热沿督脉从上向下推擦,冷即换,擦至皮肤发红为止。然后再在肘窝、腘窝推擦,方法同上。适用于风寒型。
2.橘子叶、老姜、葱头各等量,和酒炒热,用布包熨痛处。适用于风寒关节作痛或全身疼痛。
118.)灌肠法
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份,黄芩2份,水煎浓缩成50%的煎液,每次60毫升(小儿酌减),灌肠保留1小时,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或病愈为止。适用于普通感冒或流感风热型,对小儿或不能服药者尤宜。
119.敷脐法
金银花、连翘各4克,桔梗2.4克,荆芥1.6克,薄荷2.4克,牛蒡子2.4克,淡豆豉2克,甘草2克,竹叶16克,共研为细末,取药粉适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每次贴药4~6小时,每日2次,连贴3~4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外感风热。
治疗感冒偏方
120.中药处方(一)
【辨证】血虚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汤。
【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冷方南方。
121.中药处方(二)
【辨证】外感时疫邪毒。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名】青银汤。
【组成】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
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炯抗方。
122.中药处方(三)
【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肃肺。
【方名】银栀汤。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广华方。
123.中药处方(四)
【辨证】阴虚外感。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解毒。
【方名】蓝地汤。
【组成】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光正方。
124.中药处方(五)
【辨证】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
【方名】藿朴三仁汤。
【组成】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孙克勤方。
125.中药处方(六)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名】荆防排毒汤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
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感冒>
126. 特效感冒宁
【来源】宋健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各10克,金银花12克,苍术、黄芪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日服3次。第1次用清水约200毫升,浸药半小时,煎取100毫升左右。第2次用清水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早、中、晚温服。一般3剂、重症6剂即可。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解邪固表。
【方解】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九味羌活汤是按六经而用药,本方是依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而立方。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散,常常反复发作,遗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风为外邪之首,故先用防风、荆芥以祛风;再用苏叶以散风寒;薄荷以解风热;藿香以化湿邪;金银花以清暑火;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益气固表,使邪去而不复发也。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适用于普通型、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并有预防作用。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母10克,清稀者加半夏6克(制),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3剂即愈,重症可继服3剂。尤以肠胃型感冒者疗效尤佳。
【附记】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方加味而组成。通过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满意。
127. 辛温解表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荆芥、防风、苏叶各5克,清半夏、广皮各9克,忍冬藤、连翘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辛温解表。
【方解】风寒外束,治从外解,故方中以荆芥、防风、苏叶辛温解表;以清半夏、广皮化痰止嗽。风寒外袭,热必内郁,故加忍冬藤、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故奏辛温解表之功。服药后多饮热水,或吃热面汤一碗,趁热服之,促其发汗,可一汗而解,故奏效颇捷。
【主治】风寒感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清稀、脉浮紧、舌苔薄白。
【加减】如咳嗽重加炙前胡、炙白前各9克,甘草3克;恶寒重加桂枝5克;周身痛楚加羌活、独活各5克;头痛加川芎5克,蔓荆子3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附记】笔者体会,若病初起,宜重用荆芥、防风、苏叶,一般各9克;忍冬藤、连翘少用或去之。或再加葱白、淡豆豉适量促其汗解。本方去忍冬藤、连翘加葱白、淡豆豉,用治伤风感冒。验之临床,效果尤佳。
128 羌蒡蒲薄汤
【来源】《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组成】羌活、牛蒡子各9克,蒲公英30克,薄荷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祛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解】风热挟疠疫之邪外袭肌表,为病最烈。治宜辛凉解毒。故方中以羌活祛风解毒,除湿止痛;牛蒡子疏风透邪,利咽消肿;蒲公英清热消炎,解毒散结;薄荷辛凉解表,疏散风热,药仅四味,其效不凡,用治外感发热,最为合拍。
【主治】外感发热。适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腮腺炎等。
【加减】咳嗽加杏仁、桔梗、前胡各9克;咽痛加板蓝根30克,玄参9克,马勃6克;胸闷、纳呆、舌苔腻加厚朴、半夏、枳壳各9克。
【疗效】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为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凡上感热毒偏重所引起的上述各病证,用之皆验。
129. 清解表热方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桑白皮、桑叶、菊花各9克,黄芩12克,山豆根、鱼腥草、生石膏(先煎)各30克,枇杷叶9克,芦根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解表热。
【方解】本方实质上是桑菊饮、银翘散的合方。温热之邪在表,亦须从皮毛开散。方中桑叶、菊花既有开散皮毛、及微发汗的作用,且性属凉润,力能散热,故宜用于清散表热;桑白皮、黄芩能清泄肺与上焦之热;山豆根、鱼腥草同为清热解毒之品,用以治上呼吸道感染,其作用似较金银花,连翘为优;生石膏本为解肌清热之药,但表热较甚时使用之,亦奏良效,因石膏能清肺热,而肺与皮毛相合;芦根,枇杷叶宣肺润肺,以兼顾肺与皮毛之间的关系。诸药配伍,恰中病机,故用之临床,每收良效。
【主治】风热感冒。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胀痛、口渴、鼻塞流涕、咳嗽、嗓子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加减】咽痛加桔梗、牛蒡子各9克,咳嗽甚者加杏仁9克;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9克,薄荷3克(后下);身痛明显者加羌活、苏叶各9克。
【疗效】屡用屡验,收效甚捷。
【附记】印氏云:此方经多年使用,已列为“抓主症”之常用方剂。凡感冒发热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明显者,即可用之。一般收效甚捷。笔者临床亦多使用,验之临床,效果确实。
130. 三阳清解汤
【来源】夏睿明,《医方新解》
【组成】葛根、金银花、连翘各24克,石膏30克、柴胡24克,黄芩12克,大青叶、蒲公英各30克,甘草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辛凉透表,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利咽散结。
【方解】邪入三阳,其证必重,治从三阳分头并击。故方中以葛根、金银花、连翘凉散太阳表热;石青清解阳明湿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邪热;大青叶,蒲公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养胃,诸药配伍为方,其功甚著。
【主治】三阳热盛。或温病热入气分,大头瘟毒等证。证见高热持续不退,头昏胀痛,口渴心烦,咽喉疼痛,或微恶风寒,有汗或无汗,项背强痛,或两颊肿痛,舌质红,苔浅黄而燥,脉浮洪数而有力等。临床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猩红热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证属“三阳”热盛者。
【加减】若表证较重者可加荆芥、薄荷各9克,若见便秘、谵语,舌苔黄厚而燥者,可加生大黄6克,玄明粉12克(冲服);若见吐血,衄血、发斑者可去柴胡,加生地15克,白茅根30克,丹皮12克,若咽喉肿痛甚者,可加土牛膝根24克。
【疗效】临床用治急性感染性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附记】凡证属三阳热盛、表里俱热之证,用之奏效颇捷。
131. 退热汤
【来源】许寿仁,《江西中医药》(5)1984年
【组成】秦艽、青蒿、桑叶、菊花、薄荷、钩藤、芦根、生薏苡仁、郁金、大贝母、白通草、大豆卷(剂量可随证酌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清热解暑,渗利湿热。
【方解】本方系从《温病条辨》治疗外感风热的桑菊饮化裁而成。方用桑叶、菊花、薄荷、钩藤疏风解表,宣透风热;秦艽、青蒿、大豆卷(如缺可用扁豆衣代之)清热解暑,散风除湿;浙贝母、郁金清热止咳,化痰开郁;芦根清热生津止渴;薏苡仁健脾渗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上述之功。实为春、夏外感发热之良剂。
【主治】外感风热、暑湿、伏暑、湿温(包括肠伤寒)等证。
【加减】临床运用,宜随证加减,如一般湿重加藿香、蔻仁;恶心,呕吐加藿香梗、姜竹茹;咳嗽加枇杷叶;口渴加天花粉;大便秘结加大黄;素体虚弱,以及发热1周以上者加党参;久热有汗去薄荷,加党参。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为已故南昌著名老中医许寿仁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方。运用于上述诸证,再随证加减,疗效颇佳。又许秀平运用本方10余年,用治上述诸证,疗效显著。笔者验证信然。
132. 石知柴葛汤
【来源】初航,《辽宁中医杂志》(3)1984年
【组成】石膏100克,知母25克,葛根15克,柴胡15克。
【用法】每日2剂,每剂煎两次,每次煎取100毫升,共混合400毫升,每6小时服80~100毫升,儿童约减。
【功用】表里两解,解表退热。
【方解】凡表邪未尽,邪气入里,郁阻遏于气分,卫气俱热,故方用石膏,其性辛甘大寒,辛能解肌热,寒能清里热,为方中之主药;以知母清热滋阴,与石膏伍用,有协同之效;葛根和柴胡能解表退热,而石膏虽有强而快的解热作用,但不持久;知母除有广谱抗菌作用外,且有明显而持久的解热作用,二者伍用,其退热效果强而持久,善清气分之热。药虽四味,但退热之功效显著。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毒感染性发热。
【疗效】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69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66例,腮腺炎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经用药1~2天,结果治愈52例,显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7%,痊愈率为75.4%。
133. 三花清解汤
【来源】张梦农,《临症会要》
【组成】忍冬藤、忍冬花、连翘各15克,杏仁、淡豆豉、栀子、玉竹、桔梗、前胡、菊花各10克,鲜桑枝30克,薄荷5克,六一散15克(包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重病可于一昼夜服2剂,亦可连续服至病退为止。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宣湿,辛凉解表,扶正祛邪。
【方解】流感偏热者,以手足太阳、阳明、太阴诸经为多见,故用忍冬花、藤、连翘以清热、通络、败毒;玉竹、鲜桑枝、杏仁以治腰椎、骶骨,前额头痛;栀子、淡豆豉以解烦躁而泻三焦伏火,并散胸中郁热;桔梗、前胡以利肺气而平咳嗽;菊花、薄荷以清热熄风而散火邪;更佐六一散甘淡清热兼有利湿之功,综合为剂,以治温热型之流感最宜。【主治】流行性感冒(温热型),证见恶寒发热,自汗,头痛以前额及眉棱骨痛为剧,腰背骶骨,及四肢皆痛,面赤、舌红、苔色灰白而干、口渴烦躁、咳嗽痰少,或带血丝,但脉反迟或缓。
【加减】本病一般以湿热型为多见,且容易并发其他变证,故临证用药宜随证加减:
.咳引胸痛,呼吸迫促,带铁锈色痰,是病毒侵犯肺部,络脉受伤。宜本方加紫菀15克,润肺下气,鲜苇根120克甘寒滋阴。
.呕吐腹痛,肠鸣泄泻,是病毒侵犯胃肠,运化失常。宜本方加黄芩10克,炒黄连5克,苦寒泻火坚阴厚肠止泻;大豆卷15克,陈皮10克,清胃散结理气。去栀子,杏仁以防泻降太过。
.神昏谵语,角弓反张,是邪毒侵犯心包,肝风内动,宜本方去薄荷、桔梗、前胡等气分之药,加莲子心15克,白芍15克,钩藤10克,以清心、平肝、熄风;另加牛黄清心丸,每次服1粒,每日3次,或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每次服半粒,每日服3次,芳香通络,清神醒脑。可续服数日,以神清病退为止。
.肢体关节肿胀作痛,是病毒侵犯肢体,阻滞经络。宜本方加海桐皮15克,苡仁30克,五加皮15克,以祛风、利湿、逐瘀、止痛。去桔梗、前胡二味上焦气分之药。
.常有一过性之麻疹状或如猩红热状之皮疹,虽非真正斑疹,也有烦躁不安,是病毒侵犯营分。宜本方加丹皮1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以清营分之热。去玉竹、薄荷、前胡气分之药。
【疗效】使用多年,治验甚多,并随证加减用药,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本证型脉反迟缓而浮数,是因病毒初犯人体,若延之数日,其脉必转数实,凡疫病初期多见此脉,不可不知。特附此说明,以免辨证失误。
本方对温热型流感,用之效果颇捷,经笔者一再验证,其效颇佳,果如斯言!
134. 感冒立愈汤
【来源】陈有恒,《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桂枝、白芍各10克,厚朴5克,杏仁10克,莱菔子7.5克,白前10克,炙麻黄5克,蜈蚣2条,全蝎7个,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取上药加水300毫升,武火煎至150毫升,日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功用】宣肺豁痰,调和营卫,镇痉熄风。
【方解】陈云:“北地高寒,冬气常在,寒风冷气四时皆有,令人毛窍常闭,肺气不宣,故外感初起,法宜辛温,务使肺气宣降,玄府开张,俾表里相通,邪有出路,能从外解,不致内闭;即使是温热之邪所伤,亦宜于辛凉药物中加入辛温之品,以利疏解,唯需注意中病即止,不可太过。”方中桂枝、厚朴、杏仁、麻黄、白前宣肺解表;莱菔子、蜈蚣、全蝎豁痰降逆;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功专力宏,故见效甚捷。
外欲脱者,因其尚未致脱,参附龙牡不可骤用:何以防其致脱?唯有调和营卫,使营卫畅行则阴阳互根,无变脱之虑。方中之蜈蚣、全蝎最善追风祛痰,镇静解痉,凡风痰闭肺而致咳喘憋闷,见咳声不畅甚至痉咳者,用之皆宜。且虫药乃血肉有情之品,善升降而性灵。用补则峻而不腻,纳气固肺功可立见,填精塞隙,间不容发。凡先天不足,虚损痨怯及喘咳久嗽等证非此无功;用则迅而不猛,追风搜邪深可致骨,逐瘀破结无坚不摧,凡陈年痼疾,血凝痰结及行窜风证非此莫逮。其味大都甘淡咸平,虽非大苦大辛可疗大寒大热,且能升能降,能出能入,隧道皮窍无所不到,故表里皆可,内外咸宜。虽有的具有毒性,但亦不剧,正可以毒攻毒,故可收一剂轻、二剂已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引起的高热,喘咳,抽搐。
【加减】凡外感缠绵难愈,或表虚不固,屡犯外感而症状前后相似,必有深藏隐匿之邪,宜于方中加入山甲、皂刺、蜂房、黄芪。黄芪一味,古人谓之“补虚,主小儿百病”。黄芪托邪外出,山甲,蜂房,皂刺则能搜剔无余,然后议补,方能百发百中。若不搜尽伏邪,病家必不受补。
小儿喘咳病恒多缠绵难愈,能知此法,可令速效。
【疗效】屡用屡验,见效甚捷。多一剂轻,二剂已。
【附记】陈氏认为五脏之中肺脏最娇……其他脏腑功能失调莫不累肺,六淫邪气所犯无不先伤于肺,儿科论治,首重调肺。肺虚易感,治必搜剔伏邪;外感初起,辛温宣散,力避寒凉抑遏:清金补肺、虫药性灵,表里咸宜。陈氏之论,诚为高见。验之临床,凡外感缠绵难愈之疾,或易感之人,在主治方中佐入一、二味虫类之品,奏效尤捷。
135. 柴胡消食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羌活、白芷、广木香各10克,山楂炭12克,瓜蒌仁10克,柴胡、黄芩、法半夏、苍术、茯苓各12克,炒枳实10克,生姜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消化胃脘积食,清解胸中结水,外解寒湿。
【方解】外感寒湿,内伤饮食,治宜表散内消。方中以小柴胡汤加除湿解表之羌活、白芷、苍术以增强表散寒湿之功,加楂炭,广木香、炒枳实、茯苓、瓜蒌仁、理气导滞,消食健脾和中以增强消导食积之功。此为表散内消同治之剂。诸药伍用,疗效颇佳。
【主治】积食感冒,证见往来寒热,头昏痛,或周身骨节酸痛,四肢软弱无力,或恶寒不发热,或发热汗出不恶寒,或鼻干燥,或流清涕,胃脘滞痛,不思食,嗳气,按之上腹作痛或胀硬,口苦咽干,或渴,或肠鸣,或呕,或欲吐,或咳,或心悸,矢气,大便二三日解1次,或溏或秘,小便量少色黄,体温偏高,舌苔白腻或淡黄,脉象右寸关尺浮数,或左寸关尺浮数,或左右关弦紧。
【加减】积食重者去白芷,加炒草果仁10克,结水多者去楂炭、白芷,加重瓜蒌仁为12克;寒湿重者加重白芷、羌活各为12克;风寒重者去白芷,加荆芥穗12克;便溏者去瓜蒌仁。
【疗效】临床运用多年,治验甚多,疗效显著。一般1~3剂即见显效或痊愈。
136. 十神汤
【来源】张振榆,《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葛根、赤芍、香附各10克,升麻、陈皮、川芎、白芷各6克,紫苏7克,麻黄、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宣肺解表,祛风止痛,利咽止咳。
【方解】本方性略偏温,以麻黄、紫苏发汗解表;升麻、葛根宣肺止咳,退热生津;陈皮、香附理气宽中;川芎、白芷祛风止痛;赤芍、甘草清热解毒。此外,麻黄油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赤芍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且抗菌谱亦较广泛,因而对上呼吸道的感染能取得较为肯定的疗效。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偏于风寒型)。
【加减】春季加荆芥,夏季加藿香,秋季加黄芩,冬季加金银花。
【疗效】治疗618例,全部治愈。其中服药1剂治愈159例(占25.7%);服2剂治愈427例(占69%);服4剂治愈32例(占5.3%)。
【附记】本方辨证加减按季节用药经验,值得借鉴。
137. 增免抗感方
【来源】孟仲法,《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太子参、黄芪、水仙草、地锦草各10~15克,黄芩4.5~6克,仙灵脾6克,五味子4.5~6克,黄精6克,生地9克,麦冬6克,白术9克,甘草4.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可连续服6~8周。
【功用】益气升阳,健脾补肾,清热祛邪,提高小儿抗病免疫能力。
【方解】本方以太子参、黄芪、水仙草、地锦草、黄芩为扶正祛邪主药。太子参、黄芪能益气升阳,健脾固表,有利肺卫之巩固、纳化之健运。水仙草、地锦草能提高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清热之中兼具扶正,地锦草有较为广谱的抑菌作用;黄芩能清上焦肺热,在着重控制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基础上又能兼及其他感染,以达到祛邪务尽之旨。久病脾虚小儿,常有脾虚及肾气失旺、气血不足之症,故加仙灵脾、五味子、黄精三味以补肾固精,扶阳育阴而旺肾气,并以生地、麦冬生津养胃,并以白术、甘草健脾调胃,协同太子参、黄芩旺盛脾气,以达到本方在增免(免疫)抗感(感染)中,脾肾兼顾,虚实兼及,扶正祛邪的目的。
【主治】小儿因反复感染(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病程较久而引起的脾虚证。见消瘦乏力、纳食不佳、多汗虚羸、发热易咳、便溏或干结,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面色萎黄,久则气血亏虚,生长发育落后,体重不增等。
【加减】病儿急性感染发热症状明显时,可去太子参、黄芪、五味子等药,加生石膏20克,知母、柴胡各9克。伴有咳喘或久咳无痰、肺阴不足证者,可加款冬花9克,缘梅花、天竹子、杏仁各6克,去黄芪,仙灵脾,五味子。如有脾气急躁,多动不安,睡眠欠佳者,属心脾两虚,可加酸枣仁,远志各6克,夜交藤9克,去黄芪,仙灵脾。有口渴多饮,舌红唇干、厌食明显者属胃阴不足,可加重生地、麦冬用量,去黄芪,五味子,仙灵脾,加用石斛9克,乌梅,玄参各6克。有脾阳虚、肠滑便溏时去黄精、麦冬、生地,可加用白扁豆15克,芡实10克,炮姜3克,脾约肠燥时,大便秘结干燥,可加用郁李仁3~6克,重用生地,去五味子。
【疗效】经一千余例验证,有效率为96%。
【附记】本方为孟仲法氏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之主方。对治疗因感染引起的“脾虚证”有明显疗效。
临证运用时,方中剂量可根据小儿的年龄及病情适当增减,不必置疑。
138. 解毒清热饮
【来源】刘绍勋,《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金银花、连翘、菊花各30克,桑叶20克,薄荷15克,柴胡10克,芦根20克,甘草、黄芩、蝉蜕各15克,生石膏20~30克(先煎)滑石20~30克。
【用法】先煎生石膏20~30分钟,然后下群药煎。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功用】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方解】本方是在银翘散、桑菊饮、六一散、白虎汤基础上,经临床摸索多年化裁而成。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柴胡发汗解表、清解外邪;蝉蜕疏风清热、定惊解痉;桑叶宣通肺络,清泄风热;菊花明目疏风,清降肺火;甘草、芦根清上焦风热,兼养胃阴;生石膏清阳明之热,而无伤津之弊;滑石利窍,清热解肌,有发汗作用;黄芩清气泄热。据抗菌试验,金银花抗菌谱较广,连翘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于是使患者的邪热,一从汗解,一从便解,从而使邪退病除。
【主治】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无论高热或低热,均可服用。
【加减】如兼见咳嗽加前胡、杏仁各15克,橘红20克;痰多者加川贝母10~15克,海浮石20~30克。
【疗效】多年使用,屡试屡效,疗效满意。
【附记】刘氏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个人心得体会认为,本方对高热感冒和一般伤风,感冒低热,皆宜服用,均有良好效果,屡试屡效。
139. 健身固表散
【来源】赵清理,《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芪40克,白术、防风各20克,桔梗30克,百合40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7天为1疗程。或用汤剂,照上方剂量各减半,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功用】益气固表,宣肺驱邪。【主治】气虚自汗,体弱感冒,气管炎以及因表虚卫阳不固而常常感冒,或感冒缠绵不愈者。【加减】若素有慢性鼻炎而见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15克;若兼有头痛、身痛者,可加苏叶、羌活各10克;若见咳嗽吐白痰者,可加橘红、制半夏、杏仁各10克;若兼心慌气短者,可加太子参12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疗效】临床多年验证,收效颇佳。一般服散剂,1~2个疗程即愈,汤剂3~5剂即可。【附记】凡属习惯性感冒,或感冒多次发汗,汗出过多,损伤卫阳,致表虚不固,常自汗出,感冒时作,数月不愈者,皆可以用本方治之。体虚感冒,且易屡发而缠绵不愈者,确为易治而成不易治疗之感冒。笔者用本方验证数例,效果果如斯言,确为治感冒经久不愈之良方妙药矣
140.治疗一切高热的神奇中药方剂
在《中医常见病百家谈》上有韩氏“柴葛苦芩汤”。是治疗一切高热的经验方剂,方剂的作者使用该方治疗各种原因的高热564例,总有效率达到98.1%。方剂的组成如下:柴胡30葛根30土茯苓30黄芩30苦参20生大黄10生石膏6
141.治感冒基本上能一方(2~3剂)摆平,除了遇到感冒曰久,己形成顽固性咳嗽者需要改一二次配方,
主方:苏叶10克,薄荷叶6克,藿香叶10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银花10~15克,板兰根15克,甘草6~10克。
加减:体虚正气不足者加黄芪15~30克,白术12~15克,咳嗽者加百部12克,前胡12克,白前12克,咳嗽日久难愈者加浙贝母12~15克,橘络10克,枇杷叶6克.有痰多者加陈皮10克,茯芩15克,法半夏12克。胸闷有黄痰者加瓜篓12克,薤白10克,痰黄胶化者加神曲10克,白芥子6~10克。肺部感染发热者加柴胡12克,鱼腥草15~30克.秋季燥咳者加沙参12克,玉竹12克,麦冬15克。风热感冒加连翘12克,栀子12~15克。因咳嗽导致咽喉肿痛者加射干6克,桔梗12克.咽痒引起咳嗽者加蝉衣6克,银柴胡6~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6克抗过敏。速效治感冒之诀窍在于:对症加减,分清主次轻重,千万不要堆砌用药
142.感冒食疗方
感冒属中医“时气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热)时行邪毒侵袭人体,阻遏卫阳,使营卫失和,肺气宣降失司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并结合发病季节,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等证型。
【姜丝鸭蛋汤】
配方:生姜50克(去皮),鸭蛋2个,白酒20毫升。
制法:生姜洗净去皮,切成丝,加水200毫升煮沸,鸭蛋去壳打散,倒入生姜汤中,稍搅,再加入白酒,煮沸即可。
功效:解表散寒。
用法:每日1次,吃蛋饮汤,顿服,可连服3日。
【神仙粥】
配方:糯米30克,生姜片10克,葱白6克。
制法:用砂锅加水煮糯米、生姜片,粥成入葱白,煮至米烂,再加米醋20毫升,和匀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散寒解表。
用法:趁热喝粥,以汗出为佳。
【枸杞疰夏茶】
配方:枸杞子、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枸杞子、五味子共研末,用开水浸泡封存3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清暑祛热,补虚益精。
用法:每日不拘时代茶饮服。
【黄芪姜枣汤】
配方:黄芪1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
制法: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解表散寒。
用法:吃枣饮汤。
【绿豆粥】
配方:绿豆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绿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熟时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暑。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
【香薷扁豆汤】
配方:香社lo克,白扁豆12克,陈皮6克,荷叶8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白扁豆妙黄捣碎,与香薷、陈皮、荷叶一同煎煮,煮沸10分钟后过滤,去渣取汁,加入白糖调味。
功效:清暑祛湿解表。
用法:每日1次,不拘时频频饮之。连服3~5日。
【珠兰茶】
配方:茶叶6克,珠兰3克,薄荷3克。
制法:上三味,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
功效:理气化湿,清利头目。
用法:每日1~2剂,分上下午饮服。
【香薷饮】
配方: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砂糖少许。
制法: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加糖调味。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用法:每日1剂,分2次饮服。
【白菜根葱白汤】
配方:大白菜根3个,葱白连须2根,芦根10克。
制法:上三物以水煎煮10~15分钟即可。
功效:辛散解毒,清热祛湿。
用法:每日1剂,趁热分2次服用。
【西瓜番茄汁】
配方: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法:西瓜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开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然后将两汁合并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
用法:每日1~2次,当果汁饮用。
【银花饮】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制法: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1次,再加水煎熬1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随量饮用。
【薄荷粥】
配方:鲜薄荷30克(干者10克),梗米60克,冰糖少许。
制法:水煎薄荷5分钟,去渣取汁。取粳米熬粥,加入薄荷汁,稍煮,加入冰糖调化。
功效:疏风解表,清利头目。
用法:分早晚温热服食。
【贯众蛋】
配方:贯众10克,鸡蛋1个。
制法:将贯众与鸡蛋同放锅中,加水300毫升,煮至蛋熟,去药渣。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1次,饮汤吃蛋,连服5~7日。
【姜丝萝卜汤】
配方:生姜25克,萝卜50克。
制法: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
用法:每日1次,热服。
【葱豉汤】
配方:葱白2根,豆豉10克。
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
功效:解表散寒。
用法: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香菜葱白汤】
配方: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
制法: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
功效:发表散寒。
用法:每日2次,连服2~3日。
【姜糖饮】
配方:生姜10克,红糖15克。
制法: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
功效:疏散风寒,和胃健中。
用法:每日1次,趁热顿服。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苍耳鸡蛋】
配方:鸡蛋1个,苍耳子6克。
制法: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
功效:散风止痛。
用法: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
141.感冒药茶
甘露茶
〔配方〕陈茶叶150克,陈皮20克,谷芽60克,神曲1克,山楂、乌药、厚朴、枳壳各50克。
〔功效〕解表消食和胃。主治一切感冒、头痛腹胀,水土不服等。
五神茶
〔配方〕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功效〕发汗解表。治风寒感冒所出现的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葱豉茶
〔配方〕茶末10克,石膏60克,栀子2枚薄荷30克,荆介5克,淡豆豉15克,葱白三根。
〔功效〕辛温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壮热头痛等。
生姜枇杷茶(一)
〔配方〕绿茶5克,生姜5~8片,葱白4-6根。
〔功效〕辛温解表。治风寒感冒。
生姜芝麻茶
〔配方〕茶叶5克,生芝麻30克,生姜5克。
〔功效〕解热化痰。治风寒感冒初起。
姜糖茶(一)
〔配方〕绿茶10克,生姜5片,冰糖30克。
〔功效〕散风寒,止咳嗽。治风寒感冒初起,鼻窦头痛,咳嗽痰白等症。
麻酱糖茶
〔配方〕芝麻酱、红糖适量,茶叶1撮。
〔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外感初起。
生姜茶(一)
〔配方〕茶叶9克,生姜8克,红糖适量。
〔功效〕治各类感冒。
苏姜茶
〔配方〕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克。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胜湿,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症。
姜葱橄榄茶
〔配方〕橄榄250克,生姜390克,葱头390克,紫苏叶克。
〔功效〕疏风散寒,健脾和胃。主治风寒感冒,患有肠胃病者。
姜糖茶(二)
〔配方〕茶叶7克,生姜10片,红糖15克。
〔功效〕祛风发汗。主治感冒咳嗽、怕冷。
双白茶
〔配方〕绿茶10克,葱白茎3节,白芷10克。
〔功效〕治外感风寒头痛。
核桃葱白茶
〔配方〕细茶6克,核桃肉6克,葱白6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多味茶(一)
〔配方〕茶叶、薄荷、白芷和荆芥各6克,川芎、羌活、防风各9克,细辛和炙甘草各3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附子川芎茶
〔配方〕熟附子2枚,川芎和生姜各50克,茶叶适量。
〔功效〕主治风寒头痛。
共有59条
辣椒茶
〔配方〕茶叶10克,辣椒5克,胡椒、盐适量。
〔功效〕驱寒解表,治风寒头痛,食欲不振。
生姜茶(二)
〔配方〕茶叶一撮,生姜数片,红糖25克。
〔功效〕治风寒头痛。
生姜枇杷茶(二)
〔配方〕绿茶5克,生姜5~8片,葱白4~6根。
〔功效〕治风寒感冒。
姜茶
〔配方〕茶叶7克,生姜10片。
〔功效〕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有疗效。
山腊梅茶
〔配方〕山腊梅叶625克,茶叶适量。
〔功效〕祛风清热。治一般感冒,对流感有较好疗效。
清空膏茶
〔配方〕黄岑9克,酒黄连2.5克,羌活、防风4.5克,柴胡、炙甘草各3克,川芎1.5克,细茶6克。
〔功效〕治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和神经性头痛。
绿豆茶
〔配方〕绿豆30克,茶叶9克,红糖适量。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荆芥苏叶茶
〔配方〕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
羌活茶
〔配方〕羌活、茶叶各9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无汗,肢体酸痛。
钩藤茶
〔配方〕绿茶1克,钩藤、蜂蜜各15克。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石膏茶
〔配方〕生石膏60克,紫笋茶末3克。
〔功效〕治流感。有清热泻火之效。
桑菊薄竹茶
〔配方〕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竹叶30克,茶叶10克。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喉痛、舌红苔黄等症。
核桃葱姜茶
〔配方〕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
〔功效〕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烧,头痛无汗。
石膏绿茶
〔配方〕石膏6克,绿茶3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面赤口干、流鼻涕、发热者。
薄荷茶
〔配方〕薄荷2克,茶叶5克。
〔功效〕辛凉解表。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食滞腹胀者。
银花山楂茶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功效〕清热解毒,治风热感冒。
金银花茶
〔配方〕茶叶2克,干金银花1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葱姜核桃仁茶
〔配方〕茶叶5克,核桃仁、葱白和生姜各10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地龙茶
〔配方〕干地龙10克,茶叶适量。
〔功效〕治感冒发热无汗者。
甘菊花茶
〔配方〕绿茶0.5-1克,甘菊花9-15克,蜂蜜25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头痛者。
六味茶
〔配方〕细芽茶9克,黄芩60克,川芎90克,白芷15克,薄荷5克,荆芥12克。
〔功效〕治风热上攻,头目昏重等症。
银花茶
〔配方〕茶叶6克,银花20克,白糖50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川芎葱白茶
〔配方〕茶叶10克,川芎10克,葱白2段。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姜汤膏茶
〔配方〕普洱茶、姜适量。
〔功效〕治受寒肚胀。
三生清热茶
〔配方〕生茶叶、生米、生姜各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治瘟疫病等。
多味茶(二)
〔配方〕陈皮2克,厚朴0.4克,炒谷芽0.5克,精曲7克,枳壳0.4克,山楂0.4克,乌梅0.4克,茶叶10克。
〔功效〕解表清热,消滞行气。
竹叶薄荷茶
〔配方〕竹叶3克,鲜薄荷叶2克,茶叶2克。
〔功效〕清热解表,促进汗液分泌。
竹叶莲芯茶
〔配方〕鲜竹叶10克,莲芯5克,茶叶5克。
〔功效〕治心火,咽喉干痛等症。
双花茶
〔配方〕生槐花10克,凌霄花10克,绿茶15克。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
大葱生姜茶
〔配方〕大葱50克,生姜10克,茶叶10克。
〔功效〕增热御寒,防治感冒。
苏藿茶
〔配方〕柴苏叶、藿香、薄荷、荆芥各4.5克,茶叶3克。
〔功效〕疏风解表,防治感冒。
石菖蒲茶
〔配方〕茉莉花6克,石菖蒲6克,清茶10克。
〔功效〕祛寒去湿,理气安神。
姜糖薄荷茶
〔配方〕细茶叶6克,薄荷叶3克,生姜汁半匙,白糖半匙。
〔功效〕治风热感冒发热。
银花白糖茶
〔配方〕金银花20克,茶叶6克,白糖50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恶寒、头痛、无汗、鼻塞等症。
胡桃茶
〔配方〕茶叶、葱白、胡桃、姜片和绿豆适量。
〔功效〕治风热感冒。
午时茶
〔配方〕苍术、柴胡、防风、羌活、桔皮、山楂、连翘、神曲、藿香、白芷、枳实、川芎、甘草各30克,厚朴、桔梗、麦芽、紫苏各45克,红茶5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有祛风散寒之效。
天中茶(一)
〔配方〕制半夏、制川朴、杏仁(去皮)炒莱菔子、陈皮各90克,荆芥、槟榔、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柴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苓、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苏子、土藿香、桔梗、藁本、木通、紫苏、泽泻、炒苍白术各60克、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茯苓各120克、白芷、甘草、炒草果仁、秦艽、川芎各30克、红茶叶3克。
〔功效〕疏散风寒。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肢,胸闷呕恶等症。
苏叶炒盐茶
〔配方〕炒茶叶5克,炒盐10克,苏叶5克。
〔功效〕清热除哑。治感冒引起的声音嘶哑。
橄榄萝卜茶
〔配方〕橄榄250克,萝卜5~1克,茶叶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
白芷荆芥茶
〔配方〕香白芷30克,荆芥穗3克,腊茶3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初起。
酒茶
〔配方〕红茶5克,酒适量。
〔功效〕治感冒头痛。
梅肉红茶
〔配方〕梅干1粒,红茶1大匙。
〔功效〕预防感冒,对感冒咳嗽、纳差有效。
四时感冒茶
〔配方〕野牡丹,鬼针草、仙鹤草、香蕾、野花生、陈皮、截叶铁扫帚、南五味子藤,牡荆叶、薄荷、防己、青蒿、玉叶金花、铁苍菜、茶叶、高粱酒、马鞭草各适量。
〔功效〕治感冒。
芦根茶
〔配方〕芦根50克,鲜萝卜2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142..感冒药酒
苦参酒
配方:苦参5克,桔梗3克,板蓝根10克,白酒250克。
葵花酒
配方:向日葵籽和秋季采集的叶各100克,白酒300毫升。
花椒酒
配方:花椒50粒,侧柏叶15克,白酒500毫升。
肉桂酒
配方:肉桂末6克,黄酒20克。
桑菊酒
配方:桑叶30g,菊花30g,薄荷10g,连翘30g,芦根35g,桔梗20g,甘草10g,杏仁30g,米酒1000克。
防风米酒
配方:糯米一斗,酒曲一升半,防风(切)半斤,苍耳子3升。
葱姜盐酒
配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
茶酒
配方:红茶5克,姜汁3克,白酒或黄酒适量。
荆芥豉酒
配方:豆豉250克,荆芥10克,米酒750克。
葱豉黄酒
配方:豆豉15克,葱白30克,黄酒50毫升。
紫苏酒
配方:紫苏、荆芥各20克,陈皮10克,白酒200毫升。
预防感冒酒
配方:炙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紫苏12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红枣20克,黄酒1000毫升。
一.感冒
1.感冒散是清代道医傅青主所创,荆芥50g 柴胡50g 黄芩50g 姜半夏50g 炙甘草50g,上五味研细末,一次5g,白开水冲服。此感冒散治感冒初期之妙也。恶寒、咽痛、打喷嚏、流鼻涕、头痛等感冒症状初起,一日内,均可用感冒散,越早用疗效越好。一饮感冒症状即可缓解
2.a.感冒的人可連續三天食用,一大匙微熱蜂蜜加1/4匙肉桂粉。這個過程可治癒慢性咳嗽、感冒及清理靜脈。
b.车前草,:治感冒高烧。用法如下:用鲜品5~8棵(视大小而定,洗净后切段并捣成泥状,再加适量的温开水(热天用冷开水或纯净水、矿泉水滤渣取汁,再兑入适量的白糖备用。每次服100~200毫升(约半小碗至一小碗,视年龄而定,间隔时间为2小时左右,连服3次左右即可痊愈。
3.中药敷脚心治疗宝宝高烧的验方
a.四仁粉 材料:杏仁、桃仁、栀仁、枣仁等量,磨成细粉。用法:取适量,以鸭蛋清调成糊,置于纱布块中,贴于宝宝脚掌心外用长布条将纱布块和宝宝脚丫缠绕固定,为避免宝宝踢掉,可以再套上袜子。要点: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注:1、四种仁只要等量即可,药店最少卖几克你就买几克。刚开始我不知道药粉效果这么好,每种仁买了几两,磨好后变成一大罐,两来只用了一点点就很有效。杭州地区的妈妈如果需要,我可以免费给你们一点。2、有的药店只有山栀仁、炒栀仁、酸枣仁,也可以。3、家里没有常备鸭蛋的,用鸡蛋也可以。4、敷好后定时检查药糊是否变干,如果已变干而未退烧可以再敷新药糊。我是敷一次就好。5、如果敷药的脚心有黑色药痕,是体内热气排出,不必担心。我从未敷出药痕,药粉本身不褪色
b. 小孩发烧——绿豆面饼子贴脚心。
孩子偶尔发烧,送去医院,排队挂号、交叉感染,一折腾怕更严重了,而父母也不敢给孩子随便用药。这位老人家说,有些来自民间的小方法其实挺管用的。鸡蛋清做水,和生绿豆面一起和成面,捏成小饼子,贴在孩子双脚脚心最洼处,贴上一两天就能退烧。燕窝加鸡蛋清和面,捏成小饼子,贴在孩子的肚脐眼上,也能治轻微发烧。
4.生姜5片,紫苏叶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5.党参15克,苏叶10克,开水冲泡,不拘时饮用。据报道,对习惯性感冒,体虚感冒疗效颇佳,有效率达96%。
6.糯米60克淘净后,入生姜少许,放砂锅内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根,待粥将熟时,加入米醋一匙,稍煮即可。然后趁热服食,疗效颇著。
7.鲜紫苏叶30克,放入熬好的米粥中煮2--3分钟,去苏叶服粥。此方又治老年伤风咳嗽。
8.苏叶、生姜各3克,红糖15克。沸水冲泡,盖严,浸泡10分钟,趁热频服。
9.葱白50克,淡豆豉15克。水煎服。
10.连须葱白10根,生姜3片。煎汤或加入红糖适量调服。
11.临睡前用生姜适量切片,煎水洗脚。疗效显著。
12.大蒜适量,去皮,削成圆柱形,水裹油纱布(以减轻刺激作用,塞鼻中。约20分钟,鼻内有刺痛感时取出。左右两鼻交替塞,每日2次。轻度感冒1--2天即愈。
13.葱白头、生姜各15--30克,食盐3--6克,白酒1蛊。上药共捣如糊状,酒加入调匀,用纱布包之,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脚心及(月国窝、肘窝。擦1遍后,嘱患者安卧。据报道,部分病例半小时许,汗出,热退,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消失。治疗107例,均在1--2日内见效,一般用1次,少数病例用2次。
14.僵蚕粉3克,蝉蜕粉1.5克,并用金银花30克煎汤送服,每日1剂。本方适应于感冒高热的患者。
15.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3日。据报道,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16.贯众30克。加水600--800毫升,煎至300毫升左右后过滤,加白糖适量。每次服100毫升左右,每日3次,连服6天。据报道,治疗100例,均收到较好效果。
17.羌活12--1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18.桑叶、菊花各5克,竹叶、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共用沸水浸泡,白糖适量调味,当饮料多量饮用。
19.金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前二味药加水煎2次后,合并,放入蜂蜜搅匀,随时饮用。
20.银翘解毒片6片,研为细末,(可加冰片少许,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21.白矾30克,面粉适量。将白矾研末后,加面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两脚心(涌泉穴,不时滴醋使药膏保持湿润。据报道,治疗100余例普通感冒,一般于敷药6小时后开始降温,12--36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涌泉穴位置:将五个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面正中出现一个凹窝的地方。
22.鲜地龙数条,白糖适量。将地龙洗净,放入碗内,撒入白糖,地龙倾刻而死,再加入面粉适量,共捣成稠膏,纱布包裹,敷头顶(百会穴和肚脐。干则取下,加水调稀再敷,数小时后开始降温,一般1--2日内体温可降至正常(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上。从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脖子后边的头发边上的正当中的地方
23.轻度感冒——白菜疙瘩加葱姜。
a. 轻度感冒可以喝点白菜疙瘩水来缓解。把白菜疙瘩洗净切成小碎块,加上葱块、姜片,一起加水熬,白菜熬得快烂时,把水沥出来喝掉。中医看来,感冒就是内热太多,白菜解表,葱姜性温,能帮助发汗,汗发出来,感冒就好多了。
b.外感方.方药:荆芥10g防风10g细辛5g桔梗10g麻黄10g杏仁10g干姜10g黄芩10g陈皮10g川芎10g党参10g甘草6g主治:外感风寒所至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闷气痰多等。疗效非常好
24.葱白粥)
来源;《济生秘览》原料;.粳米50克 葱白 白糖各适量。 制法;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白糖放入即可。 用法;每日1次。热服,取微汗。 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25.姜糖饮)
来源;民间验方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 红糖20克。制法;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26 银花饮)来源民间方原料;银花30克 山楂10克 蜂蜜250克。制法;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一次,再加水煎熬一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用法;每日3次,或随时饮用。功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27 香薷饮)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料; 香薷10克厚朴5克 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 制法 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用法 代茶频饮。 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28.五神汤)来源《惠直堂经验方》原料; 荆芥 苏叶 生姜各10克茶叶6克红糖30克。 制法;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文火上煎沸,加红糖溶化即成。用法;随量服。功效 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29 葱豉汤)来源《孟诜方》原料;连须葱白30克 淡豆豉10克生姜3片 黄酒30克。制法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用法;热服,服后盖被取汗。功效;解表和中。
