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终身的功课 艺术家林曦教大家这样提升审美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谈到美的时候,想来每一个人都是心有向往的。但是为了美,我们愿意付出的往往很有限,也很少以美为标准去衡量事物的价值。很多朋友会和艺术家林曦说,你家里总是有花,买花多麻烦,不觉得累吗?但家里常有花的这一份美,对林曦来说很重要,所以不觉辛苦烦劳。
一朵花的滋味
林曦认为美之所以稀缺,之所以难得,之所以宝贵,正是因为它不是唾手可得,需要付出,需要积累,需要自律,需要打磨,才能养成。哪怕是女生挑选口红颜色这样一件很小的事,也涉及到我们对色彩明度、饱和度等等要素的了解。比如东方人除了选择与肤色对比度较大的口红颜色,也可以选择明度比唇色再亮一点的颜色,能整体提亮气色,也会让皮肤显得更白皙。当我们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背后原理,便有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自由。
我们总会希望美是有绝对标准的东西,但是美是基于个性的。好比如今能看到的很多物件,都是以一种近乎机械式的、工业化的标准制造的,追求完美、一致、没有瑕疵。珍珠要是正圆的,瓷器上不能有一点气泡或棕眼。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把东西做得近乎完美,但真正的美却恰恰是留有余地,舍满求半。正如自然里的万物,我们无处寻得一片所谓完美的叶子,因为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独特的姿态与精彩。一种机械性的完满,是把一切都做到了参数上的尽头,却因此失去了流动的气息,失去了生机与温度。
如果对美缺乏训练和了解,没有建立起自己对美的标准,做选择的时候就容易不自信、不踏实、不笃定,会为外界的标准左右,于是只能参照时下流行的风尚,亦或数目明确的价钱,从中生出许多与他人的比较,给自己平添了很多烦恼和压力。
所以提升审美能力,林曦认为首先要把美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在这里艺术家林曦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精致》,作者是加藤惠美子。她在书里说,美感可以一点一点被磨炼出来,“当我们选择应该持有的物品,反省自己的行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时,都问一下自己’这样美吗’。这样,就会自然地选择不仅丰富、舒适而且具有合理功能的物品,最后的经济效果也能达到最佳。虽说有各种标准会更好,但只有以’美’为标准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才是通向极简生活的理想阶梯。”事实确实如此,美感是可以提升的,但视乎我们愿意为美付出什么,且是否愿意抱持着为此持续打磨精进的态度。
有暄桐同学曾经在上课的时候问林曦,老师,总是忍不住买东西,怎么办?
林曦说,要珍惜这样很多东西都买得下手的阶段,当审美力慢慢提升的时候,会觉得很多东西都不够好看,因为眼界和标准提升了。记得林曦老师给大家推荐有一部叫《人生果实》的纪录片,里面的爷爷奶奶会花很长时间,等待一套家具,宁肯先没有,也不愿意将就。所以美感的提升,不是简单的钱多钱少的问题,完全取决于你是否看重美,是否在实际行动中,把美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在每一次的选择中,都把美作为衡量的一把尺子。
很多人可能会叹息经济能力不够,但量力而行也能创造美。林曦老师说可以穿得很朴素,但是非常干净,也认真搭配过颜色,这就是美。如果觉得经常买花很贵,既使是养一盆小草在桌上,也会让整个空间变得不同。
林曦老师讲她小时候跟外婆去买菜,每次她都会单独走到一个路上,买点茉莉花、栀子花或腊梅。无论四季,时常买一枝花回来,插在瓶子里。她很爱美,永远穿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好。这跟钱财的多少没有关系,而是自我的要求: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里,都要活出自己的滋味和美感来。美之于林曦老师来说,是生活里最大的乐趣,没有这样的乐趣,人容易物化得像一台机器,也会丧失掉自己的个性。
林曦老师画的外婆
我们时常会为自己找借口,钱不够,人很忙。但是漫漫人生,有没有为自己的快乐,有没有为自己生命品质的提升做一些努力,差别还是蛮大的。林曦老师表示美育是终身的功课。
我们是为自己而学,要在过程里,去倾听,去感受,一旦着急出成果,就会失去很多非岁月不可的乐趣。就像暄桐的同学,开始写字以后,去各地看古代的书法展,都会看得很开心。因为当你深入其中,假以时日,便能够从外行看热闹,慢慢看出门道,看到其中的趣味。
因此林曦认为真正从事艺术创作这一职业的是极少数人,更多的人如若能够把在艺术和技艺中精进的能力,带到生活里去,就是最大的助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