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历就没有情绪
请注意实际上“行”就是“经历”,就是生活经历本身,就是我们的动物脑本身,这就是为什么“行”如此重要的原因。
知识必须在“行”的时候教授,也就是让每一位本能“员工”自己学会知识,然后当事情发生时,员工不再只有本能反应,而是自己也有“知识”。
实际上,所有的知识事实上还是存储在前额叶的记忆中心海马回上,只是当我们带着员工一起学习的时候,实际上给了员工一本指导手册,让他知道,事件发生时,在知识中心有对应的知识可供参考,可以快速索引进行处理,而不用提交给前额叶进行实时处理。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所有的日常事务都是通过员工与外界对接的。人也是一样,所有的事务都是通过动物脑的本能与外界对接的。
这位“本能员工”对接时的情绪,是决策的依据,而情绪,是在经历的时候才发生的。
经历过后的事情叫情景,在经历时进行学习,就相当于在经历时用前额叶的知识来整顿经历情景,整顿后,相当于把该情景链接上知识,相当于该员工下来再次经历同类型事件时,除了本能反应还有了知识可以应对事件。
实际上,就相当于把生活里面所有的情景进行整顿,归类成知识,于是当类似情景再次发生时,知识也会自动激活。
相当于整顿大脑里,那些零散的生活经历的神经元,把它们用规律给链接起来,当这些生活神经元被激活时,知识也自动激活。
于是,就有了应对生活的智慧!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相反,如果学习只是在书本上,那么所有的知识都是孤立的,知识没有跟生活场景链接,这样情景发生时,没有知识,于是知识对生活没有指导作用。
同时,当我们在经历生活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积累情绪,没有经历就没有情绪,没有情绪就无法作出判断,于是就会表现为面对生活不知所措的现象。
这是最可怜可怕的现象,不仅仅学到的知识没有任何作用,而且还由于没有了生活经历,而无法生活,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行,这就是前文魏某某现象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前额叶的知识没有链接到生活情景,而是连起码的生活经历都没有!
因此,前额叶与动物脑的关系,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知识与情景的关系,知识必须构建在情景上,才可以在生活里面用。
独立性
因此,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立判断的能力,它必须来自以下这两个方面:
生活经历与经验,积累情绪,以便作为后续判断与预测的素材。
在生活经历与经验的前提下学习,用知识整顿这些情景。
整顿后,所有的情景用规律着。即所有生活经历的神经元都能链接到对应的知识规律上。
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从来都是首先生活在经历里面的,今天社会全面发展成一个越来越细致的分工合作体系,于是出现另外一个可怕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缺乏经历,科技在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我们生活效率的同时,我们也在全面的失去对人类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劳动以及劳动背后的情绪。
没有了情绪,我们将无法对场景作出预测,无法判断。
比如今天所有东西都自动化,可能到最后,我们一辈子只需要拧一颗螺丝钉,不需要任何其他劳动,正如魏某某,他从小到大,只需要背诵知识与考试,所有生活妈妈负责,正如我们今天的细密的分工,所有生活其他人负责一样。
没有了劳动,没有了经历,于是我们无法应对生活,不管学习背诵再多的知识,也徒劳,这是今天这个社会所有人正在面临的一个最麻烦的问题。
我们都可以感觉得到,特别是新生代的年轻人,他们的独立性越来越差,原本生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当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取代劳动后,就已经导致缺乏劳动,加之父母的宠爱,最终导致当今的年轻人,极度缺乏劳动。
没有了生活素材与生活经历,就如花草没有了土壤一样,没有情绪而无法感受他人他物,结果就是无法正确的与这个世界相处,这样的人,即使学习再多的知识,也是徒劳!
意志力
比如,如下这张图,是一顿早餐,不同人对这张图,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我是当事者,因此我最能感受到这餐饭背后的汗水,特别是,图中的馒头是我亲手做的,因此,当我看着这些面包时,我能回忆到,当时的汗水,整个揉面的过程就历时1个多小时,流了无数的汗水。
因此,当我在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面包时,我会充满感激之情,感恩那个时刻的我。
同理,当我在吃着老婆亲手做的面包时,我也会特别感恩她,因为我知道要付出多少汗水。
由感恩而产生要回报的动力,这就是意志力的来源,而它的前提就在于我们能否感受到劳动背后的价值与汗水,也就是那股情绪。
我在这样描述的时候,还有一类人会有感觉,就是同样亲手做过面包的人。
我们人在感知他人劳动的价值与情绪时,是通过自己做过同类型的事情来感知的,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动物脑来类比他人的汗水的。
这就是为什么经历的重要性,只有你经历了同类的事件,有了情绪,你才能在下次面对同类型事情时作出判断,没有经历则无法判断。同时,正因为你经历过,你就可以感受别人的情绪。
比如让一个孩子来看这张图,他几乎不会有太多的感受,很多现代年轻人,基本都是叫外卖,当自己没有经历过时,他就很难感受到背后的汗水与付出,很难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别说珍惜他人他物的劳动。
人还能类推,比如通过自己工作赚取到的辛苦钱,我们买东西的时候就会珍惜,因为钱代表着我们的汗水。
另一方面,现在家庭的孩子,一方面几乎不参与家务,参与劳动,另一方面钱也不用自己去赚,于是他几乎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拥有什么就吵着爸妈买,吃饭不仅不懂得感恩,甚至还变成了爸妈的事情,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很危险的,学习再多的知识,对他的未来完全不会有积极的作用。
再比如,这是我跟儿子一起种的菜,每天他从幼儿园回家,我都会特意让他来浇水,浇了一个月以上。

然后有一次,在吃饭时我跟儿子一起数了有多少种菜,多达10种,我跟儿子说,要感恩每种菜背后的叔叔和阿姨,要是没有他们,我们种不出来这么多类型的菜,儿子问为什么,然后我提醒他说,你还记得我们自己种那个菜吗,单单浇水就浇了一个多月,然后他就像懂了似的,说:“嗯是的”。
人是通过感受自己的情景,来感受这个世界对应的场景的,也就是通过感受自己经历过的情绪,来感受他人的情绪的,并且由此生发出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力量,这就是人生动力的来源,而这一切的根源于我们首先必须自己亲身经历过,这劳动的价值。

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因此,真正的内心强大,来自于我们与他人他物相处时,能否感知到对方的价值。
当一个事情,我们能感知到背后的情绪与价值时,也就是前额叶从我们的经历中心调取对应的情景来类推眼前的场景(事情),于是可以感受到当前事情的情绪,这股情绪,就可以促使我们去行动。
这就是经历,情绪与知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当你能完美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时,你就是一个真正懂人性的人,而我们经常所追求的强大内心,正是知识与情景(有情绪的经历)整合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不是逞强的结果。
而这样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为一种具有独立性的意志力,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创造性精神力量的根源。
正如乔布斯所说的,强大的内心,来自看透人性背后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就是能量的熵增定律,大脑的动物及与前额叶之间的关系,则是这个定律表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