30.杭菊糖茶)来源;民间验方原料;杭菊花3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用法;代茶饮服。
功效;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发热患者。
31.姜糖苏叶饮原料;苏叶 生姜各3克 红糖15克。制法;将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瓷杯内,再加红糖,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即成。用法;每日2次,趁热服食。
32.桑菊薄竹饮)来源《广东凉茶验方》原料;桑叶 菊花各5克 薄荷3克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制法;将桑叶、菊花、苦竹叶、白茅根、薄荷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10分钟即成。用法;代茶随时饮用。功效;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33.葱豉黄酒汤)来源;《孟诜方》原料;豆豉15克葱须30克 黄酒50克制法;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黄酒,出锅。用法;每日2次,趁热顿服。功效;解表和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34.银花薄荷饮)来源经验方原料; 银花30克 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 制法; 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 用法; 每日3~4次,温热服。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型感冒,效果显著
35.姜糖饮)来源;民间验方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 红糖20克。制法; 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36 黄豆芫荽煎)来源民间方原料; 黄豆10克 芫荽(香菜)30克制法;将黄豆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芫荽,再煎15分钟,去渣。用法;1次服完。每日1服。功效;辛温解表,健脾胃。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37.地瓜葛根煎)来源民间方原料; 鲜地瓜100克 葛根(干品)50克制法;将地瓜洗净切片和葛根一起,加水适量水煎,去渣。用法; 每日1次。1次服完。功效;发表解肌,解热生津。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38.孩子在感冒的时候经常会流鼻涕、发烧,接着又咳嗽,喉咙听起来呼咙呼咙的有痰。有时虽然用药物让鼻涕不再流,也不发烧了,但有痰的症状却一直消除不去,这表明孩子的体内因感冒引起的上火还没有完全退去。有时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常常让孩子喉咙里的痰维持半年之久。我们可以去药店购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 5 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能治疗多痰症,尤其是清晨多痰。
39.神仙粥
治风寒感冒[功能主治]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糯米煮成粥,7个葱白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方组成]糯米l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入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l5分钟后便觉胃中热气升腾,遍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l次,连服4次即愈。注风热感冒不宜服用。
40.葱姜豆豉治伤风感冒
[功能主治]解热透表,解毒通阳。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塞、头痛、畏寒、无汗等。 '
[处方组成]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用沙锅加水一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
41.白胡椒热汤面治感冒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消痰解毒。治风寒袭表引起的感冒
[处方组成]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煮热汤面条一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
42.滴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
[功能主治]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处方组成]大白萝卜。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入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
43.核桃葱姜茶治感冒发热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热,头痛无汗
[处方组成]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核桃仁、葱白、生姜共捣烂,与茶叶一同放人沙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棉被卧床,注意避风。
44.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处方组成]西瓜、番茄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子,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45.青龙白虎汤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等。
[处方组成]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曰服3次,用量不限。
46.醋熏法预防流感
[功能主治]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感冒、脑膜炎、胆囊炎之功效
[处方组成]米醋不拘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
47.双白汤治感冒咽痛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治感冒,症见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
[处方组成]鸭蛋清(蛋白)2个,葱白4段,饴糖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将葱白及饴糖用两茶杯水煮一两沸,倒入盛有鸭蛋清的碗中,搅匀。分2次热服。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48.胡萝卜汤发汗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感冒,畏寒需发汗。胡萝卜汤发汗作用轻微而持续,无过度之弊。
[处方备注][制用法] 洗净,切碎,煎汤。热饮。
49.五神汤发汗解表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治风寒感冒,症见畏寒、身痛、无汗等。如伴咳嗽痰盛可加橘皮l0克(鲜品加倍)。[处方组成]荆芥、苏叶(中药店有售)各10克,茶叶6克,鲜姜l0克,红糖3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l5~20分钟后,加入红糖溶化即成。每日2次,量不拘。
50.干白菜根汤治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表。治风寒感冒。
[处方组成]干白菜根l块,红糖50克,姜3片。
[处方备注][制用法] 加水共煎汤。日服3次
51.红糖乌梅汤治感冒发热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症见发热、畏寒等。
[处方组成]乌梅4个,红糖l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加水共煮浓汤。分2次服。
52.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
[功能主治]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
[处方组成]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
53.酒煮荔枝肉治气虚感冒
[功能主治]通神益气,消散滞气。治气虚感冒[处方组成]荔枝肉30克,黄酒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用酒煮荔枝肉。趁热顿服。注据《续名医类案》介绍,某患者因气虚感寒,胸膈稍滞,鼻塞不畅。用上法无不奏效。
54.芦根汤治流行性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宣通气机。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
[处方组成]芦根50克,鲜萝卜200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处方备注][制用法] 煮汤。代茶饮。
55.葱白大蒜汤预防流感
[功能主治]解毒杀菌,透表通阳。可预防流行陛感冒
[处方组成]葱白500克,大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葱白洗净,大蒜去皮,切碎,加水2千克煎汤。每日服3次,每次一茶杯。
56.荸荠汁治咽痛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清咽利膈。治风寒或虚火咽痛等。
[处方组成]荸荠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后裹以纱布挤汁。以汁漱喉,徐徐咽下。每日数次,可连续漱服。
57.草鱼汤治伤风鼻塞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疏风止痛。用治感冒,症见畏寒发冷、头痛体倦、鼻塞不通等。
[处方组成]草鱼(青鱼)肉150克,生姜片25克,米酒1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用半碗水煮沸后,放入鱼肉片、姜片及米酒共炖约30分钟,加盐调味。趁热食用,食后卧床盖被取微汗。每日2次。注意避风寒。
58.口含生大蒜治感冒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解毒杀菌。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等。
[处方组成]大蒜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蒜瓣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
59.冰糖鸡蛋治感冒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处方组成]鸡蛋l个,冰糖3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
60.葱豉黄酒汤解表和中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发散风寒,温中降逆。治风寒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虚烦、无汗、呕吐、泄泻等。
[处方组成]全葱30克,淡豆豉20克,黄酒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将豆豉放人沙锅内加水一小碗,煮l0余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带须)放人,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
[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将豆豉放人沙锅内加水一小碗,煮l0余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带须)放人,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
61.银花山楂汤治风热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口渴等。
[处方组成]银花30克,山楂l0克,蜂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银花与山楂放入沙锅内,加水置旺火上烧沸,3~5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碗内。再加水煎熬一次后滤出药
62.绿豆茶饮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处方组成]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l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63.白菜根白糖汤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热多寒少。
[处方组成]白菜根(疙瘩)1个,白糖少许。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白菜根洗净,切片,加水一碗煎好,后加白糖。日服2次
64.外用治感冒方
[功能主治]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
[处方组成]葱白、生姜各l5克,食盐3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胭窝、肘窝,擦后安卧 注据《中级医刊》l965年介绍:部分病例涂擦后半小时即出汗退热,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恢复。治疗107例,均在一两日内见效,一般用l次,少数病例用2 次即愈。
65.鸡蛋白糖治嗓子痛
[功能主治]清咽润喉。治嗓子疼痛。[处方组成]鲜鸡蛋2个,白糖l5克,香油数滴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66.参苏饮治病毒性感冒
[方剂]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各22克,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各15克,生姜3片,大枣l枚。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 益气解毒,祛痰止咳。
[验证] 王xx ,男,6岁,于1985年11月24日初诊。3天来,身热无汗,鼻流清涕,头痛形寒,倦怠乏力,某医院诊为病毒性感冒。选用病毒灵、阿斯匹林,服后汗出热度暂降,须臾汗收身热复作。又加用速效感冒胶囊、紫雪散,热仍不退,遂来院求治。查体:身热暮重,体温37.8℃ ,热前略有形寒,手足微凉,鼻仍流涕,面色苍白,心烦胸闷气短,形体消瘦,倦怠无力,尹纳差,口干不欲饮,小便清,大便稀塘,舌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证属素体虚弱,外邪遏表,未得宣散,有里虚邪陷之虞。治当益气解毒,和中达邪,宗参苏散加减。处方:太子参、苏叶、葛根、前胡、淡豆豉、神曲各10克,橘皮、法半夏、枳壳各5克,葱白3个。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上方服药3剂,身热渐降,晚间体温37.2℃左右,形寒肢冷已解,心烦气短亦已,面色略转红润,胃纳转佳,舌苔白,脉缓。余邪尚未尽除,治宗原方化裁。处方:太子参、苏叶、陈皮、法半夏各5克,柴胡、葛根、茯苓、神曲各10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5 枚。又服3剂,诸症均解。
67 .神仙粥治风寒感冒
[方剂] 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
[制用法] 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人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15分钟后便觉胃中热气升腾,遍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即愈。
[功效] 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孺米煮成粥,7个葱白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验证] 刘x 、,女,8岁,于19977 年10月6日初诊。被诊为风寒感冒,先服西药感冒通、康必得等药,疗效不佳,后服用上方一连用三日痊愈。
[备注] 风热感胃不宜服用。
68 .银翘合剂治风热感冒
[方剂] 板兰根、银花、连翘各30克,荆芥10克(后下。
[制用法] 煎成50%浓液,每服30-60ml , 1日3次,儿童酌减。服药后多饮水。
[加减] 咳嗽加生甘草、桔梗、杏仁各10克。,咽喉肿痛加锦灯笼、山豆根各10克
[功效] 主治风热感冒,咽红喉痛,目赤发热或咳嗽痰黄等。
[验证] 靳xx ,男,20岁。就诊日期;1970年3月。患者发热头痛,喉红痛,咳嗽痰粘黄,咯不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予上方加味,每服60ml,1日3次。第2天退热,第4天咳嗽咽喉红痛均解而愈。
[备注] 风寒外感忌用。
69 .冰糖鸡蛋治感冒
[方剂] 鸡蛋1个,冰糖30克。
[制用法] 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
[功效] 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验证] 赵xx ,女,17岁,感冒后经治疗较差,遂取本方服用,一次即愈。
70 .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
[方剂] 大白萝卜。
[制用法] 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人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
[功效] 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验证] 据《新中医》介绍,本方曾治愈感冒患者23例,收效良好。
71 .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
[方剂] 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 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砂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
[功效] 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
[验证] 经临床治疗9例,9例全部痊愈。
72 .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
[方剂] 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用法] 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功效] 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验证] 据《卫生报》介绍,本方治疗感冒可获良效。
73.绿豆茶饮治流感
[方剂] 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
[制用法] 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人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 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验证] 本方在广大群众中被广泛应用。
74.青龙白虎汤治流感
[方剂] 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
[制用法] 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日服3次,用量不限。
[功效] 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等。
[验证] 经临床治疗10例患者,8例痊愈,2例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100%。
75.醋熏法预防流感
[方剂] 米醋不拘量。
[制用法] 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
[功效] 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感冒、脑膜炎之功效。
[验证] 本方系民间方,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
76 .外用治感冒方
[方剂] 葱白、生姜各15克,食盐3克。
[制用法] 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腘窝、肘窝,擦后安卧。
[功效] 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
[验证] 本方系民间方,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
77 .鸡蛋白糖治嗓子痛
[方剂] 鲜鸡蛋 个,白糖15克,香油数滴。
[制用法] 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功效] 清咽润喉。
[验证] 李x ,女,22 岁,感冒后经服用本方,1次即愈。
78 .加味葱豉汤治风寒感冒
[方剂] 豆豉、紫苏叶、生姜各10克,葱白5枚。
[制用法] 每天1剂,煎2遍,l日3次分服。服后多饮热开水。如无汗者,争取出汗为佳。
[加减] 头痛肢楚较重者加白芷10克;鼻塞嚏多较甚者加辛夷10克、麻黄6克。咳嗽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
[功效]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嚏多、流清涕,肢楚无汗,咳嗽痰白等。
[验证] 叶x ,男,25岁。就诊日期:1978年12月10日。严冬多雪,患者2 天前外出着凉后鼻塞,嚏多,流清涕,恶寒肢楚,咳嗽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予上方加味,服1 剂后微觉温热感,微微出汗,鼻塞已通,恶寒亦解。续原方2 剂,诸证均解。
[备注] 风热外感忌用。
79 .板蓝根等治感冒
[方剂] 板蓝根20-30克,金银花、黄芪各10克,连翘、桔梗、黄芩各12克,蒲公英30克,芦根40克,虎杖、玄参各15克,甘草6克。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20分钟,煎2次共约40分钟,滤得药液200ml ,分3次l日内服完。
[验证]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324例,其中24小时内服药1剂,体温降至正常者45例,服药2剂体温降至正常105例,服药3剂体温降至正常174例。总有效率为100%。1 个疗程为l-3天。
80.大青叶等治感冒
[方剂]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50克。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5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1剂,分2次服。小儿以少最昼夜服。
[验证]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156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2剂而愈,少数服3-4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用。
81 .香薷、银花等治感冒
[方剂] 香薷10克,银花、连翘各15克,青蒿12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加减] 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薷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验证] 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198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1.57 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2.4 天。
82 .实表膏治感冒
[方剂] 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白术、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柴胡、黄芩、半夏各等份。
[制用法] 上研粗末,麻油熬,黄丹收。每取药膏适量,做成小饼,贴于心口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 实卫解表。
[验证] 曾用本方治疗体虚感冒15例,表虚自汗5例,用药2-5天,均收良效。
[备注] 引自《理瀹拼文》。本方有调和营卫,祛邪实表之功。凡卫阳不固,外感风邪所致外感诸症,用之皆效。本方亦可用麻油熬煎后、研细,用白酒调敷胸口。
83、治外感风热、咳嗽、痰黄稠方:鱼腥草 30克,蒲公英30克,桑皮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5日
84、治春咳三方:
A、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加水三碗煎烫,温服以出微汗。
B、甘蔗汁、萝卜汁各半杯、野百合100克,先煮烂野百合,和入前两汁即成。每日一剂,于睡前服食。
C、鸡蛋一个、生姜10克,将鸡蛋打碎,生姜切碎,两味搅匀,炒熟即成。日服食2—3次。
85、自我按摩疗法:
A、伤风感冒的(流行性感冒无效流鼻涕、打喷嚏:按摩迎香穴;按摩四白穴(下眼袋下边,距下眼帘一指;风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列缺穴(虎口相对食指尖处;合谷穴。以上穴位按摩1—2分钟。每穴揉1—2分钟
B、感冒头疼、后背肌肉酸痛方:太阳穴(治头痛;百会穴(头痛失眠;印堂(双眉中间;凤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攒竹穴(眉内两端;太冲穴(脚大指和二指中间二指处。每穴揉1—2分钟
C、咳嗽、咳喘、呼吸不畅:天突穴(胸骨上端窝处,喉结下窝;膻中穴(两乳尖中间;定喘穴(低头,后脖高骨两侧;尺泽穴(肘关节内窝处,止咳;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母、食指中线;内关穴(两指下中间,管心脏,救命穴;列缺穴。(每穴揉1—2分钟
D、降温退烧(轻度烧:凤池穴;大椎穴;外关;曲池穴;合谷。(每穴揉1—2分钟
E、预防伤风感冒:双掌搓揉整个脸部;搓耳;十指梳头;揉肚,以肚脐为圆心,治失眠、高血压等。(以上每穴揉3分钟
86、治感冒偏方:双嘧达莫片(又称潘生丁饭后一次1—2片,日3次。一般2—4天感冒就好了。此药市场上2元钱100片,原本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没有副作用,治疗效果快。
87、治重感冒偏方:生石膏15克,葛根15克,山栀子10克,黄连6克,黄柏6克,麻黄6克,黄芩6克。水煎3次,分3次饭后服。一般一剂即可病去大半,3付即可愈。
88、治因风寒引起的头痛偏方:川芎、白芷、细辛、菊花各5克。用2大碗水,将上药水煎至半碗。上药为一服,患者一天2服,早晚各一次。一般患者喝上一个星期就会见好。
药理: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的功效。白芷可祛风、散寒、止痛。细辛有小毒,但使用一钱,对人体无害,反而可以主治风寒引起的各种疾病。菊花有醒脑功效。在很多偏方中,菊花都有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提示:使用此方治疗期间,风寒头痛者,室内应温暖、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如果有风,最好用屏风遮挡。如果头痛,不要用外力击打头部,这样会更加严重。
89、蜂蜜香油治咳嗽方:去超市买一瓶蜂蜜、一瓶香油。第一天晚上睡前取3勺蜂蜜、3勺香油,共放入一个碗中搅匀,在洗漱后不再走动时喝下;第二天晚上喝2勺蜂蜜和香油;第三天晚上喝一勺蜂蜜和香油。3天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如果没有彻底好,只是见轻,说明此方对症,需再喝一个疗程。
注:此方是亲身体验过的。
90、治感冒咳嗽方:取生核桃仁和生姜适量,放在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后,把杯子盖好,闷几分钟后,趁热把水喝掉,然后再把浸泡过的核桃仁和生姜吃掉。每天一次,一般连用两三天,就不再咳嗽了。
91、治流行性感冒偏方: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分2次服;或研末做茶剂冲服。
92.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
93.病毒性感冒高热中药处方:石膏100g,车前草30g,鱼腥草30g。水煎代茶频频饮(这是注意点:因为石膏的剂量达100g,已经超过了用量,所以,应少量代茶频频饮,中病即止。
94.苏羌达表汤
【来源】近代·俞根初原著,徐荣斋重订《重订通俗伤寒论》
【歌诀】苏羌达表汤芷防,橘红杏仁茯苓皮,祛风散寒生姜入,风寒感冒兼挟湿。
【组成】苏叶9克,羌活45克,防风45克,白芷45克,橘红45克,杏仁9克,茯苓皮9克,生姜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风散寒,化湿解表。
【方解】感冒风寒,夹有湿邪之证,治宜祛风散寒,化湿解表。方用苏叶、生姜祛风散寒;羌活、防风、白芷祛风除湿,以发散解表;并佐以橘红、杏仁宣肺化痰,茯苓皮利水渗湿,使邪从小便而泄。开鬼门,洁净府同时并用,为其配合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化湿解表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外感风寒夹湿型),症见恶寒发热、骨节酸楚、头痛、身重、舌淡苔白腻、脉浮。
【加减】临床如见发于暑节,加香薷、滑石;脘痞便溏,加藿香、佩兰;纳食不馨,加砂仁、谷芽;身重,加苍术、苡仁。
95.神白散
【来源】清·朱瑞章《卫生家宝》
【歌诀】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一切风寒皆可服,用代麻黄功不惭。
【组成】白芷30克,甘草15克,淡豆豉50粒,生姜3片,葱白3寸。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风寒感冒,此为轻剂。方中葱白辛温通阳,豆豉宣郁透邪,二药配用,名葱豉汤;配以白芷疏风止痛;生姜散寒温胃;甘草安中和药。诸药合用,共奏通阳发汗,解表散寒之功。凡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皆可服用。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白脉浮者。可用于风寒感冒、风寒头痛等。
96.苏叶生姜红糖饮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苏叶生姜红糖饮,发表散寒堪称良,风寒感冒轻证用,药仅三味效非凡。
【组成】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一次温服,盖被取微汗出,风寒可解。
【功效】辛温发表,祛风散寒。
【方解】方中苏叶辛温,发散风寒,理气和营;生姜味辛性温,走而不守,发表散寒,二药配合发表散寒之力增强;再加红糖甘温和中补脾,补血活血,一助姜苏发表,二可调味和药。三药合用,共奏辛温发表散寒之功。此为渝州民间常用之验方,凡风寒感冒轻证,屡用皆验。
【主治】风寒感冒(轻证)。
97.荆防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风寒感冒荆防汤,苏梗桔梗与生姜,临证尚可【加减】酌,药性平和效堪良。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梗10克,桔梗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温服。服之得微汗而解。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方解】荆防汤乃宗《医学正传》之“荆防败毒散”化裁而成。方中荆芥、防风、生姜表散风寒;苏梗行气宽中,散风寒,解肌发表,消痰利肺;桔梗功能升提,引药上达,祛邪外解,增强表散风寒之力。咳甚者配前胡、杏仁、陈皮等化痰止咳之品。服之得微汗出,使风寒之邪从汗解而不伤正。此“时方”为药性平和之剂。
【主治】风寒感冒。
【加减】临证尚可随证
【加减】。如咳甚者,加前胡12克,杏仁10克;胃纳差者,加陈皮12克。
98.十神汤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疫感冒效堪夸。
【组成】葛根420克(15克),升麻、陈皮、炙甘草、川芎、紫苏叶、白芷、麻黄(去根节)、赤芍药、香附各120克(各6~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9克,加生姜5片,连须葱白3茎,煎汁温服,或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方用葛根、升麻升阳解肌;麻黄、苏叶宣肺散寒;川芎、白芷疏风止痛;生姜、葱白通阳发汗;陈皮、香附行气开郁,合苏叶辛香利气;赤芍敛阴益营,合香附、川芎行气调血;甘草安中和药,合赤芍防辛燥之药发散太过,使邪祛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之功。如此则表解寒去,肺复宣降,营卫畅行,气血和调,诸症自除。
【主治】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者。
【附记】方中葛根、升麻与甘草相配,又有透疹解毒作用,所以本方除可用治一般风寒感冒外,对于麻疹初起而见恶寒发热等表寒征象者,亦可酌情使用。
99.午时茶
【来源】清·陈修园《经验百病内外方》
【歌诀】午时茶茅芷前曲,麦陈枳防芎胡苏,藿香山楂红茶叶,桔草羌翘川厚朴。
【组成】茅术、白芷、前胡、六曲各30克,麦芽45克,陈皮、枳实、防风、川芎、柴胡各30克,紫苏45克,藿香、山楂各30克,厚朴45克,红茶叶96克,连翘30克,桔梗45克,甘草、羌活各30克。
【用法】上药制成块剂或冲剂。每服约15~3克,布包后,水煎或沸水浸泡饮服,日服2~3次。
【功效】发散风寒,化湿和胃。
【方解】凡表寒而里不和之证,治宜解表和里,表里而解之法,故方用紫苏、防风、羌活、藿香、白芷等疏解在表之风寒;配以茅术、厚朴、陈皮、六曲、麦芽、枳实、红茶叶、山楂等和里消积;柴胡和解;连翘、甘草消炎;桔梗宣达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之性。诸药合用,共奏解表和里(发散风寒、化湿和胃)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寒湿阻滞、水土不服,症见食积不化、胸闷腹泻、畏寒发热、舌苔白腻等。
【附记】凡风寒挟食、挟湿之证,均可服用。
100.十味芎苏散
【来源】明·李梴《医学入门》
【歌诀】十味芎苏散葛根,桔梗柴胡夏苓甘,枳壳陈皮姜枣入,风寒上犯此方良。
【组成】川芎21克,紫苏叶、葛根各15克,桔梗(生用)75克,柴胡、茯苓各15克,甘草(炙)9克,半夏18克,枳壳9克,陈皮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止痛。
【方解】风寒上犯,治宜祛风散寒,故方用川芎、葛根祛风止痛;配以紫苏叶、葛根祛风解表;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阳;茯苓、半夏、枳壳、陈皮、甘草温化痰湿;桔梗宣肺化痰,载药上行;姜枣和胃;甘草扶正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之功。
【主治】四时伤寒,症见发热头痛。可用于风寒感冒、感冒头痛、偏头痛等病症。
【加减】感冒加荆芥,防风;头痛甚者,加藁本、白芷;咳嗽者,加麻黄、杏仁;偏头痛甚者,加羌活;伴头部刺痛者,加地龙、桃仁。
101.神术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组成】苍术15克,藁本9克,白芷9克,细辛6克,羌活9克,川芎9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加生姜6克,葱白6克,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散寒除湿,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即九味羌活汤去黄芩、生地、防风,加藁本而成。方中苍术入足太阴脾经,细辛入足少阴肾经,川芎入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羌活、藁本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入足阳明胃经,诸药皆辛温发散之品,以疏散各经风寒湿邪,更以甘草温益中气,姜葱通阳解表,合而用之,共奏发汗散寒,祛风除湿之功。
【主治】感冒风寒湿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项强、无汗、肢体酸楚、鼻塞声重、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可用于感冒、寒湿头痛、泄泻等。
【加减】临床若风寒湿重者,加干姜、厚朴、吴茱萸;郁久化热者,加菊花、薄荷;鼻塞流涕甚者,加苍耳子、辛夷花;遍身关节痛者,加独活、秦艽。
102.银翘散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银翘散中牛豉草,荆薄桔竹能解表,温病初起最宜用,辛凉平剂用时多。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克,桔梗、薄荷各18克,淡竹叶12克,甘草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为散,每服18克,用鲜芦根煎,香气大出即取服。轻者日服3次,重者服4次。也可用饮片,按常规剂量,水煎服。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解】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邪正相争,肺气失宣,风热止壅于咽喉。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君药;荆芥穗、薄荷、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为臣药,其中荆芥穗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且与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配伍,温性被制,可增强本方辛散解表之功;牛蒡子、桔梗、甘草合用,能解毒利咽,宣肺祛痰;淡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以止渴,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之性,以为使。“病温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予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清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温病条辨》)。方中清热解毒药物与辛散表邪药物相配伍,共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 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不畅、 头痛、 咳嗽、 咽痛、 舌尖红、 苔薄黄、脉浮而数。可用于风热感冒、 流感、急性扁桃体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 大叶性肺炎、 麻疹初起、 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急性咽炎、 喉炎、 口疮、失音、 暴发性风疹、 咽峡疱疹、 眼睑病;也有用于急、 慢性胃炎、 肠伤寒、 产后子宫肌内膜炎、肾病综合征、疖肿等病症。
【加减】表证明显、有汗者,重用金银花、连翘;无汗者,重用荆芥、薄荷;汗出而热不解者,去荆芥、薄荷,加黄芩、青蒿;咽喉肿痛者,加马勃、射干、山豆根;咳嗽较重者,加桑白皮、杏仁、贝母;伤津口渴,加天花粉、葛根;里热已甚者,加山栀、黄芩;头痛甚者,加白芷、菊花;小便黄赤者,加滑石,甘草梢;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发热较甚者,加柴胡;衄者,去荆芥、豆豉,加侧柏炭、栀子炭、白茅根。
103.桑菊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桑菊饮中杏薄荷,连翘芦根草桔梗,风温初起最堪用,透表止咳热亦清。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各9克,桔梗6克,芦根12克,薄荷、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方解】风热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治宜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方中以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又善清肺中之热而止咳嗽,二者同为君药;薄荷辛凉解表,助桑、菊以疏散上焦风热;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升提肺气,二药一降一升,以恢复肺的肃降与宣通功能,以达到止咳的目的,与薄荷共为臣药;连翘苦辛寒而质轻,清热透表;芦根甘寒,清热生津而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且与桔梗相伍,并利咽喉。诸药配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表证解,咳嗽止。本方是辛凉轻剂,解表清热作用逊于银翘散,但清肺止咳作用又胜于银翘散。用于风温咳嗽,最为得体,实为治风温咳嗽之妙方。
【主治】风湿初起,症见身有微热、咳嗽、口干微渴、头痛鼻塞、咽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可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大叶性肺炎或小儿肺炎等病症。儿科应用尤多。
【加减】如见肺热较甚,咳嗽痰黄稠不爽者,加瓜蒌皮、天花粉、浙贝母等;咳嗽痰多,舌苔白腻,加陈皮、半夏、茯苓;痰多黄稠、舌苔黄者,加黄芩、冬瓜仁;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仙鹤草、枇杷叶;伤津口渴,加天花粉、石斛;热甚,加黄芩、生石膏;咽痛,加银花、大青叶、山豆根。
104.感冒退热冲剂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歌诀】感冒退热冲剂方,连翘拳参板蓝根,清热解毒大青叶,临证使用最方便。
【组成】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连翘100克,拳参100克。
【用法】上药制成冲剂,每服18~36克,日服3次,开水冲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大青叶、板蓝根、拳参清热解毒凉血,与连翘相配既可增强解毒清热之功,又可疏散风热。药仅四味,【功效】非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咽痛等。可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
【加减】如见恶风发热,加荆芥、防风、薄荷以疏风祛邪;咳嗽多痰,加前胡、桔梗以宣肺止咳化痰;咽喉肿痛,加金银花、黄芩以解毒清咽;高热不退,加生石膏、寒水石以清热泻火。
105.羌活胜湿汤
【来源】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羌活胜湿独防风,藁本川芎草蔓荆,湿邪束表头腰重,散风升阳有奇功。
【组成】羌活6克,独活6克,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各45克,蔓荆子3克。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空腹日服2次。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除湿。
【方解】湿气在表之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处湿地、风湿杂至、外袭肌表、郁于腠理、阻遏营卫所致。治宜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方中羌活辛温,气雄而散,为太阳经之风药,善散上半身风湿而舒利关节;独活苦辛微温,行血分、走下焦,善除下半身风湿而宣痹止痛;二活并用,通治一身上下之风湿而宣痹止痛,共为君药;防风辛温,为风药中之润剂,既入太阳疏风解表,又入脾经而除肌中风湿,善治一身尽痛;藁本辛温,疏风散寒,善达巅顶而止外感头痛,二药为臣,助君药辛散解表,祛风胜湿两止头身疼痛;川芎辛温走窜,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而能祛风止痛;蔓荆子苦辛性平,专祛头面风湿而能清利头目,用以为佐,则祛风胜湿、宣痹止痛之力尤著;更以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于辛温升散之中扶正和中,使散中有补,汗而不峻,则风湿俱去而正气不伤。方中诸药用药俱轻,其意亦在取轻扬微汗之法,使风湿之邪得以并去。综观全方,上下并治,气血并行,既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又示人以治湿忌大汗、大汗则风祛湿留,病必不除,堪为治疗风湿在表之良剂。东垣制方深义,学者当悉心领悟。诸药合用,可使风寒湿邪表而散之,营卫调合,经络通畅,则身重可除,诸痛可蠲。因此方疗效卓著,故受到后世医家们的重视,被视为宣散湿邪之代表方剂。
【主治】风湿在表,症见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不能转侧、恶寒微热、苔薄白、脉浮紧。可用于风寒挟湿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风邪偏胜的痹症、高血压头痛、神经性头痛、过敏性紫癜、风邪上袭的眼病等。
【加减】如见身重而以腰部沉重较著者,加防己、附子、制川乌;关节热痛者,加防己、苍术、桂枝、生石膏;项强,加葛根、桂枝;风寒感冒,加荆芥、生姜;风湿痹痛,加秦艽、防己;偏头痛,加柴胡、黄芩;高血压头项强痛,加葛根、赤芍。
106.桑菊排风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桑菊排风汤薄荷,芦根蝉衣甘草和,风热感冒可首选,散风清热效力宏。
【组成】冬桑叶10克,菊花10克,排风藤30克,蝉衣3克,薄荷6克,甘草3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辛凉解表,散风清热。
【方解】此系《温病条辨》之桑菊饮【加减】而来。取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之性,以疏解上焦风热邪气,且桑叶善走肺络,为清疏肺热之主药;用薄荷、蝉衣助桑菊疏散上焦风热;排风藤味甘、性平、微寒,更助桑、菊、蝉、薄散风清热之功,药轻而效宏,宜轻煎取其气。
【主治】风热感冒。
【加减】咽喉红肿疼痛甚者,加挖耳草30克(清热解毒);发热较甚者,加青蒿15克;咳嗽较重者,加五匹风30克;食欲不振者,加鸡矢藤30克。
107.羌活佩兰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羌活佩兰石菖蒲,藿香木通威灵仙,淋雨受湿致感冒,时日较长用之良。
【组成】羌活12克, 佩兰12克, 石菖蒲9克, 木通12克, 威灵仙9克,藿香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寒除湿,辟秽化浊。
【方解】羌活佩兰汤为自拟方。方中羌活辛苦温,善行气分,舒而不敛,雄而善散,升而能沉,能通畅脉络,透利关节,散风寒,祛风湿,为治淋雨受湿之要药,故为主药;配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浊、辟秽;石菖蒲理气活血,开窍散风祛湿;威灵仙祛风胜湿为辅;并以木通上通心肺,利诸窍,通血脉,下走三焦,利小便,通大便,荡涤腑滞,以助化湿浊;合而用之,具有良好的散寒祛湿、辟秽化浊之功,重在除湿而利水道。
【主治】寒湿感冒,症见头疼体痛、头重如裹、身体困重、遍身肌肉关节疼痛、恶寒不发热、或先恶寒后发热、热势不扬、口干不渴、无汗、胸闷腹满、纳食不佳、或大便稀溏、小便色黄不畅利、或咳泡沫白痰、舌苔白腻、脉浮紧。
【加减】咳嗽甚者,加肺经草15克,鱼腥草30克;胃纳差者,加鸡矢藤30克;小便黄者,加车前草30克。
108.十味伤风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十味伤风轻剂方,玉竹荆防草杏苏,薄前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堪称良。
【组成】玉竹、荆芥、防风、杏仁、紫苏、薄荷、牛蒡子、前胡、生甘草、桔梗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宜避风。
【功效】疏风解表。
【方解】经言:“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方用甘平益气,治风淫头痛之玉竹为君;甘平泻火补气之甘草为臣;微苦微辛微温之荆芥、紫苏、杏仁、前胡、桔梗与辛凉之薄荷、牛蒡子为佐;更以辛甘微温之防风为使,宗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之品,组合成方,共奏祛风解表之功。若风邪甚浅,即以此祛风解表轻剂为治足矣!
