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元宝石”回家记

“元宝石”回家记

子儒||辽宁

“二十多年啦,终于又见到你啦!”70多岁的宝石社区居民马英才抱着运回的两块“元宝石”激动万分。一年来, 到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街道宝石社区一睹宝石“真容”的居民络绎不绝,该社区也传述着一个“寻找宝石,爱我家园”追踪宝石足迹回家的美丽故事。

宝石故事

乾隆年间,皇帝东巡盛京,因“武进士”傅杰拉开大铁背弓,赏元宝形守门石两块……”

2005年3月,宝石社区要为这块宝石申报文化遗产时,石头却突然不见了。“许多老百姓从小在这里长大,都听说过宝石的故事。住在宝石社区,‘宝石’却不见了,大家心里都不好受。我们也想通过找回宝石,来找回社区的历史。”时任宝石社区党委书记的张凤华发起了寻找宝石活动。

2009年2月9日,沈阳日报以“宝石社区寻找元宝石为题”报道了“元宝石”历史背景、宝石社区名字的由来和寻找宝石活动的发起。历经多年,始终没有神秘“元宝石”的下落。

直到后来听说“元宝石”被傅家后裔保存,因是乾隆皇上所赐,傅家老人视为传世珍宝。宝石社区原张书记也曾多次打探,得知消息是完好无损,但究竟收藏在哪里,从没人见到过,这样的传闻让“元宝石”的故事更加朴朔迷离,也绐终成为宝石居民心中的一个遗憾。张书记退休后交接工作时,还把此事当作重要一项工作交给了现任书记李丽,希望她能继续把宝石寻找回来,李书记接任后她觉得宝石代表着社区的一段历史,是宝石社区的一个象征,喻示着吉祥与幸福,找回宝石意义重大,所以从未间断过寻找。

宝石重现

2018年11月2日,宝石社区来了一位带着小孩非常特别的年轻妇女,非要找社区书记,李丽书记热情接待后,年轻妇女让李书记去接个电话详细说个重要的事。打来电话的正是傅家的一个亲戚,向宝石社区李书记一口气讲述了“元宝石”的传奇发现经历。

原来傅家从宝石社区地块举家搬走后,来到了沈阳市东陵区汪家乡石庙子村,现为沈阳市浑南区东湖街道石庙子社区,傅家排行老二的后人傅效忠在此居住,今年也已70岁了。他们都知道保存有“元宝石”但谁也不知道具体藏在哪,傅效忠的父辈在世时一直视为珍宝,谁问宝石的下落都笑而不语,老人去世后家人更不知宝石去向。

今年所居住住宅因政府征收,在搬家时铲一处土堆时,用大铲车无意中把“元宝石”挖出,“元宝石”的秘密才大白于天下。后经傅家家人商议,一致同意无偿捐献给政府,送到宝石社区,让“元宝石”回家。

李书记摞下电话后,激动万分,告诉全体社区成员“元宝石”终于找到了,“元宝石”终于可以回家了!随后她立即向街道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听说后非常高兴,安排了车辆和接宝石回家的工作人员。

宝石回家

2018年11月6日,晴空万里,宝石社区李书记带领工作人员,经过几道弯弯曲曲的乡村路终于找到了傅效忠家。“1990年家里动迁,就把它搬到这里来了,因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父亲一直拿它当作比珍宝还金贵的东西,谁也不让看,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都富了,动迁户政府给的补偿也很多,我们都要搬到楼上去住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所以我们要把宝石献给政府,让更多的人能知道傅家的历史,元宝石的历史”。老人和李书记聊天时发自肺腹地说。

李书记一行看到的“元宝石”为灰色质地,石头上有裂纹形,长约1.5米,高0.7至0.8米,宽0.25米,凹陷部分约0.5米,一块约有4、5百斤重。上马石一块3百斤,正面、侧面依希可见花纹、重量及文字图案。由于太重,动用了大铲车,经过两个多小时,才小心翼翼吃力地把两块“元宝石”,六块上马石装上车。

中午12时左右,在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的欢呼声中,在外消失28年的“元宝石”终于在宝石社区成功安放。“元宝石回家了,我们社区下步准备开展以宝石为主题的系列特色文化活动,让居民更有归宿感幸福感”,李书记信心满满地说。

相关链接:

宝石的由来:清初康熙年代,由北京郊区付家庄迁来傅氏一家,就是沈阳回族老傅家的祖先叫‘傅杰’,是武进士,人称‘关东傅’。《沈阳回民志》中记载,乾隆年间,皇帝东巡盛京祭祖谒陵,听闻‘关东傅’力大无穷,便召其试拉无人能拉开的大铁背弓,并承诺通过考试必有重赏。但当‘关东傅’拉开铁弓之后,皇帝却没有兑现诺言,毫厘未赏……一年后,边界告急,乾隆欲召‘关东傅’领兵平乱,‘关东傅’心中不愿……乾隆大怒,欲斩傅进士,但念及上次的失信,顿感自己理亏,便赏傅进士御笔亲题的‘紫电青霜’匾额一块,悬挂其府门上……以及元宝形守门石两块……”

