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查俊华评荒湖长篇小说《有底线的人》:一首正能量、正气之歌

一首正能量、正气之歌 

——感受荒湖长篇小说《有底线的人》

《百花州》以新年第1期头条的位置推出荒湖的长篇小说《有底线的人》,这是荒湖先生文学创作的又一个里程碑。从向天笑老兄那里得到电子版,放下手中的阅读和写作计划,整整用了两天时间赏读了一遍。说实话,开头不以为然。但是读着,读着,像“周正海县长造屋”那样,当一砖一瓦堆砌上去后,渐渐发现那是一栋极具特色的别墅,宜居,宜观,还宜思。也许是与荒湖先生有着共同经历的缘故,如农村生活,行走仕途,文学爱好,随着作品情节的推进,与人物,与作者,就有了共鸣。
首先是作品主题鲜明。通过周正海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塑造,传输正能量,弘扬正气,我认为这是最值得称颂的一点。《小说选刊》原执行主编王干曾经说:这些年,我们的文学经过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以及后来的各种各样的文学变化。他还特别提到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新写实小说”。我一直带着这个问题在阅读,特别是近些年的作品,到名刊、名家、名作中着力寻找“新写实小说”的特点。看到了一座座奇峰,却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作品只注重人性、人情、人缘、人心的描写,而旁落了作品的主题,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而《有底线的人》没有忘记这一点,从标题到每一个人物的刻画和每一个细节的描写,都在弘扬一种正能量,呼唤一种正气的回归。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鲁迅先生原是抱着寻求救国的道路而去日本学医,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他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鲁迅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而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鲁迅先生就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国民性。不言而喻,文学,不能忘了自己的本能,写作是为了什么。
其次是作品选材精准。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有底线的人》通过周正海家里几代人造屋,展示出了周家的家族史,也折射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断面。更为难能可贵是,作品因为选择的是县长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物,他回周家湾造屋,到了政府又搞城市建设,从中揭示了中国城市建设的特点:大拆大建,大建大拆;拆了建,建了拆;拆了不该拆的,建了不该建。作品中的人物似曾相识,发生的故事似曾相知,掩卷,令人深思。
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曾说:好的小说,一定要有一个形而上的意义,这个形而上的意义,这个意义只能让读者去体会。还有,好的小说,写什么没有那么重要,但怎么写、用什么语言来写,语言里透出你文化上的造诣,很重要。我看,《有底线的人》做到了。
其三是作品的细节生动。荒湖先生是这样描写王家这个贪官的:“这会儿,王家部长又眯着眼睛笑了起来,那眼神跟三年前一模一样。他挪了挪屁股,结果枕头底下冒出一截红色纸角,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叠红包,红包有厚有薄,起码有四、五个,连红包上的“贺”字和“福”字都看得一清二楚。”这个细节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王家是个贪官;二是周正海是深谙官场潜规则的,但他就是不为,因为他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三是为王家后来“双规”留下了伏笔。
作品中周正海父亲看刚出生不久的大哥的细节描写得栩栩如生:“……大哥躺在襁褓里。大哥不停地踢蹬着腿脚,结果将襁褓踢开了,露出一颗紫红色的小器官,它夹在两腿之间,就像一颗小核桃那么大。父亲笑眯眯地瞧着那个小器官,快步走过去,打算伸手摸一摸它。突然,他停了下来,张开嘴巴,对着手掌哈了两口热气,用力搓起双手来,直到将双手搓热了,才将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伸了过去,那动作就像去捕捉一只小鸟。他轻轻地夹了夹那个小器官,哥哥突然停止了踢蹬,直瞪着父亲。父亲笑了起来,骂了一句亲昵的话,然后……”
还有为了阻止周正海家下屋脚,“周细水躺进水沟”的细节和周正海与大哥的对话,都很有意味。
其四是提示了人生的轮回规则。这也是《有底线的人》深藏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之处。这本身也是生活的哲理所在。作品结尾的时候,周正海与同学孙玉在云台山上,有这样一个细节:“孙玉握着我布满厚茧的双手,郑重地说:老同学,路是人走出来的,两百年前你的先祖从这里出去,现在你又回来了,等于从头再来……没事,哪天你想下山了,我陪着你!”
人从哪里来,再回哪里去,是一个“人生的圆”,谁也颠覆不了。
军旅作家文清丽在《我的内心是对世界的凝注》中写道:文学,是唤醒,唤醒我们生命那些久远的记忆,唤醒我们被忽视了的万物。小时,我渴望走出小村,走向远方。中年的我,在远方,却总在不停地回望来径,回望故乡。我经常在想,世界可能也就是那个让我牵心挂肚的小村庄。
周正海最后回到了二百年前祖宗落业的地方,造了屋。有点心酸,有点悲情,却圆了梦。

查俊华,生于1961年10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爱好小说、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工人日报》《中国文学》《中国矿业报》《长江文艺》《湖北日报》《黑龙江青年》《黄石日报》等报刊。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