【主治】伤风,症见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或咳嗽、甚则头痛、身热、微出汗、恶风、脉浮缓、苔白不渴。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注意避风。如能配合按摩风池、风府、迎香等穴位,疗效更速。
109.新加香薷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新加香薷饮连翘,银花厚朴扁豆花,五味相伍祛暑剂,解表化湿和中求。
【组成】香薷6克,扁豆花6克,厚朴6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方解】方用香薷解表祛暑为主药;配以扁豆花、厚朴和中化湿,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均为辅药。此方既能发汗解热,又能抑菌、抗病毒,并可健胃、利尿,故有祛暑化湿之功。
【主治】伤暑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烦渴、汗出、头痛、呕恶、腹泻、尿黄、脉濡数等。可用于暑天感冒、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等。对于流行性感冒,不论发病季节,只要兼有湿邪,本方疗效亦佳。
110.人参败毒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人参败毒用川芎,前胡柴胡云茯苓,羌活独活生甘草,枳壳姜薄苦桔梗。
【组成】人参、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柴胡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薄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者设。本方和而不烈,多而不杂,不太热,亦不太寒,是一首扶正解表的方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而体虚不耐发散的病症。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风寒湿邪,并为君药;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解肌散热,助君药宣痹解表而止头身疼痛,并为臣药;桔梗开肺,枳壳降气,茯苓渗湿,前胡祛痰,合则利肺气,除痰湿,止咳嗽,俱为佐药;生姜、薄荷发汗解表,甘草和中调药,皆是佐使之品。风寒湿邪在表,固宜先行汗解,然体质素虚,药虽外行,气从中缓,邪必不除,故更佐人参,配甘草少助元气,扶正败毒,使邪乘药势而出。本方能“培其正气,败其毒邪,故曰败毒”(吴昆);“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留连;发中带补,真元不致于耗散”(赵羽皇),人参一味,用之最妙,其力能致开阖,增强表散之力,使热毒得以排泄,又能协调精津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邪去正安,诸症自解。诸药相伍,益气发汗、疏导经络、表散邪解,用治四时感冒有较好疗效。
【主治】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全身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可用于体虚感冒等病症。
【附记】喻嘉言亦常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之法。但方中辛温香燥之品居多,若由于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
111.参苏饮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求。
【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姜半夏、前胡、茯苓各9克,木香、枳壳各12克,桔梗6克,炙甘草、陈皮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现多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内有痰饮,外感风寒者而设。方用紫苏叶、干葛根、前胡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扶体弱;陈皮、半夏除痰止呕;枳壳、桔梗利膈宽胸,前胡配桔梗升降肺气以化痰止咳;木香行气破滞,姜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散风寒而和营卫,除痰饮而止咳呕,行气滞而理胃肠,表里虚实兼治,重在扶正解表,作用较为温和,故于老幼体弱,外感风寒、寒热咳呕,痰多胸满者最宜。
【主治】体虚气弱、感冒风寒,内有痰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呕恶、眩晕、大便泄泻等,以及外感风寒,发汗后,发热仍不止者。可用于体虚感冒,外感咳嗽、泄泻、腹部痞满等病症。
【加减】如见气虚不足,加黄芪;咳痰不畅,加紫菀、款冬花;痰多壅肺,加葶苈子、白芥子;胸闷不舒,加瓜蒌、厚朴;脘腹胀满,加莱菔子、大腹皮、槟榔;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葱白。
112.再造散
【来源】明·陶节庵《伤寒六书》
【歌诀】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宗。
【组成】黄芪6克,人参、桂枝各3克,甘草15克,熟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各3克,大枣2枚,酒炒芍药1撮。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日服2次。原剂量、上药各等份,每服15克,加大枣2枚,或再加芍药1撮,水煎服。
【功效】助阳益气,发汗解表。
【方解】阳气素虚之人,感受风寒之邪,虽用辛温发汗之剂而不得汗出表解者,是阳气不能鼓舞津液外出之故,所谓“阳虚不能作汗”。陶氏制本方意在助阳发汗,益气解表。方以熟附子、桂枝、细辛为君,助阳发汗以散寒解表;更用黄芪、人参补元气,固肌表,既助药势以鼓邪外出,又防阳随汗脱,是为臣;羌活、川芎、防风为佐,疏风行血,以增强解表散寒之力;芍药敛阴和营,既资汗源,又制桂、附、羌、辛之温燥;甘草益气和中,调药缓峻,使汗出不致过猛,邪尽出而正不伤,是佐助又有佐制之义;生姜温胃,大枣滋脾,合而升腾脾胃生发之气,和营卫,行津液,以助汗出,俱是佐使之品。综观全方,不仅配伍周密,选药尤其精当,虽仿麻黄附子细辛汤法,却不用发越阳气之麻黄,而用桂枝汤加羌、防、川芎于发汗之中兼和营卫。甚至生姜亦须煨过,使其专于温胃;芍药酒炒而用,使之和营制燥而不碍发汗。凡此,皆陶氏精细入微之处,不可疏漏(引自《汤头【歌诀】》)。
【主治】阳气虚弱、感冒风寒,症见头痛项强、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经服发汗之剂汗不出者。可用于体虚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夏月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必加。”
【附记】凡风热感冒或身有汗出以及体壮阳盛者忌用。
113.葳蕤汤
【来源】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歌诀】【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最相宜。
【组成】生葳蕤(即玉竹)、淡豆豉各9克,桔梗、薄荷各6克,白薇、炙甘草各3克,葱白3茎,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阴发汗,解表清热。
【方解】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者,治宜滋阴清热解表。方用葳蕤滋阴润燥,清热生津;葱白、豆豉疏散风热,以解表邪;白薇、薄荷清泄伏热;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红枣配甘草益气和营;桔梗宣通肺气;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是为温病初起,表证兼见阴虚者设。阴虚之体,发汗则伤阴,益阴则恋邪。本方之配伍,确属周全,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引《中医方剂学》)。
【主治】素体阴虚、感受外邪,症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稠难出、口渴心烦、咽干而痛、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浮数者。可用于阴虚体弱之感冒。
【加减】表证较重,加防风、葛根;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加竹叶、天花粉。
114.治疗感冒验方
1、生大蒜一瓣,含入口中,生津咽下,直到大蒜无味吐出。连食三次奏效。(此方辛湿解表,解毒清涕,除风寒咳嗽。)
2、感冒:将一杯红葡萄酒(大约3~4两)烧热后,将一枚生鸡蛋在碗中搅碎,加入酒中,再将酒温热服下,10~15分钟感冒即好。
3、感冒偏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盅调匀,用纱布包好擦
前胸、后背、手脚心及腋窝,擦一次后,盖被休息,30分钟后出汗,热减退,次日治愈,此方用1—2次痊愈。
4、感冒:鲜白萝卜一个,葱白3根,生姜3片,将将萝卜洗净后切片,葱白切断,
煎水服用。
5、伤风感冒:搓脚心的涌泉穴,直到手心、额头出汗为止。
(二)、治疗防治感冒验方
将生姜洗净(500克)整个用盐搓揉腌制,然后以酱油、白糖、味精、香油做卤汁,再把姜浸泡其中,置于瓶中封闭,放入冰箱,7天后食用。随吃随取,每天早餐当下饭小菜吃6~8片。(此方既防感冒又对治鼻炎有效果)
(三)、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验方
在后背上涂一些清凉油,5分钟后可缓解,过两小时再涂1次,则效果更佳
115.感冒药茶
甘露茶
〔配方〕陈茶叶150克,陈皮20克,谷芽60克,神曲1克,山楂、乌药、厚朴、枳壳各50克。
〔功效〕解表消食和胃。主治一切感冒、头痛腹胀,水土不服等。
五神茶
〔配方〕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功效〕发汗解表。治风寒感冒所出现的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葱豉茶
〔配方〕茶末10克,石膏60克,栀子2枚薄荷30克,荆介5克,淡豆豉15克,葱白三根。
〔功效〕辛温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壮热头痛等。
生姜枇杷茶(一)
〔配方〕绿茶5克,生姜5~8片,葱白4-6根。
〔功效〕辛温解表。治风寒感冒。
生姜芝麻茶
〔配方〕茶叶5克,生芝麻30克,生姜5克。
〔功效〕解热化痰。治风寒感冒初起。
姜糖茶(一)
〔配方〕绿茶10克,生姜5片,冰糖30克。
〔功效〕散风寒,止咳嗽。治风寒感冒初起,鼻窦头痛,咳嗽痰白等症。
麻酱糖茶
〔配方〕芝麻酱、红糖适量,茶叶1撮。
〔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外感初起。
生姜茶(一)
〔配方〕茶叶9克,生姜8克,红糖适量。
〔功效〕治各类感冒。
苏姜茶
〔配方〕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克。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胜湿,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症。
姜葱橄榄茶
〔配方〕橄榄250克,生姜390克,葱头390克,紫苏叶克。
〔功效〕疏风散寒,健脾和胃。主治风寒感冒,患有肠胃病者。
姜糖茶(二)
〔配方〕茶叶7克,生姜10片,红糖15克。
〔功效〕祛风发汗。主治感冒咳嗽、怕冷。
双白茶
〔配方〕绿茶10克,葱白茎3节,白芷10克。
〔功效〕治外感风寒头痛。
核桃葱白茶
〔配方〕细茶6克,核桃肉6克,葱白6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多味茶(一)
〔配方〕茶叶、薄荷、白芷和荆芥各6克,川芎、羌活、防风各9克,细辛和炙甘草各3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附子川芎茶
〔配方〕熟附子2枚,川芎和生姜各50克,茶叶适量。
〔功效〕主治风寒头痛。
共有59条
辣椒茶
〔配方〕茶叶10克,辣椒5 克,胡椒、盐适量。
〔功效〕驱寒解表,治风寒头痛,食欲不振。
生姜茶(二)
〔配方〕茶叶一撮,生姜数片,红糖25克。
〔功效〕治风寒头痛。
生姜枇杷茶(二)
〔配方〕绿茶5克,生姜5~8片,葱白4~6根。
〔功效〕治风寒感冒。
姜茶
〔配方〕茶叶7克,生姜10片。
〔功效〕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有疗效。
山腊梅茶
〔配方〕山腊梅叶625克,茶叶适量。
〔功效〕祛风清热。治一般感冒,对流感有较好疗效。
清空膏茶
〔配方〕黄岑9克,酒黄连2.5克,羌活、防风4.5克,柴胡、炙甘草各3克,川芎1.5克,细茶6克。
〔功效〕治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和神经性头痛。
绿豆茶
〔配方〕绿豆30克,茶叶9克,红糖适量。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荆芥苏叶茶
〔配方〕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
羌活茶
〔配方〕羌活、茶叶各9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无汗,肢体酸痛。
钩藤茶
〔配方〕绿茶1克,钩藤、蜂蜜各15克。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石膏茶
〔配方〕生石膏60克,紫笋茶末3克。
〔功效〕治流感。有清热泻火之效。
桑菊薄竹茶
〔配方〕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竹叶30克,茶叶10克。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喉痛、舌红苔黄等症。
核桃葱姜茶
〔配方〕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
〔功效〕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烧,头痛无汗。
石膏绿茶
〔配方〕石膏6克,绿茶3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面赤口干、流鼻涕、发热者。
薄荷茶
〔配方〕薄荷2克,茶叶5克。
〔功效〕辛凉解表。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食滞腹胀者。
银花山楂茶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功效〕清热解毒,治风热感冒。
金银花茶
〔配方〕茶叶2克,干金银花1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葱姜核桃仁茶
〔配方〕茶叶5克,核桃仁、葱白和生姜各10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地龙茶
〔配方〕干地龙10克,茶叶适量。
〔功效〕治感冒发热无汗者。
甘菊花茶
〔配方〕绿茶0.5-1克,甘菊花9-15克,蜂蜜25 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头痛者。
六味茶
〔配方〕细芽茶9克,黄芩60克,川芎90克,白芷15克,薄荷5克,荆芥12克。
〔功效〕治风热上攻,头目昏重等症。
银花茶
〔配方〕茶叶6克,银花20克,白糖50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川芎葱白茶
〔配方〕茶叶10克,川芎10克,葱白2段。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姜汤膏茶
〔配方〕普洱茶、姜适量。
〔功效〕治受寒肚胀。
三生清热茶
〔配方〕生茶叶、生米、生姜各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治瘟疫病等。
多味茶(二)
〔配方〕陈皮2克,厚朴0.4克,炒谷芽0.5克,精曲7克,枳壳0.4克,山楂0.4克,乌梅0.4克,茶叶10克。
〔功效〕解表清热,消滞行气。
竹叶薄荷茶
〔配方〕竹叶3克,鲜薄荷叶2克,茶叶2克。
〔功效〕清热解表,促进汗液分泌。
竹叶莲芯茶
〔配方〕鲜竹叶10克,莲芯5克,茶叶5克。
〔功效〕治心火,咽喉干痛等症。
双花茶
〔配方〕生槐花10克,凌霄花10克,绿茶15克。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
大葱生姜茶
〔配方〕大葱50克,生姜10克,茶叶10克。
〔功效〕增热御寒,防治感冒。
苏藿茶
〔配方〕柴苏叶、藿香、薄荷、荆芥各4.5克,茶叶3克。
〔功效〕疏风解表,防治感冒。
石菖蒲茶
〔配方〕茉莉花6克,石菖蒲6克,清茶10克。
〔功效〕祛寒去湿,理气安神。
姜糖薄荷茶
〔配方〕细茶叶6克,薄荷叶3克,生姜汁半匙,白糖半匙。
〔功效〕治风热感冒发热。
银花白糖茶
〔配方〕金银花20克,茶叶6克,白糖50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恶寒、头痛、无汗、鼻塞等症。
胡桃茶
〔配方〕茶叶、葱白、胡桃、姜片和绿豆适量。
〔功效〕治风热感冒。
午时茶
〔配方〕苍术、柴胡、防风、羌活、桔皮、山楂、连翘、神曲、藿香、白芷、枳实、川芎、甘草各30克,厚朴、桔梗、麦芽、紫苏各45克,红茶5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有祛风散寒之效。
天中茶(一)
〔配方〕制半夏、制川朴、杏仁(去皮)炒莱菔子、陈皮各90克,荆芥、槟榔、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柴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苓、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苏子、土藿香、桔梗、藁本、木通、紫苏、泽泻、炒苍白术各60克、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茯苓各120克、白芷、甘草、炒草果仁、秦艽、川芎各30克、红茶叶3 克。
〔功效〕疏散风寒。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肢,胸闷呕恶等症。
苏叶炒盐茶
〔配方〕炒茶叶5克,炒盐10克,苏叶5克。
〔功效〕清热除哑。治感冒引起的声音嘶哑。
橄榄萝卜茶
〔配方〕橄榄250克,萝卜5 ~1克,茶叶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
白芷荆芥茶
〔配方〕香白芷30克,荆芥穗3克,腊茶3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初起。
酒茶
〔配方〕红茶5克,酒适量。
〔功效〕治感冒头痛。
梅肉红茶
〔配方〕梅干1粒,红茶1大匙。
〔功效〕预防感冒,对感冒咳嗽、纳差有效。
四时感冒茶
〔配方〕野牡丹,鬼针草、仙鹤草、香蕾、野花生、陈皮、截叶铁扫帚、南五味子藤,牡荆叶、薄荷、防己、青蒿、玉叶金花、铁苍菜、茶叶、高粱酒、马鞭草各适量。
〔功效〕治感冒。
芦根茶
〔配方〕芦根50克,鲜萝卜2 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116.感冒食疗方
感冒属中医“时气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热)时行邪毒侵袭人体,阻遏卫阳,使营卫失和,肺气宣降失司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并结合发病季节,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等证型。
【姜丝鸭蛋汤】
配方: 生姜50克(去皮),鸭蛋2个,白酒20毫升。
制法: 生姜洗净去皮,切成丝,加水200毫升煮沸,鸭蛋去壳打散,倒入生姜汤中,稍搅,再加入白酒,煮沸即可。
功效: 解表散寒。
用法: 每日1次,吃蛋饮汤,顿服,可连服3日。
【神仙粥】
配方: 糯米30克,生姜片10克,葱白6克。
制法: 用砂锅加水煮糯米、生姜片,粥成入葱白,煮至米烂,再加米醋20毫升,和匀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散寒解表。
用法: 趁热喝粥,以汗出为佳。
【枸杞疰夏茶】
配方: 枸杞子、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 枸杞子、五味子共研末,用开水浸泡封存3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 清暑祛热,补虚益精。
用法: 每日不拘时代茶饮服。
【黄芪姜枣汤】
配方: 黄芪1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
制法: 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解表散寒。
用法: 吃枣饮汤。
【绿豆粥】
配方: 绿豆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绿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熟时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解暑。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香薷扁豆汤】
配方: 香社lo克,白扁豆12克,陈皮6克,荷叶8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白扁豆妙黄捣碎,与香薷、陈皮、荷叶一同煎煮,煮沸10分钟后过滤,去渣取汁,加入白糖调味。
功效: 清暑祛湿解表。
用法: 每日1次,不拘时频频饮之。连服3~5日。
【珠兰茶】
配方: 茶叶6克,珠兰3克,薄荷3克。
制法: 上三味,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
功效: 理气化湿,清利头目。
用法: 每日1~2剂,分上下午饮服。
【香薷饮】
配方: 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砂糖少许。
制法: 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加糖调味。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服。
【白菜根葱白汤】
配方: 大白菜根3个,葱白连须2根,芦根10克。
制法: 上三物以水煎煮10~15分钟即可。
功效: 辛散解毒,清热祛湿。
用法: 每日1剂,趁热分2次服用。
【西瓜番茄汁】
配方: 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法: 西瓜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开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然后将两汁合并即可饮用。
功效: 清热生津。
用法: 每日1~2次,当果汁饮用。
【银花饮】
配方: 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制法: 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1次,再加水煎熬1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 随量饮用。
【薄荷粥】
配方: 鲜薄荷30克(干者10克),梗米60克,冰糖少许。
制法: 水煎薄荷5分钟,去渣取汁。取粳米熬粥,加入薄荷汁,稍煮,加入冰糖调化。
功效: 疏风解表,清利头目。
用法: 分早晚温热服食。
【贯众蛋】
配方: 贯众10克,鸡蛋1个。
制法: 将贯众与鸡蛋同放锅中,加水300毫升,煮至蛋熟,去药渣。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1次,饮汤吃蛋,连服5~7日。
【姜丝萝卜汤】
配方: 生姜25克,萝卜50克。
制法: 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
功效: 祛风散寒解表。
用法: 每日1次,热服。
【葱豉汤】
配方: 葱白2根,豆豉10克。
制法: 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
功效: 解表散寒。
用法: 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香菜葱白汤】
配方: 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
制法: 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
功效: 发表散寒。
用法: 每日2次,连服2~3日。
【姜糖饮】
配方: 生姜10克,红糖15克。
制法: 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
功效: 疏散风寒,和胃健中。
用法: 每日1次,趁热顿服。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苍耳鸡蛋】
配方: 鸡蛋1个,苍耳子6克。
制法: 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
功效: 散风止痛。
用法: 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
117.感冒药酒
苦参酒
配方:苦参5克,桔梗3克,板蓝根10克,白酒250克。
葵花酒
配方:向日葵籽和秋季采集的叶各100克,白酒300毫升。
花椒酒
配方:花椒50粒,侧柏叶15克,白酒500毫升。
肉桂酒
配方:肉桂末6克,黄酒20克。
桑菊酒
配方:桑叶30 g,菊花30g,薄荷10g,连翘30g,芦根35g,桔梗20g,甘草10g,杏仁30g,米酒1000克。
防风米酒
配方: 糯米一斗,酒曲一升半,防风(切)半斤,苍耳子3升。
葱姜盐酒
配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
茶酒
配方:红茶5克,姜汁3克,白酒或黄酒适量。
荆芥豉酒
配方:豆豉25 0克,荆芥10克,米酒750克。
葱豉黄酒
配方:豆豉15克,葱白30克,黄酒50毫升。
紫苏酒
配方:紫苏、荆芥各20克,陈皮10克,白酒200毫升。
预防感冒酒
配方:炙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紫苏12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红枣20克,黄酒1000毫升。
118.风寒感冒
严寒季节或气候突变,由于衣着单薄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症状多是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流涕。治宜辛温解表。
处方1:感冒清热颗粒,按说明服用。主治风寒感冒。
处方2:葱白、生姜各9克,大白菜根1个,水煎趁热服。用于较轻风寒感冒。
处方3:荆芥、杏仁、前胡各9克,防风羌活、苏叶、甘草、生姜各6克。水煎服。用于较重风寒感冒。
处方4:紫苏、生姜各10克,葱白6根,水煎服。用于较轻风寒感冒。
处方5:紫苏、藿香、薄荷各10克,马鞭草30克。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
处方6: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麝香0.6克(可用白芷10克代替)。研细末,做成肚兜,置于肚脐处固定。9-15天换药1次。每日用热水袋敷药15-30分钟。预防风寒感冒很有效。
处方7:伤湿止痛膏贴于大椎穴,对风寒感冒轻者很有效。
处方8:伤湿止痛膏配速效感冒胶囊粉贴于双足心,治风寒感冒有效。
处方9:姜片10块,橘皮1把,水煎取液加红糖热服,治风寒感冒。
处方10:黄花10根,切段水煎加入冰糖趁热服,盖被入睡,微出汗。治风寒感冒。
处方11:麻黄、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患者。
处方12:麻黄9克,杏仁12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感冒风寒,鼻塞声重,咳嗽哮喘。
处方13:桂枝、芍药各9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水煎服。用于风寒表虚、发热恶风、自汗出症。
处方14:苏叶、香附子各12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内兼气滞,恶寒发热,胸闷不食。
处方15:香薷6克,炒扁豆、姜厚朴各3克。水煎服。用于夏季感冒。
处方16:荆芥9克,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薄荷各6克,川芎、甘草各3克。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寒热头痛,目眩。
处方17:荆芥、防风、白芷各9克,羌活、甘草各3克,姜3片,葱白一段,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
处方18:羌活、苍术、川芎、白芷、黄芩各6克,防风、生地各9克,细辛1.5克,甘草3克,姜3片,葱白3根。水煎服。用于风寒表证,全身肢节疼痛,口苦而渴。
处方19:麻黄6克,制附子6-9克,细辛3克。水煎服。用于阳虚外感,恶寒发热,脉沉细患者。
处方20:辛夷、紫苏叶各10克。代茶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处方21:生姜6克,苏叶9克,水煎服。用于风寒外感。
处方22:薄荷、甘草各3克,滑石15克,用于夏日感冒,发热头昏。
处方23:葛根12克,麻黄、桂枝、生姜、白芍各6克,大枣12枚。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项强无汗者。
处方24:藿香、茯苓各12克,苏叶、大腹皮、炒白术、半夏曲各9克,白芷、陈皮各4克,厚朴、桔梗、炙甘草各5克,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用于夏秋季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寒热头痛,腹痛呕吐泄泻。
处方25:藿香、佩兰叶各12克,苍术、陈皮各9克,川朴3克,车前草20克。水煎服。用于夏日外感风寒湿邪,湿阻中焦。
处方26:苍术、藁本、川芎、羌活、白芷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葱白3寸,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寒热头痛
感冒
一贴灵[药物]麻黄、香薷各 15 克,板蓝根、蒲公英各 10 克,桔梗 12 克。[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成人一般用量约 3.5 克,儿童用量约 l 克。将药粉倒入肚脐中心,然后用一般胶布贴敷固定,勿令药粉撒漏。[疗效]此方治疗感冒 200 例。痊愈 196 例,无效 4 例。[病例] 苗×\u65292X女,28 岁。自感畏寒发热,全身酸痛,头晕乏力而来诊。查体温 39.9℃,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诊为风寒感冒。贴上药1 小时后感全身舒适,诸症减轻,体温下降,全身无不适感,继用 1 剂以巩固疗效。[来源]张群才,等。陕西中医
小儿感冒
分普通感冒和流感两种,这两种感冒系两种不同病毒(普通感冒也有因细菌引起)所引起的,均属呼吸道传染病。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症状较轻。流感症状较重,传染性强,可大流行,易发生并发症。普通感冒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流感发热可达38~40℃,并伴有周身酸痛、精神不振、头痛,严重者易并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疾病。风热外感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干、口渴、咽痛、干咳、流泪、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质红、或鲜红。风寒外感见:鼻塞、流涕、喷嚏、流泪、恶寒、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舌质淡。如兼食积或消化不良者可兼见:食欲不振,口不渴,或恶心呕吐,或腹泻,舌苔厚腻。
中药偏方;
1.维生素银翘片:每次半片,每日3次口服。
2.银翘解毒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连服2~3天。适用于风热型感冒。
3.桑菊感冒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连服2~3天。适用于风热型感冒轻症。
4.银黄口服液或双黄连口服液:每次5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发热、咽痛者。
5.野菊花10克,柴胡12克,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或代茶频饮。适用于风热外感。
6.玉屏风散冲剂:每次半小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适用体虚患儿反复感冒,病情轻者。
7.午时茶或藿香正气水,每次服成人量的1/4~1/2(以年龄大小酌情而定),每天3~4次。适用于风寒外感兼食积者。
8.桑叶5克,薄荷5克,僵蚕10克,葛根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竹叶5克。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咽痛较重者。药渣可用煎水洗澡或浸泡两足至膝,至微出汗为宜。
9.菊花、桑叶、芦根适量,煎汤代茶,适用于头昏、头痛、发热口渴、尿黄者。兼咳嗽者可选加止咳糖浆;兼口干咽痛者可加用健民咽喉片、草珊瑚含片或桂林西瓜霜;兼食滞、消化不良者可加用复方鸡内金片、保和丸、婴儿散等,兼腹泻可加用藿香正气水、婴儿散等。鼻塞、流涕、流泪、头昏重明显者可用羌活6克,独活6克,蔓荆子6克,藁本5克,防风6克,川芎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外 治
(一)西药小儿退热栓:适用于高热者,按说明使用。
(二)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者。
1.可用热毛巾全身反复搽浴。
2.热水浸浴,水温以小儿可耐受为度。也可参照治“小儿夏季热”中的外洗方药浴,并配合口服用药,则降体温效果更好。
3.为风寒外感发热者,可用生姜250克,或加入适量的大葱、香菜,煎汤浸浴。
4.大葱、生姜各15克,食盐3克。生姜烘干研为细末,再和葱、盐共捣烂,加酒适量,调成糊。用纱布包裹,擦前胸天突至剑突,后背大椎至尾椎、手、足心、肘窝、腘窝,每2小时擦1次。适用于高热者。
5.白矾30克研末,加面粉适量,用醋调成糊膏,或用蚯蚓捣烂如泥,敷双足涌泉穴(即两足心),纱布固定,不时用醋浸湿,以保持湿润,适用于高热者。一般3~6小时开始降温,12~36小时可降至正常。
6.风油精擦涂穴位:大椎、肺俞、天突、头维、迎香、风池、风府、曲池、合谷等穴。
7.贴脐:淡豆豉30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葱白(连须)10根。前三味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加入葱白捣如泥,填脐,每日换药1次,并服热粥或热汤水1碗,以助药力,效果更佳。尤适用于流感。
8.鲜黄蒿尖7个,生姜3片,食盐少许,将黄蒿尖放手心揉搓后,与食盐,姜片共捣如泥。用布包擦患者手心、脚心、印堂穴、太阳穴、脑后,盖被发汗即可获效。
三、其 他
1.针刺:取穴:风池、合谷、列缺、迎香、曲池、内关、肺俞、大椎。泻法。无条件者可点揉穴位。
2.推拿:推攒竹、眉弓、揉太阳。拿风池,揉两耳、迎香。发热点揉大椎穴1分钟,烦躁点按两手内、外关穴各半分钟,推擦上胸部,揉膻中穴1分钟,点按双合谷及颈后的风府穴各半分钟。
3.可用梳子(最好是木梳、牛角梳)刮梳头皮,梳至头皮发热、发烧,以能耐受为度,每日数次。
4.拔火罐:发热无汗可拔大椎、肺俞。取肺俞(双)穴,每次10~15分钟,隔日1次。
5.耳贴压豆:取穴:肺、内鼻、肾上腺、感冒点。咽痛、声嘶者加咽喉穴;咳嗽加气管;流涕加风溪;发热加耳尖放血等。也可针刺、按摩。
6.吹热风:在配合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还可用电吹风吹出的热风,以患儿能接受的距离吹头部的前额、印堂、太阳穴、迎香、风池、两耳等穴位,直到面部出微汗为止。吹约半小时。发热者,在服用退热药后,吹一次热风,如立即睡觉,效果更好。轻症一次即愈。
简易方;
(1)鲜芦根30g(干品10 g),水煎1碗,加白糖适量,随时服。用于风热感冒。
(2)白茅根、芦根各15g,葱白3寸,水煎代茶饮。用于风热感冒。
(3)鲜菊花根、金银花各10g,鲜芦根30g,桑叶、菊花、薄荷、竹叶、荷叶各6g,车前草15g,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
(4)白萝卜、青橄榄各适量,炖水代茶。用于风热感冒。
(5)淡豆豉9g,葱白5个,水煎服。用于风热或风寒感冒。
(6)葱须、香菜根、白菜根各适量,水煎代茶饮。用于风寒感冒。
(7)紫苏叶6g,桔梗、甘草各3g,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
(8)白菜茎根1块,生姜3片,红糖60g,同煮热饮。用于风寒感冒。
(9)防风6g,砂仁(后下)1.5g,藿香3g,生姜1片,水煎,待温服。用于风寒感冒挟滞。
(10)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按1:1:1:0.5的比例制成糖浆,每次10ml,每日3次。用于反复感冒,肺脾气虚。
(11)六一散10g,加水1杯半,煎至1杯,加薄荷4g,再煮数沸,去渣饮用。用于风热感冒挟湿。
2.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每次2~4片,每日2~3次。用于风热感冒。
(2)午时茶冲剂:每次1/2袋,每日2~3次。用于风寒感冒。
(3)藿香正气口服液:每次5ml,每日2次。用于暑湿感冒。
(4)小儿金丹片:每次2片,每日2~3次。用于风热感冒及挟惊者。
(5)小儿回春丹:每次2粒,每日2次。用于感冒发热挟惊者。
(6)玉屏风口服液: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平时常服,也可作为预防用药。
(7)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每次1/2袋,每日2~3次。用于风热感冒。
(8)消炎退热冲剂: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风热感冒。
(9)桑菊感冒冲剂: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风热感冒见咳嗽重的小儿。
小儿感冒药膳方
1.药膳方药
(1)葱乳饮:每次用带根葱白5根,洗净剖开,加母乳500ml,放入杯内加盖,隔水蒸,待葱白变黄为止,去掉葱,倒入奶瓶内,喂服,每日2~3次,连服2~3日,能疏散乳儿的风寒。
(2)银菊饮:金银花15g,桑叶、菊花各10g,薄荷5g,水煎,加蜂蜜适量,饮服,有散风清热作用。
(3)山楂银花饮:山楂10g,金银花30g,蜂蜜250g。将山楂、金银花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碗内,将药渣加水再煎1次,滤出药液。两次药液合并后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随时饮用。用于风热感冒。
(4)西瓜番茄汁:取西瓜及番茄榨汁,当饮料服。用于暑湿感冒,有清热利湿作用。
(5)芫荽黄豆汤:取新鲜芫荽30g,黄豆10g,洗净后,先将黄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后,再加入新鲜芫荽同煮15分钟,去渣喝汤,分次服完,服时可加食盐少许调味,每日1剂。用于风寒感冒。
2.外治疗法
(1)金银花20g,青蒿、柴胡、生石膏(先煎)各10g,板蓝根15g,竹叶5g,每日1剂,水煎2次,药温36~37℃时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次。插管深度视年龄大小插入10~15cm。用于小儿外感高热。
(2)辛夷36g,苍耳子36g,青黛1.8g,麻黄素1g,尼泊金0.5g,食盐9g,煎水1000ml,滴鼻,每个鼻孔滴2~3滴,每日4~6次。
(3)金银花、连翘、蚤休各8g,薄荷5g,香薷4g,水煎至100ml,每次50ml,保留灌肠,每日2次。用于暑湿感冒。
(4)生姜片适量,葱头1个,将生姜、葱头一起捣烂,和面粉一撮,加鸡蛋清少许,调成薄饼,敷贴在小儿囟门上,日后用温水洗去。用于冬春季节风寒感冒。
(5)细辛、防风、川芎、草乌各等分,分别研成细末,各取5g和匀,用温水适量将药末调成膏状,掐成椭圆状药饼,敷在患儿囟门,一般敷1次即可,如果未愈,3日后再敷1次。用于风寒感冒鼻塞不通者。
(6)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葱白头适量。将前3味药研成细末,加葱白头一起捣烂,做成5cm大小的药饼敷于脐部,盖上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日敷贴1~2次。用于风寒感冒。
小儿感冒护理及康复[预防护理]
1.平时注意体格锻炼,增强体质。随气温变化注意增减衣服,尤其是气温骤变时更应该重视。
2.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鼓励母乳喂养。
3.在感冒流行的冬春季节,尽量少带小儿到公共场所,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
4.食醋薰蒸,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100ml,加水1倍,倒入壶中加热,任其蒸干为止。每日1次,连薰3日,薰蒸时关闭门窗。用于流行期间空气消毒。
5.流感流行期间,服板蓝根冲剂,每次1/2~1包,每日2次,连服7日。或用贯众15g,大青叶30g,煎水代茶,连服3日。可预防发病。
6.发热病儿注意口腔护理,清洗眼鼻分泌物。
7.对高热病儿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浴等。
1.药膳方药
(1)葱乳饮:每次用带根葱白5根,洗净剖开,加母乳500ml,放入杯内加盖,隔水蒸,待葱白变黄为止,去掉葱,倒入奶瓶内,喂服,每日2~3次,连服2~3日,能疏散乳儿的风寒。
(2)银菊饮:金银花15g,桑叶、菊花各10g,薄荷5g,水煎,加蜂蜜适量,饮服,有散风清热作用。
(3)山楂银花饮:山楂10g,金银花30g,蜂蜜250g。将山楂、金银花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碗内,将药渣加水再煎1次,滤出药液。两次药液合并后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随时饮用。用于风热感冒。
(4)西瓜番茄汁:取西瓜及番茄榨汁,当饮料服。用于暑湿感冒,有清热利湿作用。
(5)芫荽黄豆汤:取新鲜芫荽30g,黄豆10g,洗净后,先将黄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后,再加入新鲜芫荽同煮15分钟,去渣喝汤,分次服完,服时可加食盐少许调味,每日1剂。用于风寒感冒。
2.外治疗法
(1)金银花20g,青蒿、柴胡、生石膏(先煎)各10g,板蓝根15g,竹叶5g,每日1剂,水煎2次,药温36~37℃时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次。插管深度视年龄大小插入10~15cm。用于小儿外感高热。
(2)辛夷36g,苍耳子36g,青黛1.8g,麻黄素1g,尼泊金0.5g,食盐9g,煎水1000ml,滴鼻,每个鼻孔滴2~3滴,每日4~6次。
(3)金银花、连翘、蚤休各8g,薄荷5g,香薷4g,水煎至100ml,每次50ml,保留灌肠,每日2次。用于暑湿感冒。
(4)生姜片适量,葱头1个,将生姜、葱头一起捣烂,和面粉一撮,加鸡蛋清少许,调成薄饼,敷贴在小儿囟门上,日后用温水洗去。用于冬春季节风寒感冒。
(5)细辛、防风、川芎、草乌各等分,分别研成细末,各取5g和匀,用温水适量将药末调成膏状,掐成椭圆状药饼,敷在患儿囟门,一般敷1次即可,如果未愈,3日后再敷1次。用于风寒感冒鼻塞不通者。
(6)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葱白头适量。将前3味药研成细末,加葱白头一起捣烂,做成5cm大小的药饼敷于脐部,盖上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日敷贴1~2次。用于风寒 感冒。
小儿感冒
由外感时邪病毒所致。由于小儿冷暖不知调节,肌肤嫩弱,腠理疏薄,卫外机能未固,故易于罹患。受病以后,因脏腑嫩弱,故传变较速,且易兼夹痰壅、食滞、惊吓等因素而使证情复杂。证治仍分风寒、风热为主。参见感冒条。唯于小儿,辛温不宜过于湿热发散,辛凉亦不宜过多苦寒。若夹痰者,佐以宣肺化痰;夹食滞者,佐以消食导滞,夹惊吓者,则佐以安神镇惊或平肝熄风之品。
1.姜糖水治风寒感冒
[功能主治]
[处方组成]生姜l5~30克,红糖2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生姜洗净,切作片,捣烂,人红糖水煎。趁热饮用,每次服50~100毫升。服后盖被见微汗。
2.感冒汤疏风散寒
[功能主治]用治风寒感冒初起,症见发热、怕冷、头痛、骨节疼痛、鼻塞、流清涕。
[处方组成]葱须、香菜根、白菜头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上三味洗净,切碎,加水烈煮。代余。双用,趁热温服,取微汗,避风寒。
3.番茄西瓜汁治暑湿感冒
[功能主治]清暑解表。用治暑天感冒之高热无汗、头痛、身倦、胸闷、恶心、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咳嗽。
[处方组成]番茄、西瓜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番茄、西瓜洗净后分别绞取汁,合并二液。随量饮用
4.橄榄萝卜汤治小儿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治小儿流行性感冒。
[处方组成]鲜橄榄30克,生萝I-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洗净,萝卜切片,水煎,去渣。代茶饮。
5.葱豉粥治风热感冒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用治小儿风热感冒之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眼球红赤、鼻流黄涕。
[处方组成]葱白2根、豆豉l0克,白米4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按常法煮作粥,临熟前下葱白及豆豉调匀,稍者片刻即成。
6.葱白熏鼻治小儿感冒
[功能主治]通窍,解表。用治小儿感冒鼻塞而不能吮乳。
[处方组成]葱白适量。
[处方备注][用法] 将葱白洗净,切碎,开水冲泡。趁热熏鼻,并做深呼吸。或将葱白捣烂取汁,涂抹鼻唇之间。
7.葱液治感冒
[功能主治]降温退热,解毒凉肌。用治风热感冒。
[处方组成]大葱、香油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葱叶切断,取葱管中滴出之涎液,再滴入数滴香油,搅匀。用手指蘸油摩擦患儿手足心、头面及后背等处,每日多次。注意勿着凉
小儿感冒
感冒香袋
[药物]荆芥。1 岁以内 5~10 克,1 岁以上酌增。 [用法]用清洁的棉布制成长方形小袋放入荆芥,封口,挂在患儿前胸 6 小时,必要时隔 6 小时再用 1 次。 [疗效]此方治疗及预防小儿感冒有一定效果。 [病例]朱××,女,4 个月,鼻塞、咳嗽、睡眠不安 3 天。用此方治 疗 1 次,诸症消失而愈。 [来源]柯群智,浙江中医杂志
金连香菊汤
[药物]金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菊花各 8 克,薄荷 5 克,香薷 4 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至 100 毫升,每次取 50 毫升保留灌肠,每天 2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病毒性感冒 20 例,疗效较好。一般灌肠 2 次后 症状减轻,5 天后可获痊愈。 [病例]肖×\u65292X女,9 岁。患儿发热每天持续在 38℃左右已 15 天,伴 头痛、咽疼、咳嗽 1 周。于辛凉、辛温解表之剂治之,热仍未退。血白细胞 30X109/L,结核菌素试验(一),抗生素治疗无效。以此方煎液保留灌肠, 每天 2 次,共治疗 5 次,热退诸恙若失。 [来源]周振祥,江苏中医
感冒
感冒是因外感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
【范围】
西医学所称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1.六淫气候突变,六淫肆虐,冷热失调,人体卫外之气未能及时应变,以致虚邪贼风伤人。
(1)风为主因本病主要由风邪侵袭肺卫皮毛所致。风虽为春季之主气,但流动于四时八方之中,失常则伤人而为淫邪,故为六淫之首,因此外感病常以风为先导。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故致病多犯上焦。 -
(2)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 随季节之不同,风邪常与其它当令之时气相合为患。如春季之温、夏季之暑、长夏之湿、秋季之燥、冬季之寒等皆能随风邪杂感而为病。临床尤以风寒多见。
2.时行病毒 时行病毒是指具有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多因时令不正,故使天时暴厉之气流行人间。其致病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性,往往与六淫相合为患。四时六气失常,春时应暖而反寒r夏时应热而反凉,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则易生时行病毒,直袭肺卫,相染为患。时行病毒伤人,常可入里化火,临床以热证居多,易有传变。
3.生活起居失当 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如贪凉露宿、涉水冒雨、更衣脱帽等易致外邪乘袭。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御邪能力较弱,则极易为外邪所客。如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脾虚痰湿偏盛者,易受外湿等。何以引起正气不足、卫气不固?或因平素体虚,稍有不慎,客邪乘虚伤人;或因过度劳累,体力下降,易自汗而肌腠不密,营卫失和,因而感受外邪;再如肺有宿疾,肺蕴痰热,肺卫调节功能失常,每易招致外邪相引而发病。
二、病机
1.发病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引起发病,一方面取决于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轻重密切相关。若内外相因,则发病迅速。
2.病位主要在肺卫。肺主气,司呼吸,上通于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性属娇脏,不耐邪侵。鼻与喉皆为清气升降出入的通道。若外邪从口鼻、皮毛乘袭,肺卫首当其冲,邪自皮毛而入,可内合于肺,邪从口鼻上受可直接犯肺,又可病及卫表。故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症状,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感冒病位虽多局限肺卫,但若正气虚弱,或素有旧病,以及时行杂感,则可涉及其它脏腑。如外邪入里,病及少阳,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若痰湿之体,易受外湿,内外相因,可累及中焦脾胃等。
3.病性 一般以实证居多,如体虚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实者因表里寒热及邪气之兼夹而有别,虚者则因气血阴阳之虚而有异。
4.病势 总的发病趋势为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一般病程短而易于治愈。年老体弱,抗病能力较差者,外邪可由表及里,缠绵难解。若素有旧病,客邪加临宿疾,常可使病趋恶化,或变生它病。
5.病机转化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程中可出现寒与热的转化与错杂。风热不解,或寒邪郁而化热,则可转化为肺卫热证;若邪郁不解,或夹痰热湿浊,客于半表半里,形成邪犯募原之证;病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以致内外俱实,发为表寒里热证;若为时行病毒,入里化热较速,里热充斥,而为热毒炽盛之证;甚则热陷心包、引动肝风,则病情重笃。若反复感邪,正气耗损,由实转虚,或体虚感邪,正气愈虚,则病机转化为正虚邪实。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常以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身体酸楚等为主症。
2.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起病急,一般病程为3~7天。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二、鉴别诊断
1.鼻渊均可有鼻塞流涕,但鼻渊多流腥臭浊涕,感冒一般流清涕,并无腥味;鼻渊一般无恶寒发热,感冒多见外感表证;鼻渊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感冒病程短,治疗后,鼻塞流涕症状消失较快。然而亦有感冒诱发鼻渊发作者,应予鉴别。
2.热痹均有发热、恶寒、肢体关节痛,但热痹关节局部红肿掀痛,病程较长,病势较重。另外,热痹多有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
3.乳蛾均有发热、恶寒、咽痛等症,但乳蛾又见咽部两侧红肿胀大,常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
4.麻疹麻疹初起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与感冒相似,但麻疹伴有目赤畏光、眼胞浮胖、多泪、口腔粘膜出疹等。
5.瘟黄(病毒性肝炎之流感型) 瘟黄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肺卫症状起病,与感冒相似,但常伴纳呆、厌油、黄疸、右胁下疼痛等症状,以及肝功能损害等表现。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伤风与时行感冒
(1)发病季节及特点 伤风于冬春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一般呈散发性;时行感冒季节不限,有传染性,易广泛流行。
(2)病情一般而言,风邪多首犯皮毛,故伤风病情多轻,全身症状不重;时行病毒,则直入经络,病及脏腑,故时行感冒病情多重,全身症状显著。
(3)传变伤风多不传变;时行感冒可以发生传变,时行病毒入里,则继发它病或见合病、并病。
2.辨时令感冒风邪,除风寒、风热外,亦有与四时之气杂感为病者,因此应结合季节和节气,详审其证候表现。暑邪为患者,以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为表现;湿邪为患者,以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重痛、胸闷脘痞、舌苔白腻为特征;燥邪为患者,以恶寒、身热、头痛、鼻干咽燥、咳嗽无痰或少痰,舌质少津为见症,就临床而言,风寒风热之候有夹湿夹燥者,此时舌苔变化常是重要指征。
3.辨寒热注意恶寒发热孰轻孰重,口渴、咽痛之有无,以及舌苔、脉象的辨析。一般来说,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颈背强痛,骨节疼痛,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头痛口渴,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4.辨虚实感冒有表虚表实之分。此处之虚实表明营卫开泄之程度,当从有汗无汗以分辨。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不过表虚表实只是相对而言,就人体整体状态而言,正气尚盛,故二者皆属实证。另外,有素体虚弱、感受外邪者,为体虚感冒,此属虚实夹杂之证。体虚感冒可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兼证来区别,其中以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为多见。
二、治疗原则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是感冒之治疗原则。其治法归纳起来,不外疏表、宣肺两端。风寒、风热、夹暑、夹湿、夹燥以及体虚感冒均由外邪在表引起,故必须疏表。然而外邪的侵袭有轻有重,性质兼夹亦有不同,辛温、辛凉等解表药的选择,就应严格掌握。宣肺系指宣畅肺气使其清肃,一般针对喉痒、咳嗽、咯痰等而设,但肺主皮毛,宣布卫气于表,故宣肺法本身亦寓疏表之意。一般认为,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故宣肺之方多宜轻清,不宜重浊,此正是“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理。此外,清热法在感冒治疗上应用亦较广泛,但单纯靠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似不妥当。盖清热之品药性寒凉,性多凝滞,感冒之病机在于邪郁肺卫,当用疏散,单用清热之品,邪不得散,病难向愈,故清热药当伍于疏散之中。对于表里寒热错杂之感冒,可将解表与清热药并用,又可根据表里寒热轻重程度的差异分别采取或七解三清法或三解七清法或五解五清法等。至于暑湿杂感,又当清暑祛湿解表;燥邪感冒,则宜疏风润燥;体虚感冒,则宜扶正解表。
三、分证论治
1.风寒感冒
(1)风寒表实
证候轻者仅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喉痒,咳嗽,痰白,苔薄白,脉浮。重者可伴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而紧。
证候分析鼻为肺窍,肺主皮毛,风寒袭表,肺气不宣,则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白;风寒外束,卫阳被郁,则恶寒,正邪相争则发热;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寒邪犯表,太阳经气不舒,故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阴寒之邪侵袭,津液未伤,故H不渴;脉浮主表,紧主寒,风寒在表,故脉见浮紧;舌苔薄白,表明邪未入里。
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运用
①常用方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北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
方中用荆芥、防风疏风解表,辛温发汗以宣透外邪,用以为君;羌活、独活助荆芥、防风发散风寒,又可祛风止痛,为治肢节疼痛之要药,用以为臣;配以前胡、桔梗,旨在宣肺降气以止咳;柴胡清热升清,又可配川芎以清头目,茯苓健脾和中以化痰湿,以为佐使。共奏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之功效。
②加减头痛者,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散寒止痛;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③临证参考风寒感冒轻者,可服用中成药或食疗方,如感冒通、葱白萝卜汤等;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实甚者,可用麻黄汤;夏季风寒感冒,可用香薷饮;若风寒兼有痰饮咳嗽,咯痰清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者,可选用小青龙汤。
