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南京 南京
南京 南京
赵建平||河北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朝山水诗人谢朓《入朝曲》,对南京的地位概括的经典至极。
写北京的状态是,酝酿许久,鼓足勇气,才敢定题目。净面洗手,正襟危坐,才敢写内容。
写南京更难,酝酿足足两个月,迟迟没敢落笔。怕对不住这“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的金陵。
南京的历史太厚重,只旧称就有冶城、越城、石头城、江宁建业、建康、应天、天京等几十个。
南京的文化太辉煌,从她的龙蟠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钟山风雨帝王城等别称中,就可见一斑。
游南京,什么地方最值得一去呢?
我们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培训班班长、江苏审计厅的崔伦刚主任,给我们第四组的小伙伴们推荐了几个好去处。
写南京,写什么呢?我不想触及内心的悲恸悲愤悲情,我不想写那些陵园陵寝墓地,就是不想让文章显得的阴柔阴魅阴暗。
动笔之前,就框架结构,我咨询了在南京工作和生活的谢明军教授。几年前,我跟谢教授相识于全军政工网,志趣相投、亦师亦友。
他说,南京有许多山水人文名胜,采集几个,定能让文章明快亮丽,当然也离不开明朝那些事。
他的一席话,如同拨云见日,让我心明眼亮。
是啊,南京的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相得益彰。长江穿城而过,紫金山风景绝佳,幕府山气势雄伟,秦淮河、金川河萦绕其间,玄武湖、莫愁湖点缀城中。这么美的园林城市,怎么就不能写出诗和远方呢?
写南京,那就就写山河湖泊,写亭台楼阁,写诗与远方,写历史与思索。
紫金山
南京多山,名盛且富有诗意。如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栖霞山、灵岩山等,首屈一指当然就是紫金山啦。
紫金山古称金陵山,战国时楚国在此建金陵邑,即由此山得名。
汉代称钟山。汉末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死于此,后来孙权因此将此山命名为蒋山。
相传,诸葛亮到江东与东吴结盟共同抗曹。路经林陵时,不胜感叹而言:“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土之宅也。”并力劝孙权在此建都。
赤壁大战以后,孙权迁都南京,改林陵为建业。从此以后,南京相继为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各朝的都城,“六朝古都”的说法由此而来。
“金陵毓秀”的紫金山,自古就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
如今更是囊“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于一山之中,不愧是为“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
武汉珞珈赏樱花,南京寻梅到梅山。紫金山周围名胜甚多,我最喜欢的是位于南麓的梅花山。
据说,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号称“天下第一梅山”。
梅花山梅园,是“中国四大梅园”之一。爱梅如我的朋友,寻梅赏梅可到此。
紫金山还有一个地方吸引着我,那就是紫金山天文台。
记得常进副台长曾做客央视《开讲啦》,这位“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谈到“悟空”发射后,他曾三次流泪,一时成为“网红”。
据说,紫金山天文台,是前辈们筚路蓝缕、自力更生,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有“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的美誉,也是我国“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
作为天文爱好者或者是科技爱好者,要想感受现代科技气息,紫金山天文台倒是个不错的去处。
秦淮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泊秦淮》,让秦淮河成为多少人梦想的诗与远方。
向往秦淮河,最初源于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当时诵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充满无限的遐想与期望,秦淮河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崔伦刚主任推荐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秦淮河,我照单全收,打包游览了瞻园、夫子庙、秦淮河、乌衣巷和江南贡院。
秦淮河,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之后才改称秦淮河。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南京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秦淮河,在历史上极富盛名。“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精华所在。沿岸分布着秦淮水亭、桃叶渡、白鹭洲公园、江南贡院、萃苑公园、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瞻园、中华门瓮城等文化胜迹。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隋唐以后,秦淮河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儒学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
“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八卦好奇心我也是有的。相比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张謇这些江南贡院出来的状元,我更想知道“秦淮八艳”的故事。
我特意度娘了一下“秦淮八艳”,原来她们是明末清初在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妓,又称“金陵八艳”。
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眉生、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我不禁感叹,这“八艳”可是不简单啊,董小宛、李香君、陈圆圆可都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啊。
世事如流水。行走在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万千诗酒风流,化作一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曾经的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如今也只能感慨:罢、罢、罢!
