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家‖【家乡的面】◆李先书

作者简介

李先书,河南社旗人,现居郑州。东北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一级建造师。

家乡的面

多年前一个初夏的上午,我和一位朋友去沈阳五爱市场买衣服。等到走出市场时已是中午,这时候我俩感觉肚子有点饿了。朋友知道我喜欢吃面,就带着我去寻找一家面馆。

虽然已是夏天,沈阳的天气并不算炎热。只有在中午时分,太阳才会有些炙热,而早晨和傍晚的天气还有些凉意呢。我们沿着街道走了一会,朋友指着一家面馆说到了。我抬头看,这家面馆门头的招牌上写着某某面条,看来还是一家连锁店。我们走进面馆,不大的面馆里顾客很多,显得有些人声嘈杂。朋友点了两份凉菜,两瓶啤酒,让我先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他说去点两份大肉面,让我这个爱吃面的河南人品尝一下沈阳面食的味道。

面馆的一角就是一个敞开式的厨房,一位厨师正在一口沸腾的大锅前不停地下面、捞面,然后就把盛满面条的碗放到旁边的一张桌子上。桌子上放了四五个大铁盆,盆里盛满了各种各样的卤,肉和菜的香味弥漫了整个面馆。一位女服务员按照顾客的不同口味,分别浇上不同的卤。顾客就自己端着这一大碗面,找寻一个空位后就大快朵颐起来。川流不息的顾客使得这两个人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一直忙个不停,可以看得出这家面馆的生意非常好。

不一会儿,朋友端着两大碗热气腾腾的面回来了,他要的是两份大肉面,说是这家面馆的主打面。白瓷大碗,圆面条,酱红色的卤。白而微黄的面条上搁着几片肥瘦相间的大肉,汤的表面泛着一层油花,青色的香菜、红色的辣椒浮在上面。看着这碗面,不禁让人食欲大增。我挑起几根面条,入口后感觉很劲道;喝下一小口汤,味道很鲜美。不一会儿,我俩就吃得满头大汗,面馆里的空调似乎也不起作用了。一碗面下肚,一瓶啤酒喝光,我似乎有些朦胧的醉意了。朋友问我面条的味道如何,我对此赞不绝口,看得出这位好客的朋友高兴极了。是啊,对于自己家乡的美食,哪一个人不是由衷的喜欢,由衷的赞叹呢?

回去的路上,朋友问我在家乡时经常吃什么面。我告诉他,家乡人喜欢吃手擀的面条,在炎热的夏天尤其喜欢吃捞面。经他这么一问,我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面。

我的家乡位于豫西南,家乡人以面食为主。每顿都离不开馍,每天都要吃一顿面条。平时吃汤面,夏天的时候吃捞面。尤其是在繁忙的麦收季节,捞面由于做法简单,利口和耐饥,更是成为千家万户的首选。这种自家种植的小麦磨成的面,虽然看上去没有面粉厂的面那么白,却不含一点添加剂,纯天然而成。这种面做出来的面条自然味道纯正,劲道好吃。

做捞面的时候,母亲从面缸里舀几瓢白面,放入面盆中,然后加水、和面、反复揉搓。这时候我往往打下手,剥上几瓣大蒜,摘几片院中的五香叶,洗净后加了盐放入蒜臼。然后用蒜锤将它们捣碎,最后滴上几滴香油,一道简单而可口的配料就做成了。这时候母亲和好了面,紧接着是擀面,最后切成宽窄适中的面条,下进已经沸腾的锅中。等面条滚上两次,差不多熟了的时候,就捞出来,在盛着井拔凉的盆中过一遍。这时候捞上一大碗面,浇上捣碎的蒜泥和五香叶汁,蹲在门口的树荫下大吃起来,那味道真是说不出的美。

后来在县城上高中,我才知道家乡除了捞面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美食,那就是烩面。当时学校附近有两家比较有名的烩面馆,周末的时候我们偶尔会去吃一次,就当是改善一下生活。平时学校里的饭菜大都是清汤寡水,令人难以下咽。每吃一次烩面,无疑就是一次饕餮大餐,美味带来的诱惑总是令人欲罢不能。

这两家烩面馆都不大,里面摆了五六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摆放有一小碟火红的辣椒油,一小壶醋,几瓣大蒜,任顾客随意取用。这两家烩面馆的生意都很好,每次去的时候都是顾客盈门。这两家烩面馆的老板都有一副好手艺。有顾客来了,老板就顺手拿起案板上的烩面坯,三下五除二就扯成长条儿,再反复扯几下,就成了一指多宽的烩面,下到沸腾的锅里,几分钟后一碗烩面就出锅了。一碗烩面端上桌了,汤清、面白、菜是绿色的,肉是酱色的,咬一口面是那样劲道,喝一口汤是那么的鲜美。如果还嫌不够味,那就加上一勺辣椒油,滴上几滴界中米醋,再来一口大蒜,那滋味令人浑身酣畅,此时人间美味莫过如此!