从临床角度值得提出,疏表药一般药味不宜过多,麻黄、桂枝等应审慎应用。甚至近代医家有人强调柴胡、葛根、羌活等非在必要情况下亦以少用为宜,以防病轻药重过度表散而耗伤正气。
(2)风寒表虚
证候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咯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缓。
证候分析此以风邪伤人为主,风邪外袭,卫外失职,则恶风;卫气浮盛于外,与邪抗争,则发热;风邪疏泄,风邪中于皮毛,腠理开疏,则卫失固外,因致营阴失守,故汗出,汗出则津液外泄,卫气外散,又兼风邪阻遏肌表,致使营卫失调;太阳主一身之表,其经脉循头下项,风邪外袭,经气不利,故项强不舒,或头痛;风寒犯表,肺气不利,则咳喘或咯白稀痰;脉浮主表,因汗出肌疏则见缓象;苔薄白亦为风寒在表之象。
治法 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运用
①常用方桂枝汤。药用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方中桂枝辛温解表,解肌发汗以散外邪,而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以和卫;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以调营;生姜、大枣以和中;甘草又可调和诸药,合用以成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之剂。
②加减咳喘、痰白者,加厚朴、杏仁、半夏宣肺化痰平喘;食纳欠佳者,加神曲、麦芽消食健脾;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头痛项强者,加白芷、葛根疏风止痛。
⑧临证参考 外感风寒,分表实表虚,用药皆宜辛温,但表虚者不可用发汗峻剂。运用本类方药须注意服药方法,服药后,可喝少量热开水或热稀粥,冬季应盖被保暖,以助药力,令遍身微微汗出,不可使大汗淋漓。若服药后汗出病瘥,即止服,不必尽剂,若汗出病未愈,可再继服。此外,调和营卫,使卫外得固,营阴内守,阴平阳秘,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故用本方加黄芪、龙骨、牡蛎等对等对小儿反复感冒的预防具有较好效果。
2.风热感冒
(1)风热表实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咽痛,口干欲饮,无汗,头痛,或有咳嗽痰黄,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卫表失和,即出现发热恶寒等表证,但风热为阳邪,从火化,易伤阴耗津,故发热重,恶寒轻,口干欲饮;风热上受,首先犯肺,肺窍为风热所壅,则鼻塞,流黄浊涕,咳嗽痰黄;风热上犯于头则头痛,上犯咽喉则咽痛;身热无汗系由邪气实而腠理闭所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皆为风热在表之象。
治法 辛凉解表,疏泄风热。
方药运用
①常用方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芦根、淡豆豉、桔梗、牛蒡子、荆芥穗、薄荷。
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豆豉辛凉解表;桔梗、牛蒡子宣肺祛痰,芦根清热生津;荆芥辛散透表发汗,可增强解表作用。
②加减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浙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③临证参考注意煎服法,鲜芦根煎汤,候香气大出即可,勿过煮。邪未入里,无里热者,慎用桑白皮、黄芩、黄连等苦寒降敛之品,否则冰伏其邪,延长病程。
(2)风热表虚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头痛,咳嗽心烦,咽干口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腠理疏松,卫阳不固之体,复感风热表邪,风伤卫阳,腠理开泄,故发热汗出;风热上扰则头痛;风热犯肺,肺气不宣则咳嗽;风热皆为阳邪,易化火伤津,故咽干口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
治法 辛凉轻解。
方药运用
①常用方茅苇汤加减。药用白茅根、芦根、'白芍药、竹叶、桔梗、光杏仁、葱白。
方中自茅根、竹叶辛凉轻宣以解表;芦根、白芍生津护阴;桔梗、杏仁宣肺化痰,佐以葱白辛散透邪。
②加减头痛者,加菊花疏风热以清头目;咳嗽者,加浙贝母清热化痰宣肺;咽干者,加麦冬以养阴;咽痛者,加射干、马勃、土茯苓清热利咽解毒。
③临证参考风热外感多发生于春季,但其它季节也可发生,只要临床表现为寒微热甚、头痛鼻塞、脉浮数、苔薄黄,即属风热感冒,据其有汗、无汗,分为表虚表实辨治。
3.表寒里热
证候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咽喉疼痛,咳嗽,痰粘稠或黄白相兼,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紧。
证候分析素有内热,或肺有伏火,复感风寒之邪,则寒客于表,热蕴于里,形成外寒里热,俗称“寒包火”之证。故既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骨楚之风寒表证,又见咽痛、舌红、苔黄等里热之证。肺气不宣,则鼻塞声重,咳嗽,吐痰。苔薄白、脉浮数亦为表寒里热之象。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清热。
方药运用
(1)常用方新订清解汤。药用荆芥、苏叶、防风、羌活、薄荷、连翘、山栀、黄芩、桔梗、杏仁、前胡。
方中荆芥、苏叶、防风、羌活解表散寒;薄荷、连翘、山栀、黄芩清透里热;桔梗、杏仁、前胡宣肺止咳化痰。
(2)加减表寒较甚,恶寒、骨节痛者,加桂枝祛风散寒止痛,去黄芩、山栀以防苦寒留邪;里热较甚,咽喉肿痛者,去防风、羌活以防温燥助邪,加板蓝根、射干清热解毒利咽。若恶寒渐解,热势增高,izl渴鼻干,咳逆气急,甚则唇黯发青,舌红,苔黄,脉滑数,则已转为肺热之证,治当清热解毒,宣肺平喘,加桑白皮、银花、连翘、鱼腥草、芦根、地龙,减去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等辛温之品。
(3)临证参考寒甚热郁,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者,可用大青龙汤发表清里。若风寒束表,肌腠郁热,证见恶寒发热,身热渐增,无汗头痛,全身酸痛,口干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疼痛,脉浮或浮数,当解表清里,方用柴葛解肌汤。若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口苦目赤,咽喉不利,咳逆喘满,便秘尿赤,苔腻,脉滑实,治当表里双解,宣通上下,用防风通圣散。
4.热毒炽盛
证候感冒重症,高热恶寒,时而寒战,头痛,大便燥结,或见咳嗽、咯痰黄稠、胸痛、气急,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洪数。
证候分析表邪犹存,入里化热,里热炽盛,正邪交争,则高热恶寒寒战、头痛;阳明里热炽盛,灼伤津液.肠道失润,则大便燥结;热毒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咯痰黄稠,或伴胸痛气急;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洪数均为表里热毒炽盛之象。
治法 清热解毒,宣肺降逆。
方药运用
(1)常用方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用生石膏、生地黄、水牛角、黄连、山栀子、苦桔梗、黄芩、连翘、竹叶、赤芍药、丹皮、知母、玄参、甘草。
方中生石膏、连翘、竹叶清热透邪;水牛角、黄连、山栀子、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生地、赤芍、丹皮、知母、玄参养阴和营;桔梗宣肺;甘草调和诸药。
(2)加减咳嗽、痰多者,加浙贝母、前胡、瓜蒌宣肺化痰;大便燥结者,稍加大黄通腑泻热。
(3)临证参考若高热不退,时而昏谵,或手足抽搐,或颈项强直,舌质红绛,脉细数,此为热陷心包之变证,治当清心开窍、凉血熄风,常用清营汤煎汤送服下列药丸:①高热时,用安宫牛黄丸,1日2次,每次1丸;②出现昏谵时用至宝丹,1日2次,每次1丸;③抽搐重,大便秘结时用紫雪丹,1日2次,每次1管,如痰多,先吸痰,然后再灌竹汤水30ml。必要时可用清开灵40ml,或穿琥宁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点滴,每日1~2次。亦可用双黄连粉针剂3.69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5.邪犯募原
证候恶寒发热阵作,午后热重,头身重痛,胸闷脘痞,心烦懊侬,头眩口粘腻,咳痰不利,舌红,苔白腻或白如积粉,脉弦滑。
证候分析邪郁不解,或夹痰饮湿浊,邪犯募原,客于半表半里,正邪相争,则寒热阵作,或午后热重;痰饮湿浊,易困阻气机,故头身重痛,胸闷脘痞;邪热内干,心神被扰,则心烦懊侬;痰浊上犯,则头眩,口腻,咳痰不利;舌红、苔白腻或白如积粉、脉弦滑均为邪犯募原、夹痰饮湿浊之象。
治法 清热化浊,透达募原。
方药运用
(1)常用方柴胡达原饮。药用柴胡、枳壳、厚朴、青皮、炙甘草、黄芩、桔梗、草果、槟榔、薄荷。
此方乃俞根初以吴又可达原饮为基础,去知母、芍药,加柴胡、青皮、枳实、薄荷而成。方中柴胡、黄芩和解达邪;桔梗、薄荷疏表清热;厚朴、槟榔燥湿化浊,透达募原。
(2)加减头痛甚者,加羌活、葛根疏风止痛;表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解表化湿;里湿重者,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健脾燥湿。
(3)临证参考若邪入少阳,热郁腠理,证见寒热往来,或壮热不退,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赤,或呕吐,或口渴,大便干结,或溅然汗出,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当和解少阳,解毒通腑,用大柴胡汤加减。若寒热不甚者,亦可用达原饮加减治疗。
6.时令感冒
(1)感冒夹暑
证候恶寒发热,头痛,身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胸闷泛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夏令暑气当令,湿气偏甚,气候炎热,毛孔开泄,若气候突变,或贪凉乘风,起居不慎,必致风寒外柬,暑热内闭,卫气不得外达,故恶寒发热,身热骨楚;火热灼阴,则心烦口渴;湿热内蕴,故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暑热炽盛之象。
治法 解表清暑。
方药运用 ’
①常用方新加香薷饮。药用银花、连翘、鲜扁豆花、香薷、厚朴。
方中银花、连翘、鲜扁豆花清暑热;香薷辛散透表;暑多夹湿,故配伍厚朴、鲜扁豆花和中化湿。
②加减汗出多者,去香薷加藿香;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祛风止痛;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赤茯苓或六一散(滑石、甘草)清热利湿;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胸闷者加砂仁壳宽胸理气;纳呆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若湿重于暑而无汗者,加大豆黄卷助香薷以发表。
⑧临证参考此证乃外风合暑邪袭肺而成,当主用辛凉,参以芳香解暑之味,如鲜荷叶、鲜藿香、鲜薄荷、通草、六一散、丝瓜络、竹茹、西瓜皮等,使风暑分解,不损肺金。此证风与暑感于外,内热应于中,如失治误治,风、暑与火相拼,肺脏娇嫩,焉能胜之,临证不可不慎。
此外,若暑热外客,气阴两伤,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汗出,严重疲乏无力,口干,舌苔白,脉濡或虚大,治当益气养阴,祛暑清热,方用清暑益气汤。
(2)感冒夹湿
证候身热不扬,恶寒,汗少,头重如裹,骨节困重,胸脘痞闷,呕恶纳呆,口粘腻,舌苔白腻脉濡。
证候分析长夏季节,雨湿正盛,风与外湿之邪侵袭,卫气被遏,故恶寒、身热不扬;湿困中焦,阻滞气机,则胸脘痞闷,呕恶纳呆,口粘腻,大便溏泄等;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苔白腻、脉濡均为湿盛之征。
治法 化湿解表。
方药运用
①常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药用羌活、独活、防风、藿香、佩兰、藁本、川芎、蔓荆子、苍术、甘草。
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疏风胜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苍术健脾燥湿;川芎、藁本、蔓荆子疏风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②加减纳呆腹胀,加陈皮、半夏、厚朴燥湿除满;大便溏泄,加薏苡仁、白蔻仁健脾化湿;若有咳嗽,可加杏仁、桔梗、前胡。
③临证参考治疗表湿之法,一为辛散苦温祛湿,一为辛散芳香化湿。前者以辛温苦燥之品为主,盖辛温发散,开泄腠理,发越卫阳,苦燥刚烈,燥除卫表之湿,藉以使腠理开泄,郁遏之气得以发越。表湿得除,阳气伸展,营卫畅达,汗出邪解。后者以辛温芳香之品为主,盖辛温发散卫表,畅达表气,芳香以化除湿浊,宣畅气机,辛温芳化,便表邪得解,卫表湿邪得以宣化,气机畅达,诸证自除。此外,辛散芳香与苦温燥湿还能入里化脾湿,脾气伸展,气机宣畅,更利于表湿宣化。辛散苦温燥湿法的常用方有九味羌活汤和羌活胜湿汤,前者发汗祛湿,祛风寒作用较强,兼能清里热,故适用于感冒风寒湿邪,证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楚等表证,且兼有口渴等里热者;后者发汗祛风胜湿止痛,祛湿止痛作用较强,对头痛、一身尽痛、难以转侧之表湿盛疼痛著者尤宜。辛散芳香化湿法的常用方有藿香正气散和香薷散,前者散表寒作用强,且理气和中,适用外感风寒兼内伤湿滞之发热、恶寒、头痛、呕吐、肠鸣、泄泻、苔白腻、脉浮者,后者散表湿作用强,且能化湿和中,故适用于夏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之恶寒
发热、头重头痛、胸闷倦怠、腹痛、吐泻等证。
(3)感冒夹燥
证候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鼻咽干燥,干咳少痰或舌苔薄白而干,脉浮弦。证候分析、外感秋燥之邪,表卫郁闭,故恶寒发热无汗;燥邪易伤津液,故见口鼻唇干燥、干咳、舌苔少津等表现;若初秋感受燥邪,则多见燥而偏热,可有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等见证,称为温燥;而深秋外感燥邪,燥而偏寒,舌苔多薄白而干,其脉浮,则为凉燥。
治法 疏解风燥。偏于温燥者,宜清宣凉润;偏于凉燥者,宜轻宣温润。
方药运用
①常用方温燥以桑杏汤加减。药用桑叶、杏仁、沙参、栀子、淡豆豉、梨皮、川贝母。
方中桑叶、豆豉、山栀轻宣泄热;杏仁、贝母宣肺化痰;沙参、梨皮养肺润燥。
凉燥宜选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杏仁、半夏、前胡、桔梗、枳壳、陈皮、生姜、防风。
方中用苏叶、防风辛温微发其汗,以散邪于表,使卫气通达,津液布散而润燥;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宣达肺气,助苏叶以解表;配杏仁、前胡以宣肺止咳,更用陈皮、半夏、生姜诸品辛温以健脾理气,使中焦健运,痰湿得化,气机得畅,阴液以布。诸药合用,使表邪解,营卫通,气机畅,阴液布,而凉燥得解。
②加减温燥之头痛者,加菊花、薄荷、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燥热口渴者,加麦冬、竹叶清热除烦;干咳者,加炙杷叶、炙紫菀润肺止咳;咽痒者,加蝉蜕、僵蚕疏风利咽;咽痛者,加射干、板蓝根、山豆根解毒利咽。凉燥之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疏风止痛;无汗、脉浮紧者,加羌活疏风散寒;咳嗽者,加百部止咳。
③临证参考疏解风燥包括轻宣温润和轻宣凉润两法门。轻宣温润适用于外感凉燥之邪,选用质柔轻宣温散之品,轻宣外达,以疏散肌表,宣发肺气,外散表寒。内温肺金,肺得温润,清肃之令行,则宣发卫阳于肌表,输布津液于皮毛,使表气疏通,卫气畅达,劫津得释,凉燥外解,诸证自除,方如杏苏散之类。轻宣凉润法适宜于外感温燥之邪,以轻宣凉润之品为法,轻宣以疏散透发,开散表邪,宣畅肺气,使外邪得解,凉以外散表热,内清肺热,滋润之品以润肺生津。轻宣凉润,则外邪得解,卫气畅达,肺气清润,宣肃有常,则温燥自除。因此,临证之际,见有干咳咽痒,鼻干诸症,应分别寒热,认清是属津伤而燥还是津液不布之燥,不能盖用甘寒之品。此外,对温燥之治,因病已伤津,发汗不宜峻猛,以防表邪未解,反更伤阴耗津,古人此时用桑叶解表,盖桑叶乃表中润药,可谓高明。
7.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
证候恶寒发热,或热势不盛,但觉时时畏寒,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语声低怯,气短,倦怠,苔白,脉浮无力。
证候分析 素体气虚,表卫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犯表。气有温煦作用,虚则外寒,故时时畏寒;风寒外袭,肺卫失宣,则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脉浮等风寒表证;语言低怯、气短、倦怠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 益气解表。
方药运用
①常用方参苏饮加减。药用党参、苏叶、葛根、橘皮、前胡、半夏、茯苓、桔梗、枳壳、木香、生甘草。
方中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正;苏叶、葛根等疏风散邪;前胡、桔梗、半夏、橘皮宣肺化痰;枳壳、木香理气。
②加减头痛者,加白芷、川芎祛风止痛;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无汗、恶寒者,加羌活、防风解表散寒;鼻寒者加辛夷、苍耳子通窍散寒;纳谷不香者,加砂仁、佩兰理气化湿。
临证参考气虚甚者,加白术、黄芪益气固表,亦可用补中益气汤。气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可用玉屏风散祛风固表止汗。值得一提的是,正气不足之外感,单用表散,邪气难撼,徒伤表气,唯益气解表方是稳妥之策。
(2)阳虚感冒
证候阵阵恶寒,甚则蜷缩寒战,或稍兼发热,无汗或自汗,汗出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酸冷疼痛,面色咣白,语言低微,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阳虚之体,感受风寒邪气,阳虚则内寒自生,复感寒邪故得恶寒重、发热轻;若阳虚不得卫外,汗出较多,又使阳气更加耗散,则恶寒更甚;头痛、骨节冷痛为风寒表证;面色咣白、语言低微、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无力均为阳虚之象。
治法 温阳解表。
方药运用
①常用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用麻黄、制附子、北细辛。
方中麻黄解表;附子温阳;细辛辛温佐麻黄以解表,佐附子以温经。
②加减鼻塞者,加苍耳子通鼻窍;头痛者,川芎、白芷疏风散寒止痛;背寒者,加葛根疏利太阳经气;无汗者,加防风、荆芥穗解表发汗;有汗者,去麻黄,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⑧临证参考 细辛用量应小于59;先煎麻黄,再下诸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散寒作用强,适用于阳虚感冒恶寒重,无汗者;对于阳虚气弱风邪较甚之头痛、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者,可选参附再造丸加减。若阳气虚弱,已见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时,不可误用发汗,否则必致厥逆亡阳,此当注意。阳虚感冒,正邪相争不烈,体温常不甚高,但临床其它症状多较明显,与发热程度不相对应,当仔细分辨。
(3)血虚感冒
证候头痛,身热,恶风,无汗或汗少,面色不华,唇淡,指甲苍白,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或结、代而浮。
证候分析血虚之体感邪,邪犯肌表,故见身热、微恶风寒、头痛等;但阴血不足,故同时又见有心悸、眩晕、脉细或结代、面色无华、唇甲淡白诸症;血虚汗源不足,故无汗或汗少。
治法 养血解表。
方药运用
①常用方葱白七味饮加减。药用葱白、葛根、淡豆豉、生地、生姜、麦冬、柏子仁。
方中葱白、豆豉、葛根、生姜辛散解表;地黄、麦冬、柏子仁等滋养阴血。
②加减头痛者,加羌活、白芷疏风止痛;鼻塞加苍耳子通鼻窍;自汗者加桂枝、芍药调和营卫;无汗者,加苏叶、荆芥微发其汗,不可大发汗;咳嗽痰白者,加陈皮、半夏、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血不养心,又因血虚感邪,邪阻脉络,血液运行不畅,而见脉结、代者,可加桂枝、红花、丹参以通阳养血,活血宣痹。
⑧临证参考本证多见于妇人产后,临证应按表里寒热辨证论治。若气血两虚的病人,又感外邪而患感冒,可用薯蓣丸解表祛邪而不伤气血,补益气血而不碍解表。
(4)阴虚感冒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寝中盗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舌质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之体,内有燥热,感邪之后,发热汗多,更伤阴液,故阴虚之象愈加明显,则见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如肺阴素虚,失于清肃,内热灼伤血络,可见痰中带血;表邪未解,故有寒热、身痛等表证。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运用
①常用方蓝地汤。药用板蓝根、生地黄、麦冬、知母、桑叶、苦桔梗、蝉蜕。
方中板蓝根、桑叶清热散风;生地、麦冬滋阴;佐以知母清热;桔梗、蝉蜕宣肺透表。
②加减心烦口渴甚者,加黄连、竹叶、天花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咳嗽咽干、咳痰不爽者,可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宣肺化痰利咽;咳嗽胸痛、痰中带血者,可加鲜茅根、生蒲黄、藕节凉血止血。
③临证参考阴虚感冒,最忌单用发散,若妄汗之,津液不堪重伤,肾阴更伤。故治疗本证当辛凉疏散与甘寒养阴并驾齐驱。此外,亦可选用加减葳蕤汤治疗。
此外,感冒日久,常并发它病,若反复感冒,体虚自汗者,宜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治之;邪气留恋不解,发热微恶风寒,四肢关节疼痛,头目昏眩,胸胁苦满,宜以柴胡桂枝汤发散表邪,和解少阳;若邪气留恋,肺气不能宣降,燥咳日久不愈,以柴芍散加黛蛤散;若毒气淫心,胸闷憋气,胸痛心悸,气短,头晕者,宜清心解毒,可选用银翘散和清营汤加减。
感冒方剂;
1. 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1荆防达表汤;羌活5克柴胡5克前胡5克独活5克 枳壳5克 茯苓5克 荆芥5克 防风5克 桔梗5克 川芎5克甘草3克
加减:
1. 头痛者,加白芷、蒿本以祛风散寒止痛;
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
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
4.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
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7. 很怕冷而无汗的,加入麻黄5克,桂枝5克。
【辨证加减】
1.风寒较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增加解表散寒之功。
2.如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为风寒夹湿,可加厚朴、陈皮、半夏等以化湿理气,或改用藿香正气散。
3.如兼胸闷不舒,甚则胁肋疼痛者,为夹有气滞,可加香附、紫苏、陈皮等以疏肝理气。
4.如见咳嗽痰多,胸闷食少,夹有痰浊,可重用前胡、桔梗,酌加陈皮、半夏等以宣肺化痰止咳。
5.如素体气虚而患感冒,发热,无汗,身痛,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白,脉浮无力。用参苏饮加减。
6. 如病情进一步发展,阳气亦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可加炙桂枝、细辛附子配合麻黄温阳解表。
6.如出现外寒内热,发热恶寒,心烦,咳嗽痰黄,可加石膏、黄芩、栀子以解表清里。
加减:
1` 头痛者,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散寒止痛;
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
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
4.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
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临证参考:
风寒感冒轻者,可服用中成药或食疗方,如感冒通、葱白萝卜汤等;
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实甚者,可用麻黄汤;
夏季风寒感冒,可用香薷饮;
若风寒兼有痰饮咳嗽,咯痰清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者,可选用小青龙汤。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荆防败毒散;羌活9g、独活9g、柴胡9g、前胡9g、枳壳9g、茯苓9g、防风9g、荆芥9g、桔梗9g、川芎各9g,甘草3g。
【辨证加减】
1.风寒较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增加解表散寒之功。
2.如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为风寒夹湿,可加厚朴、陈皮、半夏等以化湿理气,或改用藿香正气散。
3.如兼胸闷不舒,甚则胁肋疼痛者,为夹有气滞,可加香附、紫苏、陈皮等以疏肝理气。
4.如见咳嗽痰多,胸闷食少,夹有痰浊,可重用前胡、桔梗,酌加陈皮、半夏等以宣肺化痰止咳。
5.如素体气虚而患感冒,症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痛,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白,脉浮无力。可加人参益气解表,或改用参苏饮加减。如病情进一步发展,阳气亦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可加炙桂枝、细辛、附子配合麻黄温阳解表。
6.如外寒逐渐化热,里热偏盛而表寒未解,出现外寒内热,症见发热恶寒,心烦,咳嗽痰黄,可加石膏、黄芩、栀子以解表清里。
加减2:
1.头痛者,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散寒止痛;
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
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
4.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
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若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咯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者,
3桂枝汤;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片9克 红枣12枚
1.如感冒,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2.如患者体质虚者,加黄芪。
3.兼见咳嗽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
4.用于风寒湿痹,宜加姜黄、细辛、威灵仙。
5.项背拘急强痛,加葛根、防风、桑枝。
6.用于妊娠呕吐,可重用生姜,再酌加苏梗、白术,砂仁。
7.用于受冷即发的皮肤病,无热象者,可加当归、荆芥、防风、蝉蜕、丹参等。
加减:
1. 咳喘、痰白者,加厚朴、杏仁、半夏宣肺化痰平喘;
2. 食纳欠佳者,加神曲、麦芽消食健脾;
3.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4. 头痛项强者,加白芷、葛根疏风止痛。
5. 如小儿反复感冒,营卫不和,汗出者,加黄芪、龙骨、牡蛎等。
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实(无汗)甚者,
4麻黄汤;麻黄9克(包) 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杏仁6克
1.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2.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花。
3.若挟湿邪而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苡仁。
4.若兼里热之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
5.风寒袭表之皮肤瘙痒,加防风,荆芥,蝉蜕。
风寒夹湿证:身体热不扬,恶寒汗少,头重如裏,肢体骨节疼痛,咳嗽声重,鼻塞多涕,舌苔白腻,脉濡。
5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6克 独活6克 藁本3克 防风3克 炙甘草3克 川芎3克 蔓荆子2克
加减:
1.如果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入酒汉防已3克。
2.如果病较轻则加入附子3克更效。
3.如果病情较重则加入川乌3克更效。
4.如果汗少加入豆卷5克。
5.如果头痛、身痛加入白芷5克;防风、藁本都加到5克。
6.如果脘痞(胃胀)加入苍术5克、厚朴5克。
7.如果咳嗽痰粘的加入半夏5克,陈皮3克。
8.纳呆腹胀,加陈皮、半夏、厚朴燥湿除满;
9.大便溏泄,加薏苡仁、白蔻仁健脾化湿;
10.若有咳嗽,可加杏仁、桔梗、前胡。
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楚等表证,且兼有口渴等里热者,
6九味羌活汤;羌活9克 防风9克 苍术9克 细辛3克(后下)川芎6克 白芷6克 生地黄6克 黄芩6克 甘草6克
1.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
2.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
3.如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加枳壳。
4.无口苦,若微渴者生地、黄芩当酌情裁减。
5.里热甚而烦渴者,可加石膏、知母。
7若夏季风寒感冒,香薷饮;香薷10克 白扁豆5克 姜厚朴5克
若风寒兼的痰饮咳嗽,咯痰清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者,
8小青龙汤;麻黄9克(包)桂枝9克 炙甘草9克 白芍9克 细辛9克 干姜9克 五味子12克 半夏12克
1.如果口渴则去半夏,加入栝蒌根9克
2.如果轻微下痢则去麻黄,加入茯苓9克。
3.若噎者,去麻黄,加入炮附子5克。
3.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
4.若喘去麻黄加入杏仁12克(去皮尖)
5.若外证较轻者,可去桂枝,麻黄则改用炙麻黄。
6.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
7.兼有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
8.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
外寒内热证:风寒外受,表寒未解,入里化热;或因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 。
9麻杏石膏汤加减;麻黄12克(包) 杏仁8.5克 炙甘草6克 石膏24克
加减:
1.如果比较怕冷的,加入豆豉9克、薄荷5克(后下)。
2.如果内执热甚,加入黄苓6克、山栀子6克、芦根10克。
3.如果咳甚加入前胡6克、桑白皮6克。
4. 汗出多者,去香薷加藿香;
5. 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祛风止痛;
6. 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赤茯苓或六一散(滑石、甘草)清热利湿;
7. 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
8. 胸闷者加砂仁壳宽胸理气;
9. 纳呆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
10.若湿重于暑而无汗者,加大豆黄卷助香薷以发表。
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凌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
10清解汤;薄荷叶12克 蝉蜕(去足、土)9克 生石膏(捣细)18克 甘草4.5克
若风寒束表,肌腠郁热,证见恶寒发热,身热渐增,无汗头痛,全身酸痛,口干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疼痛
11柴葛解肌汤;柴胡6克 干葛9克 甘草3克 黄芩6克 羌活3克 白芷3克白芍6克 桔梗3克 生姜3片红枣2枚石膏5克
1.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
2.若热邪伤津者,宜加天花粉、知母。
3.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花、连翘,并重用石膏。
若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口苦目赤,咽喉不利,咳逆喘满,便秘尿赤,苔腻,脉滑实
12防风通圣散;酒大黄1.5克 芒硝1.5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麻黄1.5克 栀子1.5克 连翘1.5克 川芎1.5克 当归1.5克 薄荷1.5克 白术1.5克 桔梗3克 黄芩3克 石膏3克 甘草6克 滑石9克 生姜1片 葱2根
1.如涎嗽者,加姜半夏下气化痰;
2.无憎寒者,去麻黄;
3.内热不盛者,去石膏;
4.无便秘者去大黄、芒硝;
5.体质壮实者,去当归、白芍、白术等扶正之品。
恶寒发热阵作,午后热重,头身重痛,胸闷脘痞,心烦懊侬,头眩口粘腻,咳痰不利,舌红,苔白腻或白如积粉,脉弦滑13柴胡达原饮;柴胡4.5克生枳壳4.5克川朴4.5克青皮5克炙甘草2.克黄芩5克苦桔梗3克草果1.8克槟榔6克荷叶梗10~15克
加减:
1. 头痛甚者,加羌活、葛根疏风止痛;
2. 表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解表化湿;
3. 里湿重者,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健脾燥湿。
若邪入少阳,热郁腠理,证见寒热往来,或壮热不退,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赤,或呕吐,或口渴,大便干结,
14大柴胡汤加减;北柴胡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克 生姜15克 炙枳实4克 红枣12枚 大黄6克
1.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2.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
3.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
4.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5.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风寒兼气虚感冒证:感受风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15参苏饮;人参6克紫苏叶6克葛根6克姜半夏6克橘皮3克前胡6克 茯苓6克 木香4克 枳壳4克 桔梗4克 炙甘草4克
加减:
1. 头痛者,加白芷、川芎祛风止痛;
2. 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3. 无汗、恶寒者,加羌活、防风解表散寒;
4. 鼻寒者加辛夷、苍耳子通窍散寒;
5. 纳谷不香,加砂仁、佩兰理气化湿。
6. 表虚自汗的,加入黄芪6克、白术5克、防风5克。
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眩晕嘈杂,怔忡哕逆。
16香苏散;紫苏叶23g葛根23g姜半夏23g前胡23g人参23g茯苓23g,木香15g、枳壳15g、桔梗15g、陈皮15g、炙甘草15g
风寒兼阳虚感冒证:感受风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或自汗;舌淡胖苔白,
17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包) 炮附子5克 细辛6克
加减:
1. 鼻塞者,加苍耳子通鼻窍;
2. 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疏风散寒止痛;
3. 背寒者,加葛根疏利太阳经气;
4. 无汗者,加防风、荆芥穗解表发汗;
5. 有汗者,去麻黄,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6.如果兼气虚的,加入黄芪5克、炙甘草3克。
若阳气虚弱风邪较甚之头痛、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者,
18参附再造丸;党参10g,附片6g,桂枝10g,黄芪15g,羌活10g,防风10g,细辛3g,炙甘草5g。
风寒兼血虚感冒证:感受风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苔白,脉细无力。
19葱白七味饮加减;葱白9克豆豉6克葛根9克生姜9克地黄9克麦冬9克
1.恶寒重,加入苏叶6克、荆芥6克。
2.热重,加入银花6克、连翘6克或黄芩6克。
3.若有出血症,加入阿胶珠6克、藕节15克、三七5克(粉服)、白芨6克。
4.若脾失健运,加入陈皮3克、砂仁5克。
加减2:
1. 头痛者,加羌活、白芷止痛;
2. 鼻塞加苍耳子通鼻窍;
3. 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4. 无汗者,加苏叶、荆芥穗发其汗,但不可大发汗;
5.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半夏、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
6. 血不养心,又因血虚感邪,邪阻脉络,血液运行不畅,脉结、代者,可加桂枝、红花、丹参以通阳养血,活血宣痹。
风热证受热而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面色多赤;咽喉肿痛,鼻流浊涕;咳嗽,痰粘或黄。
20银翘散或葱豉汤:银花10克(可用30-60克)连翘10克(可用15-30克)苦桔梗6克薄荷6构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4克淡豆豉5克 牛蒡子6克
1.头胀痛较甚的,加入桑叶9克,菊花9克。
2.咳嗽痰多的,加入贝母6克,前胡9克,杏仁6克。
3.咯痰稠黄的,加入黄芩6克,知母6克。
4.热甚的,加入生石膏30~50克,鸭跖草9克。
5.热毒症状明显的,加入大青叶9克,蒲公英9克,蚤休9克。
6.咽喉肿痛的,加入一枝黄花6克,土牛膝6克,玄参9克。(加用冰硼散吹咽部)
7.口干咽燥的,加入南沙参10克,天花粉10克,犁皮15克。
感冒加减2:
1.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
2. 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
3. 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渐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
4. 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5. 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6. 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
7. 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
8. 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
9. 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
10. 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辨证加减】
1.高热恶寒,头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者,为风热重症,加黄芩、葛根、石膏、知母、天花粉
2.如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可加石膏、麻黄清宣肺热。
3.如咽喉红肿疼痛明显者,去荆芥,酌加板蓝根、玄参、马勃、山豆根或土牛膝根、一枝黄花、射干等清热利咽。
另用冰硼散或锡类散敷咽部。
4.兼夹湿邪,头重体倦,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者,加藿香、佩兰、郁金以芳香化湿。
5.如感受时行病毒,症状明显者,配合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草河车等以增强清热解表之功。
6.秋令感受温燥致病,或风热化燥伤津,兼见干咳少痰,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数者,酌加南沙参、天花粉、
梨皮等清热润燥,此时不宜再伍辛温之品。
7.兼见里热者,加细生地黄、玄参、黄芩、知母以清热生津。
8.如阴津素亏,外感风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予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化裁。
加减:
1.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
2. 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
3. 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浙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
4. 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5. 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6. 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
7. 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
8. 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
9.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
10. 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风热表虚证: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头痛,咳嗽心烦,咽干口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1茅苇汤;白茅根 芦根 白芍 竹叶 桔梗 杏仁 葱白
加减:
1. 头痛者,加菊花疏风热以清头目;
2. 咳嗽者,加渐贝母清热化痰宣肺;
3. 咽干者,加麦冬以养阴;
4. 咽痛者,加射干、马勃、土茯苓清热利咽解毒。
若感冒重症,高热恶寒,时而寒战,头痛,大便燥结,或见咳嗽,咯淡黄稠,胸痛、气急,舌红苔黄而干,脉浮洪数。
22清瘟败毒饮;生石膏60克 生地9克 水牛角120克(先煎) 黄连3克 栀子9克 桔梗4.5克 黄芩9克 知母9克
玄参9克 连翘9克 甘草4.5克 丹皮9克 鲜竹叶6克
加减:
1. 咳嗽、痰多者,加渐贝母、前胡、瓜蒌宣肺化痰;
2. 大便燥结者,稍加大黄通腑泻热。
风热兼燥证:(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多见于秋季23银翘散合桑杏汤加减;银花5克 连翘5克 苦桔梗3克 薄荷3克 竹叶2克 生甘草2克 荆芥穗4克 淡豆豉2克
牛蒡子3克 桑叶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贝母3克 香附3克 栀子皮3克 犁皮3克
加减:
1. 温燥之头痛者,加菊花、薄荷、蔓荆子疏风止痛;
2. 燥热口渴者,加麦冬、竹叶清热除烦;
3. 干咳者,加炙枇杷叶、炙紫菀润肺止咳;
4. 咽痒者,加蝉蜕、僵蚕情网利咽;
5. 咽痛者,加射干、板蓝根解毒利咽。
6. 凉燥之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防风疏风止痛;
7. 无汗、脉浮紧者,加羌活疏风散寒;咳嗽者,加百部止咳。
风热兼阴虚感冒:身热微恶寒,无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24减葳蕤汤;玉竹9克 白薇9克 葱白9克 薄荷6克(后下) 桔梗9克 豆豉9克 甘草3克 红枣5枚
1.咽干口渴甚的,加入沙参10克、麦冬10克;
2.心烦口渴较甚,加入黄连6克,竹叶9克、天花粉10克;
3.咳嗽咽干,咯痰不爽的,加入牛蒡子9克、射干9克、瓜蒌皮10克。
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寝中盗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舌质红,25蓝地汤;板蓝根 生地 麦冬 知母 桑叶 苦桔梗 蝉蜕
加减:
1. 心烦口渴者,加黄连、竹叶、天花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2. 咳嗽咽干、咳痰不爽者,可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宣肺化痰利咽;
3. 咳嗽胸痛、痰中带者,可加鲜白茅根、生蒲黄、藕节凉血止血。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流浊涕;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胸闷,脘痞,泛恶,便溏,26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6克 银花9克 扁豆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
【辨证加减】
1.暑热偏盛的,加入黄连9克、山栀子9克(或黄芩9克、青蒿9克(最后下)或鲜荷叶10克、鲜芦根20克);
2.湿困卫表的,加入豆卷9克、藿香9克佩兰9克
3.里湿偏重的,加入苍术9克、白蔻仁6克、法半夏6克、陈皮3克
4.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入滑石18克、甘草3克、赤茯苓9克
5.如暑热偏盛,身热明显,泛恶,肢体昏重,头昏且胀,口干而粘,舌苔黄腻,可加黄连、青蒿,酌配鲜荷叶、
鲜芦根清暑泄热。
6.湿困卫表,身重肢楚,胸闷脘痞,可加豆卷、藿香、佩兰芳化宣表。
7.如里湿偏重,纳呆,脘痞,大便溏,可加苍术、陈皮、半夏和中化湿。
8.暑湿下注,小便短赤,可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
9. 汗出多者,去香薷加藿香;
10. 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祛风止痛;
11. 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赤茯苓或六一散(滑石、甘草)清热利湿;
12. 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
13. 胸闷者加砂仁壳宽胸理气;
14. 纳呆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
15. 若湿重于暑而无汗者,加大豆黄卷助香薷以发表。
16. 暑热偏盛,加黄连、山栀或黄芩、青蒿清暑泄热,亦可配合鲜荷叶,鲜芦根,
17. 湿困卫表,加豆卷、藿香、佩兰等芳化宣表,
18. 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法半夏、陈皮化湿和中,
19. 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赤苓清热利湿。
27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麻黄9克、杏仁9克、甘草9克、法半夏6克、陈皮3克、茯苓9克、生姜6克 红枣2枚
【辨证加减】
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
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
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
14.痰多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
气虚感冒
28参苏饮【组成】木香15克 紫苏叶 干葛(洗) 半夏 前胡 人参 茯苓各23克 枳壳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15克
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
29玉屏风散: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
30再造散 黄芪6克人参3克 桂枝3克甘草1.5克 熟附子3克 细辛2克羌活3克防风3克川芎(3克 煨生姜3克
阴虚感冒,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
31加减葳蕤汤:玉竹10g,白薇10g,葛根10g,生姜3片,葱白6g,薄荷6g(后入),桔梗6g,豆豉6g,甘草5g,大枣10g。
。加减:阴伤明显,咽干口渴甚,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心烦口渴较甚,加黄连、竹叶、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
经方治疗感冒
1)出现出汗,并且周身肌肉疼痛,怕风吹,怕寒冷,食欲减退,没有或者略有发烧时,就用桂枝汤。
其方: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20克,红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一般服用后会有微汗出,效果最好。如果没有出汗,就喝点热的米粥以帮助发汗。注意发汗后要马上换衣服,以防受风后反而会加重感冒。
2)出现无汗,并且周身肌肉关节非常疼痛,甚至于痛得就如鞭打一样,而且非常怕冷,发烧,怕风吹,怕寒冷时,就用麻黄汤其方:麻黄2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打碎,炙甘草2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空腹时服用。
3)出现发烧,甚至于高烧40度,但病人自觉体内热而体外寒,怕冷,无汗,且周身肌肉关节疼痛,口渴能喝水,食欲减退时,就用大青龙汤。其方:麻黄20克,杏仁20克,打碎,石膏30克,炙甘草20克,桂枝20克,生姜五片,大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汗出。当年毛主席感冒后引起发烧,诸西医措手不及,最后还是请山东的刘惠民老中医用此方,一付而烧退。
4)如果发烧后先去挂水吃西药,久之高烧既退,却低烧不断时,那就表示人体的阳气被伤害了,对病邪的抵抗力下降了,因此,已经发不出高烧了。这时就要用当归四逆汤配合四逆汤来扶阳气,退低烧了。用;附子20g干姜15克甘草炙10g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8枚,擘[bo])炙甘草(6克)
5)出现后项强痛,头痛,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等症状,就用葛根汤。其方:葛根30克,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20克,大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来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微汗出。葛根汤是治疗感冒后脖子后面紧,或者咽喉痛的好方子。一般小孩如果感冒后发烧,喉咙痛,或者出现脊柱强直抽搐时,就用此方。往往一付而烧退。
6)、病人外感风寒湿邪,如果出现咳嗽,痰多且色白,病人自觉身体冷痛且沉重,无汗,不渴,也没有胃口,喉咙痒,有时感觉背后两肩胛骨之间有一片冷冷的区域,转动肩胛有不顺畅感,或伴有发烧,此时就用小青龙汤。
其方:麻黄20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桂枝20克,五味子20克,炙甘草20克,法半夏20克,细辛10克,后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有汗。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寒湿的主方。此时病人所患之感冒,不单独有寒邪,还有湿邪。因此用此方时,病人多有在水中或者雨中受寒史。小青龙汤治疗寒湿型感冒,服汗出即烧退,咳嗽就会好转。用小青龙汤治疗过数例久年咳嗽,配合金沸草散,效果十分明显【组成】旋覆花(90克)麻黄(90克)前胡(90克)荆芥穗(120克)炙甘草(30克)半夏(姜汁浸)(30克)赤芍药(30克)功效发散风寒,降气化痰。主治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六分,热服。如汗出并三服。
7)病人外感风寒,出现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畏寒怕冷,反复发作,数天不愈。食欲尚可,不渴。此时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其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黄1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10克,大枣4枚,切,杏仁10克,打碎。每付药加入五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有汗。这个方子也可以用来治疗疟疾的寒热反复发作。如果感冒风寒或者风热,病人或热或寒,或汗出,或症状不明显。辨不清该用麻黄汤还是桂枝汤时,即可先处以此方以开表透邪。
8)、病人外感风寒,如果出现自觉忽冷忽热,恶心,口苦,咽喉发干,食欲减退,心烦,眼睛发花,同时两胸肋部位有胀满感时,即可用小柴胡汤。其方:柴胡15克,法半夏15克,黄芩15克,党参15克,生姜三片,大枣十枚,切,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早晚餐前空腹时各喝一碗。感冒后往往不康复。因为正虚,所以经常反复感冒,前面的感冒未愈,紧接着又来一次新的感冒,病人甚至于常年处于感冒状态之中。此时也可用小柴胡汤配合桂枝汤来治疗虚人感冒,往往效果明显。
9)病人如果不知道是不是感冒了,反正经常出现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痛、舌苔白腻、口中有腻感无味、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其方:麻黄20克,细辛20克,后下,制附片2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早晚餐前空腹时喝一碗。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个帮助机体排除外邪的常用方子。服这个方子时一般病人没有发烧,但多伴随有面色苍白,平素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阳虚症状。也就是说,这是典型的少阴体质所用的方子。凡是少阴体质,多需长期扶阳,但也要时时用此方来扶少阴以开太阳,祛邪外出。一般服后面色转为红润,畏寒减轻,即是佳兆。
10).体虚之人出现感冒。用小柴胡汤配合桂枝汤治疗虚人外感。
其方:柴胡15,桂枝20,白芍20,黄芩12,法半夏15,生姜三片,大枣6枚,切开,炙甘草10,党参15。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来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微汗出。如果不出汗,要喝点热的稀粥,以帮助出汗,这样才有效果。
虚人反复感冒,这次感冒初愈,下次尚未感冒时,及时服此方可以有效地预防再次感冒。遇到流感或者天气大的变化,正常人也可连服三付此方,可以帮助预防感冒。平时总觉得身体虚弱,似有病又无病,但又浑身不适的人,即是虚人,可服用此方十余付,既可消除不适的各种症状,又能改善体质,调整阴阳气血平衡。其实,这是从少阳与太阳两个层面来修复机体的。
11)常服玉屏风散亦是不错的扶正固表的好方法。其方:防风30克,生黄芪60克,白术60克。一付,共研成极细末,每日2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但要求是感冒已愈时服用此方。如果正在感冒期间,以不服为好,以防敛邪之弊。
12)阳气素虚之人若有外感,就可试用参苏饮这个方子,也有不错的效果。其方:苏叶10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切,党参10克,木香10克,葛根1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治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恶寒咳嗽,涕唾稠黏,胸膈满闷等症。
四、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风寒感冒
①感冒清热冲剂(京花牌,北京中药厂):每次1袋,每日2次,开水冲服。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②正柴胡饮冲剂(合欢牌,中国中医研究院实验药厂):每次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喷嚏、清涕、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疾患。
(2)风热感冒
①银翘解毒丸(郯南牌,山东郯南制药厂;中州牌,郑州市中药制药厂;江西牌,江西国药厂):每次99,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风热感冒、痄腮等。
②桑菊感冒片(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江西牌,江西国药厂):每次4~8片,每日2~3次,口服。适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风热之邪外伤皮毛、内舍肺络者。
③感冒退热冲剂(灵芝牌或黄浦牌,上海中药制药三厂):每次1~2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还用于热毒引起的疮疡、疖肿等。
④感冒冲剂(寿山牌,山东潍坊中药厂):每次1~2袋,每日3次。用于风热型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3)感冒外寒里热者 .
