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防疫情更浓
防疫情更浓
今年的春节过得有些特别,一场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从武汉逐渐蔓延全国,让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投入到防疫这场战役中,不出门,宅在家里,便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虽然出门受限制,在家里活动空间有限,倒也增强了亲情,要不是这场无形的病毒阻隔,哪有机会与家人这么长时间的相处?
这场病毒来势凶猛,疫情越来越严重,听的最多的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看到最醒目的是宣传防疫要求的横幅。偌大的一个小区,地面停车位、地下停车场,座无虚席,看得出谁都没有回老家过年。出门戴口罩,人们素不相识,远距离地点头示意,心却靠的更近了。小区门卫戴着口罩,热情地上前量你体温,虽然很少交流,但那灼灼发亮的眼睛,传达的满是关爱,这场病毒让人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整个天地充满人间温情。
每天吃饭、看新闻,是生活的全部。我每天晚上看电视新闻,了解防疫情况,早晨醒来收听“中国之声”播送的防疫消息。多年未用的收录机这回用上了。手机里的微信群,总有微友转发的疫情报告,通过微信传递友情。老家兄弟不时地报告家乡防疫做法,同学群里大多是问候的祝福语。一位多年未见的同学,也通过微信友好地提醒我,要注意提防,不能大意。每天凌晨六点,我与这位友人互致问候,道声平安,让微信迅速传递友情。
在我们家,小孙女成了防疫播报员,每天她都要看手机,向我们大家报告各地确诊病例,晚上吃饭前她会考考我们,今天确诊冠状病毒多少例?一个一个回答,我只记得大概,总是离她报的数字相差较大。孙女会说爷爷不够重视。从疫情通告开始的几百成千上万,直到今天突破两万,小孙女没有漏掉一次报告准确的数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把我们一家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掌握每天的疫情进展情况。
一家人互相监督,响应号召,勤洗手,是每天必做的项目。孙女监督我,她主动教我洗手的七个步骤,右手搓左手心,然后手背,最后手腕,都要搓到,她还给我做示范,然后让我做一遍给她看。我做了她仍不满意,她找出手机里的视频,说,你看钟南山讲的洗手步骤,她神情严肃地说,钟南山的话你还不信?我只得再认真地做一遍。
随着疫情的发展,各地防范措施也越来越紧,冠状病毒似乎也离我们越来越近。疫情公布到具体小区,看看图表,有的小区有人感染,并距离我们小区很近。有一天小孙女说,爷爷,你老家响水没有发现病例。这让我很感动,她关心老家人的安全。不由得让我想起“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训。是的,身在外地,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牵动着在外游子的心。在这全民抗病毒的形势下,但愿老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小孙女充满稚气的防疫通报,让我倍感亲切温暖。
宅在家里,从书房到厨房再到阳台,活动空间变小了,也正好让我有了与小孙女相处的时间。虽然是延迟开学,但停课不停学,她在做完作业以后,总要和我做游戏,打牌,下象棋。儿子还特地购买了微型乒乓球台,小孙女提议全家人来个比赛,三局两胜,她做裁判,看谁球技最好,一个循环下来,小孙女总结道,是她爸爸和奶奶的球技最好。一家人宅在家里,其乐融融,让我们感到亲情的温暖。
眼看临近上班的日子来临,上级有规定延长放假日期。儿子、儿媳他们俩在家里办公。这样,每天儿子、儿媳在他们的房间网上办公,妻子像往常一样,一日三餐,忙个不停,孙女做完作业以后,总要缠着我跟她做游戏。我们把她所能做的游戏都做一遍。我们家既是办公的地方,又是抗击病毒的战场,更是亲人团聚的港湾。这奇特的家庭氛围,反而让我有机会陪孙女一起玩,平时很难得全家人在一起,这次因为防疫,而被迫宅在家里,增进了亲情,又响应了国家号召,也是为抗击病毒做出应有的贡献。
真的盼望这场抗击冠状病毒的战役早点结束,天朗气清,没有病毒的日子早点到来!
插图/陈颖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梁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