傅家大院当时建住宅于现沈阳市沈河区小西路宝石南里十四号(如今的宝石社区位置),宅院为砖瓦结构,三进房。第三进房房后为北院墙,西北设便门(又称后角门),门前两边各有元宝石一块,因此该胡同称元宝石胡同。傅家后人介绍说:“听老辈人讲,因为祖宗是‘武进士’,这两块石头是乾隆赐给祖先练功用的,类似于现在人锻炼身体时举的哑铃!”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子儒,原名牛州成,河南省淮阳县人,生于70年代,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新闻、影视宣传工作二十多年,喜好文学、摄影,在国内主流报刊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影视评论、新闻类文章、图片近千篇,并有多篇征文、摄影作品获全国征文奖。散文作品入选《军旅青春别样红》等文学书籍,著有影评集《荧屏牧歌》。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0)

相关推荐

  • 京师大学堂的前世今生

    原标题<当我步入昔日的京师大学堂> 昔日的京城内外,曾经拥有着不少座"马神庙".在这些庙宇之中,就有位于景山东街的马神庙.当然,于晚清时候,这里早已不再是祭祀马神的场所 ...

  • 宝石社区里的“宝石”(一)

    关注辽宁记忆,了解历史 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很多的街道和社区的名字都是有历史传承的,对于喜欢沈阳历史的爱好者们,一些常见的街路名称老地名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说出几个,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可能很多人 ...

  • 明清楹联2

    峰石明夜雪 轩斋发椒花 王铎1592--1652 天启二年中进士连科及第,天启四年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提督学政.顺治九年病逝故里.其书法名重当时,世称"神笔王铎". 挥兹一觞 陶然 ...

  • 【三秦文学】宋银良:【回家记】(散文)

    回 家 记 作者丨宋银良     编辑丨水云天 在这翠屏帐蔓的季节画廊,一条水泥乡道沿着群山根下溜弯,像一条银蛇蜿蜒匍匐前进.汽车这甲壳虫东张西望地在上面爬行,时而点头哈腰地征服脚下沟渠和小山丘,时而 ...

  • 散文| 赶狗回家记(原创)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文/顾德 养了一只狗,确切地说,是儿子带回家来一只狗,因为城里不能养狗就带回农村老家了.今年春节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一直是在家里住着,狗狗也就在家里养着. ...

  • 元《长明灯记》,赵孟頫的另类书法,别开生面!

    元代碑刻<长明灯记>,系元延佑七年(1320)二月雕制,由元代国史编修官揭奚斯撰文,大书法家赵孟頫书丹.高260厘米.宽63厘米.厚25厘米,楷书.半圆形碑首,方形碑座.碑阳上部竖刻三行1 ...

  • 散文||龙隐山记

    龙隐山记 中华大地真是藏龙卧虎,山名"龙隐山"的山还不止一座,今天说到的龙隐山,是位于咸宁通山的龙隐山. 龙隐山面朝富水湖,背靠隐水洞. 暮春时节,走在龙隐山上,穿行在林树之间,徐 ...

  • 照片背后的故事之三:北京知青回家记

    这事要从1998年9月29号晚上接到的一个电话说起.就在那天晚上的12点多钟,一个朋友给我打来电话 ,说第二天一早将有北京来的十几名知青,要去当年他们插队的大苏乡去,问我是否一块去拍些照片? &quo ...

  • 945期|| 张妥系列散文:内蒙古行记(1)

    妥妥有话: 二零一八年八月上旬开始,妥叔用了八天时间去内蒙古避暑旅行.他们一行坐火车从西安到包头市,再从包头市到达茂旗,再从达茂旗到中蒙边境的满都拉口岸,返回达茂旗后又到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从呼市 ...

  • 952期|| 张妥系列散文:内蒙古行记(2)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妥妥有话: 二零一八年八月上旬开始,妥叔用了八天时间去内蒙古避暑旅行.他们一行坐火车从西安到包头市,再从包头市 ...

  • 959期|| 张妥系列散文:内蒙古行记(3)

    妥妥有话: 二零一八年八月上旬开始,妥叔用了八天时间去内蒙古避暑旅行.他们一行坐火车从西安到包头市,再从包头市到达茂旗,再从达茂旗到中蒙边境的满都拉口岸,返回达茂旗后又到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从呼市 ...

  • 966期|| 张妥系列散文:内蒙古行记(4)

    妥妥有话: 二零一八年八月上旬开始,妥叔用了八天时间去内蒙古避暑旅行.他们一行坐火车从西安到包头市,再从包头市到达茂旗,再从达茂旗到中蒙边境的满都拉口岸,返回达茂旗后又到了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从呼市 ...