防风通圣丸(桐君阁牌,重庆桐君阁药厂;锦塔牌,锦州中药厂;中州牌,郑州中药厂):每次69,每日2次,口服。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病初起、风疹湿疮。
(4)暑湿感冒
①藿香正气软胶囊(长城牌或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每次2~3粒,每日2次,口服。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②藿香正气水(长城牌,天津第一中药厂):每次5~lOml,每日2次,口服。用于感冒、呕吐、泄泻、霍乱、中暑等。
(5)注射剂
①柴胡注射液(_---九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每次2--。4mi,每日1~2次,肌内注射。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的退热和解痛。
②板蓝根注射液(三九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4ml,每日1~2次,肌内注射。亦可每次4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用于风热感冒。
③穿琥宁注射液(戎州牌,I四J[I宜宾制药厂):每次40~80mg,每日3次,肌内注射;或每日400mg~640mg,用相当于药液5倍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分2次静脉滴注。
用于感冒及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炎,流感与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等。
④双黄连粉针(双皇连牌,哈尔滨中药二厂):先以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每次每公斤体重6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
用于风温邪在肺卫或风热闭肺证,证见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等。
2.单验方
感冒单验方
(1)治风寒感冒方羌活、防风、紫苏各10g,生姜2片,苍耳子10g,水煎服,日1剂。
(2)治风热感冒方
①野菊花、大青叶、鱼腥草、淡竹叶各lOg,水煎服,日1剂。
②大青叶20g,鸭跖草15g,桔梗6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感冒食疗方
(1)治风寒感冒方
①姜葱粥:糯米60g,生姜5g,连须葱白5茎。粥熟时,加入姜葱,再煮数沸,并加白糖少许。。食后可出汗。
②葱白7根,豆豉9g,鲜生姜5g,陈皮6g,煎后加红糖30g调服。
(2)治风热感冒方
①黄豆香菜汤:黄豆20g,干香菜3g,水煎服,连服3g。
②薄荷芦根饮:芦根30g,薄荷3~5g,水煎饮用。
(3)治暑湿感冒方
①荷叶粥:粳米60g,鲜荷叶1张。以常法煮熟,加白糖适量,将荷叶盖于粥上,或将荷叶切碎,另用水煎,调入粥内加白糖适量。
②二豆羹:豆腐250g,淡豆豉15g,葱白15g,糖适量。先将豆腐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略煮,后将淡豆豉加入,放水一大碗,煎取小半碗,再放入葱白,煎滚后取出·趁热内服,盖被取微汗,每日1剂。
(4)治时行感冒方
①绿豆饮:绿豆50g,熬汤,加菊花5g,煎服。
②冬瓜粥:粳米30g,小块冬瓜适量与米同煮,粥熟即可食用。
(5)治气虚感冒方党参30g,茯苓15g,生姜6g,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
感冒简验方
(1)春风寒当令,可服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i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三天。 .
(2)夏月暑湿当令,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煎汤频服。
(3)如为流行感冒,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或大青叶),鸭跖草,生甘草等,煎汤服,一日一剂。
名医经验方;
1·风寒感冒正柴胡饮组成;柴胡(9克) 防风(3克) 陈皮(4.5克) 芍药(6克) 甘草(3克) 生姜(三五片)
2·风热感冒解毒合剂.药用;紫苏、荆芥16,大青叶、鸭跖草、四季青各30,
3.体虚感冒泽泻汤.加味药物;泽泻20焦白术16牛膝11生姜3片,冰糖159,每日1剂,保温瓶中用开水15冲泡后服
4. 病毒感冒.药用;石解、玄参、生地、远志各13,生大黄(后下)7,薄荷(后下)、杏仁泥各10,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6,体弱者加生黄芪,
4.药物外敷及局部用药
风寒证用麝香壮骨膏、风热证用消炎止痛膏贴于大椎、肺俞穴。或用胡椒、丁香各7粒,碾碎,以葱白捣膏,涂于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内侧,温覆取汗。咽痛者,可外用双料喉风散、西瓜霜等。痰粘不化者,亦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
5.针灸和拔罐
风寒证者,选列缺、风门、风池、合谷,或取大椎、肺俞等穴拔火罐,或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可灸。鼻塞加迎香穴,咳嗽加太渊穴,痰多加丰隆穴。
风热证者,取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等穴,毫针用泻法,咽痛可刺少商出血。
6.刮砂疗法
用边缘平滑的瓷汤匙蘸润滑油(花生油或麻油)刮颈背,颈自风池穴向下,骨从背脊两旁由上向下。刮时用力要均匀,不要太重,防止刮破皮肤,刮到出现紫色出血点为止。
【转归与预后】
风寒感冒,寒热不退,邪气可化热而见口干欲饮、痰转黄稠、咽痛等症状。反复感冒,引起正气耗散,可由实转虚,或在素体亏虚的基础上反复感邪,以致正气愈亏,而风邪易侵,均可导致本虚标实之证。
时行感冒发病快,病情开始即较重,易于入里化热,成为毒热炽盛之证·且可变生热陷心包、肝风内动等诸般变证。
感冒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也不能认为感冒是小恙而忽视之,古人有“伤风不醒便成劳,,之说。如感冒诱发其它宿疾而使病情恶化者,其预后又当别论。
【护理与调摄】
一、生活调摄
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让患者直接吹风。温度与湿度适宜,不可太干燥。
高热患者以素流质饮食为宜,多吃新鲜水果,多饮水。热退第一天可进素半流食,两三天后改荤半流食,如瘦肉丝、鲜鱼汤;恢复期予以普食。严禁患者吸烟、饮酒,并忌食油腻、辛辣、燥热之品。
二、辨证调护
对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热退后按常规测体温。病人平时应注意盖被,用药宜微汗为度,不可大汗。汗出较多要更换衣服,但勿受凉。注意观察汗出后体温、脉搏的变化,这对判断病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一般不用水袋冷敷,以防遏邪。
【预防与康复】
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状况,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八段锦、跑步等,养成经常性参加户外活动的习惯。
二、药物预防
对于气虚易感者,可服用防感健身片、玉屏风丸等;时行感冒流行期间,可用贯众159,板蓝根309,煎服,或贯众9~159,泡水代茶饮,连用2~3日;夏月暑湿当令,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9)预防。
三、慎避时邪
一年四季,特别是冬春季节,一定要注意起居有节,并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
预防 .
1.简验方
(1) .春风寒当令,可服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i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三天。 .
(2)夏月暑湿当令,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煎汤频服。
(3)如为流行感冒,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或大青叶),鸭跖草,生甘草等,煎汤服,一日一剂。
2.加强锻炼,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以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防寒保暖,在气候冷热变化时,及时增减衣被,避免淋雨受凉及过度疲劳。
4.在感冒流行季节,劝阻患者去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5.醋熏蒸法室内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m],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蒸薰/2小时,每曰或隔日一次,作为流行季节预防之用。
【医论提要】
感冒,据文献载,有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小伤寒等诸多别名。“感冒”一词,首见于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诸风》,书中论及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显然,此处之“感冒”非为病名,实乃作为动词之感受、冒犯之义。而“感冒”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病名出现,较早见于《丹溪心法·中寒附录》中“初有感冒等轻证·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伤风》中首先提出“时行感冒”之名,云:“时行感冒,寒热往来,伤风无汗。”
历代医家对感冒病因的认识,不外六淫邪气和时行病毒两条,六淫之中,又以风为主因。《素问·骨空论》云:p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后世更加明确感冒之因以风邪为主,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兼夹不同季节当令之时气而为患。吴瑭在《温病条辨·杂说·风论》云:“《内经》日:风为百病之长;又日:风者,善行而数变。……盖风之体不一,而风之用有殊;……春初之风,则夹寒水之母气;春末之风,则带火热之子气;夏初之风,则木气未尽而炎渐生;长夏之风,则夹暑气、湿气、木气;大雨而后暴凉,则夹寒水之气;久晴不雨,以其近秋也,而先行燥气;是长夏之风,无所不兼,而人则无所不病也。初秋则夹湿气,季秋则兼寒水之气,所以报冬也。初冬尤兼燥金之气,正冬则寒水本令,而季冬又报来春风木之气,纸鸢起矣。……无论四时之风皆带凉气者,木以水为母也。转化转热者,木生火也,且其体无微不入,其用无处不有,学者能体察风之体用,而于六淫之病,思过半矣。”进一步阐发了风邪之特性,及因风邪而成感冒,有风寒、风热两大证型及兼夹的原理。
对时行病毒致病的认识,可上溯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其云:“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迄及明清,温病学说巨大发展,对时行感冒之认识也日趋完善。虚邪为致病之邪气的通称,盖因邪气乘虚而得以侵入,故名。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对此论述颇详:“感冒,肺病也,元气虚而腠理疏也。经日:虚邪贼风,阳先受之。盖风者,天之阳气,其乘于人则伤卫;卫者,阳也,故日阳先受之。卫又即气也,肺主气,脾生气,故伤风虽肺病,而亦有关于脾,以脾虚则肌肉不充,肺虚则玄府不闭,皆风邪之所由以入也。”感冒之病位,正如沈氏所云:“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沈氏又提出“风为百病长,善行数变,无微不入,十二经、十五络、五脏六腑,皆能受风而为病。或经络受之,由皮毛而入肌肉、入腑;或由EI鼻受之,而入胃、入肠,或入骨空肢节。而心火与风易合,肝木与风
易引,肺舍在至高尤易感,又况头顶招风,眼招风,四肢受风湿。”说明了风邪致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沈氏认为风邪可深入十五络而发感冒,而并非久病、久痛才可入络,确实颇有见地,临床对此种络脉受风感冒的严重性要充分认识。
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用桂枝汤治疗太阳表虚证,用麻黄汤治表实证,为后世治疗感冒辨表实、表虚奠定了理论基础。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伤风论》中,曾创立了颇具特色的对伤风从六经辨证的学说。陈氏提出治足太阳膀胱经伤风用桂枝汤;治足阳明胃经伤风用杏子汤;治足少阳胆经伤风用柴胡加桂汤;治足太阴脾经伤风用桂枝加芍药汤;治足少阴伤风用桂附汤;治足厥阴伤风用八物汤。此说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但后世采用者寥寥。《丹溪心法·中寒附录》中,朱震亨又提出tt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确立了感冒治疗的辛温、辛凉两大法则。随着后世医家的不断充实,到清代,对感冒之理、法、方、药的认识基本完备。感冒的治疗大法,当以发散为主。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伤风》将感冒虚、实之治概括为t·治实之法,秋冬与之辛温,春夏与之辛凉,解其肌表,从汗而散。治虚之法,固其卫气,兼解风邪,若专与发散,或汗多亡阳,或屡痊屡发,皆治之过也。”清代林习iilI琴在《类证治裁.伤风》则强调:伤风''治法不宜表散太过,不宜补益太早,须察虚实,审轻重,辨寒热,顺时令。,,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古代医家对体虚感冒尤为重视。“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散;一切阴虚者,皆宜补阴发散。……感轻而体虚者,散之当轻,宜参苏饮之属。,,(清.吴澄《不居集·屡散·论散法》)“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而佐以和解,倘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清·李用粹《证治汇补·伤风》)对于血虚感冒,唐容川在《血证论。感冒》中提出t。血家最忌感冒’’''然血家又易感冒”,治疗“唯和解一法,为能补正祛邪,宜先生其津,使津足而火不食气,则肺气能达于皮毛,而卫气充实,次宜疏理其气,使血分和,则不留邪为患,而外邪自解矣。宜小柴胡汤加杏仁、荆芥、防风、紫苏主之。”清代温病学说的形成,对时行感冒认识的深入,医家又较多采用了温热病的方药以治疗感冒。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中归纳了伤风治疗的八法,“一驱风,苏叶、荆芥之类;二消痰,半夏、象贝之类;三降气,苏子、前胡之类;四和荣卫,桂枝、白芍之类;五润津液,蒌仁、玄参之类;六养血,当归、阿胶之类;七清火,黄芩、山栀之类;八理肺,桑皮、大力子之类。’’并认为“八者随其症之轻重而加减之,更加以避风寒,戒辛酸,则庶几渐愈。”
近代医家辈出,他们的诸多临床经验,极大丰富了感冒一病的辨证论治。例如施今墨对于外感病,着重辨别气血、虚实和表里,尤以辨表里(即详审表里比重)更具特色。施氏认为,外感热病必内有蕴热,方易招致外邪,若无内因,仅有外因多不能伤人,故治表证不可只知发汗,尤当注意清里,在“清”和“解”两方面权衡轻重,自创七解三清(即解表和清里药味之比例为7:3,余此类推),六解四清、半解半清、四解六清、三解七清等法,务使用药时表里比重适当。刘惠民对于外感病的治疗,亦主张既解表又清里,临证善用生石膏,视其为理想的解表清里药物。刘氏并重视脾胃之气的调理,认为脾胃为汗液资生之源,药常用麻黄、石膏配伍山药以健脾益胃,使邪热去而正不伤。刘氏应用表散药,注意三因制宜:春宜用薄荷、葛根,麻黄用量宜小;夏宜用藿香、香薷、滑石;秋宜用麦门冬、沙参;冬则必用生姜、桂枝、麻黄。他在解表时,对南方人多用豆豉、苏叶、荆芥、浮萍等轻清表剂,对北方人则必用麻黄,用量多在99以上,甚或与桂枝同用。湿邪重浊粘腻,不易速去,感冒夹湿或以湿邪为主所致之感冒,多缠绵难愈。蒲辅周治疗感冒夹湿之证,以疏解为先,继用和脾消滞、清利湿热之法。赵绍琴对于湿伤于表的湿邪感冒,多用辛香宣透之品,芳化湿浊,宣通腠理,使气机畅达,微微汗出,湿邪可尽去。药用藿香、佩兰、大豆黄卷、陈香薷、淡豆豉之类。由于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亦常配苏叶、桔梗、杏仁等宣肺降气之品,气化则湿化。湿易伤脾,脾能运湿,常用苍术、砂仁、蔻仁、谷麦芽等燥湿健脾消导之品,内湿较重者,加茯苓、泽泻、薏苡仁以淡渗利湿。
对于感冒伤风与伤寒的关系问题,历代颇多争议,认为两者应明确区分。如在《丹溪心法·中寒附录》中朱丹溪告诫医者:“凡症与伤寒相类者极多,……初有感冒等轻证,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伤风》中明确提出以邪之深浅和传变分辨伤寒与伤风,“伤风之病,本由外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轻而浅者,止犯皮毛,即为伤风。”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提纲门·伤风》中,专列“伤风伤寒辨”,从临床症状方面详加辨析,认为,“风循经络,亦有六经传遍,其初起头疼身热与伤寒同,但伤风必鼻塞流涕,且多恶风,居暖室之中,则坦然自如,伤寒恶寒,虽近烈火,仍复怕寒。又伤风在表者,有汗而手足微烦,伤寒在表者,无汗而手足微冷。伤风在里,肺热而皮肤发疹;伤寒在里,胃热而肌肉发斑,皆各异也。”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亦云:“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非《伤寒论》中所云之中风,乃时行之杂感也。”反对此说亦不乏其人。清代王学权《重庆堂随笔》云:“《伤寒论》之中风,为《难经》五种伤寒之一,即后世之伤风是也。盖伤与中,字义无殊,如云风伤卫、寒伤营是矣。”雷少逸《时病论·伤风》中也说:“伤风之病,即仲景书中风伤卫之证也,诸家已详。”两种见解,可谓大相径庭。诚然,临床运用《伤寒论》某些方剂可有效地治疗感冒,但就伤寒包函范围的广泛性而言,伤风不能与之相提并论。辨伤风与伤寒的关键在于病邪的传变与否。
古今之人,多视感冒伤风为小恙,但古人又有“伤风不醒变成劳”之说。元气平和之人罹患感冒,表散和解便愈,甚或不药自愈。虚人则不然,如清代吴澄《不居集》所言:“若在肾水素亏,肝火自旺者,不过因一时风寒所束,遂作干咳、喉痛,此外邪本轻,内伤实重,医者不察,肆行表散,致鼓其风木之火上炎,反令发热头痛,继又寒热往来,益与清解,不至十剂,肝肾与肺三脏已伤损无遗,久者周年,近者百日,溘然逝矣。”因此他说:“伤风误表必成劳。”《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认为伤风“乃至难治之疾,生死之所关也。盖伤风之疾,由皮毛以入于肺,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涩则气闭而邪结。并有视为微疾,不避风寒,不慎饮食,经年累月,病机日深,或成血证,或成肺痿,或成哮喘,或成怯弱,比比皆然。误治之害,不可胜数。谚云'伤风不醒变成劳’,至言也。”说明对于感冒,尤其是体虚感冒,要加以足够的重视,失治、误治均可能发生严重的变证,临床切不可视感冒为小恙而忽视之。对于感冒的防护,明代张介宾的经验也值得借鉴。他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伤风》中指出“凡风邪伤人,必在肩后颈根大杼、风门、肺俞之间,由兹达肺最近最捷,按而酸处即其迳也。故凡气体薄弱及中年以后血气渐衰者,邪必易犯,但知慎护此处,或昼坐则常令微暖,或夜卧则以衣帛之类密护其处,勿使微凉,则可免终身伤风咳嗽之患,此余身验切效之法,谨录之以告夫惜身同志者。”
【医案选粹】
案一表寒里热案
刘X X,男,28岁。一周之前,暴感风寒,左臂骤然作痛,咳嗽剧烈,夜不安枕,经服药及针灸治疗,未见显效,昨晚忽又咳血,大便四日未下,体温38.8。C。舌苔黄,脉浮紧。
辨证立法:脉象浮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寒痹阻经络左臂骤痛。肺主皮毛,风寒客肺症现咳嗽。大便不通,内热甚炽,遂致咳血。基本以五解五清法治之。
处方:赤芍药6g 白芍药6g 川桂枝(炒)4.5g 炙苏子lOg 炙白前6g 片姜黄lOg 炙紫菀lOg 炙前胡6g 白杏仁lOg 炙麻黄39 嫩桑枝309 苦桔梗4.5g大蓟炭6g 白苇根15g 酒黄芩lOg 小蓟炭6g 白茅根15g炙甘草3g 紫雪丹3g(温开水分两次冲服)
二诊:前方服二剂,发热退,臂痛减,咳嗽见好,未吐血,大便已下。
处方:前方去大小蓟炭、紫雪丹,加旋覆花6g,新绛4.5g(前二味药同布包)。
三诊:药服二剂,左臂痛已好,体温正常,咳嗽减轻,但周身似有气串走,酸楚不适,夙疾偏头痛又现。
处方:杭白芍lOg 片姜黄6g 川桂枝(炒)3g 酒地龙10g 白蒺藜15g 海风藤lOg 石楠藤lOg 蔓荆子6g炙甘草3g 旋覆花(红新绛4.5g同布包)6g。
(选自《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案二感冒夹湿案
薛××,男,60岁,1963年3月8日初诊。感冒两周,尚发烧,鼻塞流涕,咳嗽,Ⅱ因}嗥且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脉浮微数,舌淡苔白黄腻,属感冒夹湿,治宜疏解。
处方:
苏叶4·5g 杏仁6g 桔梗3g 炒枳壳3g 前胡3g 制香附3g 陈皮3g 荆芥3g 炒莱菔子4.5g 甘草1.5g 薄荷(后下)3g葱白(后下)3寸
三剂,一剂两煎,共取16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3月16日复诊:体温正常,咳嗽已止,咽已不痒痛,鼻塞减轻,流黄粘鼻涕,大便软,量少,脉浮滑,秽苔未净。病势虽减,外邪未尽,治宜疏解,兼理肠胃。处方:
苏叶6g 杏仁6g桔梗3g 炒枳壳4.5g 前胡3g 制香附4.5g 陈皮3g 僵蚕4.59 莱菔子炒4.5g炒神曲6g 甘草1.5g 豆豉99 葱白(后下)3寸
二剂,煎服法同前。
4月2日三诊:药后鼻塞减,不流涕,食纳尚可,腹胀,大便不畅,量少。脉沉滑,秽苔未尽。外邪已解,湿滞未尽,治宜和脾消滞,清利湿热。处方:
炒苍术6g 厚朴4g 陈皮4.5g 炙甘草1.5g 法半夏6g 藿香梗6g 槟榔4.5g 炒枳实3g 炒神曲6g 大黄(另包后下)3g 生姜3片
二剂,煎服法同前。
继用香砂平胃丸三袋,早晚各服6g,白开水下,调理而愈。
(选自《蒲辅周医疗经验》)
案三伤风戴阳案
1.石开晓病伤风咳嗽,未尝发热,自觉急迫欲死,呼吸不能相续,求余诊之。余见其头面赤红,躁扰不歇,脉亦豁大而空。谓日:此症颇奇,全似伤寒戴阳症,何以伤风小恙亦有之?急宜用人参、附子等温补下元,收回阳气,不然子丑时,一身大汗,脱阳而死矣。渠不以为然。及日落,阳不用事,愈慌乱,不能少支,忙服前药,服后稍宁片刻,又为床侧添同寝一人,逼其出汗如雨,再用一剂,汗止身安,咳嗽俱不作。询其所由,云连服麻黄药四贴,遂尔躁急欲死。然后知伤风亦有戴阳症,与伤寒无别,总因其人平素下虚,是以真阳易于上越耳。
(选自《寓意草》)
案四鸿胪苏龙溪患伤风咳嗽,气喘,鼻塞流涕,余用参苏饮一剂以散寒邪,更用补中益气汤以实腠理而愈。后因劳怒仍作,自用前饮益甚,加黄连、枳实,腹胀不食,小便短少,服二陈、四苓,前症愈剧,小便不通。余日:腹胀不食,脾胃虚也;小便短少,肺肾虚也。悉因攻伐所致。投以六君加黄芪、炮姜、五味,二剂诸症顿退,再用补中益气加炮姜、五味,数剂痊愈。
(选自《薛氏医案》)
案五阴虚感冒案
施××,男,成年。
初诊:1940年10月26日。
阴虚之火上升,风邪外乘,寒热不解,咽痛蒂垂,头痛不清,脉浮弦,苔薄腻。拟予育阴之中,佐以懈表,黑膏汤出入。
小生地四钱炒香豉三钱黑山栀一钱半京玄参一钱半冬桑叶三钱嫩射干八分生甘草八分苦桔梗一钱挂金灯八分藏青果一钱
二诊:寒热已减,咽痛亦瘥,头痛未清,夜不安寐,咳嗽。再以泄厥阴,安心神,宣肺化痰。
冬桑叶三钱甘菊花三钱 白蒺藜三钱薄荷炭八分辰赤苓三钱甜杏仁三钱 象贝母三钱净蝉衣八分冬瓜子四钱藏青果一钱荷叶边一角 辰灯芯一把
(选自《程门雪医案》)
【现代研究】
中医之感冒涉及了西医学中的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感冒为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成人每年患2~3次,儿童高2-3倍。由于它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均可自愈,但婴幼儿、老年患者及兼有宿疾的病人,易出现合并症,特别是流行性感冒的发病,其病情兼夹复杂,其感染者众多,最高可达人群中80%,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每2~3年一小流行,10年左右一大流行,造成的危害较大。国外资料报道,1957年美国因流感造成7万人死亡,1986年造成3万人丧生;1991年西班牙流感发病1 3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3。我国被认为流感大流行株的发源地和新变异株的多发地,北京地区中小学生发病率达10 o//~20 o//o,必须慎重对待。该病多系病毒感染,属于细胞内侵犯。中西药效果均不理想,但若能掌握中医辨证论治,合理选方用药,确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体现出中医的优势。近年来,开展了中医药防治感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介绍如下。
一、感冒的临床研究
1·风寒感冒正柴胡饮临床协作组在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观察中,按《景岳全书》的正柴胡饮剂量比例,将柴胡、陈皮、防风、’芍药、甘草、生姜等制成冲剂,每日3次,每次129。正柴胡饮组666例,结果服药48小时内主要症状消失或好转九成以上者共526例(79%),而板蓝根组238例中仅130例(54.6 o/4),正柴胡饮组疗效明显优于板蓝根冲剂组(中医杂志,1985,<12>:13)。
杜怀棠以荆防针治疗风寒表证发热患者60例,体温高于38'。C,病程在3天以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肌注荆防针(含荆芥、防风、羌活、独活)4ml,对照组肌注安痛定2ml,均为每6~8小时1次,同时服乳酶生1粒作安慰剂,共3次,记录用药后30、60、90、120分钟及24小时的体温,结果两组显效者分 别为22例和17例,有效者5例和9例,无效者各3例,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中医杂志,1985,(10):30)。
2·风热感冒唐英自拟解毒合剂治疗风热感冒100例,药用紫苏、荆芥15009,大青叶、鸭跖草、四季青各3 0009,加水25 000ml,浓煎成每ml内含生药49的合剂,50ml/日,分3~4次口服,病重热甚者3~4小时服1次。结果显效48例,无效8例(广西中医药,1987,(1>:5)。刘振义运用香石清解袋泡剂治疗病毒性上感高热239例,药物组成为香薷、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生石膏、知母、射干、板蓝根、藿香、滑石、熟大黄、甘草。10岁以下者每次1袋,10~15岁者每次2袋,15岁以上者每次2~3袋,均为2小时1次,开水浸泡15~20分钟后服。热退后再服1日,量减半,日3次。对照组320例以青霉素、感冒清热冲剂或板蓝根冲剂为治疗药物。结果:两组分别显效179、240例,有效60、6例,无效0、74例,有效率100 o%:75%,平均退热时间为18.68+9.64小时和83·10+19.07小时,症状消失时间为24.00±10.70和81.23土19.68小时,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中医杂志,1992,<8>:29)。
3·暑湿感冒 蒋见复等以清暑解热治疗病毒性感冒(属湿温者)450例,发热均在38。C以上,结果12小时获愈者137例(14.1%),24小时获愈者430例(95.6%)。90%以上的患者服药1~2帖即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P<o.001)。药物组成为石膏、知母、金银花、黄芩、葛根、豆卷、香薷、桑叶、六一散等。认为中医疗效好的原因是由于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暑令和炎热之气,以及风、寒、湿气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为致病因素,针对暑温的治疗采用清暑解热法,故可获得好的效果(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8>:5)。
有人用甘露消毒丹治疗夏季流感218例,药用豆蔻、藿香、石菖蒲、黄芩、射干、连翘各109,茵陈、滑石各209,木通、薄荷、川贝母各69,每日1剂,经3~6日治疗后,痊愈189例,好转28例,无效1例,有效率99.5%,对照组80例,药用速效感冒丸,治疗3~6日后,痊愈18例,好转47例,无效15例,有效率81.2%,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o.01)(浙江中医杂志,1991,<7>:296)。
4.时行感冒牛汝楫以螃蜞菊制剂治疗流行性感冒172例,每人每日用量相当于全草509,按制药方法不同,分别制成I号和Ⅱ号感冒片;对照组用吗啉600mg/日,称为I号感冒片。三组分组治疗105例,67例,36例,其治愈率分别为86.6%(91/105)、73.1%(49/67)和27.7%(10/36),I号感冒片较Ⅱ号感冒片好(P<o.01)(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29)。姚华用白虎汤加减治疗流行性感冒高热者50例,药用石膏、板蓝根、知母、羌活、甘草等,结果均在2日内退热(江苏中医杂志,1986,<1>:9)。
5.体虚感冒 何耀普等用泽泻汤加味防治体虚反复感冒者85例,药物有泽泻209,焦白术159,牛膝109,卫分症状明显者加生姜3片,冰糖159,每日1剂,将药物置于保温瓶中,用开水1500ml,冲泡后,频频服尽,10日为1疗程,连服1~2疗程,结果痊愈80例,无效5例,治愈率为94.1%,随访3年未感冒者21例,2年未感冒者28例,0.5~1年未感冒者31例(国医论坛,1992,(4):14)。严强以滋阴通下清透法治疗病毒性感冒197例,药用石解、玄参、生地、远志各129,生大黄(后下)69,薄荷(后下)、杏仁泥各99,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59,体弱者加生黄芪,老年患者用量酌减,El2剂,每剂煎2次,分4次服。结果:痊愈45例,显效29例,有效6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3.9%(中医药学报,1995,<6):19)。
二、感冒的预防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对540名易感冒者进行防治对比试验表明,单服黄芪确有减少感冒发病和缩短病程作用,1281人的对比试验表明,黄芪加干扰素预防感冒优于单独使用低浓度干扰素。在150人中进行的预防流感的病毒试验,也证明二者合用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中医杂志,1980,(1):23)。张祥德采用补脾法防治易感冒成人81例,经防治前后的自身对照组证明,健脾益气药的疗效与机体免疫增高的程度相平行(辽宁中医杂志,1985,<1>:23)。牛汝楫以健康人群4431人El服螃蜞菊制剂预防流感,对照组4527人不服任何药物。预防组和对照组发病率分别为3.9%和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01)(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29)。
三、感冒的实验研究
龚文对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急症研究所研制的退热1号口服液(又名热必宁颗粒剂)进行抗病毒研究,证明该药液在鸡胚和细胞培养上,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巨细胞病毒的抑制效果更为突出,这或许可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特别是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国病毒学,1983,<12):32)。
感冒
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四时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见。中医学认为主要有风寒型、风热型、风寒挟湿型和体虚外感。风寒感冒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为主症。风热感冒以身热微恶风、头痛且胀、咽喉肿痛、口干欲饮、汗出为特征。风寒挟湿型以恶寒、发热、头晕蒙重痛、周身酸困、沉重疼痛为主症。体虚外感以素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反复感冒为特点。
1.感冒散
是清代道医傅青主所创,荆芥50g柴胡50g黄芩50g姜半夏50g炙甘草50g,上五味研细末,一次5g,白开水冲服。此感冒散治感冒初期之妙也。恶寒、咽痛、打喷嚏、流鼻涕、头痛等感冒症状初起,一日内,均可用感冒散,越早用疗效越好。一饮感冒症状即可缓解
2.a.感冒的人可連續三天食用,一大匙微熱蜂蜜加1/4匙肉桂粉。這個過程可治癒慢性咳嗽、感冒及清理靜脈。b.车前草,:治感冒高烧。用法如下:用鲜品5~8棵(视大小而定,洗净后切段并捣成泥状,再加适量的温开水,热天用冷开水或纯净水、矿泉水滤渣取汁,再兑入适量的白糖备用。每次服100~200毫升约半小碗至一小碗,视年龄而定,间隔时间为2小时左右,连服3次左右即可痊愈。
3.中药敷脚心治疗宝宝高烧的验方
a.四仁粉材料:杏仁、桃仁、栀仁、枣仁等量,磨成细粉。用法:取适量,以鸭蛋清调成糊,置于纱布块中,贴于宝宝脚掌心外用长布条将纱布块和宝宝脚丫缠绕固定,为避免宝宝踢掉,可以再套上袜子。要点: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注:1、四种仁只要等量即可,药店最少卖几克你就买几克。刚开始我不知道药粉效果这么好,每种仁买了几两,磨好后变成一大罐,两来只用了一点点就很有效。杭州地区的妈妈如果需要,我可以免费给你们一点。2、有的药店只有山栀仁、炒栀仁、酸枣仁,也可以。3、家里没有常备鸭蛋的,用鸡蛋也可以。4、敷好后定时检查药糊是否变干,如果已变干而未退烧可以再敷新药糊。我是敷一次就好。5、如果敷药的脚心有黑色药痕,是体内热气排出,不必担心。我从未敷出药痕,药粉本身不褪色
b. 小孩发烧——绿豆面饼子贴脚心。
孩子偶尔发烧,送去医院,排队挂号、交叉感染,一折腾怕更严重了,而父母也不敢给孩子随便用药。这位老人家说,有些来自民间的小方法其实挺管用的。鸡蛋清做水,和生绿豆面一起和成面,捏成小饼子,贴在孩子双脚脚心最洼处,贴上一两天就能退烧。燕窝加鸡蛋清和面,捏成小饼子,贴在孩子的肚脐眼上,也能治轻微发烧。
c.非常简单的方法来治疗感冒,不仅好的快,而且没有副作用。特别是感冒还伴有严重的鼻塞,这个方法就更有效了。
具体方法是:准备三样日常原料:葱白25克,鲜生姜25克,大蒜25克。洗净后放入一个器皿内,切成片(或切成丁,最好是捣成糊状),加水250毫升煎煮,煎好后将成品分成两份。先服用一份,服后需注意保暖,用不了1小时即会大汗湿透,立感两鼻畅通,全身舒爽,隔6小时后再服用剩下的一份。一般连服2剂即可痊愈。家住上海的张女士体制虚弱,经常感冒不见好,用了此法后,得感冒的次数也少了,一年后几乎不感冒了。
4.生姜5片,紫苏叶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5.党参15克,苏叶10克,开水冲泡,不拘时饮用。据报道,对习惯性感冒,体虚感冒疗效颇佳,有效率达96%。
6.糯米60克淘净后,入生姜少许,放砂锅内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根,待粥将熟时,加入米醋一匙,稍煮即可。然后趁热服食,疗效颇著。
7.鲜紫苏叶30克,放入熬好的米粥中煮2--3分钟,去苏叶服粥。此方又治老年伤风咳嗽。
8.苏叶、生姜各3克,红糖15克。沸水冲泡,盖严,浸泡10分钟,趁热频服。
9.葱白50克,淡豆豉15克。水煎服。
10.连须葱白10根,生姜3片。煎汤或加入红糖适量调服。
11.临睡前用生姜适量切片,煎水洗脚。疗效显著。
12.大蒜适量,去皮,削成圆柱形,水裹油纱布(以减轻刺激作用,塞鼻中。约20分钟,鼻内有刺痛感时取出。左右两鼻交替塞,每日2次。轻度感冒1--2天即愈。
13.葱白头、生姜各15--30克,食盐3--6克,白酒1蛊。上药共捣如糊状,酒加入调匀,用纱布包之,涂擦前胸、后背、手心、脚心及(月国窝、肘窝。擦1遍后,嘱患者安卧。据报道,部分病例半小时许,汗出,热退,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消失。治疗107例,均在1--2日内见效,一般用1次,少数病例用2次。
14.僵蚕粉3克,蝉蜕粉1.5克,并用金银花30克煎汤送服,每日1剂。本方适应于感冒高热的患者。
15.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2--3日。据报道,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16.贯众30克。加水600--800毫升,煎至300毫升左右后过滤,加白糖适量。每次服100毫升左右,每日3次,连服6天。据报道,治疗100例,均收到较好效果。
17.羌活12--1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18.桑叶、菊花各5克,竹叶、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共用沸水浸泡,白糖适量调味,当饮料多量饮用。
19.金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前二味药加水煎2次后,合并,放入蜂蜜搅匀,随时饮用。
20.银翘解毒片6片,研为细末,(可加冰片少许,开水调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肚脐,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21.白矾30克,面粉适量。将白矾研末后,加面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两脚心(涌泉穴,不时滴醋使药膏保持湿润。据报道,治疗100余例普通感冒,一般于敷药6小时后开始降温,12--36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涌泉穴位置:将五个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面正中出现一个凹窝的地方。
22.鲜地龙数条,白糖适量。将地龙洗净,放入碗内,撒入白糖,地龙倾刻而死,再加入面粉适量,共捣成稠膏,纱布包裹,敷头顶(百会穴和肚脐。干则取下,加水调稀再敷,数小时后开始降温,一般1--2日内体温可降至正常(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上。从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脖子后边的头发边上的正当中的地方
23.轻度感冒——白菜疙瘩加葱姜。
a.轻度感冒可以喝点白菜疙瘩水来缓解。把白菜疙瘩洗净切成小碎块,加上葱块、姜片,一起加水熬,白菜熬得快烂时,把水沥出来喝掉。中医看来,感冒就是内热太多,白菜解表,葱姜性温,能帮助发汗,汗发出来,感冒就好多了。
b.外感方.方药:荆芥10g防风10g细辛5g桔梗10g麻黄10g杏仁10g干姜10g黄芩10g陈皮10g川芎10g党参10g甘草6g主治:外感风寒所至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闷气痰多等。疗效非常好
24.葱白粥)
来源;《济生秘览》原料;.粳米50克葱白白糖各适量。制法;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白糖放入即可。用法;每日1次。热服,取微汗。功效;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25.姜糖饮)
来源;民间验方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制法;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26银花饮)来源民间方原料;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制法;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一次,再加水煎熬一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用法;每日3次,或随时饮用。功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27香薷饮)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料;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制法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用法代茶频饮。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28.五神汤)来源《惠直堂经验方》原料;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茶叶6克红糖30克。制法;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文火上煎沸,加红糖溶化即成。用法;随量服。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29葱豉汤)来源《孟诜方》原料;连须葱白30克淡豆豉10克生姜3片黄酒30克。制法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用法;热服,服后盖被取汗。功效;解表和中。
30.杭菊糖茶)来源;民间验方原料;杭菊花3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用法;代茶饮服。
功效;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发热患者。
31.姜糖苏叶饮原料;苏叶生姜各3克红糖15克。制法;将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瓷杯内,再加红糖,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即成。用法;每日2次,趁热服食。
32.桑菊薄竹饮)来源《广东凉茶验方》原料;桑叶菊花各5克薄荷3克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制法;将桑叶、菊花、苦竹叶、白茅根、薄荷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10分钟即成。用法;代茶随时饮用。功效;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33.葱豉黄酒汤)来源;《孟诜方》原料;豆豉15克葱须30克黄酒50克制法;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黄酒,出锅。用法;每日2次,趁热顿服。功效;解表和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34.银花薄荷饮)来源经验方原料;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制法;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用法;每日3~4次,温热服。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型感冒,效果显著
35.姜糖饮)来源;民间验方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红糖20克。制法;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36黄豆芫荽煎)来源民间方原料;黄豆10克芫荽(香菜)30克制法;将黄豆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芫荽,再煎15分钟,去渣。用法;1次服完。每日1服。功效;辛温解表,健脾胃。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37.地瓜葛根煎)来源民间方原料;鲜地瓜100克葛根(干品)50克制法;将地瓜洗净切片和葛根一起,加水适量水煎,去渣。用法;每日1次。1次服完。功效;发表解肌,解热生津。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38.孩子在感冒的时候经常会流鼻涕、发烧,接着又咳嗽,喉咙听起来呼咙呼咙的有痰。有时虽然用药物让鼻涕不再流,也不发烧了,但有痰的症状却一直消除不去,这表明孩子的体内因感冒引起的上火还没有完全退去。有时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常常让孩子喉咙里的痰维持半年之久。我们可以去药店购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能治疗多痰症,尤其是清晨多痰。
39.神仙粥
治风寒感冒[功能主治]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糯米煮成粥,7个葱白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方组成]糯米l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入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l5分钟后便觉胃中热气升腾,遍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l次,连服4次即愈。注风热感冒不宜服用。
40.葱姜豆豉治伤风感冒
[功能主治]解热透表,解毒通阳。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塞、头痛、畏寒、无汗等。'
[处方组成]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用沙锅加水一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
41.白胡椒热汤面治感冒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消痰解毒。治风寒袭表引起的感冒
[处方组成]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煮热汤面条一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
42.滴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
[功能主治]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处方组成]大白萝卜。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入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
43.核桃葱姜茶治感冒发热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热,头痛无汗
[处方组成]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核桃仁、葱白、生姜共捣烂,与茶叶一同放人沙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棉被卧床,注意避风。
44.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处方组成]西瓜、番茄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子,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45.青龙白虎汤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等。
[处方组成]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曰服3次,用量不限。
46.醋熏法预防流感
[功能主治]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感冒、脑膜炎、胆囊炎之功效
[处方组成]米醋不拘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
47.双白汤治感冒咽痛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治感冒,症见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
[处方组成]鸭蛋清(蛋白)2个,葱白4段,饴糖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葱白及饴糖用两茶杯水煮一两沸,倒入盛有鸭蛋清的碗中,搅匀。分2次热服。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48.胡萝卜汤发汗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感冒,畏寒需发汗。胡萝卜汤发汗作用轻微而持续,无过度之弊。
[处方备注][制用法]洗净,切碎,煎汤。热饮。
49.五神汤发汗解表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治风寒感冒,症见畏寒、身痛、无汗等。如伴咳嗽痰盛可加橘皮l0克(鲜品加倍)。[处方组成]荆芥、苏叶(中药店有售)各10克,茶叶6克,鲜姜l0克,红糖3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l5~20分钟后,加入红糖溶化即成。每日2次,量不拘。
50.干白菜根汤治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表。治风寒感冒。
[处方组成]干白菜根l块,红糖50克,姜3片。
[处方备注][制用法]加水共煎汤。日服3次
51.红糖乌梅汤治感冒发热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症见发热、畏寒等。
[处方组成]乌梅4个,红糖l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加水共煮浓汤。分2次服。
52.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
[功能主治]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
[处方组成]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
53.酒煮荔枝肉治气虚感冒
[功能主治]通神益气,消散滞气。治气虚感冒[处方组成]荔枝肉30克,黄酒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用酒煮荔枝肉。趁热顿服。注据《续名医类案》介绍,某患者因气虚感寒,胸膈稍滞,鼻塞不畅。用上法无不奏效。
54.芦根汤治流行性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宣通气机。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
[处方组成]芦根50克,鲜萝卜200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处方备注][制用法]煮汤。代茶饮。
55.葱白大蒜汤预防流感
[功能主治]解毒杀菌,透表通阳。可预防流行陛感冒
[处方组成]葱白500克,大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葱白洗净,大蒜去皮,切碎,加水2千克煎汤。每日服3次,每次一茶杯。
56.荸荠汁治咽痛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清咽利膈。治风寒或虚火咽痛等。
[处方组成]荸荠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后裹以纱布挤汁。以汁漱喉,徐徐咽下。每日数次,可连续漱服。
57.草鱼汤治伤风鼻塞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疏风止痛。用治感冒,症见畏寒发冷、头痛体倦、鼻塞不通等。
[处方组成]草鱼(青鱼)肉150克,生姜片25克,米酒1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用半碗水煮沸后,放入鱼肉片、姜片及米酒共炖约30分钟,加盐调味。趁热食用,食后卧床盖被取微汗。每日2次。注意避风寒。
58.口含生大蒜治感冒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解毒杀菌。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等。
[处方组成]大蒜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蒜瓣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
59.冰糖鸡蛋治感冒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处方组成]鸡蛋l个,冰糖3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
60.葱豉黄酒汤解表和中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发散风寒,温中降逆。治风寒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虚烦、无汗、呕吐、泄泻等。
[处方组成]全葱30克,淡豆豉20克,黄酒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豆豉放人沙锅内加水一小碗,煮l0余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带须)放人,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
[处方备注][制用法]先将豆豉放人沙锅内加水一小碗,煮l0余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带须)放人,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
61.银花山楂汤治风热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口渴等。
[处方组成]银花30克,山楂l0克,蜂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银花与山楂放入沙锅内,加水置旺火上烧沸,3~5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碗内。再加水煎熬一次后滤出药
62.绿豆茶饮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处方组成]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l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63.白菜根白糖汤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热多寒少。
[处方组成]白菜根(疙瘩)1个,白糖少许。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白菜根洗净,切片,加水一碗煎好,后加白糖。日服2次
64.外用治感冒方
[功能主治]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
[处方组成]葱白、生姜各l5克,食盐3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胭窝、肘窝,擦后安卧注据《中级医刊》l965年介绍:部分病例涂擦后半小时即出汗退热,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恢复。治疗107例,均在一两日内见效,一般用l次,少数病例用2次即愈。
65.鸡蛋白糖治嗓子痛
[功能主治]清咽润喉。治嗓子疼痛。[处方组成]鲜鸡蛋2个,白糖l5克,香油数滴
[处方备注][制用法]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66.参苏饮治病毒性感冒
