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课堂:《 召南·采蘋》/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577期)

天语说:

《诗经》所展现的一幕幕画卷,很多内容都可以给出不同的解读,正是这种多义性,赋予了《诗经》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包容性,使其能做到常解常新、仁智共见妙处。当然《诗经》的妙处还在于:它通常只给出一个典型的场景或片段,由读者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喜好来推演出因果、事件、故事,最终形成一段动态的记述,每个人在品读《诗经》时,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齐国,这是一位正值花季的贵族少女,出身高贵,举手投足间处处透露出她从小接受的良好教育。最近少女很忙碌,因为她就要出嫁了,要在家中长辈的教导下,做出嫁前的准备。
祭祀要用到蘋草和水藻,蘋草在哪里能采到呢?就在南山的溪流旁边。少女手中提着篮子,提起长长的裙摆,爬过长满荆棘的南山,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盛生长的蘋草。少女心中泛起甜蜜的喜悦,采摘下这些蘋草,在宗庙中虔诚祈求,上天一定会保佑我嫁给一个知我懂我的良人吧。
家中长辈的催促打断了她甜蜜的幻想,采完蘋草,接着要去采水藻了。水藻在哪里啊?就在溪水旁边的洼地里。 少女看着篮子中那些被溪水冲洗后,碧绿晶莹的蘋藻,多么的生机勃勃啊。这些蘋藻,要放在什么容器中带回去?对了,是那些提前准备好的,竹编的方形和圆形的筐。只有这样采摘回来的蘋藻,才会得到祖先神明的认可,才能让祭祀过程顺利完成。 回到家中,少女从长辈手中接过无足的和三足的铁锅,生火烹煮这些采来的野菜。煮好之后,祭祀的准备工作即将完成,要进入最为核心的部分。少女按照指示,把祭品摆放在家族宗庙里的窗户下,双手合十,虔诚祈求,她就是这次祭祀的主祭人。只见她轻轻的吟唱起来:“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錡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我们的行人恰好行至此处,听到这动人的歌声,就赶紧用笔记录了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召南·采蘋》

原文:   

召南·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

⑴于以:疑问词,意思是去哪里作什么事啊。蘋(pín):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⑵藻:杉叶藻科,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说水豆。

⑶行(xíng)潦(lǎo):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积水向低洼处流动,所以叫行潦,也叫“流潦”。

⑷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⑸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传》:“亨也。”按即烹。

⑹錡(qí):三足锅。釜:无足锅。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⑺奠:放置。

⑻宗室:宗庙、祠堂。《毛传》:“大宗之庙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牖(yǒu):窗户。

⑼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毛传》:“尸,主。齐,敬。季,少也。”

⑽有:句首语气助词,无义。齐(zhāi):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蘋?

在南涧之滨可采蘋。

在哪儿可以去采藻?

就在沟中积水那浅沼。

用什么可把东西放?

有那竹编的圆筥和方筐。

用什么可把食物煮?

有那三脚錡与无足锅。

安置祭品在哪里?

要祠堂那边有窗户下面。

让谁来装扮祭祀时充当先妣形象的活人呢?

是齐地那个受过笄礼的待嫁少女。

天语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周代贵族女子采摘、烹煮蘋藻,祭祀祖先以成笄礼的全过程。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描写手法,没有叠字重章,也没有起兴和比喻,只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事无巨细地介绍了祭祀活动的全过程。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首章诗人开篇问答道:“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哪儿可以去采蘋?在南涧之滨可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沟中积水那浅沼。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古人认为:“先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蘋藻。”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之所以用蘋藻做祭品,是因为二者有柔顺、清洁之意。以示女德。
古人对婚礼如此的重视,对同嫁女子的要求也很严格,所以出嫁前三个月,女子要学妇德、妇言、妇容、妇工等科目。学成后,便在大宗之庙告祭,也就是“教成之祭”。“教成之祭”的特点就是用鱼做牲,以蘋藻为羹菜。在祭祀过程中,还有采集、烹煮、以及祭祀的过程。
二章诗人继续问答:“于以盛之?维筐及筥;”用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于以湘之?维錡及釜。”用什么可把食物煮?有那三脚錡与无足锅。诗经中的筐和筥都是竹器,是采摘时盛放蘋藻的工具古人把祭祀看的如此重要,那么即将出嫁的贵族少女,一定会为了自己的未来亲自去采蘋采藻及烹煮的全过程。
最后一章点出了 采蘋采藻及烹煮是为了祭祀,“于以奠之?宗室牖下;”安置祭品在哪里?要祠堂那边有窗户下面。牖(yǒu):窗户。《礼记.祭统》说:“治人之道,莫及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在宗法制度下,掌握家国统治权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主祭权。“谁其尸之?有齐季女。”让谁来装扮祭祀时充当先妣形象的活人呢?是齐地那个受过笄礼的待嫁少女。尸:是祭祀中代替祖先受祭的活人,作为祖先的替身,他要穿上先祖的衣服,接受晚辈的献享。笔者认为,诗中的齐季女,对于这个少女的身份,还有一种猜测。因为诗中最后一句点名女子是“有齐季女”,古代女子的字:除了冠有国名或氏外,第一个字是长幼行辈的称呼,如伯、仲、叔、季。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齐”是这位女子所在的国名或封地名或氏族名。季是她长幼的排行。我们只能保守的认为她是齐国的一个已经接受笄礼的贵族女子。
不论身份如何,这位少女都是幸福的。她正在长辈的教导下不紧不慢地为出嫁做准备。相信她的祖先一定会听到她虔诚的祈祷,在冥冥之中守护者她,让她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
当一个意象被人们所熟悉,并在某种场合或是环境中反复的运用,于是乎,它就获得了一个稳定的象征意义。蘋的意象来源于《诗经》,后经汉魏六朝及唐的逐步发展,成为了唐代诗歌中江南典型的风物象征。被赋予了更多的意境情感的寄托,蘋的柔顺比女子的品德,蘋的素雅比士大夫无暇高洁的品质,于是蘋的意象便更多的体现在诗歌当中了“为爱江南春,涉江聊采蘋。”“渡口过风雨,夜来生白蘋。”

天语小诗:

为《 召南·采蘋》而作

文:闻天语

三月的柳絮

扣响了你的心菲

等待的季节

你的容颜

如莲花般娇艳

远方的绿荫

传来小鸟的歌唱

你的心

在狂喜中跳跃

于是

你开始吟唱

让心灵展翅飞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