后来离开家乡在外上学和工作,我去过很多地方,感觉最好吃的面还是家乡的捞面和烩面。成都的担担面味道不错,不过有点麻辣,吃上几天就会牙痛。北京的炸酱面是名吃,我却不太喜欢甜面酱的味道。延吉的冷面,酸中带甜,味道很不错,只是一碗面的分量不大,总有点吃不饱的感觉。这次在沈阳吃的大碗面,味道好而且让人吃的饱,我似乎找到了一点家乡面的感觉。

实际上,各地的面都有各自的地域特点,都有各自的独特味道,并无高下优劣之分。每一个地方的人们都喜欢自己家乡的美食,我也不例外。我对于家乡捞面和烩面的偏爱,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它们的味道,更多的是倾注了太多的个人感情。一碗面、一顿饭,包含着父母长辈深切的爱,也记录着自己的成长经历,从而成为对家乡回忆的一部分。

人到中年,我对于饭菜的口味变得清淡了起来。大鱼大肉已经引不起我的兴趣,粗茶淡饭反而令我心往。大鱼大肉吃多了容易让人腻味,这时候多吃点青菜反而更有利于健康。有时候静下心想一想,这吃饭和为人做事确有相似之处,平时不要过分地追求名和利,简单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乐趣。

如今离开沈阳多年,没有机会光顾那家面馆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回老家了,很久没有吃到家乡的捞面和烩面了,真的很想念家乡的面。

(0)

相关推荐

  • 走不出河南的美食, 是一亿河南人扯不断的乡愁

    点击加载图片 年少时,我们努力往外走:长大后,味觉催人往家回. 长在河南人味蕾上的烩面.胡辣汤.炖菜等美食,从小吃到大,自己可能未发觉,胃已经替你记好了. 这些走不出河南的美食,成为了一亿河南人扯不断 ...

  • 王慧敏:吃面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吃面 王慧敏 山西人爱吃面,家家户户餐桌上都离不了各种面食.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最常见方式就是:"吃了么?""吃的啥?"要是没吃,就会问:"今天吃什么饭啊 ...

  • 李先书:​家乡的树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家乡的树 作者 |李先书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 ...

  • 【西南文学•随笔】李先书/河南/列车上的风景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394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李先书 ...

  • 家乡的小河 | 作者:李先书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柯福河原创《书痴》

    [柯福河原创]书痴(代序) 书,作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工具,自仓颉造字始,初记于竹简丝帛:出现造纸术.印刷术后,又印制于纸张之上,更方便阅读保存.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人写了多少书.社会发展的每一步 ...

  • 李先书:家乡的夏夜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家乡的夏夜 作者 |李先书 原创 | 乡土中原(I ...

  • 【望安山文学•“望安杯”首届全国征文大赛136号作品】李先书||家乡的秋天(散文)

    家乡的秋天 作者:李先书     主编:非   鱼 当马路边的梧桐树叶子开始变黄,随风飘落的时候,秋天不声不响地来到了人间.身处城市的人们不易感知季节的变化,只有在乡村才能真正体会到秋天的味道. 家乡 ...

  • 李先书:醉人的,依然是家乡的中秋节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醉人的,依然是家乡的中秋节 作者 | 李先书 原创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李改红:母亲的歌谣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2] 母亲的歌谣 河南内乡    李改红 今天是母亲节,我又梦见母亲了.   她端坐在门前的凳子上,上身着深蓝色外套,下穿黑色裤子,一张枯槁清瘦的脸,一头花白的短 ...

  • 【中州作家·母亲节特刊】李树立:母亲的遗照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3] 母亲的遗照 河南西峡   李树立 母亲节快到了,以前我觉得这时节给母亲打个电话问问,或者跑回家看看,是一种开心的事.可今年心情格外沉重,妈妈离开这个世界已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