[方剂]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各22克,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各15克,生姜3片,大枣l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益气解毒,祛痰止咳。
[验证]王xx,男,6岁,于1985年11月24日初诊。3天来,身热无汗,鼻流清涕,头痛形寒,倦怠乏力,某医院诊为病毒性感冒。选用病毒灵、阿斯匹林,服后汗出热度暂降,须臾汗收身热复作。又加用速效感冒胶囊、紫雪散,热仍不退,遂来院求治。查体:身热暮重,体温37.8℃,热前略有形寒,手足微凉,鼻仍流涕,面色苍白,心烦胸闷气短,形体消瘦,倦怠无力,尹纳差,口干不欲饮,小便清,大便稀塘,舌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证属素体虚弱,外邪遏表,未得宣散,有里虚邪陷之虞。治当益气解毒,和中达邪,宗参苏散加减。处方:太子参、苏叶、葛根、前胡、淡豆豉、神曲各10克,橘皮、法半夏、枳壳各5克,葱白3个。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上方服药3剂,身热渐降,晚间体温37.2℃左右,形寒肢冷已解,心烦气短亦已,面色略转红润,胃纳转佳,舌苔白,脉缓。余邪尚未尽除,治宗原方化裁。处方:太子参、苏叶、陈皮、法半夏各5克,柴胡、葛根、茯苓、神曲各10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5枚。又服3剂,诸症均解。
67.神仙粥治风寒感冒
[方剂]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
[制用法]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人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15分钟后便觉胃中热气升腾,遍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即愈。
[功效]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孺米煮成粥,7个葱白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验证]刘x、,女,8岁,于19977年10月6日初诊。被诊为风寒感冒,先服西药感冒通、康必得等药,疗效不佳,后服用上方一连用三日痊愈。
[备注]风热感胃不宜服用。
68.银翘合剂治风热感冒
[方剂]板兰根、银花、连翘各30克,荆芥10克(后下。
[制用法]煎成50%浓液,每服30-60ml,1日3次,儿童酌减。服药后多饮水。
[加减]咳嗽加生甘草、桔梗、杏仁各10克。,咽喉肿痛加锦灯笼、山豆根各10克
[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红喉痛,目赤发热或咳嗽痰黄等。
[验证]靳xx,男,20岁。就诊日期;1970年3月。患者发热头痛,喉红痛,咳嗽痰粘黄,咯不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予上方加味,每服60ml,1日3次。第2天退热,第4天咳嗽咽喉红痛均解而愈。
[备注]风寒外感忌用。
69.冰糖鸡蛋治感冒
[方剂]鸡蛋1个,冰糖30克。
[制用法]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验证]赵xx,女,17岁,感冒后经治疗较差,遂取本方服用,一次即愈。
70.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
[方剂]大白萝卜。
[制用法]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人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
[功效]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验证]据《新中医》介绍,本方曾治愈感冒患者23例,收效良好。
71.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
[方剂]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砂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
[功效]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
[验证]经临床治疗9例,9例全部痊愈。
72.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
[方剂]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用法]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验证]据《卫生报》介绍,本方治疗感冒可获良效。
73.绿豆茶饮治流感
[方剂]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
[制用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人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验证]本方在广大群众中被广泛应用。
74.青龙白虎汤治流感
[方剂]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
[制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日服3次,用量不限。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等。
[验证]经临床治疗10例患者,8例痊愈,2例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100%。
75.醋熏法预防流感
[方剂]米醋不拘量。
[制用法]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
[功效]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感冒、脑膜炎之功效。
[验证]本方系民间方,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
76.外用治感冒方
[方剂]葱白、生姜各15克,食盐3克。
[制用法]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腘窝、肘窝,擦后安卧。
[功效]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
[验证]本方系民间方,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
77.鸡蛋白糖治嗓子痛
[方剂]鲜鸡蛋个,白糖15克,香油数滴。
[制用法]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功效]清咽润喉。
[验证]李x,女,22岁,感冒后经服用本方,1次即愈。
78.加味葱豉汤治风寒感冒
[方剂]豆豉、紫苏叶、生姜各10克,葱白5枚。
[制用法]每天1剂,煎2遍,l日3次分服。服后多饮热开水。如无汗者,争取出汗为佳。
[加减]头痛肢楚较重者加白芷10克;鼻塞嚏多较甚者加辛夷10克、麻黄6克。咳嗽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
[功效]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嚏多、流清涕,肢楚无汗,咳嗽痰白等。
[验证]叶x,男,25岁。就诊日期:1978年12月10日。严冬多雪,患者2天前外出着凉后鼻塞,嚏多,流清涕,恶寒肢楚,咳嗽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予上方加味,服1剂后微觉温热感,微微出汗,鼻塞已通,恶寒亦解。续原方2剂,诸证均解。备注]风热外感忌用。
79.板蓝根等治感冒
[方剂]板蓝根20-30克,金银花、黄芪各10克,连翘、桔梗、黄芩各12克,蒲公英30克,芦根40克,虎杖、玄参各15克,甘草6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温水浸泡20分钟,煎2次共约40分钟,滤得药液200ml,分3次l日内服完。
[验证]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324例,其中24小时内服药1剂,体温降至正常者45例,服药2剂体温降至正常105例,服药3剂体温降至正常174例。总有效率为100%。1个疗程为l-3天。
80.大青叶等治感冒
[方剂]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50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5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1剂,分2次服。小儿以少最昼夜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156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2剂而愈,少数服3-4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用。
81.香薷、银花等治感冒
[方剂]香薷10克,银花、连翘各15克,青蒿12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薷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验证]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198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1.57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2.4天。
82.实表膏治感冒
[方剂]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白术、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柴胡、黄芩、半夏各等份。
[制用法]上研粗末,麻油熬,黄丹收。每取药膏适量,做成小饼,贴于心口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实卫解表。
[验证]曾用本方治疗体虚感冒15例,表虚自汗5例,用药2-5天,均收良效。
[备注]引自《理瀹拼文》。本方有调和营卫,祛邪实表之功。凡卫阳不固,外感风邪所致外感诸症,用之皆效。本方亦可用麻油熬煎后、研细,用白酒调敷胸口。
83、治外感风热、咳嗽、痰黄稠方: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桑皮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5日
84、治春咳三方:
A、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加水三碗煎烫,温服以出微汗。
B、甘蔗汁、萝卜汁各半杯、野百合100克,先煮烂野百合,和入前两汁即成。每日一剂,于睡前服食。
C、鸡蛋一个、生姜10克,将鸡蛋打碎,生姜切碎,两味搅匀,炒熟即成。日服食2—3次。
85、自我按摩疗法:
A、伤风感冒的(流行性感冒无效流鼻涕、打喷嚏:按摩迎香穴;按摩四白穴(下眼袋下边,距下眼帘一指;风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列缺穴(虎口相对食指尖处;合谷穴。以上穴位按摩1—2分钟。每穴揉1—2分钟
B、感冒头疼、后背肌肉酸痛方:太阳穴(治头痛;百会穴(头痛失眠;印堂(双眉中间;凤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攒竹穴(眉内两端;太冲穴(脚大指和二指中间二指处。每穴揉1—2分钟
C、咳嗽、咳喘、呼吸不畅:天突穴(胸骨上端窝处,喉结下窝;膻中穴(两乳尖中间;定喘穴(低头,后脖高骨两侧;尺泽穴(肘关节内窝处,止咳;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母、食指中线;内关穴(两指下中间,管心脏,救命穴;列缺穴。(每穴揉1—2分钟
D、降温退烧(轻度烧:凤池穴;大椎穴;外关;曲池穴;合谷。(每穴揉1—2分钟
E、预防伤风感冒:双掌搓揉整个脸部;搓耳;十指梳头;揉肚,以肚脐为圆心,治失眠、高血压等。(以上每穴揉3分钟
86、治感冒偏方:双嘧达莫片(又称潘生丁饭后一次1—2片,日3次。一般2—4天感冒就好了。此药市场上2元钱100片,原本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没有副作用,治疗效果快。
87、治重感冒偏方:生石膏15克,葛根15克,山栀子10克,黄连6克,黄柏6克,麻黄6克,黄芩6克。水煎3次,分3次饭后服。一般一剂即可病去大半,3付即可愈。
88、治因风寒引起的头痛偏方:川芎、白芷、细辛、菊花各5克。用2大碗水,将上药水煎至半碗。上药为一服,患者一天2服,早晚各一次。一般患者喝上一个星期就会见好。
药理: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的功效。白芷可祛风、散寒、止痛。细辛有小毒,但使用一钱,对人体无害,反而可以主治风寒引起的各种疾病。菊花有醒脑功效。在很多偏方中,菊花都有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提示:使用此方治疗期间,风寒头痛者,室内应温暖、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如果有风,最好用屏风遮挡。如果头痛,不要用外力击打头部,这样会更加严重。
89、蜂蜜香油治咳嗽方:去超市买一瓶蜂蜜、一瓶香油。第一天晚上睡前取3勺蜂蜜、3勺香油,共放入一个碗中搅匀,在洗漱后不再走动时喝下;第二天晚上喝2勺蜂蜜和香油;第三天晚上喝一勺蜂蜜和香油。3天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如果没有彻底好,只是见轻,说明此方对症,需再喝一个疗程。
注:此方是亲身体验过的。
90、治感冒咳嗽方:取生核桃仁和生姜适量,放在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后,把杯子盖好,闷几分钟后,趁热把水喝掉,然后再把浸泡过的核桃仁和生姜吃掉。每天一次,一般连用两三天,就不再咳嗽了。
91、治流行性感冒偏方: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分2次服;或研末做茶剂冲服。
92.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
93.病毒性感冒高热中药处方:石膏100g,车前草30g,鱼腥草30g。水煎代茶频频饮(这是注意点:因为石膏的剂量达100g,已经超过了用量,所以,应少量代茶频频饮,中病即止。
94.苏羌达表汤
【来源】近代·俞根初原著,徐荣斋重订《重订通俗伤寒论》
【歌诀】苏羌达表汤芷防,橘红杏仁茯苓皮,祛风散寒生姜入,风寒感冒兼挟湿。
【组成】苏叶9克,羌活45克,防风45克,白芷45克,橘红45克,杏仁9克,茯苓皮9克,生姜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风散寒,化湿解表。
【方解】感冒风寒,夹有湿邪之证,治宜祛风散寒,化湿解表。方用苏叶、生姜祛风散寒;羌活、防风、白芷祛风除湿,以发散解表;并佐以橘红、杏仁宣肺化痰,茯苓皮利水渗湿,使邪从小便而泄。开鬼门,洁净府同时并用,为其配合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化湿解表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外感风寒夹湿型),症见恶寒发热、骨节酸楚、头痛、身重、舌淡苔白腻、脉浮。
【加减】临床如见发于暑节,加香薷、滑石;脘痞便溏,加藿香、佩兰;纳食不馨,加砂仁、谷芽;身重,加苍术、苡仁。
95.神白散
【来源】清·朱瑞章《卫生家宝》
【歌诀】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一切风寒皆可服,用代麻黄功不惭。
【组成】白芷30克,甘草15克,淡豆豉50粒,生姜3片,葱白3寸。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风寒感冒,此为轻剂。方中葱白辛温通阳,豆豉宣郁透邪,二药配用,名葱豉汤;配以白芷疏风止痛;生姜散寒温胃;甘草安中和药。诸药合用,共奏通阳发汗,解表散寒之功。凡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皆可服用。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白脉浮者。可用于风寒感冒、风寒头痛等。
96.苏叶生姜红糖饮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苏叶生姜红糖饮,发表散寒堪称良,风寒感冒轻证用,药仅三味效非凡。
【组成】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一次温服,盖被取微汗出,风寒可解。
【功效】辛温发表,祛风散寒。
【方解】方中苏叶辛温,发散风寒,理气和营;生姜味辛性温,走而不守,发表散寒,二药配合发表散寒之力增强;再加红糖甘温和中补脾,补血活血,一助姜苏发表,二可调味和药。三药合用,共奏辛温发表散寒之功。此为渝州民间常用之验方,凡风寒感冒轻证,屡用皆验。
【主治】风寒感冒(轻证)。
97.荆防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风寒感冒荆防汤,苏梗桔梗与生姜,临证尚可【加减】酌,药性平和效堪良。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梗10克,桔梗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温服。服之得微汗而解。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方解】荆防汤乃宗《医学正传》之“荆防败毒散”化裁而成。方中荆芥、防风、生姜表散风寒;苏梗行气宽中,散风寒,解肌发表,消痰利肺;桔梗功能升提,引药上达,祛邪外解,增强表散风寒之力。咳甚者配前胡、杏仁、陈皮等化痰止咳之品。服之得微汗出,使风寒之邪从汗解而不伤正。此“时方”为药性平和之剂。
【主治】风寒感冒。
【加减】临证尚可随证
【加减】。如咳甚者,加前胡12克,杏仁10克;胃纳差者,加陈皮12克。
98.十神汤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疫感冒效堪夸。
【组成】葛根420克(15克),升麻、陈皮、炙甘草、川芎、紫苏叶、白芷、麻黄(去根节)、赤芍药、香附各120克(各6~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9克,加生姜5片,连须葱白3茎,煎汁温服,或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方用葛根、升麻升阳解肌;麻黄、苏叶宣肺散寒;川芎、白芷疏风止痛;生姜、葱白通阳发汗;陈皮、香附行气开郁,合苏叶辛香利气;赤芍敛阴益营,合香附、川芎行气调血;甘草安中和药,合赤芍防辛燥之药发散太过,使邪祛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之功。如此则表解寒去,肺复宣降,营卫畅行,气血和调,诸症自除。
【主治】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者。
【附记】方中葛根、升麻与甘草相配,又有透疹解毒作用,所以本方除可用治一般风寒感冒外,对于麻疹初起而见恶寒发热等表寒征象者,亦可酌情使用。
99.午时茶
【来源】清·陈修园《经验百病内外方》
【歌诀】午时茶茅芷前曲,麦陈枳防芎胡苏,藿香山楂红茶叶,桔草羌翘川厚朴。
【组成】茅术、白芷、前胡、六曲各30克,麦芽45克,陈皮、枳实、防风、川芎、柴胡各30克,紫苏45克,藿香、山楂各30克,厚朴45克,红茶叶96克,连翘30克,桔梗45克,甘草、羌活各30克。
【用法】上药制成块剂或冲剂。每服约15~3克,布包后,水煎或沸水浸泡饮服,日服2~3次。
【功效】发散风寒,化湿和胃。
【方解】凡表寒而里不和之证,治宜解表和里,表里而解之法,故方用紫苏、防风、羌活、藿香、白芷等疏解在表之风寒;配以茅术、厚朴、陈皮、六曲、麦芽、枳实、红茶叶、山楂等和里消积;柴胡和解;连翘、甘草消炎;桔梗宣达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之性。诸药合用,共奏解表和里(发散风寒、化湿和胃)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寒湿阻滞、水土不服,症见食积不化、胸闷腹泻、畏寒发热、舌苔白腻等。
【附记】凡风寒挟食、挟湿之证,均可服用。
100.十味芎苏散
【来源】明·李梴《医学入门》
【歌诀】十味芎苏散葛根,桔梗柴胡夏苓甘,枳壳陈皮姜枣入,风寒上犯此方良。
【组成】川芎21克,紫苏叶、葛根各15克,桔梗(生用)75克,柴胡、茯苓各15克,甘草(炙)9克,半夏18克,枳壳9克,陈皮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止痛。
【方解】风寒上犯,治宜祛风散寒,故方用川芎、葛根祛风止痛;配以紫苏叶、葛根祛风解表;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阳;茯苓、半夏、枳壳、陈皮、甘草温化痰湿;桔梗宣肺化痰,载药上行;姜枣和胃;甘草扶正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之功。
【主治】四时伤寒,症见发热头痛。可用于风寒感冒、感冒头痛、偏头痛等病症。
【加减】感冒加荆芥,防风;头痛甚者,加藁本、白芷;咳嗽者,加麻黄、杏仁;偏头痛甚者,加羌活;伴头部刺痛者,加地龙、桃仁。
101.神术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组成】苍术15克,藁本9克,白芷9克,细辛6克,羌活9克,川芎9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加生姜6克,葱白6克,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散寒除湿,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即九味羌活汤去黄芩、生地、防风,加藁本而成。方中苍术入足太阴脾经,细辛入足少阴肾经,川芎入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羌活、藁本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入足阳明胃经,诸药皆辛温发散之品,以疏散各经风寒湿邪,更以甘草温益中气,姜葱通阳解表,合而用之,共奏发汗散寒,祛风除湿之功。
【主治】感冒风寒湿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项强、无汗、肢体酸楚、鼻塞声重、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可用于感冒、寒湿头痛、泄泻等。
【加减】临床若风寒湿重者,加干姜、厚朴、吴茱萸;郁久化热者,加菊花、薄荷;鼻塞流涕甚者,加苍耳子、辛夷花;遍身关节痛者,加独活、秦艽。
102.银翘散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银翘散中牛豉草,荆薄桔竹能解表,温病初起最宜用,辛凉平剂用时多。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克,桔梗、薄荷各18克,淡竹叶12克,甘草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为散,每服18克,用鲜芦根煎,香气大出即取服。轻者日服3次,重者服4次。也可用饮片,按常规剂量,水煎服。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解】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邪正相争,肺气失宣,风热止壅于咽喉。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君药;荆芥穗、薄荷、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为臣药,其中荆芥穗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且与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配伍,温性被制,可增强本方辛散解表之功;牛蒡子、桔梗、甘草合用,能解毒利咽,宣肺祛痰;淡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以止渴,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之性,以为使。“病温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予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清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温病条辨》)。方中清热解毒药物与辛散表邪药物相配伍,共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而数。可用于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大叶性肺炎、麻疹初起、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咽炎、喉炎、口疮、失音、暴发性风疹、咽峡疱疹、眼睑病;也有用于急、慢性胃炎、肠伤寒、产后子宫肌内膜炎、肾病综合征、疖肿等病症。
【加减】表证明显、有汗者,重用金银花、连翘;无汗者,重用荆芥、薄荷;汗出而热不解者,去荆芥、薄荷,加黄芩、青蒿;咽喉肿痛者,加马勃、射干、山豆根;咳嗽较重者,加桑白皮、杏仁、贝母;伤津口渴,加天花粉、葛根;里热已甚者,加山栀、黄芩;头痛甚者,加白芷、菊花;小便黄赤者,加滑石,甘草梢;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发热较甚者,加柴胡;衄者,去荆芥、豆豉,加侧柏炭、栀子炭、白茅根。
103.桑菊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桑菊饮中杏薄荷,连翘芦根草桔梗,风温初起最堪用,透表止咳热亦清。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各9克,桔梗6克,芦根12克,薄荷、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方解】风热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治宜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方中以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又善清肺中之热而止咳嗽,二者同为君药;薄荷辛凉解表,助桑、菊以疏散上焦风热;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升提肺气,二药一降一升,以恢复肺的肃降与宣通功能,以达到止咳的目的,与薄荷共为臣药;连翘苦辛寒而质轻,清热透表;芦根甘寒,清热生津而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且与桔梗相伍,并利咽喉。诸药配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表证解,咳嗽止。本方是辛凉轻剂,解表清热作用逊于银翘散,但清肺止咳作用又胜于银翘散。用于风温咳嗽,最为得体,实为治风温咳嗽之妙方。
【主治】风湿初起,症见身有微热、咳嗽、口干微渴、头痛鼻塞、咽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可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大叶性肺炎或小儿肺炎等病症。儿科应用尤多。
【加减】如见肺热较甚,咳嗽痰黄稠不爽者,加瓜蒌皮、天花粉、浙贝母等;咳嗽痰多,舌苔白腻,加陈皮、半夏、茯苓;痰多黄稠、舌苔黄者,加黄芩、冬瓜仁;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仙鹤草、枇杷叶;伤津口渴,加天花粉、石斛;热甚,加黄芩、生石膏;咽痛,加银花、大青叶、山豆根。
104.感冒退热冲剂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歌诀】感冒退热冲剂方,连翘拳参板蓝根,清热解毒大青叶,临证使用最方便。
【组成】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连翘100克,拳参100克。
【用法】上药制成冲剂,每服18~36克,日服3次,开水冲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大青叶、板蓝根、拳参清热解毒凉血,与连翘相配既可增强解毒清热之功,又可疏散风热。药仅四味,【功效】非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咽痛等。可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
【加减】如见恶风发热,加荆芥、防风、薄荷以疏风祛邪;咳嗽多痰,加前胡、桔梗以宣肺止咳化痰;咽喉肿痛,加金银花、黄芩以解毒清咽;高热不退,加生石膏、寒水石以清热泻火。
105.羌活胜湿汤
【来源】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羌活胜湿独防风,藁本川芎草蔓荆,湿邪束表头腰重,散风升阳有奇功。
【组成】羌活6克,独活6克,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各45克,蔓荆子3克。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空腹日服2次。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除湿。
【方解】湿气在表之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处湿地、风湿杂至、外袭肌表、郁于腠理、阻遏营卫所致。治宜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方中羌活辛温,气雄而散,为太阳经之风药,善散上半身风湿而舒利关节;独活苦辛微温,行血分、走下焦,善除下半身风湿而宣痹止痛;二活并用,通治一身上下之风湿而宣痹止痛,共为君药;防风辛温,为风药中之润剂,既入太阳疏风解表,又入脾经而除肌中风湿,善治一身尽痛;藁本辛温,疏风散寒,善达巅顶而止外感头痛,二药为臣,助君药辛散解表,祛风胜湿两止头身疼痛;川芎辛温走窜,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而能祛风止痛;蔓荆子苦辛性平,专祛头面风湿而能清利头目,用以为佐,则祛风胜湿、宣痹止痛之力尤著;更以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于辛温升散之中扶正和中,使散中有补,汗而不峻,则风湿俱去而正气不伤。方中诸药用药俱轻,其意亦在取轻扬微汗之法,使风湿之邪得以并去。综观全方,上下并治,气血并行,既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又示人以治湿忌大汗、大汗则风祛湿留,病必不除,堪为治疗风湿在表之良剂。东垣制方深义,学者当悉心领悟。诸药合用,可使风寒湿邪表而散之,营卫调合,经络通畅,则身重可除,诸痛可蠲。因此方疗效卓著,故受到后世医家们的重视,被视为宣散湿邪之代表方剂。
【主治】风湿在表,症见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不能转侧、恶寒微热、苔薄白、脉浮紧。可用于风寒挟湿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风邪偏胜的痹症、高血压头痛、神经性头痛、过敏性紫癜、风邪上袭的眼病等。
【加减】如见身重而以腰部沉重较著者,加防己、附子、制川乌;关节热痛者,加防己、苍术、桂枝、生石膏;项强,加葛根、桂枝;风寒感冒,加荆芥、生姜;风湿痹痛,加秦艽、防己;偏头痛,加柴胡、黄芩;高血压头项强痛,加葛根、赤芍。
106.桑菊排风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桑菊排风汤薄荷,芦根蝉衣甘草和,风热感冒可首选,散风清热效力宏。
【组成】冬桑叶10克,菊花10克,排风藤30克,蝉衣3克,薄荷6克,甘草3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辛凉解表,散风清热。
【方解】此系《温病条辨》之桑菊饮【加减】而来。取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之性,以疏解上焦风热邪气,且桑叶善走肺络,为清疏肺热之主药;用薄荷、蝉衣助桑菊疏散上焦风热;排风藤味甘、性平、微寒,更助桑、菊、蝉、薄散风清热之功,药轻而效宏,宜轻煎取其气。
【主治】风热感冒。
【加减】咽喉红肿疼痛甚者,加挖耳草30克(清热解毒);发热较甚者,加青蒿15克;咳嗽较重者,加五匹风30克;食欲不振者,加鸡矢藤30克。
107.羌活佩兰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羌活佩兰石菖蒲,藿香木通威灵仙,淋雨受湿致感冒,时日较长用之良。
【组成】羌活12克,佩兰12克,石菖蒲9克,木通12克,威灵仙9克,藿香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寒除湿,辟秽化浊。
【方解】羌活佩兰汤为自拟方。方中羌活辛苦温,善行气分,舒而不敛,雄而善散,升而能沉,能通畅脉络,透利关节,散风寒,祛风湿,为治淋雨受湿之要药,故为主药;配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浊、辟秽;石菖蒲理气活血,开窍散风祛湿;威灵仙祛风胜湿为辅;并以木通上通心肺,利诸窍,通血脉,下走三焦,利小便,通大便,荡涤腑滞,以助化湿浊;合而用之,具有良好的散寒祛湿、辟秽化浊之功,重在除湿而利水道。
【主治】寒湿感冒,症见头疼体痛、头重如裹、身体困重、遍身肌肉关节疼痛、恶寒不发热、或先恶寒后发热、热势不扬、口干不渴、无汗、胸闷腹满、纳食不佳、或大便稀溏、小便色黄不畅利、或咳泡沫白痰、舌苔白腻、脉浮紧。
【加减】咳嗽甚者,加肺经草15克,鱼腥草30克;胃纳差者,加鸡矢藤30克;小便黄者,加车前草30克。
108.十味伤风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十味伤风轻剂方,玉竹荆防草杏苏,薄前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堪称良。
【组成】玉竹、荆芥、防风、杏仁、紫苏、薄荷、牛蒡子、前胡、生甘草、桔梗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宜避风。
【功效】疏风解表。
【方解】经言:“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方用甘平益气,治风淫头痛之玉竹为君;甘平泻火补气之甘草为臣;微苦微辛微温之荆芥、紫苏、杏仁、前胡、桔梗与辛凉之薄荷、牛蒡子为佐;更以辛甘微温之防风为使,宗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之品,组合成方,共奏祛风解表之功。若风邪甚浅,即以此祛风解表轻剂为治足矣!
【主治】伤风,症见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或咳嗽、甚则头痛、身热、微出汗、恶风、脉浮缓、苔白不渴。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注意避风。如能配合按摩风池、风府、迎香等穴位,疗效更速。
109.新加香薷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新加香薷饮连翘,银花厚朴扁豆花,五味相伍祛暑剂,解表化湿和中求。
【组成】香薷6克,扁豆花6克,厚朴6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方解】方用香薷解表祛暑为主药;配以扁豆花、厚朴和中化湿,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均为辅药。此方既能发汗解热,又能抑菌、抗病毒,并可健胃、利尿,故有祛暑化湿之功。
【主治】伤暑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烦渴、汗出、头痛、呕恶、腹泻、尿黄、脉濡数等。可用于暑天感冒、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等。对于流行性感冒,不论发病季节,只要兼有湿邪,本方疗效亦佳。
110.人参败毒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人参败毒用川芎,前胡柴胡云茯苓,羌活独活生甘草,枳壳姜薄苦桔梗。
【组成】人参、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柴胡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薄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者设。本方和而不烈,多而不杂,不太热,亦不太寒,是一首扶正解表的方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而体虚不耐发散的病症。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风寒湿邪,并为君药;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解肌散热,助君药宣痹解表而止头身疼痛,并为臣药;桔梗开肺,枳壳降气,茯苓渗湿,前胡祛痰,合则利肺气,除痰湿,止咳嗽,俱为佐药;生姜、薄荷发汗解表,甘草和中调药,皆是佐使之品。风寒湿邪在表,固宜先行汗解,然体质素虚,药虽外行,气从中缓,邪必不除,故更佐人参,配甘草少助元气,扶正败毒,使邪乘药势而出。本方能“培其正气,败其毒邪,故曰败毒”(吴昆);“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留连;发中带补,真元不致于耗散”(赵羽皇),人参一味,用之最妙,其力能致开阖,增强表散之力,使热毒得以排泄,又能协调精津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邪去正安,诸症自解。诸药相伍,益气发汗、疏导经络、表散邪解,用治四时感冒有较好疗效。
【主治】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全身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可用于体虚感冒等病症。
【附记】喻嘉言亦常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之法。但方中辛温香燥之品居多,若由于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
111.参苏饮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求。
【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姜半夏、前胡、茯苓各9克,木香、枳壳各12克,桔梗6克,炙甘草、陈皮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现多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内有痰饮,外感风寒者而设。方用紫苏叶、干葛根、前胡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扶体弱;陈皮、半夏除痰止呕;枳壳、桔梗利膈宽胸,前胡配桔梗升降肺气以化痰止咳;木香行气破滞,姜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散风寒而和营卫,除痰饮而止咳呕,行气滞而理胃肠,表里虚实兼治,重在扶正解表,作用较为温和,故于老幼体弱,外感风寒、寒热咳呕,痰多胸满者最宜。
【主治】体虚气弱、感冒风寒,内有痰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呕恶、眩晕、大便泄泻等,以及外感风寒,发汗后,发热仍不止者。可用于体虚感冒,外感咳嗽、泄泻、腹部痞满等病症。
【加减】如见气虚不足,加黄芪;咳痰不畅,加紫菀、款冬花;痰多壅肺,加葶苈子、白芥子;胸闷不舒,加瓜蒌、厚朴;脘腹胀满,加莱菔子、大腹皮、槟榔;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葱白。
112.再造散
【来源】明·陶节庵《伤寒六书》
【歌诀】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宗。
【组成】黄芪6克,人参、桂枝各3克,甘草15克,熟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各3克,大枣2枚,酒炒芍药1撮。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日服2次。原剂量、上药各等份,每服15克,加大枣2枚,或再加芍药1撮,水煎服。
【功效】助阳益气,发汗解表。
【方解】阳气素虚之人,感受风寒之邪,虽用辛温发汗之剂而不得汗出表解者,是阳气不能鼓舞津液外出之故,所谓“阳虚不能作汗”。陶氏制本方意在助阳发汗,益气解表。方以熟附子、桂枝、细辛为君,助阳发汗以散寒解表;更用黄芪、人参补元气,固肌表,既助药势以鼓邪外出,又防阳随汗脱,是为臣;羌活、川芎、防风为佐,疏风行血,以增强解表散寒之力;芍药敛阴和营,既资汗源,又制桂、附、羌、辛之温燥;甘草益气和中,调药缓峻,使汗出不致过猛,邪尽出而正不伤,是佐助又有佐制之义;生姜温胃,大枣滋脾,合而升腾脾胃生发之气,和营卫,行津液,以助汗出,俱是佐使之品。综观全方,不仅配伍周密,选药尤其精当,虽仿麻黄附子细辛汤法,却不用发越阳气之麻黄,而用桂枝汤加羌、防、川芎于发汗之中兼和营卫。甚至生姜亦须煨过,使其专于温胃;芍药酒炒而用,使之和营制燥而不碍发汗。凡此,皆陶氏精细入微之处,不可疏漏(引自《汤头【歌诀】》)。
【主治】阳气虚弱、感冒风寒,症见头痛项强、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经服发汗之剂汗不出者。可用于体虚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夏月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必加。”
【附记】凡风热感冒或身有汗出以及体壮阳盛者忌用。
113.葳蕤汤
【来源】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歌诀】【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最相宜。
【组成】生葳蕤(即玉竹)、淡豆豉各9克,桔梗、薄荷各6克,白薇、炙甘草各3克,葱白3茎,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阴发汗,解表清热。
【方解】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者,治宜滋阴清热解表。方用葳蕤滋阴润燥,清热生津;葱白、豆豉疏散风热,以解表邪;白薇、薄荷清泄伏热;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红枣配甘草益气和营;桔梗宣通肺气;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是为温病初起,表证兼见阴虚者设。阴虚之体,发汗则伤阴,益阴则恋邪。本方之配伍,确属周全,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引《中医方剂学》)。
【主治】素体阴虚、感受外邪,症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稠难出、口渴心烦、咽干而痛、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浮数者。可用于阴虚体弱之感冒。
【加减】表证较重,加防风、葛根;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加竹叶、天花粉。
114.治疗感冒验方
1、生大蒜一瓣,含入口中,生津咽下,直到大蒜无味吐出。连食三次奏效。(此方辛湿解表,解毒清涕,除风寒咳嗽。)
2、感冒:将一杯红葡萄酒(大约3~4两)烧热后,将一枚生鸡蛋在碗中搅碎,加入酒中,再将酒温热服下,10~15分钟感冒即好。
3、感冒偏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盅调匀,用纱布包好擦
前胸、后背、手脚心及腋窝,擦一次后,盖被休息,30分钟后出汗,热减退,次日治愈,此方用1—2次痊愈。
4、感冒:鲜白萝卜一个,葱白3根,生姜3片,将将萝卜洗净后切片,葱白切断,
煎水服用。
5、伤风感冒:搓脚心的涌泉穴,直到手心、额头出汗为止。
(二)、治疗防治感冒验方
将生姜洗净(500克)整个用盐搓揉腌制,然后以酱油、白糖、味精、香油做卤汁,再把姜浸泡其中,置于瓶中封闭,放入冰箱,7天后食用。随吃随取,每天早餐当下饭小菜吃6~8片。(此方既防感冒又对治鼻炎有效果)
(三)、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验方
在后背上涂一些清凉油,5分钟后可缓解,过两小时再涂1次,则效果更佳
一、内 治
115.西药
1.维银翘片,每次1~2片,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
2.合并细菌感染,见咳嗽痰黄、咽喉肿痛者,可服用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
3.新康泰克、泰克胶囊、白加黑、速效感冒胶囊等,可根据病情选用。
116.中药
1.风寒感冒:
①葱白连须3~5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水煎服。
②午时茶(成药),每次1包,水冲服,每日3次。
③藿香正气丸(成药),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适宜于风寒挟湿,伴有呕吐腹泻者。
2.风热感冒:
①桑菊感冒片(成药),每次5~8片,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②银翘解毒丸(成药),每次1~2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③板蓝根冲剂(成药),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3.风寒挟湿外感:
①九味羌活丸,每次20克,每日3次。
②羌活、独活、桑枝、桂枝、蔓荆子、川芎、威灵仙、藁本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其适用头痛、发热、周身酸痛较重者。
③羌活、独活、桑枝、桂枝各10克,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症状较轻者。
4.体虚外感:
①玉屏风胶囊或口服液,平时可经常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外感用。
②白术100克,黄芪150克,防风100克,共研细末,分成60包,每日早晨取1包加水煮沸,以此沸水冲鸡蛋1个,可常年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使用。
③党参15克,茯苓20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灸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虚人外感风寒较重者。
④党参15克,苏叶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葛根10克,木香5克,陈皮10克,水煎服,适用于虚人外感,咳痰、咳嗽明显者。
5.民间小验方:
①生姜1块,大葱1颗(或小香葱1把),香菜1把,大蒜2瓣,共剁碎,胡椒粉、辣椒末、香油、盐、味精等调料适量,沸水冲泡,1次服下。多穿衣盖被,以微微有汗为佳,不可发大汗。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者。
②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用沙锅加水1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被发汗,注意避风寒。用于风寒型。
③荆芥、苏叶各10克,茶叶9克,鲜姜10克,红糖30克,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约15~20分钟后,加入红糖待溶化即成。每日2次,可随意服用。用于风寒型。
④生大蒜1瓣(去皮)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用于各种感冒。
⑤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煮热汤面1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用于风寒型。
⑥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用于风热型。
⑦葱白头5个,生姜16克,糯米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同煨热服,出汗即愈,用于风寒型。
感冒小验方数则
一、在伤湿止痛膏上倒入一些速效感冒胶囊的药粉,贴在脚心的涌泉穴上。
二、切上10多片姜加一把桔子皮熬煮成水,喝前放入适量糖(春夏用白糖,秋冬用红糖)。
每天趁热喝几大杯。
三、将10余根黄花用温水泡开,去掉硬梗切成寸段。锅内放两杯凉水烧开。放入黄花,加入
冰糖,趁热把黄花带汤一同服下,蒙被入睡。
四、鲜姜25克,去皮,切碎,同可口可乐煮开,趁热喝下(此方还可治小孩恶心、呕吐、厌
食、偏食症)。<感冒小验方
117.、外 治
(一)吸入法
1.川芎、藿香、延胡索、牡丹皮、雄黄、白芷、皂角各12克,朱砂3克,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
2.鹅不食草12克,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或棉纸包塞入鼻。以上两方对风寒、风热均适用。
3.醋、水各半,喷洒在室内。经常喷洒,既可作为预防感冒的办法,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热擦熨法
1.老姜1块,切成2片,泡开水内,先取1片趁热沿督脉从上向下推擦,冷即换,擦至皮肤发红为止。然后再在肘窝、腘窝推擦,方法同上。适用于风寒型。
2.橘子叶、老姜、葱头各等量,和酒炒热,用布包熨痛处。适用于风寒关节作痛或全身疼痛。
118.)灌肠法
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份,黄芩2份,水煎浓缩成50%的煎液,每次60毫升(小儿酌减),灌肠保留1小时,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或病愈为止。适用于普通感冒或流感风热型,对小儿或不能服药者尤宜。
119.敷脐法
金银花、连翘各4克,桔梗2.4克,荆芥1.6克,薄荷2.4克,牛蒡子2.4克,淡豆豉2克,甘草2克,竹叶16克,共研为细末,取药粉适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每次贴药4~6小时,每日2次,连贴3~4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外感风热。
治疗感冒偏方
120.中药处方(一)
【辨证】血虚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汤。
【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冷方南方。
121.中药处方(二)
【辨证】外感时疫邪毒。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名】青银汤。
【组成】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
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炯抗方。
122.中药处方(三)
【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肃肺。
【方名】银栀汤。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广华方。
123.中药处方(四)
【辨证】阴虚外感。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解毒。
【方名】蓝地汤。
【组成】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光正方。
124.中药处方(五)
【辨证】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
【方名】藿朴三仁汤。
【组成】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孙克勤方。
125.中药处方(六)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名】荆防排毒汤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
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感冒>
126. 特效感冒宁
【来源】宋健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各10克,金银花12克,苍术、黄芪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日服3次。第1次用清水约200毫升,浸药半小时,煎取100毫升左右。第2次用清水120毫升,煎取80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3次,早、中、晚温服。一般3剂、重症6剂即可。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此比例同煎,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功用】解邪固表。
【方解】本方是法取“九味羌活汤”的方义而组成。九味羌活汤是按六经而用药,本方是依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邪而立方。感冒虽系小病,治不如法,外邪郁而不散,常常反复发作,遗留后患,亦即古称:“伤风不醒便作劳也。”风为外邪之首,故先用防风、荆芥以祛风;再用苏叶以散风寒;薄荷以解风热;藿香以化湿邪;金银花以清暑火;甘草润燥而和诸药;黄芪以益气固表,使邪去而不复发也。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痰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适用于普通型、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习惯性感冒,并有预防作用。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母10克,清稀者加半夏6克(制),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3剂即愈,重症可继服3剂。尤以肠胃型感冒者疗效尤佳。
【附记】本方是取九味羌活汤之意,采用海藏神术散及玉屏风散等方加味而组成。通过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满意。
127. 辛温解表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荆芥、防风、苏叶各5克,清半夏、广皮各9克,忍冬藤、连翘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辛温解表。
【方解】风寒外束,治从外解,故方中以荆芥、防风、苏叶辛温解表;以清半夏、广皮化痰止嗽。风寒外袭,热必内郁,故加忍冬藤、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故奏辛温解表之功。服药后多饮热水,或吃热面汤一碗,趁热服之,促其发汗,可一汗而解,故奏效颇捷。
【主治】风寒感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多清稀、脉浮紧、舌苔薄白。
【加减】如咳嗽重加炙前胡、炙白前各9克,甘草3克;恶寒重加桂枝5克;周身痛楚加羌活、独活各5克;头痛加川芎5克,蔓荆子3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附记】笔者体会,若病初起,宜重用荆芥、防风、苏叶,一般各9克;忍冬藤、连翘少用或去之。或再加葱白、淡豆豉适量促其汗解。本方去忍冬藤、连翘加葱白、淡豆豉,用治伤风感冒。验之临床,效果尤佳。
128 羌蒡蒲薄汤
【来源】《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组成】羌活、牛蒡子各9克,蒲公英30克,薄荷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祛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解】风热挟疠疫之邪外袭肌表,为病最烈。治宜辛凉解毒。故方中以羌活祛风解毒,除湿止痛;牛蒡子疏风透邪,利咽消肿;蒲公英清热消炎,解毒散结;薄荷辛凉解表,疏散风热,药仅四味,其效不凡,用治外感发热,最为合拍。