莫愁湖
“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这是欧阳修对南京玄武湖的赞美。
相比较于“金陵明珠”玄武湖,我更喜欢莫愁湖一些。或许是因为,“莫愁”两个字,更具文艺气息吧。
“莫愁湖”何以得名?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
关于莫愁的故事很多,传说也很多,有的说她是被梁武帝逼迫而死,有的说是她的公公反对她扶持邻里,莫愁不堪诬陷凌辱,投石城湖而死。
莫愁的故事,可在梁武帝萧衍的诗文中寻觅一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候。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桂镜难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描写莫愁故事的,还有元稹的诗《石城莫愁女》:石城湖上美人居,花月笙歌春恨余。独自楼台对公子,晚风秋水落芙蕖。
清代郑燮在《念奴娇·莫愁湖》中也有所提及。
莫愁湖,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莫愁湖,在六朝时称横塘,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是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
解放后,莫愁湖畔原有建筑整修一新,增建了长廊、水榭、湖心亭、露天舞台等设施,遍植花木。
如今,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海棠相间,湖水荡漾,碧波照人。胜棋楼、郁金堂、赏河厅、水榭、抱月楼、光华亭、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一派“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云飞”的宜人景色。
流连于莫愁湖,欣赏如画风景之余,我还在品评着两首诗。
一首是“莫愁何事却多愁,愁逐春水不尽流。斩断愁根湖胜昔,看花女伴笑扬州。”
一首是“古有女儿莫愁,莫愁哪得不愁,如今天下解放,谁向困难低头。”
诗中的意蕴,留待慢慢体会吧。
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所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诗为媒。诗仙的诗作让凤凰台名满天下,我与凤凰台相识,亦如此。
据《江南通志》载:相传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盛世景象。
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将百鸟翔集的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后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
李白一生中曾多次到金陵游历或暂住,除了《登金陵凤凰台》,还写了《长干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等诗作。
然而,世事变迁,古凤凰台早已难寻其迹,有诗无台一直是千古憾事,还是让我们回到诗歌上来弥补遗憾吧。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因而,谪仙诗人“蓝瘦”“香菇”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不得不说,这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人感慨万分,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显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崔颢黄鹤楼诗结句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凤凰台诗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结尾。
二者爱君忧国之意,远过乡关之念。不知是一种刻意为之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心有灵犀?
总之,《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
窃以为,《登金陵凤凰台》和《黄鹤楼》,同为登临怀古双璧,没有必要分个谁高谁低。
阅江楼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绝妙的对联,是南京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
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但见大江滚滚东去,一览无余。
登上这江南第一楼,回首金陵往事,真是凭栏兴叹,思接千古,感慨万千,诗意奔涌。
我想起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我想起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想起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这里,李商隐这样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在这里,韦庄这样感慨:“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碧。”“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王安石在这里感慨更多。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南唐后主李煜的复杂感情,我们今人又能体会到几分呢?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看来李清照在江宁也是充满忧郁的。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看来辛弃疾在这里也是有些愁绪的,毕竟他心里一直念着抗金救国大业。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曹雪芹的诗句还是别有一番深意啊。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历览前贤诗与词,我最钟意这一首。
毛主席在这首七律中,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这首诗既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展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空前的巨大胜利,也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战略家的胆识和气魄,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正如毛主席当时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洗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阅江楼上,我把思绪拉回现实,回想参加全国审计理论骨干培训的收获,也狗尾续貂,填词一首《沁园春·金陵行》。
紫金山上,扬子江头,千古金陵。慨吴宫幽径,晋时高冢。秦淮波艳,桨声灯影。鼓角铮鸣,空梦太平,风雨钟山大江横。凭吊处,泪目祭长空,卅万英灵。
虎踞龙蟠今胜,论今古时代大不同。乘和畅惠风,喜跨骏骢。南审信步,气正风清。精神立身,立业立信,只为万世开太平。问苍生,心怀使命,再踏征程。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赵建平,笔名莒子,别号公子剑,网名闲云野鹤。齐鲁出生成长,荆楚求学深造,燕赵从军闯荡。携笔从戎十四载,转业河北审计厅。热爱文学,笔耕不辍,常有文章见诸报刊杂志和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