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漠杂谈28:宋代《考古图》之《玉器图谱》面面观(连载之五)

13,琱玉蟠螭

“琱”与“雕”同。

“上书本”与“乾隆本”所绘图形大致相同,均为单螭附鸡心佩。“上书本”中螭为圆眼,带独角;“乾隆本”中螭纹方眼无角,左侧并带有剑柄形的装饰。

此种圆眼尖鼻的螭龙以及鸡心形的内缘,在汉以前的韘形佩中从未出现。故而可以判定,此件琱玉蟠螭为宋代仿古鸡心佩。

14,玉环玦

此件器型奇特,出土及馆藏玉器没有与之相似者,故而无法判定年代。

15、16,捧敕珮(一对)

“乾隆本”中并无收录。“上书本”中注明“此二器得之于临邛天宁寺僧”。

此玉佩所饰龙纹有明显的唐代风格:身躯细长,遍体斜方格鳞纹,龙生双角,嘴部大张,口衔火珠,前肢一屈一伸,爪有三指,下颚有须,口中无舌,身饰分瓣云朵,狰狞健硕。

上海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都收藏有类似龙纹的玉璧、带板等。然而此器龙纹口中无舌,火珠在唇边,与唐代的龙纹又有细微差别。

考虑到临邛本为巴蜀古城,距成都仅65公里,于是笔者在前蜀永陵墓出土的玉带板上找到了几乎相同的龙纹造型。

前蜀为五代时期,因此可以判定,这对收藏在邛州天宁寺的捧勅珮应为晚唐旧物。

另,“乾隆本”中录入了一件“琥形佩”和一件“圭形器”,其文字注释也令人不知所云。这两件玉器目录中并没有列出,也不知与《玉器图谱》有何渊源,因此笔者不再论述,仅附图如下,供同好参考。

七,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书本”为据,李公麟家藏的14件古玉器,其年代统计如下:

确定为东周——汉代时期的有:琥、璧、㙢玉璏、水苍佩、玉杯、玉鹿卢、白玉云钩、玉玦。共计八件。

确定为宋代风格的有:琫、珌、玉带钩、琱玉蟠螭。共计四件。

年代不能确定者有:玉环、玉环玦。共计两件。

另有邛州天宁寺僧收藏的捧勅珮一对,可确定为晚唐时期。

因为乾隆以后流行的版本多有失真之处,故而这部《玉器图谱》多为当代学者所忽视,甚至有学者仅据“乾隆本”的绘图,就得出了“当代(宋代)作品为多数”的结论,可见有失偏颇。

本文经过细致的梳理,将这批玉器正本清源,还原了李公麟真实的收藏水准,肯定了吕大临对古物流传作出的卓越贡献。

这批古玉,以今人的标准来评价,其中不乏有国宝级的藏品,东周的玉琥、汉代的玉杯,均可列为国之重器。即使如晚唐的捧勅珮、北宋的玉带钩,其工艺之精美,亦足可为中古神品。

李公麟先生的收藏海内皆重,却并非徒有虚名,吕大临先生图文并茂,开创了玉器图录之先河。二人联袂著书,为宋代考古学留下了精彩的华章。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首都汴梁,俘虏了徽、钦二帝,内府屡遭劫难。赵构逃到江南,偏安一隅,自此不能逐鹿中原,有诗人写出了“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句子,我们就足以体会到他们心中久结抑郁的悲愤之情。

李公麟毕生所藏、苏东坡倾慕不已、吕大临亲手摹绘、宋徽宗欣然而求的这批古玉,最终也在国破家亡之际,流徙塞外,亦或故土蒙尘。

万幸之处是玉石之坚远胜瓷铜之脆,或者风云巧合,偶能在世间重现,即使仅存一二,亦足以告慰平生。(全文完)

周漠于2021年初春作于北京觀璟堂

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