【主治】外感发热。适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腮腺炎等。
【加减】咳嗽加杏仁、桔梗、前胡各9克;咽痛加板蓝根30克,玄参9克,马勃6克;胸闷、纳呆、舌苔腻加厚朴、半夏、枳壳各9克。
【疗效】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为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凡上感热毒偏重所引起的上述各病证,用之皆验。
129. 清解表热方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桑白皮、桑叶、菊花各9克,黄芩12克,山豆根、鱼腥草、生石膏(先煎)各30克,枇杷叶9克,芦根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解表热。
【方解】本方实质上是桑菊饮、银翘散的合方。温热之邪在表,亦须从皮毛开散。方中桑叶、菊花既有开散皮毛、及微发汗的作用,且性属凉润,力能散热,故宜用于清散表热;桑白皮、黄芩能清泄肺与上焦之热;山豆根、鱼腥草同为清热解毒之品,用以治上呼吸道感染,其作用似较金银花,连翘为优;生石膏本为解肌清热之药,但表热较甚时使用之,亦奏良效,因石膏能清肺热,而肺与皮毛相合;芦根,枇杷叶宣肺润肺,以兼顾肺与皮毛之间的关系。诸药配伍,恰中病机,故用之临床,每收良效。
【主治】风热感冒。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胀痛、口渴、鼻塞流涕、咳嗽、嗓子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加减】咽痛加桔梗、牛蒡子各9克,咳嗽甚者加杏仁9克;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9克,薄荷3克(后下);身痛明显者加羌活、苏叶各9克。
【疗效】屡用屡验,收效甚捷。
【附记】印氏云:此方经多年使用,已列为“抓主症”之常用方剂。凡感冒发热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明显者,即可用之。一般收效甚捷。笔者临床亦多使用,验之临床,效果确实。
130. 三阳清解汤
【来源】夏睿明,《医方新解》
【组成】葛根、金银花、连翘各24克,石膏30克、柴胡24克,黄芩12克,大青叶、蒲公英各30克,甘草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辛凉透表,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利咽散结。
【方解】邪入三阳,其证必重,治从三阳分头并击。故方中以葛根、金银花、连翘凉散太阳表热;石青清解阳明湿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邪热;大青叶,蒲公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养胃,诸药配伍为方,其功甚著。
【主治】三阳热盛。或温病热入气分,大头瘟毒等证。证见高热持续不退,头昏胀痛,口渴心烦,咽喉疼痛,或微恶风寒,有汗或无汗,项背强痛,或两颊肿痛,舌质红,苔浅黄而燥,脉浮洪数而有力等。临床常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猩红热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证属“三阳”热盛者。
【加减】若表证较重者可加荆芥、薄荷各9克,若见便秘、谵语,舌苔黄厚而燥者,可加生大黄6克,玄明粉12克(冲服);若见吐血,衄血、发斑者可去柴胡,加生地15克,白茅根30克,丹皮12克,若咽喉肿痛甚者,可加土牛膝根24克。
【疗效】临床用治急性感染性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附记】凡证属三阳热盛、表里俱热之证,用之奏效颇捷。
131. 退热汤
【来源】许寿仁,《江西中医药》(5)1984年
【组成】秦艽、青蒿、桑叶、菊花、薄荷、钩藤、芦根、生薏苡仁、郁金、大贝母、白通草、大豆卷(剂量可随证酌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清热解暑,渗利湿热。
【方解】本方系从《温病条辨》治疗外感风热的桑菊饮化裁而成。方用桑叶、菊花、薄荷、钩藤疏风解表,宣透风热;秦艽、青蒿、大豆卷(如缺可用扁豆衣代之)清热解暑,散风除湿;浙贝母、郁金清热止咳,化痰开郁;芦根清热生津止渴;薏苡仁健脾渗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上述之功。实为春、夏外感发热之良剂。
【主治】外感风热、暑湿、伏暑、湿温(包括肠伤寒)等证。
【加减】临床运用,宜随证加减,如一般湿重加藿香、蔻仁;恶心,呕吐加藿香梗、姜竹茹;咳嗽加枇杷叶;口渴加天花粉;大便秘结加大黄;素体虚弱,以及发热1周以上者加党参;久热有汗去薄荷,加党参。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25.姜糖饮)
来源;民间验方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 红糖20克。制法;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26 银花饮)来源民间方原料;银花30克 山楂10克 蜂蜜250克。制法;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一次,再加水煎熬一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用法;每日3次,或随时饮用。功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27 香薷饮)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料; 香薷10克厚朴5克 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 制法 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用法 代茶频饮。 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28.五神汤)来源《惠直堂经验方》原料; 荆芥 苏叶 生姜各10克茶叶6克红糖30克。 制法;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文火上煎沸,加红糖溶化即成。用法;随量服。功效 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29 葱豉汤)来源《孟诜方》原料;连须葱白30克 淡豆豉10克生姜3片 黄酒30克。制法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用法;热服,服后盖被取汗。功效;解表和中。
30.杭菊糖茶)来源;民间验方原料;杭菊花3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用法;代茶饮服。
功效;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发热患者。
31.姜糖苏叶饮原料;苏叶 生姜各3克 红糖15克。制法;将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瓷杯内,再加红糖,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即成。用法;每日2次,趁热服食。
32.桑菊薄竹饮)来源《广东凉茶验方》原料;桑叶 菊花各5克 薄荷3克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制法;将桑叶、菊花、苦竹叶、白茅根、薄荷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10分钟即成。用法;代茶随时饮用。功效;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33.葱豉黄酒汤)来源;《孟诜方》原料;豆豉15克葱须30克 黄酒50克制法;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黄酒,出锅。用法;每日2次,趁热顿服。功效;解表和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34.银花薄荷饮)来源经验方原料; 银花30克 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 制法; 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 用法; 每日3~4次,温热服。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型感冒,效果显著
35.姜糖饮)来源;民间验方原料;生姜片15克葱白适量 红糖20克。制法; 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功效;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36 黄豆芫荽煎)来源民间方原料; 黄豆10克 芫荽(香菜)30克制法;将黄豆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加入芫荽,再煎15分钟,去渣。用法;1次服完。每日1服。功效;辛温解表,健脾胃。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37.地瓜葛根煎)来源民间方原料; 鲜地瓜100克 葛根(干品)50克制法;将地瓜洗净切片和葛根一起,加水适量水煎,去渣。用法; 每日1次。1次服完。功效;发表解肌,解热生津。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38.孩子在感冒的时候经常会流鼻涕、发烧,接着又咳嗽,喉咙听起来呼咙呼咙的有痰。有时虽然用药物让鼻涕不再流,也不发烧了,但有痰的症状却一直消除不去,这表明孩子的体内因感冒引起的上火还没有完全退去。有时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常常让孩子喉咙里的痰维持半年之久。我们可以去药店购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 5 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能治疗多痰症,尤其是清晨多痰。
39.神仙粥
治风寒感冒[功能主治]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糯米煮成粥,7个葱白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方组成]糯米l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入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l5分钟后便觉胃中热气升腾,遍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l次,连服4次即愈。注风热感冒不宜服用。
40.葱姜豆豉治伤风感冒
[功能主治]解热透表,解毒通阳。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塞、头痛、畏寒、无汗等。 '
[处方组成]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用沙锅加水一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
41.白胡椒热汤面治感冒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消痰解毒。治风寒袭表引起的感冒
[处方组成]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煮热汤面条一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
42.滴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
[功能主治]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处方组成]大白萝卜。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入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
43.核桃葱姜茶治感冒发热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热,头痛无汗
[处方组成]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核桃仁、葱白、生姜共捣烂,与茶叶一同放人沙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棉被卧床,注意避风。
44.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处方组成]西瓜、番茄各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去子,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45.青龙白虎汤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等。
[处方组成]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曰服3次,用量不限。
46.醋熏法预防流感
[功能主治]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感冒、脑膜炎、胆囊炎之功效
[处方组成]米醋不拘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
47.双白汤治感冒咽痛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治感冒,症见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等。
[处方组成]鸭蛋清(蛋白)2个,葱白4段,饴糖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将葱白及饴糖用两茶杯水煮一两沸,倒入盛有鸭蛋清的碗中,搅匀。分2次热服。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48.胡萝卜汤发汗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感冒,畏寒需发汗。胡萝卜汤发汗作用轻微而持续,无过度之弊。
[处方备注][制用法] 洗净,切碎,煎汤。热饮。
49.五神汤发汗解表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治风寒感冒,症见畏寒、身痛、无汗等。如伴咳嗽痰盛可加橘皮l0克(鲜品加倍)。[处方组成]荆芥、苏叶(中药店有售)各10克,茶叶6克,鲜姜l0克,红糖3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l5~20分钟后,加入红糖溶化即成。每日2次,量不拘。
50.干白菜根汤治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表。治风寒感冒。
[处方组成]干白菜根l块,红糖50克,姜3片。
[处方备注][制用法] 加水共煎汤。日服3次
51.红糖乌梅汤治感冒发热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症见发热、畏寒等。
[处方组成]乌梅4个,红糖l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加水共煮浓汤。分2次服。
52.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
[功能主治]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
[处方组成]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
53.酒煮荔枝肉治气虚感冒
[功能主治]通神益气,消散滞气。治气虚感冒[处方组成]荔枝肉30克,黄酒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用酒煮荔枝肉。趁热顿服。注据《续名医类案》介绍,某患者因气虚感寒,胸膈稍滞,鼻塞不畅。用上法无不奏效。
54.芦根汤治流行性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宣通气机。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
[处方组成]芦根50克,鲜萝卜200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处方备注][制用法] 煮汤。代茶饮。
55.葱白大蒜汤预防流感
[功能主治]解毒杀菌,透表通阳。可预防流行陛感冒
[处方组成]葱白500克,大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葱白洗净,大蒜去皮,切碎,加水2千克煎汤。每日服3次,每次一茶杯。
56.荸荠汁治咽痛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清咽利膈。治风寒或虚火咽痛等。
[处方组成]荸荠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后裹以纱布挤汁。以汁漱喉,徐徐咽下。每日数次,可连续漱服。
57.草鱼汤治伤风鼻塞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疏风止痛。用治感冒,症见畏寒发冷、头痛体倦、鼻塞不通等。
[处方组成]草鱼(青鱼)肉150克,生姜片25克,米酒10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用半碗水煮沸后,放入鱼肉片、姜片及米酒共炖约30分钟,加盐调味。趁热食用,食后卧床盖被取微汗。每日2次。注意避风寒。
58.口含生大蒜治感冒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解毒杀菌。用于感冒初起,症见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等。
[处方组成]大蒜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蒜瓣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
59.冰糖鸡蛋治感冒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处方组成]鸡蛋l个,冰糖3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
60.葱豉黄酒汤解表和中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发散风寒,温中降逆。治风寒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虚烦、无汗、呕吐、泄泻等。
[处方组成]全葱30克,淡豆豉20克,黄酒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将豆豉放人沙锅内加水一小碗,煮l0余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带须)放人,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
[处方备注][制用法] 先将豆豉放人沙锅内加水一小碗,煮l0余分钟,再把洗净切段的(带须)放人,继续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饮,注意避风寒。
61.银花山楂汤治风热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口渴等。
[处方组成]银花30克,山楂l0克,蜂蜜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银花与山楂放入沙锅内,加水置旺火上烧沸,3~5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碗内。再加水煎熬一次后滤出药
62.绿豆茶饮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处方组成]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l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63.白菜根白糖汤治流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热多寒少。
[处方组成]白菜根(疙瘩)1个,白糖少许。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白菜根洗净,切片,加水一碗煎好,后加白糖。日服2次
64.外用治感冒方
[功能主治]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
[处方组成]葱白、生姜各l5克,食盐3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胭窝、肘窝,擦后安卧 注据《中级医刊》l965年介绍:部分病例涂擦后半小时即出汗退热,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恢复。治疗107例,均在一两日内见效,一般用l次,少数病例用2 次即愈。
65.鸡蛋白糖治嗓子痛
[功能主治]清咽润喉。治嗓子疼痛。[处方组成]鲜鸡蛋2个,白糖l5克,香油数滴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66.参苏饮治病毒性感冒
[方剂] 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各22克,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各15克,生姜3片,大枣l枚。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 益气解毒,祛痰止咳。
[验证] 王xx ,男,6岁,于1985年11月24日初诊。3天来,身热无汗,鼻流清涕,头痛形寒,倦怠乏力,某医院诊为病毒性感冒。选用病毒灵、阿斯匹林,服后汗出热度暂降,须臾汗收身热复作。又加用速效感冒胶囊、紫雪散,热仍不退,遂来院求治。查体:身热暮重,体温37.8℃ ,热前略有形寒,手足微凉,鼻仍流涕,面色苍白,心烦胸闷气短,形体消瘦,倦怠无力,尹纳差,口干不欲饮,小便清,大便稀塘,舌苔薄白质淡,脉细无力。证属素体虚弱,外邪遏表,未得宣散,有里虚邪陷之虞。治当益气解毒,和中达邪,宗参苏散加减。处方:太子参、苏叶、葛根、前胡、淡豆豉、神曲各10克,橘皮、法半夏、枳壳各5克,葱白3个。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上方服药3剂,身热渐降,晚间体温37.2℃左右,形寒肢冷已解,心烦气短亦已,面色略转红润,胃纳转佳,舌苔白,脉缓。余邪尚未尽除,治宗原方化裁。处方:太子参、苏叶、陈皮、法半夏各5克,柴胡、葛根、茯苓、神曲各10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5 枚。又服3剂,诸症均解。
67 .神仙粥治风寒感冒
[方剂] 糯米100克,葱白、生姜各20克,食醋30毫升。
[制用法] 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下粥内沸后煮5分钟,然后倒人醋,立即起锅。趁热服下,上床覆被以助药力。15分钟后便觉胃中热气升腾,遍体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即愈。
[功效] 发表解毒,驱风散寒。治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怕冷无汗,脉紧,其效甚佳。有人写诗赞曰:“一把孺米煮成粥,7个葱白7片姜,煮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验证] 刘x 、,女,8岁,于19977 年10月6日初诊。被诊为风寒感冒,先服西药感冒通、康必得等药,疗效不佳,后服用上方一连用三日痊愈。
[备注] 风热感胃不宜服用。
68 .银翘合剂治风热感冒
[方剂] 板兰根、银花、连翘各30克,荆芥10克(后下。
[制用法] 煎成50%浓液,每服30-60ml , 1日3次,儿童酌减。服药后多饮水。
[加减] 咳嗽加生甘草、桔梗、杏仁各10克。,咽喉肿痛加锦灯笼、山豆根各10克
[功效] 主治风热感冒,咽红喉痛,目赤发热或咳嗽痰黄等。
[验证] 靳xx ,男,20岁。就诊日期;1970年3月。患者发热头痛,喉红痛,咳嗽痰粘黄,咯不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予上方加味,每服60ml,1日3次。第2天退热,第4天咳嗽咽喉红痛均解而愈。
[备注] 风寒外感忌用。
69 .冰糖鸡蛋治感冒
[方剂] 鸡蛋1个,冰糖30克。
[制用法] 将鸡蛋打破,同捣碎的冰糖混合调匀。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
[功效] 养阴润燥,清肺止咳。治感冒,症见流清涕、咳嗽、发冷等。对小儿流鼻血亦有效。
[验证] 赵xx ,女,17岁,感冒后经治疗较差,遂取本方服用,一次即愈。
70 .大白萝卜汁治感冒头痛
[方剂] 大白萝卜。
[制用法] 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人鼻内,治各种头痛;饮用治中风。
[功效] 治感冒头痛、火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
[验证] 据《新中医》介绍,本方曾治愈感冒患者23例,收效良好。
71 .萝卜甘蔗汤治发热咽痛
[方剂] 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 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砂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
[功效] 消积化热,润燥止痛。治感冒,症见发热、咽喉疼痛及鼻干等。
[验证] 经临床治疗9例,9例全部痊愈。
72 .西瓜番茄汁治夏季感冒
[方剂] 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用法] 西瓜取瓤,去子,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功效] 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验证] 据《卫生报》介绍,本方治疗感冒可获良效。
73.绿豆茶饮治流感
[方剂] 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
[制用法] 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人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 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验证] 本方在广大群众中被广泛应用。
74.青龙白虎汤治流感
[方剂] 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
[制用法] 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日服3次,用量不限。
[功效] 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白喉等。
[验证] 经临床治疗10例患者,8例痊愈,2例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100%。
75.醋熏法预防流感
[方剂] 米醋不拘量。
[制用法] 米醋加水适量,文火慢熬,在室内烧熏约1小时。
[功效] 消毒杀菌。有预防流行性感冒、脑膜炎之功效。
[验证] 本方系民间方,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
76 .外用治感冒方
[方剂] 葱白、生姜各15克,食盐3克。
[制用法] 葱姜洗净,捣烂成糊,用纱布包裹。用力涂擦前胸、后背、脚心、手心、腘窝、肘窝,擦后安卧。
[功效] 清热,发表,通阳,解毒。治感冒。
[验证] 本方系民间方,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
77 .鸡蛋白糖治嗓子痛
[方剂] 鲜鸡蛋 个,白糖15克,香油数滴。
[制用法] 将鸡蛋打破,三味共搅匀。空腹服食,一次食尽。
[功效] 清咽润喉。
[验证] 李x ,女,22 岁,感冒后经服用本方,1次即愈。
78 .加味葱豉汤治风寒感冒
[方剂] 豆豉、紫苏叶、生姜各10克,葱白5枚。
[制用法] 每天1剂,煎2遍,l日3次分服。服后多饮热开水。如无汗者,争取出汗为佳。
[加减] 头痛肢楚较重者加白芷10克;鼻塞嚏多较甚者加辛夷10克、麻黄6克。咳嗽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
[功效] 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嚏多、流清涕,肢楚无汗,咳嗽痰白等。
[验证] 叶x ,男,25岁。就诊日期:1978年12月10日。严冬多雪,患者2 天前外出着凉后鼻塞,嚏多,流清涕,恶寒肢楚,咳嗽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予上方加味,服1 剂后微觉温热感,微微出汗,鼻塞已通,恶寒亦解。续原方2 剂,诸证均解。
[备注] 风热外感忌用。
79 .板蓝根等治感冒
[方剂] 板蓝根20-30克,金银花、黄芪各10克,连翘、桔梗、黄芩各12克,蒲公英30克,芦根40克,虎杖、玄参各15克,甘草6克。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20分钟,煎2次共约40分钟,滤得药液200ml ,分3次l日内服完。
[验证]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324例,其中24小时内服药1剂,体温降至正常者45例,服药2剂体温降至正常105例,服药3剂体温降至正常174例。总有效率为100%。1 个疗程为l-3天。
80.大青叶等治感冒
[方剂]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50克。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5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1剂,分2次服。小儿以少最昼夜服。
[验证]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156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2剂而愈,少数服3-4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用。
81 .香薷、银花等治感冒
[方剂] 香薷10克,银花、连翘各15克,青蒿12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加减] 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薷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验证] 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198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1.57 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2.4 天。
82 .实表膏治感冒
[方剂] 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白术、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柴胡、黄芩、半夏各等份。
[制用法] 上研粗末,麻油熬,黄丹收。每取药膏适量,做成小饼,贴于心口上,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 实卫解表。
[验证] 曾用本方治疗体虚感冒15例,表虚自汗5例,用药2-5天,均收良效。
[备注] 引自《理瀹拼文》。本方有调和营卫,祛邪实表之功。凡卫阳不固,外感风邪所致外感诸症,用之皆效。本方亦可用麻油熬煎后、研细,用白酒调敷胸口。
83、治外感风热、咳嗽、痰黄稠方:鱼腥草 30克,蒲公英30克,桑皮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5日
84、治春咳三方:
A、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加水三碗煎烫,温服以出微汗。
B、甘蔗汁、萝卜汁各半杯、野百合100克,先煮烂野百合,和入前两汁即成。每日一剂,于睡前服食。
C、鸡蛋一个、生姜10克,将鸡蛋打碎,生姜切碎,两味搅匀,炒熟即成。日服食2—3次。
85、自我按摩疗法:
A、伤风感冒的(流行性感冒无效流鼻涕、打喷嚏:按摩迎香穴;按摩四白穴(下眼袋下边,距下眼帘一指;风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列缺穴(虎口相对食指尖处;合谷穴。以上穴位按摩1—2分钟。每穴揉1—2分钟
B、感冒头疼、后背肌肉酸痛方:太阳穴(治头痛;百会穴(头痛失眠;印堂(双眉中间;凤池穴(后脑勺高骨下窝处;攒竹穴(眉内两端;太冲穴(脚大指和二指中间二指处。每穴揉1—2分钟
C、咳嗽、咳喘、呼吸不畅:天突穴(胸骨上端窝处,喉结下窝;膻中穴(两乳尖中间;定喘穴(低头,后脖高骨两侧;尺泽穴(肘关节内窝处,止咳;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母、食指中线;内关穴(两指下中间,管心脏,救命穴;列缺穴。(每穴揉1—2分钟
D、降温退烧(轻度烧:凤池穴;大椎穴;外关;曲池穴;合谷。(每穴揉1—2分钟
E、预防伤风感冒:双掌搓揉整个脸部;搓耳;十指梳头;揉肚,以肚脐为圆心,治失眠、高血压等。(以上每穴揉3分钟
86、治感冒偏方:双嘧达莫片(又称潘生丁饭后一次1—2片,日3次。一般2—4天感冒就好了。此药市场上2元钱100片,原本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没有副作用,治疗效果快。
87、治重感冒偏方:生石膏15克,葛根15克,山栀子10克,黄连6克,黄柏6克,麻黄6克,黄芩6克。水煎3次,分3次饭后服。一般一剂即可病去大半,3付即可愈。
88、治因风寒引起的头痛偏方:川芎、白芷、细辛、菊花各5克。用2大碗水,将上药水煎至半碗。上药为一服,患者一天2服,早晚各一次。一般患者喝上一个星期就会见好。
药理: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的功效。白芷可祛风、散寒、止痛。细辛有小毒,但使用一钱,对人体无害,反而可以主治风寒引起的各种疾病。菊花有醒脑功效。在很多偏方中,菊花都有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提示:使用此方治疗期间,风寒头痛者,室内应温暖、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如果有风,最好用屏风遮挡。如果头痛,不要用外力击打头部,这样会更加严重。
89、蜂蜜香油治咳嗽方:去超市买一瓶蜂蜜、一瓶香油。第一天晚上睡前取3勺蜂蜜、3勺香油,共放入一个碗中搅匀,在洗漱后不再走动时喝下;第二天晚上喝2勺蜂蜜和香油;第三天晚上喝一勺蜂蜜和香油。3天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如果没有彻底好,只是见轻,说明此方对症,需再喝一个疗程。
注:此方是亲身体验过的。
90、治感冒咳嗽方:取生核桃仁和生姜适量,放在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后,把杯子盖好,闷几分钟后,趁热把水喝掉,然后再把浸泡过的核桃仁和生姜吃掉。每天一次,一般连用两三天,就不再咳嗽了。
91、治流行性感冒偏方:马鞭草30克,青蒿、羌活各1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分2次服;或研末做茶剂冲服。
92.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
93.病毒性感冒高热中药处方:石膏100g,车前草30g,鱼腥草30g。水煎代茶频频饮(这是注意点:因为石膏的剂量达100g,已经超过了用量,所以,应少量代茶频频饮,中病即止。
94.苏羌达表汤
【来源】近代·俞根初原著,徐荣斋重订《重订通俗伤寒论》
【歌诀】苏羌达表汤芷防,橘红杏仁茯苓皮,祛风散寒生姜入,风寒感冒兼挟湿。
【组成】苏叶9克,羌活45克,防风45克,白芷45克,橘红45克,杏仁9克,茯苓皮9克,生姜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风散寒,化湿解表。
【方解】感冒风寒,夹有湿邪之证,治宜祛风散寒,化湿解表。方用苏叶、生姜祛风散寒;羌活、防风、白芷祛风除湿,以发散解表;并佐以橘红、杏仁宣肺化痰,茯苓皮利水渗湿,使邪从小便而泄。开鬼门,洁净府同时并用,为其配合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化湿解表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外感风寒夹湿型),症见恶寒发热、骨节酸楚、头痛、身重、舌淡苔白腻、脉浮。
【加减】临床如见发于暑节,加香薷、滑石;脘痞便溏,加藿香、佩兰;纳食不馨,加砂仁、谷芽;身重,加苍术、苡仁。
95.神白散
【来源】清·朱瑞章《卫生家宝》
【歌诀】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一切风寒皆可服,用代麻黄功不惭。
【组成】白芷30克,甘草15克,淡豆豉50粒,生姜3片,葱白3寸。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风寒感冒,此为轻剂。方中葱白辛温通阳,豆豉宣郁透邪,二药配用,名葱豉汤;配以白芷疏风止痛;生姜散寒温胃;甘草安中和药。诸药合用,共奏通阳发汗,解表散寒之功。凡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皆可服用。
【主治】外感风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白脉浮者。可用于风寒感冒、风寒头痛等。
96.苏叶生姜红糖饮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苏叶生姜红糖饮,发表散寒堪称良,风寒感冒轻证用,药仅三味效非凡。
【组成】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适量。
【用法】水煎一次温服,盖被取微汗出,风寒可解。
【功效】辛温发表,祛风散寒。
【方解】方中苏叶辛温,发散风寒,理气和营;生姜味辛性温,走而不守,发表散寒,二药配合发表散寒之力增强;再加红糖甘温和中补脾,补血活血,一助姜苏发表,二可调味和药。三药合用,共奏辛温发表散寒之功。此为渝州民间常用之验方,凡风寒感冒轻证,屡用皆验。
【主治】风寒感冒(轻证)。
97.荆防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风寒感冒荆防汤,苏梗桔梗与生姜,临证尚可【加减】酌,药性平和效堪良。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苏梗10克,桔梗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温服。服之得微汗而解。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方解】荆防汤乃宗《医学正传》之“荆防败毒散”化裁而成。方中荆芥、防风、生姜表散风寒;苏梗行气宽中,散风寒,解肌发表,消痰利肺;桔梗功能升提,引药上达,祛邪外解,增强表散风寒之力。咳甚者配前胡、杏仁、陈皮等化痰止咳之品。服之得微汗出,使风寒之邪从汗解而不伤正。此“时方”为药性平和之剂。
【主治】风寒感冒。
【加减】临证尚可随证
【加减】。如咳甚者,加前胡12克,杏仁10克;胃纳差者,加陈皮12克。
98.十神汤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疫感冒效堪夸。
【组成】葛根420克(15克),升麻、陈皮、炙甘草、川芎、紫苏叶、白芷、麻黄(去根节)、赤芍药、香附各120克(各6~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9克,加生姜5片,连须葱白3茎,煎汁温服,或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
【方解】方用葛根、升麻升阳解肌;麻黄、苏叶宣肺散寒;川芎、白芷疏风止痛;生姜、葱白通阳发汗;陈皮、香附行气开郁,合苏叶辛香利气;赤芍敛阴益营,合香附、川芎行气调血;甘草安中和药,合赤芍防辛燥之药发散太过,使邪祛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之功。如此则表解寒去,肺复宣降,营卫畅行,气血和调,诸症自除。
【主治】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者。
【附记】方中葛根、升麻与甘草相配,又有透疹解毒作用,所以本方除可用治一般风寒感冒外,对于麻疹初起而见恶寒发热等表寒征象者,亦可酌情使用。
99.午时茶
【来源】清·陈修园《经验百病内外方》
【歌诀】午时茶茅芷前曲,麦陈枳防芎胡苏,藿香山楂红茶叶,桔草羌翘川厚朴。
【组成】茅术、白芷、前胡、六曲各30克,麦芽45克,陈皮、枳实、防风、川芎、柴胡各30克,紫苏45克,藿香、山楂各30克,厚朴45克,红茶叶96克,连翘30克,桔梗45克,甘草、羌活各30克。
【用法】上药制成块剂或冲剂。每服约15~3克,布包后,水煎或沸水浸泡饮服,日服2~3次。
【功效】发散风寒,化湿和胃。
【方解】凡表寒而里不和之证,治宜解表和里,表里而解之法,故方用紫苏、防风、羌活、藿香、白芷等疏解在表之风寒;配以茅术、厚朴、陈皮、六曲、麦芽、枳实、红茶叶、山楂等和里消积;柴胡和解;连翘、甘草消炎;桔梗宣达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之性。诸药合用,共奏解表和里(发散风寒、化湿和胃)之功。
【主治】风寒感冒、寒湿阻滞、水土不服,症见食积不化、胸闷腹泻、畏寒发热、舌苔白腻等。
【附记】凡风寒挟食、挟湿之证,均可服用。
100.十味芎苏散
【来源】明·李梴《医学入门》
【歌诀】十味芎苏散葛根,桔梗柴胡夏苓甘,枳壳陈皮姜枣入,风寒上犯此方良。
【组成】川芎21克,紫苏叶、葛根各15克,桔梗(生用)75克,柴胡、茯苓各15克,甘草(炙)9克,半夏18克,枳壳9克,陈皮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止痛。
【方解】风寒上犯,治宜祛风散寒,故方用川芎、葛根祛风止痛;配以紫苏叶、葛根祛风解表;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阳;茯苓、半夏、枳壳、陈皮、甘草温化痰湿;桔梗宣肺化痰,载药上行;姜枣和胃;甘草扶正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之功。
【主治】四时伤寒,症见发热头痛。可用于风寒感冒、感冒头痛、偏头痛等病症。
【加减】感冒加荆芥,防风;头痛甚者,加藁本、白芷;咳嗽者,加麻黄、杏仁;偏头痛甚者,加羌活;伴头部刺痛者,加地龙、桃仁。
101.神术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组成】苍术15克,藁本9克,白芷9克,细辛6克,羌活9克,川芎9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加生姜6克,葱白6克,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水煎服。
【功效】散寒除湿,祛风止痛。
【方解】本方即九味羌活汤去黄芩、生地、防风,加藁本而成。方中苍术入足太阴脾经,细辛入足少阴肾经,川芎入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羌活、藁本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入足阳明胃经,诸药皆辛温发散之品,以疏散各经风寒湿邪,更以甘草温益中气,姜葱通阳解表,合而用之,共奏发汗散寒,祛风除湿之功。
【主治】感冒风寒湿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项强、无汗、肢体酸楚、鼻塞声重、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可用于感冒、寒湿头痛、泄泻等。
【加减】临床若风寒湿重者,加干姜、厚朴、吴茱萸;郁久化热者,加菊花、薄荷;鼻塞流涕甚者,加苍耳子、辛夷花;遍身关节痛者,加独活、秦艽。
102.银翘散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银翘散中牛豉草,荆薄桔竹能解表,温病初起最宜用,辛凉平剂用时多。
【组成】金银花、连翘各30克,桔梗、薄荷各18克,淡竹叶12克,甘草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为散,每服18克,用鲜芦根煎,香气大出即取服。轻者日服3次,重者服4次。也可用饮片,按常规剂量,水煎服。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方解】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邪正相争,肺气失宣,风热止壅于咽喉。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方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君药;荆芥穗、薄荷、淡豆豉辛散表邪,透热外出,为臣药,其中荆芥穗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且与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配伍,温性被制,可增强本方辛散解表之功;牛蒡子、桔梗、甘草合用,能解毒利咽,宣肺祛痰;淡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以止渴,均为佐药;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之性,以为使。“病温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予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清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温病条辨》)。方中清热解毒药物与辛散表邪药物相配伍,共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 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不畅、 头痛、 咳嗽、 咽痛、 舌尖红、 苔薄黄、脉浮而数。可用于风热感冒、 流感、急性扁桃体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 大叶性肺炎、 麻疹初起、 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急性咽炎、 喉炎、 口疮、失音、 暴发性风疹、 咽峡疱疹、 眼睑病;也有用于急、 慢性胃炎、 肠伤寒、 产后子宫肌内膜炎、肾病综合征、疖肿等病症。
【加减】表证明显、有汗者,重用金银花、连翘;无汗者,重用荆芥、薄荷;汗出而热不解者,去荆芥、薄荷,加黄芩、青蒿;咽喉肿痛者,加马勃、射干、山豆根;咳嗽较重者,加桑白皮、杏仁、贝母;伤津口渴,加天花粉、葛根;里热已甚者,加山栀、黄芩;头痛甚者,加白芷、菊花;小便黄赤者,加滑石,甘草梢;胸闷者,加藿香、郁金;发热较甚者,加柴胡;衄者,去荆芥、豆豉,加侧柏炭、栀子炭、白茅根。
103.桑菊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桑菊饮中杏薄荷,连翘芦根草桔梗,风温初起最堪用,透表止咳热亦清。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各9克,桔梗6克,芦根12克,薄荷、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方解】风热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治宜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方中以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又善清肺中之热而止咳嗽,二者同为君药;薄荷辛凉解表,助桑、菊以疏散上焦风热;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升提肺气,二药一降一升,以恢复肺的肃降与宣通功能,以达到止咳的目的,与薄荷共为臣药;连翘苦辛寒而质轻,清热透表;芦根甘寒,清热生津而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且与桔梗相伍,并利咽喉。诸药配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畅,则表证解,咳嗽止。本方是辛凉轻剂,解表清热作用逊于银翘散,但清肺止咳作用又胜于银翘散。用于风温咳嗽,最为得体,实为治风温咳嗽之妙方。
【主治】风湿初起,症见身有微热、咳嗽、口干微渴、头痛鼻塞、咽痛、舌苔薄黄、脉象浮数。可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大叶性肺炎或小儿肺炎等病症。儿科应用尤多。
【加减】如见肺热较甚,咳嗽痰黄稠不爽者,加瓜蒌皮、天花粉、浙贝母等;咳嗽痰多,舌苔白腻,加陈皮、半夏、茯苓;痰多黄稠、舌苔黄者,加黄芩、冬瓜仁;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仙鹤草、枇杷叶;伤津口渴,加天花粉、石斛;热甚,加黄芩、生石膏;咽痛,加银花、大青叶、山豆根。
104.感冒退热冲剂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歌诀】感冒退热冲剂方,连翘拳参板蓝根,清热解毒大青叶,临证使用最方便。
【组成】大青叶200克,板蓝根200克,连翘100克,拳参100克。
【用法】上药制成冲剂,每服18~36克,日服3次,开水冲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大青叶、板蓝根、拳参清热解毒凉血,与连翘相配既可增强解毒清热之功,又可疏散风热。药仅四味,【功效】非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咽痛等。可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心肌炎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症。
【加减】如见恶风发热,加荆芥、防风、薄荷以疏风祛邪;咳嗽多痰,加前胡、桔梗以宣肺止咳化痰;咽喉肿痛,加金银花、黄芩以解毒清咽;高热不退,加生石膏、寒水石以清热泻火。
105.羌活胜湿汤
【来源】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羌活胜湿独防风,藁本川芎草蔓荆,湿邪束表头腰重,散风升阳有奇功。
【组成】羌活6克,独活6克,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各45克,蔓荆子3克。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空腹日服2次。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除湿。
【方解】湿气在表之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处湿地、风湿杂至、外袭肌表、郁于腠理、阻遏营卫所致。治宜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方中羌活辛温,气雄而散,为太阳经之风药,善散上半身风湿而舒利关节;独活苦辛微温,行血分、走下焦,善除下半身风湿而宣痹止痛;二活并用,通治一身上下之风湿而宣痹止痛,共为君药;防风辛温,为风药中之润剂,既入太阳疏风解表,又入脾经而除肌中风湿,善治一身尽痛;藁本辛温,疏风散寒,善达巅顶而止外感头痛,二药为臣,助君药辛散解表,祛风胜湿两止头身疼痛;川芎辛温走窜,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而能祛风止痛;蔓荆子苦辛性平,专祛头面风湿而能清利头目,用以为佐,则祛风胜湿、宣痹止痛之力尤著;更以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于辛温升散之中扶正和中,使散中有补,汗而不峻,则风湿俱去而正气不伤。方中诸药用药俱轻,其意亦在取轻扬微汗之法,使风湿之邪得以并去。综观全方,上下并治,气血并行,既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又示人以治湿忌大汗、大汗则风祛湿留,病必不除,堪为治疗风湿在表之良剂。东垣制方深义,学者当悉心领悟。诸药合用,可使风寒湿邪表而散之,营卫调合,经络通畅,则身重可除,诸痛可蠲。因此方疗效卓著,故受到后世医家们的重视,被视为宣散湿邪之代表方剂。
【主治】风湿在表,症见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不能转侧、恶寒微热、苔薄白、脉浮紧。可用于风寒挟湿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风邪偏胜的痹症、高血压头痛、神经性头痛、过敏性紫癜、风邪上袭的眼病等。
【加减】如见身重而以腰部沉重较著者,加防己、附子、制川乌;关节热痛者,加防己、苍术、桂枝、生石膏;项强,加葛根、桂枝;风寒感冒,加荆芥、生姜;风湿痹痛,加秦艽、防己;偏头痛,加柴胡、黄芩;高血压头项强痛,加葛根、赤芍。
106.桑菊排风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桑菊排风汤薄荷,芦根蝉衣甘草和,风热感冒可首选,散风清热效力宏。
【组成】冬桑叶10克,菊花10克,排风藤30克,蝉衣3克,薄荷6克,甘草3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辛凉解表,散风清热。
【方解】此系《温病条辨》之桑菊饮【加减】而来。取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之性,以疏解上焦风热邪气,且桑叶善走肺络,为清疏肺热之主药;用薄荷、蝉衣助桑菊疏散上焦风热;排风藤味甘、性平、微寒,更助桑、菊、蝉、薄散风清热之功,药轻而效宏,宜轻煎取其气。
【主治】风热感冒。
【加减】咽喉红肿疼痛甚者,加挖耳草30克(清热解毒);发热较甚者,加青蒿15克;咳嗽较重者,加五匹风30克;食欲不振者,加鸡矢藤30克。
107.羌活佩兰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羌活佩兰石菖蒲,藿香木通威灵仙,淋雨受湿致感冒,时日较长用之良。
【组成】羌活12克, 佩兰12克, 石菖蒲9克, 木通12克, 威灵仙9克,藿香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寒除湿,辟秽化浊。
【方解】羌活佩兰汤为自拟方。方中羌活辛苦温,善行气分,舒而不敛,雄而善散,升而能沉,能通畅脉络,透利关节,散风寒,祛风湿,为治淋雨受湿之要药,故为主药;配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浊、辟秽;石菖蒲理气活血,开窍散风祛湿;威灵仙祛风胜湿为辅;并以木通上通心肺,利诸窍,通血脉,下走三焦,利小便,通大便,荡涤腑滞,以助化湿浊;合而用之,具有良好的散寒祛湿、辟秽化浊之功,重在除湿而利水道。
【主治】寒湿感冒,症见头疼体痛、头重如裹、身体困重、遍身肌肉关节疼痛、恶寒不发热、或先恶寒后发热、热势不扬、口干不渴、无汗、胸闷腹满、纳食不佳、或大便稀溏、小便色黄不畅利、或咳泡沫白痰、舌苔白腻、脉浮紧。
【加减】咳嗽甚者,加肺经草15克,鱼腥草30克;胃纳差者,加鸡矢藤30克;小便黄者,加车前草30克。
108.十味伤风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十味伤风轻剂方,玉竹荆防草杏苏,薄前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堪称良。
【组成】玉竹、荆芥、防风、杏仁、紫苏、薄荷、牛蒡子、前胡、生甘草、桔梗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宜避风。
【功效】疏风解表。
【方解】经言:“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方用甘平益气,治风淫头痛之玉竹为君;甘平泻火补气之甘草为臣;微苦微辛微温之荆芥、紫苏、杏仁、前胡、桔梗与辛凉之薄荷、牛蒡子为佐;更以辛甘微温之防风为使,宗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之品,组合成方,共奏祛风解表之功。若风邪甚浅,即以此祛风解表轻剂为治足矣!
【主治】伤风,症见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或咳嗽、甚则头痛、身热、微出汗、恶风、脉浮缓、苔白不渴。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注意避风。如能配合按摩风池、风府、迎香等穴位,疗效更速。
109.新加香薷饮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新加香薷饮连翘,银花厚朴扁豆花,五味相伍祛暑剂,解表化湿和中求。
【组成】香薷6克,扁豆花6克,厚朴6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方解】方用香薷解表祛暑为主药;配以扁豆花、厚朴和中化湿,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均为辅药。此方既能发汗解热,又能抑菌、抗病毒,并可健胃、利尿,故有祛暑化湿之功。
【主治】伤暑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烦渴、汗出、头痛、呕恶、腹泻、尿黄、脉濡数等。可用于暑天感冒、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等。对于流行性感冒,不论发病季节,只要兼有湿邪,本方疗效亦佳。
110.人参败毒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人参败毒用川芎,前胡柴胡云茯苓,羌活独活生甘草,枳壳姜薄苦桔梗。
【组成】人参、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柴胡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薄荷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者设。本方和而不烈,多而不杂,不太热,亦不太寒,是一首扶正解表的方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而体虚不耐发散的病症。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风寒湿邪,并为君药;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解肌散热,助君药宣痹解表而止头身疼痛,并为臣药;桔梗开肺,枳壳降气,茯苓渗湿,前胡祛痰,合则利肺气,除痰湿,止咳嗽,俱为佐药;生姜、薄荷发汗解表,甘草和中调药,皆是佐使之品。风寒湿邪在表,固宜先行汗解,然体质素虚,药虽外行,气从中缓,邪必不除,故更佐人参,配甘草少助元气,扶正败毒,使邪乘药势而出。本方能“培其正气,败其毒邪,故曰败毒”(吴昆);“盖补中兼发,邪气不致于留连;发中带补,真元不致于耗散”(赵羽皇),人参一味,用之最妙,其力能致开阖,增强表散之力,使热毒得以排泄,又能协调精津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邪去正安,诸症自解。诸药相伍,益气发汗、疏导经络、表散邪解,用治四时感冒有较好疗效。
【主治】体质素虚、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鼻塞声重、咳嗽有痰、全身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可用于体虚感冒等病症。
【附记】喻嘉言亦常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之法。但方中辛温香燥之品居多,若由于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
111.参苏饮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求。
【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姜半夏、前胡、茯苓各9克,木香、枳壳各12克,桔梗6克,炙甘草、陈皮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现多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方解】本方为体质素虚,内有痰饮,外感风寒者而设。方用紫苏叶、干葛根、前胡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扶体弱;陈皮、半夏除痰止呕;枳壳、桔梗利膈宽胸,前胡配桔梗升降肺气以化痰止咳;木香行气破滞,姜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散风寒而和营卫,除痰饮而止咳呕,行气滞而理胃肠,表里虚实兼治,重在扶正解表,作用较为温和,故于老幼体弱,外感风寒、寒热咳呕,痰多胸满者最宜。
【主治】体虚气弱、感冒风寒,内有痰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呕恶、眩晕、大便泄泻等,以及外感风寒,发汗后,发热仍不止者。可用于体虚感冒,外感咳嗽、泄泻、腹部痞满等病症。
【加减】如见气虚不足,加黄芪;咳痰不畅,加紫菀、款冬花;痰多壅肺,加葶苈子、白芥子;胸闷不舒,加瓜蒌、厚朴;脘腹胀满,加莱菔子、大腹皮、槟榔;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葱白。
112.再造散
【来源】明·陶节庵《伤寒六书》
【歌诀】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宗。
【组成】黄芪6克,人参、桂枝各3克,甘草15克,熟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各3克,大枣2枚,酒炒芍药1撮。
【用法】水煎温服。每日1剂,日服2次。原剂量、上药各等份,每服15克,加大枣2枚,或再加芍药1撮,水煎服。
【功效】助阳益气,发汗解表。
【方解】阳气素虚之人,感受风寒之邪,虽用辛温发汗之剂而不得汗出表解者,是阳气不能鼓舞津液外出之故,所谓“阳虚不能作汗”。陶氏制本方意在助阳发汗,益气解表。方以熟附子、桂枝、细辛为君,助阳发汗以散寒解表;更用黄芪、人参补元气,固肌表,既助药势以鼓邪外出,又防阳随汗脱,是为臣;羌活、川芎、防风为佐,疏风行血,以增强解表散寒之力;芍药敛阴和营,既资汗源,又制桂、附、羌、辛之温燥;甘草益气和中,调药缓峻,使汗出不致过猛,邪尽出而正不伤,是佐助又有佐制之义;生姜温胃,大枣滋脾,合而升腾脾胃生发之气,和营卫,行津液,以助汗出,俱是佐使之品。综观全方,不仅配伍周密,选药尤其精当,虽仿麻黄附子细辛汤法,却不用发越阳气之麻黄,而用桂枝汤加羌、防、川芎于发汗之中兼和营卫。甚至生姜亦须煨过,使其专于温胃;芍药酒炒而用,使之和营制燥而不碍发汗。凡此,皆陶氏精细入微之处,不可疏漏(引自《汤头【歌诀】》)。
【主治】阳气虚弱、感冒风寒,症见头痛项强、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经服发汗之剂汗不出者。可用于体虚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夏月加黄芩、石膏、冬月不必加。”
【附记】凡风热感冒或身有汗出以及体壮阳盛者忌用。
113.葳蕤汤
【来源】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歌诀】【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最相宜。
【组成】生葳蕤(即玉竹)、淡豆豉各9克,桔梗、薄荷各6克,白薇、炙甘草各3克,葱白3茎,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阴发汗,解表清热。
【方解】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者,治宜滋阴清热解表。方用葳蕤滋阴润燥,清热生津;葱白、豆豉疏散风热,以解表邪;白薇、薄荷清泄伏热;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红枣配甘草益气和营;桔梗宣通肺气;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是为温病初起,表证兼见阴虚者设。阴虚之体,发汗则伤阴,益阴则恋邪。本方之配伍,确属周全,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引《中医方剂学》)。
【主治】素体阴虚、感受外邪,症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稠难出、口渴心烦、咽干而痛、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浮数者。可用于阴虚体弱之感冒。
【加减】表证较重,加防风、葛根;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加竹叶、天花粉。
114.治疗感冒验方
1、生大蒜一瓣,含入口中,生津咽下,直到大蒜无味吐出。连食三次奏效。(此方辛湿解表,解毒清涕,除风寒咳嗽。)
2、感冒:将一杯红葡萄酒(大约3~4两)烧热后,将一枚生鸡蛋在碗中搅碎,加入酒中,再将酒温热服下,10~15分钟感冒即好。
3、感冒偏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盅调匀,用纱布包好擦
前胸、后背、手脚心及腋窝,擦一次后,盖被休息,30分钟后出汗,热减退,次日治愈,此方用1—2次痊愈。
4、感冒:鲜白萝卜一个,葱白3根,生姜3片,将将萝卜洗净后切片,葱白切断,
煎水服用。
5、伤风感冒:搓脚心的涌泉穴,直到手心、额头出汗为止。
(二)、治疗防治感冒验方
将生姜洗净(500克)整个用盐搓揉腌制,然后以酱油、白糖、味精、香油做卤汁,再把姜浸泡其中,置于瓶中封闭,放入冰箱,7天后食用。随吃随取,每天早餐当下饭小菜吃6~8片。(此方既防感冒又对治鼻炎有效果)
(三)、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验方
在后背上涂一些清凉油,5分钟后可缓解,过两小时再涂1次,则效果更佳
115.感冒药茶
甘露茶
〔配方〕陈茶叶150克,陈皮20克,谷芽60克,神曲1克,山楂、乌药、厚朴、枳壳各50克。
〔功效〕解表消食和胃。主治一切感冒、头痛腹胀,水土不服等。
五神茶
〔配方〕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功效〕发汗解表。治风寒感冒所出现的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葱豉茶
〔配方〕茶末10克,石膏60克,栀子2枚薄荷30克,荆介5克,淡豆豉15克,葱白三根。
〔功效〕辛温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壮热头痛等。
生姜枇杷茶(一)
〔配方〕绿茶5克,生姜5~8片,葱白4-6根。
〔功效〕辛温解表。治风寒感冒。
生姜芝麻茶
〔配方〕茶叶5克,生芝麻30克,生姜5克。
〔功效〕解热化痰。治风寒感冒初起。
姜糖茶(一)
〔配方〕绿茶10克,生姜5片,冰糖30克。
〔功效〕散风寒,止咳嗽。治风寒感冒初起,鼻窦头痛,咳嗽痰白等症。
麻酱糖茶
〔配方〕芝麻酱、红糖适量,茶叶1撮。
〔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外感初起。
生姜茶(一)
〔配方〕茶叶9克,生姜8克,红糖适量。
〔功效〕治各类感冒。
苏姜茶
〔配方〕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克。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胜湿,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症。
姜葱橄榄茶
〔配方〕橄榄250克,生姜390克,葱头390克,紫苏叶克。
〔功效〕疏风散寒,健脾和胃。主治风寒感冒,患有肠胃病者。
姜糖茶(二)
〔配方〕茶叶7克,生姜10片,红糖15克。
〔功效〕祛风发汗。主治感冒咳嗽、怕冷。
双白茶
〔配方〕绿茶10克,葱白茎3节,白芷10克。
〔功效〕治外感风寒头痛。
核桃葱白茶
〔配方〕细茶6克,核桃肉6克,葱白6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多味茶(一)
〔配方〕茶叶、薄荷、白芷和荆芥各6克,川芎、羌活、防风各9克,细辛和炙甘草各3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附子川芎茶
〔配方〕熟附子2枚,川芎和生姜各50克,茶叶适量。
〔功效〕主治风寒头痛。
共有59条
辣椒茶
〔配方〕茶叶10克,辣椒5 克,胡椒、盐适量。
〔功效〕驱寒解表,治风寒头痛,食欲不振。
生姜茶(二)
〔配方〕茶叶一撮,生姜数片,红糖25克。
〔功效〕治风寒头痛。
生姜枇杷茶(二)
〔配方〕绿茶5克,生姜5~8片,葱白4~6根。
〔功效〕治风寒感冒。
姜茶
〔配方〕茶叶7克,生姜10片。
〔功效〕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有疗效。
山腊梅茶
〔配方〕山腊梅叶625克,茶叶适量。
〔功效〕祛风清热。治一般感冒,对流感有较好疗效。
清空膏茶
〔配方〕黄岑9克,酒黄连2.5克,羌活、防风4.5克,柴胡、炙甘草各3克,川芎1.5克,细茶6克。
〔功效〕治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和神经性头痛。
绿豆茶
〔配方〕绿豆30克,茶叶9克,红糖适量。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荆芥苏叶茶
〔配方〕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
羌活茶
〔配方〕羌活、茶叶各9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无汗,肢体酸痛。
钩藤茶
〔配方〕绿茶1克,钩藤、蜂蜜各15克。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石膏茶
〔配方〕生石膏60克,紫笋茶末3克。
〔功效〕治流感。有清热泻火之效。
桑菊薄竹茶
〔配方〕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竹叶30克,茶叶10克。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喉痛、舌红苔黄等症。
核桃葱姜茶
〔配方〕核桃仁2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
〔功效〕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烧,头痛无汗。
石膏绿茶
〔配方〕石膏6克,绿茶3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面赤口干、流鼻涕、发热者。
薄荷茶
〔配方〕薄荷2克,茶叶5克。
〔功效〕辛凉解表。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食滞腹胀者。
银花山楂茶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功效〕清热解毒,治风热感冒。
金银花茶
〔配方〕茶叶2克,干金银花1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葱姜核桃仁茶
〔配方〕茶叶5克,核桃仁、葱白和生姜各10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地龙茶
〔配方〕干地龙10克,茶叶适量。
〔功效〕治感冒发热无汗者。
甘菊花茶
〔配方〕绿茶0.5-1克,甘菊花9-15克,蜂蜜25 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头痛者。
六味茶
〔配方〕细芽茶9克,黄芩60克,川芎90克,白芷15克,薄荷5克,荆芥12克。
〔功效〕治风热上攻,头目昏重等症。
银花茶
〔配方〕茶叶6克,银花20克,白糖50克。
〔功效〕治风热感冒。
川芎葱白茶
〔配方〕茶叶10克,川芎10克,葱白2段。
〔功效〕治风寒感冒头痛。
姜汤膏茶
〔配方〕普洱茶、姜适量。
〔功效〕治受寒肚胀。
三生清热茶
〔配方〕生茶叶、生米、生姜各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治瘟疫病等。
多味茶(二)
〔配方〕陈皮2克,厚朴0.4克,炒谷芽0.5克,精曲7克,枳壳0.4克,山楂0.4克,乌梅0.4克,茶叶10克。
〔功效〕解表清热,消滞行气。
竹叶薄荷茶
〔配方〕竹叶3克,鲜薄荷叶2克,茶叶2克。
〔功效〕清热解表,促进汗液分泌。
竹叶莲芯茶
〔配方〕鲜竹叶10克,莲芯5克,茶叶5克。
〔功效〕治心火,咽喉干痛等症。
双花茶
〔配方〕生槐花10克,凌霄花10克,绿茶15克。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
大葱生姜茶
〔配方〕大葱50克,生姜10克,茶叶10克。
〔功效〕增热御寒,防治感冒。
苏藿茶
〔配方〕柴苏叶、藿香、薄荷、荆芥各4.5克,茶叶3克。
〔功效〕疏风解表,防治感冒。
石菖蒲茶
〔配方〕茉莉花6克,石菖蒲6克,清茶10克。
〔功效〕祛寒去湿,理气安神。
姜糖薄荷茶
〔配方〕细茶叶6克,薄荷叶3克,生姜汁半匙,白糖半匙。
〔功效〕治风热感冒发热。
银花白糖茶
〔配方〕金银花20克,茶叶6克,白糖50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恶寒、头痛、无汗、鼻塞等症。
胡桃茶
〔配方〕茶叶、葱白、胡桃、姜片和绿豆适量。
〔功效〕治风热感冒。
午时茶
〔配方〕苍术、柴胡、防风、羌活、桔皮、山楂、连翘、神曲、藿香、白芷、枳实、川芎、甘草各30克,厚朴、桔梗、麦芽、紫苏各45克,红茶5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有祛风散寒之效。
天中茶(一)
〔配方〕制半夏、制川朴、杏仁(去皮)炒莱菔子、陈皮各90克,荆芥、槟榔、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柴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苓、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苏子、土藿香、桔梗、藁本、木通、紫苏、泽泻、炒苍白术各60克、炒麦芽、炒神曲、炒山楂、茯苓各120克、白芷、甘草、炒草果仁、秦艽、川芎各30克、红茶叶3 克。
〔功效〕疏散风寒。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肢,胸闷呕恶等症。
苏叶炒盐茶
〔配方〕炒茶叶5克,炒盐10克,苏叶5克。
〔功效〕清热除哑。治感冒引起的声音嘶哑。
橄榄萝卜茶
〔配方〕橄榄250克,萝卜5 ~1克,茶叶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
白芷荆芥茶
〔配方〕香白芷30克,荆芥穗3克,腊茶3克。
〔功效〕治风寒感冒初起。
酒茶
〔配方〕红茶5克,酒适量。
〔功效〕治感冒头痛。
梅肉红茶
〔配方〕梅干1粒,红茶1大匙。
〔功效〕预防感冒,对感冒咳嗽、纳差有效。
四时感冒茶
〔配方〕野牡丹,鬼针草、仙鹤草、香蕾、野花生、陈皮、截叶铁扫帚、南五味子藤,牡荆叶、薄荷、防己、青蒿、玉叶金花、铁苍菜、茶叶、高粱酒、马鞭草各适量。
〔功效〕治感冒。
芦根茶
〔配方〕芦根50克,鲜萝卜2 克,葱白7个,青橄榄7个。
〔功效〕治流行性感冒。
116.感冒食疗方
感冒属中医“时气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热)时行邪毒侵袭人体,阻遏卫阳,使营卫失和,肺气宣降失司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并结合发病季节,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等证型。
【姜丝鸭蛋汤】
配方: 生姜50克(去皮),鸭蛋2个,白酒20毫升。
制法: 生姜洗净去皮,切成丝,加水200毫升煮沸,鸭蛋去壳打散,倒入生姜汤中,稍搅,再加入白酒,煮沸即可。
功效: 解表散寒。
用法: 每日1次,吃蛋饮汤,顿服,可连服3日。
【神仙粥】
配方: 糯米30克,生姜片10克,葱白6克。
制法: 用砂锅加水煮糯米、生姜片,粥成入葱白,煮至米烂,再加米醋20毫升,和匀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散寒解表。
用法: 趁热喝粥,以汗出为佳。
【枸杞疰夏茶】
配方: 枸杞子、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 枸杞子、五味子共研末,用开水浸泡封存3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 清暑祛热,补虚益精。
用法: 每日不拘时代茶饮服。
【黄芪姜枣汤】
配方: 黄芪1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
制法: 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解表散寒。
用法: 吃枣饮汤。
【绿豆粥】
配方: 绿豆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绿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熟时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解暑。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香薷扁豆汤】
配方: 香社lo克,白扁豆12克,陈皮6克,荷叶8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白扁豆妙黄捣碎,与香薷、陈皮、荷叶一同煎煮,煮沸10分钟后过滤,去渣取汁,加入白糖调味。
功效: 清暑祛湿解表。
用法: 每日1次,不拘时频频饮之。连服3~5日。
【珠兰茶】
配方: 茶叶6克,珠兰3克,薄荷3克。
制法: 上三味,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
功效: 理气化湿,清利头目。
用法: 每日1~2剂,分上下午饮服。
【香薷饮】
配方: 香薷10克,厚朴5克,白扁豆5克,砂糖少许。
制法: 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加糖调味。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服。
【白菜根葱白汤】
配方: 大白菜根3个,葱白连须2根,芦根10克。
制法: 上三物以水煎煮10~15分钟即可。
功效: 辛散解毒,清热祛湿。
用法: 每日1剂,趁热分2次服用。
【西瓜番茄汁】
配方: 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法: 西瓜用纱布绞汁;番茄先用开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然后将两汁合并即可饮用。
功效: 清热生津。
用法: 每日1~2次,当果汁饮用。
【银花饮】
配方: 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制法: 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1次,再加水煎熬1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 随量饮用。
【薄荷粥】
配方: 鲜薄荷30克(干者10克),梗米60克,冰糖少许。
制法: 水煎薄荷5分钟,去渣取汁。取粳米熬粥,加入薄荷汁,稍煮,加入冰糖调化。
功效: 疏风解表,清利头目。
用法: 分早晚温热服食。
【贯众蛋】
配方: 贯众10克,鸡蛋1个。
制法: 将贯众与鸡蛋同放锅中,加水300毫升,煮至蛋熟,去药渣。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1次,饮汤吃蛋,连服5~7日。
【姜丝萝卜汤】
配方: 生姜25克,萝卜50克。
制法: 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
功效: 祛风散寒解表。
用法: 每日1次,热服。
【葱豉汤】
配方: 葱白2根,豆豉10克。
制法: 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
功效: 解表散寒。
用法: 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香菜葱白汤】
配方: 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
制法: 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
功效: 发表散寒。
用法: 每日2次,连服2~3日。
【姜糖饮】
配方: 生姜10克,红糖15克。
制法: 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
功效: 疏散风寒,和胃健中。
用法: 每日1次,趁热顿服。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苍耳鸡蛋】
配方: 鸡蛋1个,苍耳子6克。
制法: 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
功效: 散风止痛。
用法: 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
117.感冒药酒
苦参酒
配方:苦参5克,桔梗3克,板蓝根10克,白酒250克。
葵花酒
配方:向日葵籽和秋季采集的叶各100克,白酒300毫升。
花椒酒
配方:花椒50粒,侧柏叶15克,白酒500毫升。
肉桂酒
配方:肉桂末6克,黄酒20克。
桑菊酒
配方:桑叶30 g,菊花30g,薄荷10g,连翘30g,芦根35g,桔梗20g,甘草10g,杏仁30g,米酒1000克。
防风米酒
配方: 糯米一斗,酒曲一升半,防风(切)半斤,苍耳子3升。
葱姜盐酒
配方: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
茶酒
配方:红茶5克,姜汁3克,白酒或黄酒适量。
荆芥豉酒
配方:豆豉25 0克,荆芥10克,米酒750克。
葱豉黄酒
配方:豆豉15克,葱白30克,黄酒50毫升。
紫苏酒
配方:紫苏、荆芥各20克,陈皮10克,白酒200毫升。
预防感冒酒
配方:炙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紫苏12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红枣20克,黄酒1000毫升。
118.风寒感冒
严寒季节或气候突变,由于衣着单薄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症状多是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流涕。治宜辛温解表。
处方1:感冒清热颗粒,按说明服用。主治风寒感冒。
处方2:葱白、生姜各9克,大白菜根1个,水煎趁热服。用于较轻风寒感冒。
处方3:荆芥、杏仁、前胡各9克,防风羌活、苏叶、甘草、生姜各6克。水煎服。用于较重风寒感冒。
处方4:紫苏、生姜各10克,葱白6根,水煎服。用于较轻风寒感冒。
处方5:紫苏、藿香、薄荷各10克,马鞭草30克。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
处方6: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麝香0.6克(可用白芷10克代替)。研细末,做成肚兜,置于肚脐处固定。9-15天换药1次。每日用热水袋敷药15-30分钟。预防风寒感冒很有效。
处方7:伤湿止痛膏贴于大椎穴,对风寒感冒轻者很有效。
处方8:伤湿止痛膏配速效感冒胶囊粉贴于双足心,治风寒感冒有效。
处方9:姜片10块,橘皮1把,水煎取液加红糖热服,治风寒感冒。
处方10:黄花10根,切段水煎加入冰糖趁热服,盖被入睡,微出汗。治风寒感冒。
处方11:麻黄、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患者。
处方12:麻黄9克,杏仁12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感冒风寒,鼻塞声重,咳嗽哮喘。
处方13:桂枝、芍药各9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水煎服。用于风寒表虚、发热恶风、自汗出症。
处方14:苏叶、香附子各12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内兼气滞,恶寒发热,胸闷不食。
处方15:香薷6克,炒扁豆、姜厚朴各3克。水煎服。用于夏季感冒。
处方16:荆芥9克,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薄荷各6克,川芎、甘草各3克。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寒热头痛,目眩。
处方17:荆芥、防风、白芷各9克,羌活、甘草各3克,姜3片,葱白一段,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
处方18:羌活、苍术、川芎、白芷、黄芩各6克,防风、生地各9克,细辛1.5克,甘草3克,姜3片,葱白3根。水煎服。用于风寒表证,全身肢节疼痛,口苦而渴。
处方19:麻黄6克,制附子6-9克,细辛3克。水煎服。用于阳虚外感,恶寒发热,脉沉细患者。
处方20:辛夷、紫苏叶各10克。代茶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处方21:生姜6克,苏叶9克,水煎服。用于风寒外感。
处方22:薄荷、甘草各3克,滑石15克,用于夏日感冒,发热头昏。
处方23:葛根12克,麻黄、桂枝、生姜、白芍各6克,大枣12枚。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项强无汗者。
处方24:藿香、茯苓各12克,苏叶、大腹皮、炒白术、半夏曲各9克,白芷、陈皮各4克,厚朴、桔梗、炙甘草各5克,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用于夏秋季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寒热头痛,腹痛呕吐泄泻。
处方25:藿香、佩兰叶各12克,苍术、陈皮各9克,川朴3克,车前草20克。水煎服。用于夏日外感风寒湿邪,湿阻中焦。
处方26:苍术、藁本、川芎、羌活、白芷各6克,甘草3克,生姜3片,葱白3寸,水煎服。用于外感风寒,寒热头痛
感冒
一贴灵[药物]麻黄、香薷各 15 克,板蓝根、蒲公英各 10 克,桔梗 12 克。[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成人一般用量约 3.5 克,儿童用量约 l 克。将药粉倒入肚脐中心,然后用一般胶布贴敷固定,勿令药粉撒漏。[疗效]此方治疗感冒 200 例。痊愈 196 例,无效 4 例。[病例] 苗×\u65292X女,28 岁。自感畏寒发热,全身酸痛,头晕乏力而来诊。查体温 39.9℃,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诊为风寒感冒。贴上药1 小时后感全身舒适,诸症减轻,体温下降,全身无不适感,继用 1 剂以巩固疗效。[来源]张群才,等。陕西中医
2感冒的分类论治和经方治疗
(一)感冒的分类论治
风寒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 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治法:辛温解表。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表寒重,加麻黄、桂枝以增加辛温散寒之力。
处方举例:荆芥9g,防风9g,苏叶6g,柴胡9g,薄荷6g(后入),羌活9g,独活9g,川芎6g,橘红6g,杏仁6g,生姜3片,葱头2个。
风热证
症状:身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
舌脉: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主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头胀痛较甚,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咯痰黄稠,配黄芩、知母;热盛配石膏、鸭跖草;化燥伤津,口干舌燥,配沙参、天花粉。
处方举例:银花15g,连翘12g,薄荷6g(后入),荆芥穗6g,豆豉6g,芦根15g,牛蒡子10g,生甘草3g,桔梗6g,黄芩10g,象贝母10g,杏仁6g。
暑湿证
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鼻流浊涕,
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
舌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减:暑热偏盛,加黄连、山栀、青蒿;湿困卫表,加豆卷、藿香、佩兰等芳化宣表;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法半夏化湿和中。
处方举例:银花15g,连翘12g,香薷6g,厚朴6g,扁豆10g,藿香10g,佩兰10g,芦根15g,六一散15g(包),赤苓15g,陈皮10g。
二、兼证
风寒夹湿证
症状:身热不扬,恶寒汗少,头重胀如裹,肢体骨节酸重疼痛,咳嗽声重,鼻塞多涕。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治法:疏表祛湿。主方:羌活胜湿汤。加减:汗少加豆卷解表祛湿;头痛、身疼加白芷祛风散寒;脘痞加苍术、厚朴燥湿宽中。
处方举例:羌活9g,独活9g,防风6g,藁本9g,川芎6g,蔓荆子9g,豆卷9g,白芷6g,半夏9g,陈皮9g,甘草3g。
外寒里热证
症状:烦热、恶寒、无汗或少汗,骨楚,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咽痛。
舌脉:舌苔白罩黄,边尖红,脉数。治法:解表清里。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味。加减:表证重者,加豆豉、薄荷;里热甚加黄芩、芦根;咳甚加前胡、桑白皮。
处方举例:炙麻黄6g,杏仁6g,生石膏30g(先下),生甘草5g,黄芩10g,豆豉6g,桑白皮15g,芦根15g,薄荷6g(后入),象贝母10g,全瓜蒌15g。
风热兼燥
症状: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多见于秋季。
舌脉:舌红脉数。治法:辛凉清燥。主方:银翘散合桑杏汤加减。加减:灼热较重,加石膏、山栀。
处方举例:银花15g,连翘10g,牛蒡子10g,薄荷6g(后入),桑叶10g,菊花10g,桔梗6g,生甘草5g,杏仁6g,浙贝母10g,北沙参15g,梨皮6g。
三、变证
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较盛,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
舌脉:舌苔淡白,脉浮无力。治法:益气解表。主方:参苏饮。加减:表虚自汗,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
处方举例:人参10g,苏叶6g,葛根10g,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g,甘草3g,桔梗6g,木香6g,枳壳10g,生姜3片,大枣10个。
阳虚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或自汗。
舌脉: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治法:助阳解表。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兼气虚自汗,加黄芪、炙甘草。
处方举例:麻黄6g,附子6g,细辛3g,羌活6g,独活6g,生黄芪6g,葛根10g,生姜3片,大枣10g,党参6g。
血虚感冒
症状: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浮。治法:养血解表。主方:葱白七味饮。加减:恶寒重,加苏叶、荆芥;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
处方举例:葱白6g,豆豉6g,葛根10g,生姜3片,生地10g,麦冬10g,荆芥6g,当归10g,银花10g,连翘10g。
阴虚感冒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解表。主方:加减葳蕤汤。加减:阴伤明显,咽干口渴甚,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心烦口渴较甚,加黄连、竹叶、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
处方举例:玉竹10g,白薇10g,葛根10g,生姜3片,葱白6g,薄荷6g(后入),桔梗6g,豆豉6g,甘草5g,大枣10g。
(二)经方治疗感冒
1)出现出汗,并且周身肌肉疼痛,怕风吹,怕寒冷,食欲减退,没有或者略有发烧时,
就用桂枝汤。其方: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20克,红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一般服用后会有微汗出,效果最好。如果没有出汗,就喝点热的米粥以帮助发汗。注意发汗后要马上换衣服,以防受风后反而会加重感冒。
2)出现无汗,并且周身肌肉关节非常疼痛,甚至于痛得就如鞭打一样,而且非常怕冷,发烧,怕风吹,怕寒冷时,
就用麻黄汤其方:麻黄2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打碎,炙甘草2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空腹时服用。
3)出现发烧,甚至于高烧40度,但病人自觉体内热而体外寒,怕冷,无汗,且周身肌肉关节疼痛,口渴能喝水,食欲减退时,
就用大青龙汤。其方:麻黄20克,杏仁20克,打碎,石膏30克,炙甘草20克,桂枝20克,生姜五片,大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汗出。当年毛主席感冒后引起发烧,诸西医措手不及,最后还是请山东的刘惠民老中医用此方,一付而烧退。
4)如果发烧后先去挂水吃西药,久之高烧既退,却低烧不断时,那就表示人体的阳气被伤害了,对病邪的抵抗力下降了,因此,已经发不出高烧了。这
时就要用当归四逆汤配合四逆汤来扶阳气,退低烧了。用;附子20g干姜15克甘草炙10g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8枚,擘[bo])炙甘草(6克)
5)出现后项强痛,头痛,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等症状,
就用葛根汤。其方:葛根30克,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20克,大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来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微汗出。葛根汤是治疗感冒后脖子后面紧,或者咽喉痛的好方子。一般小孩如果感冒后发烧,喉咙痛,或者出现脊柱强直抽搐时,就用此方。往往一付而烧退。
6)、病人外感风寒湿邪,如果出现咳嗽,痰多且色白,病人自觉身体冷痛且沉重,无汗,不渴,也没有胃口,喉咙痒,有时感觉背后两肩胛骨之间有一片冷冷的区域,转动肩胛有不顺畅感,或伴有发烧,此时
就用小青龙汤。其方:麻黄20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桂枝20克,五味子20克,炙甘草20克,法半夏20克,细辛10克,后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有汗。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寒湿的主方。此时病人所患之感冒,不单独有寒邪,还有湿邪。因此用此方时,病人多有在水中或者雨中受寒史。小青龙汤治疗寒湿型感冒,服汗出即烧退,咳嗽就会好转。用小青龙汤治疗过数例久年咳嗽,配合金沸草散,效果十分明显【组成】旋覆花(90克)麻黄(90克)前胡(90克)荆芥穗(120克)炙甘草(30克)半夏(姜汁浸)(30克)赤芍药(30克)功效发散风寒,降气化痰。主治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六分,热服。如汗出并三服。
7)病人外感风寒,出现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畏寒怕冷,反复发作,数天不愈。食欲尚可,不渴。此时
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其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黄1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10克,大枣4枚,切,杏仁10克,打碎。每付药加入五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有汗。这个方子也可以用来治疗疟疾的寒热反复发作。如果感冒风寒或者风热,病人或热或寒,或汗出,或症状不明显。辨不清该用麻黄汤还是桂枝汤时,即可先处以此方以开表透邪。
8)、病人外感风寒,如果出现自觉忽冷忽热,恶心,口苦,咽喉发干,食欲减退,心烦,眼睛发花,同时两胸肋部位有胀满感时,
即可用小柴胡汤。其方:柴胡15克,法半夏15克,黄芩15克,党参15克,生姜三片,大枣十枚,切,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早晚餐前空腹时各喝一碗。感冒后往往不康复。因为正虚,所以经常反复感冒,前面的感冒未愈,紧接着又来一次新的感冒,病人甚至于常年处于感冒状态之中。此时也可用小柴胡汤配合桂枝汤来治疗虚人感冒,往往效果明显。
9)病人如果不知道是不是感冒了,反正经常出现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痛、舌苔白腻、口中有腻感无味、四肢无力等症状时,
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其方:麻黄20克,细辛20克,后下,制附片2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早晚餐前空腹时喝一碗。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个帮助机体排除外邪的常用方子。服这个方子时一般病人没有发烧,但多伴随有面色苍白,平素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阳虚症状。也就是说,这是典型的少阴体质所用的方子。凡是少阴体质,多需长期扶阳,但也要时时用此方来扶少阴以开太阳,祛邪外出。一般服后面色转为红润,畏寒减轻,即是佳兆。
10).体虚之人出现感冒。
用小柴胡汤配合桂枝汤治疗虚人外感。其方:柴胡15,桂枝20,白芍20,黄芩12,法半夏15,生姜三片,大枣6枚,切开,炙甘草10,党参15。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来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微汗出。如果不出汗,要喝点热的稀粥,以帮助出汗,这样才有效果。
虚人反复感冒,这次感冒初愈,下次尚未感冒时,及时服此方可以有效地预防再次感冒。遇到流感或者天气大的变化,正常人也可连服三付此方,可以帮助预防感冒。平时总觉得身体虚弱,似有病又无病,但又浑身不适的人,即是虚人,可服用此方十余付,既可消除不适的各种症状,又能改善体质,调整阴阳气血平衡。其实,这是从少阳与太阳两个层面来修复机体的。
11)常服玉屏风散亦是不错的扶正固表的好方法。其方:防风30克,生黄芪60克,白术60克。一付,共研成极细末,每日2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但要求是感冒已愈时服用此方。如果正在感冒期间,以不服为好,以防敛邪之弊。
12)阳气素虚之人若有外感,
就可试用参苏饮这个方子,也有不错的效果。其方:苏叶10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切,党参10克,木香10克,葛根1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治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恶寒咳嗽,涕唾稠黏,胸膈满闷等症。
感冒活用中成药
风寒类
《感冒清热冲剂》较为温和的轻散剂。
《通宣理肺丸》感冒发烧无汗的重剂,源于古方《麻黄汤》.这是个发汗的药,病情重者可考虑用热稀饭送服(活用中成药一)。但是,凡是已出汗、或身体虚衰脉迟微、或忽冷忽热、或肝胆病、或便秘内火实大者以及日在醉乡之饮君子,均属禁汗之列;发低热者亦当慎用。此是关于汗法的禁律,不可不知。
《九味羌活汤》与《人参败毒散》风寒夹湿感冒。
《通宣理肺丸》1-2丸加服《附子理中丸》1/4-1/2丸,可治受寒感冒引起的后背痛腰痛、甚至浑身痛而无汗;(相当于《麻黄附子汤》)。如果除了上述症状还出现项强、颈椎痛、头痛,则可再加上半袋至一袋《川芎茶调颗粒》,取其含有细辛等味药,故相当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川芎茶调颗粒》,说明上只讲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该成药源于汤剂《川芎茶调散》,其实除了治头痛外,还可以治疗风邪引起的鼻炎,使用上要用茶调才好。这里应该特别提出来的是,用浓茶调服<川芎茶调颗粒>对于近年来的风寒型外感有特效.不过,对阳气虚弱之人、或非感冒引起的所谓慢性鼻炎则基本无效.《川芎茶调散》本为治疗风邪方剂,然《黄帝内经》就有“风乃万病之源”一说,这也能使我们对该方会有更多的领悟。必须着重说明的是,除非确有温热实证或阴虚表现,就感冒病因来讲,一般均为因寒而起。在这个问题上,当代主流中医理论的有些论断我个人以为尚应商榷。比如,
感冒初起很多人先不发热,而是鼻干、咽痛咽干、干咳或痰粘稠不爽,一般就被认为是风热型,西医则诊断为“有炎症”,许多病家也总说自己是“慢性咽炎”。于是西医只有消炎,不愈;中医则石膏、银黄之属,不但不效,反而咽更干更疼;于是又尊“补阴派”之说赶紧补水,结果连舌头都干了,而且病势更加向里发展。其实这种症候,
先用<小柴胡颗粒>,继用三四次浓茶调服《川芎茶调颗粒》可以速愈,而且会使病家满口生津。要知道这里所用的药可大多是辛燥之品,怎么反而会有补阴功效呢?这里面的道理,首先病因还是因寒而不是因热,所以对症;再就是其中有着深奥的阴阳五行八卦辩证的哲学思想,简单来讲,人体之真水,乃金所生,而金在西方,其味辛。正所谓欲补其子当补其母是也。(自批:如果您有是疾用是法取是效再回想是言,我再建议您读一读《黄帝内经》,那么您就会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祖先的无比伟大了!)
温热型《银翘解毒丸》用煎芦根汤送服,适合伴有胃火较大者。如属温热型感冒,症状出现喉痛口鼻气热便秘。轻者服《桑菊饮》《板兰根》《银黄颗粒》等均可,但以《银翘解毒丸》最合适。重者当服对症汤药。
老年体虚者感冒
年老体弱之人因风寒者居多.凡属这种虚型外感,当以补为主,略施些许疏风散寒之品即可.
其中偏于阴虚者,可选用10克生晒参煎汤与半量<荊防败毒丸>同服(活用中成药四);
偏于阳虚而高热不退者,当先服<补中益气丸>,
待热势减半及时以浓茶调服<川芎茶调颗粒>掩之,可获全胜.
若因寒湿过重,病势弥漫,发热虽不是很高,病家却精神萎靡昏溃涣散,可考虑
使用《人参败毒散》之变方:生晒参10克(另炖)\羌活6克\独活6克\熟附子6克(先煎)\大黄5克\肉桂2克(后下)水煎服.
此方的注意事项:一,生晒参要根据病情加减,但用量必须大于其它各药;二,熟附子用量必须大于大黄的用量.此方正所谓'逆流挽舟'之法,不可等闲视之.
孕妇感冒治法基本参照以上所列,但在药量上应当灵活一些。很多人认为怀孕期间不能吃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医药书上一般都列有针对孕妇的“禁用药”和慎用药,凡是禁用药都不能使用;慎用药则应根据孕妇患病情况斟酌使用。但没必要时,都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事故。然而有病的情况下,就应该治疗,否则无论对孕妇还是胎儿都是有害的。 值得注意的是产后如果感冒了该如何治疗呢?对于孕妇在产后的感冒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先补血补气,然后再治疗其他的病;或者根据病情,在补气血的同时略加一些治感冒及其它病的药,但用量必须要小。
以上是关于一般性感冒如何灵活运用中成药治疗的一些心得体会。请大家着重记住其中几个要领:
1,在使用寒凉药物时,一定要见证到确有实热的症候;
2,有汗与无汗是决定是否使用发汗药的关键;
3,一般治感冒药物均不见效时,应想到病人很有可能是阳气虚衰所致。
4,孕妇产后,无论有什么病,先补气补血再讲。
对于长期病弱体虚又患感冒的群体,可先用小柴胡过渡。
这样有三个好处,1,减缓病势;2,防止病邪传变太快;3,有探病作用。所谓探病,就是探明虚实。一般身体阳气过虚的话,往往容易出现高热不退,似乎百药不解。这种情况唯一正确治法就是提补中气,使用《补中益气汤》(市场有卖《补中益气丸》,但如逢高热不退这种大病则显得力弱)并适当加大参术用量,这就是中医著名的所谓“甘温除大热”这种极具辩证思想的治疗方法。不过这里需要胆大心细,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大便是否秘结,必须与实热症严格相区别。
感冒十良方
(一) 对号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汤
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汤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
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
咳 嗽痰稀白-------------小青龙汤
咳 嗽干咳、黄黏稠------------麦门冬汤
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
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汤
晕--------------------------------苓桂朮甘汤
痛-----------------------------芍药甘草汤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泻----------------胃苓汤
拉肚子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往来寒热-------------------小柴胡汤
(二) 药方解说
葛根汤:感冒初起:头痛、发烧、恶寒、脖子、肩膀、骨节疼痛,而无汗。一般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注意事项:一直在流汗的时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会发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时,则会发汗。
小青龙汤: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状,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发烧恶寒,通通可以痊愈。平常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动不动就打喷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状似鸡蛋清)。注意事项----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寒性的气喘—气喘而有恶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麻杏甘石汤: 流黄稠的鼻涕或痰。
热性的气喘、急性肺炎、热郁肺叶(胸闷、呼吸急促,唇红似擦胭脂,量体温却不一定发高烧) 。
小青龙汤: 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风就咳(或不舒服)。
麦门冬汤: 热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会痛、沙哑,或咳嗽痰黄稠。
扁桃腺发炎。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
苓桂朮甘汤: 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内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晕车(上车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贴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
眼压过高(平常眼睛、眼眶会胀胀的)。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药甘草汤: 中药的止痛药,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日本汉医博士极力称赞)、爬山回来小腿肚痛。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脚无力…等,皆可缓解。巴金森氏症、小儿脑性麻痹,皆可长期服用而缓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跟孕妇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样,不要想得太可怕)。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
胃苓汤: 拉肚子、水泻、上吐下泻(包含某些霍乱)、一吃就拉。
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几乎都是水。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
葛根芩连汤: 急性肠炎、一切细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饭)。拉肚子来势汹汹、肚子会绞痛、大便黏稠、肛门重重的,一直想拉却老是觉得拉不干净,口会渴,嘴巴也会干。
小柴胡汤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眼睛、耳朵、咽喉不太舒服、耳鸣、淋巴结疖。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状时,亦可服用。往来寒热(发烧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明显交替发作) 莫名其妙的发烧。头痛(痛在太阳穴附近)。
(三)应用说明
1.口苦、眼睛不舒服、发烧、喉痛---小柴胡汤(3克)┼麦门冬汤(3克)。
2.内耳不平衡、晕眩、眼压过高---小柴胡汤(3克)┼苓桂朮甘汤(3克)。
3.发烧、鼻涕黄稠、咳嗽、喉咙痛---麻杏甘石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发烧、头痛、淋巴有节疖,肚子痛-小柴胡汤(3克)┼芍药甘草汤(3克)。
5.喉咙不舒服、紧张就咳---麦门冬汤(3克) ┼芍药甘草汤(3克)。
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汤(3克)┼平胃散(3克)。
7.感冒发烧,并发急性肺炎、喘、高烧不退---麻杏甘石汤(3克)┼鱼腥草(1~2克),一吃马上改善。
8.初起感冒,就鼻腔热热的,连自己呼吸都感觉到干干热热的,甚至会痛---葛根汤(2克)┼黄芩、桑叶、菊花(各0.5克)。(注:此时葛根汤用量比平时少一点。)
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汤(3克)┼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注:麦门冬汤会影响葛根汤发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发烧恶寒,欲汗不得汗时不用。)
10.喉咙会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麦门冬汤(3克) ┼苓桂朮甘汤(3克)。
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龙汤(3克)┼黄芩、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或苓桂朮甘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注:小青龙汤原则上不与麦门冬汤或麻杏甘石汤一起使用。
注:本内容之单味药原则上仅供进阶者参考以加强疗效,不用准备;若要应用则视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四)、剂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汤:葛根(4钱)、麻黄(2~3钱)、桂枝(2钱)、芍药(2钱)、甘草(2钱)、生姜(3钱)、大枣(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令汗微出)。(注: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黄,或用桂枝汤。)
2. 小青龙汤:麻黄(2.5钱)、桂枝(2.5钱)、半夏(3钱)、细辛(8分)、生姜(2.5钱)、五味子(1钱)、芍药(2.5钱)、甘草(2.5钱)。
(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至二碗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
3. 麦门冬汤:麦门冬(5钱)、半夏(1.5钱)、甘草(1钱)、大枣(4枚)、粳米(5钱)、党参(3钱)。(水煎服)
4. 麻杏甘石汤:麻黄(1.5~2钱)、杏仁(3钱)、石膏(6钱~1两)(碎,绵裹)、甘草(1.5钱)。(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黄至两碗半,去上沫,再纳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温服)。
5. 苓桂朮甘汤:茯苓(5钱)、桂枝(3钱)、白朮(4钱)、甘草(2钱)。(水煎服)
6. 芍药甘草汤:芍药(4钱)、甘草(4钱)。(水煎服)
7. 平胃散:苍朮(3钱)、厚朴(2钱)、陈皮(2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8. 胃苓汤:苍朮(2钱)、厚朴(1.5钱)、陈皮(1.5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桂枝(1.5钱)、白朮(2钱)、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1.5钱)。(水煎服)
9. 葛根芩连汤:葛根(3钱)、黄芩(3钱)、黄连(2钱)、甘草(1钱)。(水煎服)
10. 小柴胡汤:柴胡(4钱)、黄芩(2.5钱)、甘草(2.5钱)、生姜(2.5钱)、半夏(2钱)、党参(3钱)、大枣(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温服)
*建议:到中药房买以上十帖科学中药(单味药可以不用买;多跑几家店,免得被贵去了),放在家里有备无患。出门旅游随身分装一些携带着,可以令你出门更安心。
*浓缩中药的剂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时间。
*单独吃一种汤(或散),一次可服3~4克(严重者,用到5克亦无妨)。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每一种汤(或散)可服3克(两种就合为6克)。
*原则上,单味药可以不用,若为了加强疗效,每一种单味药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种;而每一种汤(或散)的剂量就酌量减少,使一次的总剂量限定在6克以内。
*例:(小青龙汤2克┼苓桂朮甘汤2克┼远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汤2克┼麦门冬汤2克┼百部0.5克┼元参0.5克┼诃子0.5克┼桔梗0.5克)。
*一次的总剂量:11岁以上:6克以内(含6克);
7~11岁:5克以内(含5克);
3~7岁:3克以内(含3克);
1~3岁:2克以内(含2克);
1岁以下:1克以内(含1克)。
*药粉打开可以存放2年,有些会潮湿硬硬的,只要没有发霉的味道,就没有坏。
*若用煎剂,所加的单味药,每一种可以放2~3钱;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有重复的话,就用量比较大者,例如小青龙汤和苓桂朮甘汤分别有桂枝2.5钱及3钱,两汤合用时,桂枝就用3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